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IPTV前景看好,但我们不要期望市场在近期会一蹴而就。到目前为止,无论是IPTV还是双模数字电视,其用户规模都不大。屈指算来,哈尔滨、上海、河南、杭州等地,加起来不过几十万的IPTV用户,与五千万的宽带用户比起来,只是沧海一粟。
那么,到底是什么制约了IPTV的发展?
政策:利好大于利空
在欧美,电信固网运营商面临着有线电视运营商的巨大挑战,用户流失率频频上升,法电、德电、KPN等无一例外。在缺乏增值业务的情况下,IPTV无疑成为固网运营商扭转用户流失的防御武器,也是固网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利器。
在国内,自从2005年4月上海文广获颁第一张IPTV牌照以来,央视国际和南方广电传媒集团在2006年中分别拿到第二、三张IPTV牌照,2006年10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获得第四张牌照。虽然这四张牌照没有一张属于电信固网运营商,但考虑到分业管理的政策现状,通过合作推进IPTV已经打开了质的突破口;虽然各地广电依然对IPTV的推进心存疑虑和堤防,但在三网融合的大趋势下,广电与电信的合作将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利好而非利空。
对于此,置身于这个行业中的同仁应有充足的信心。
需求:家庭消费是最终推动力
2005和2006两年,国内各地的IPTV试点虽然较多,但总体规模不大。只有网通独辟蹊径,在河南开展了村村通工程,核心就是将组织部、党员、远程教育作为IPTV的重点应用和切入点,形成了很有特色的“河南模式”。同样,酒店VOD、烟草行业的网上订烟等行业市场,也有不小的发展空间。
但是,仅凭借行业应用不足以支撑IPTV的美好未来,更重要的客户是千千万万个普通消费者。据统计,中国用户每天平均浏览电视节目的时间有180多分钟——显然,内容整合在中国IPTV产业链的形成中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而要满足如此大的内容需求,压在内容集成商、制作商身上的担子非常重。内容为王,这句话一样适用于IPTV,只有当节目源能留住众多忠实的普通观众时,IPTV才能实现通畅的商业运作。而这一点,需要时间的积累。
勿庸置疑,消费需求是1PTV市场发展的最终推动力。一方面,消费推动产业链的运转;另一方面,加强对用户消费习惯的培养才能最终使IPTV市场良性成长。从目前现状来看,培养国内电视用户
“付费收看”的习惯,是包括IPTV和数字电视在内所有电视业者的重要课题。
成本:要在机顶盒上动脑筋
中国有5000万左右宽带用户,宽带渗透率小于10%,预计到2010年宽带渗透率将达到18%。从网络运营角度看,现有的宽带网络不能提供满足IPTV要求的带宽,网络服务质量也无法保证。在网络改造方面,将电信网络升级到满足视频传输需求的水平耗资巨大。据估算,包括用户终端费用在内,我国发展IPTV的户均成本在800~3000元,2010时有望下降到600~1000元,对运营商来说依然是一笔沉重的开支。
其实,与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路径基本相似,机顶盒终端的成本是压在电信固网运营商身上的一座大山。
在实际运营中,由于数字电视免费赠送机顶盒在前,因此IP机顶盒也采取了赠送方式,运营商难以在两三年内收回成本。研究DVB-C的发展历程,只有当终端价格降到一定程度时,需求总量才会上升,从而带动大规模市场。我们相信,IPTV产业也将遵循同样的规律。
按IPTV户均月消费40元人民币计算,其中40~50%需支付给内容提供商,如计入每户的总成本共约800~1000元人民币,运营商成本回收需要5~6年,项目周期太长,商业风险大,将影响运营商的投入力度。
因此,大力降低机顶盒的成本,将是IPTV在短期内突破瓶颈,加速上扬的一个关键。笔者以为,单片标清双模IPTV机顶盒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这有赖于芯片开发商、机顶盒制造商和运营商的通力合作!
那么,到底是什么制约了IPTV的发展?
政策:利好大于利空
在欧美,电信固网运营商面临着有线电视运营商的巨大挑战,用户流失率频频上升,法电、德电、KPN等无一例外。在缺乏增值业务的情况下,IPTV无疑成为固网运营商扭转用户流失的防御武器,也是固网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利器。
在国内,自从2005年4月上海文广获颁第一张IPTV牌照以来,央视国际和南方广电传媒集团在2006年中分别拿到第二、三张IPTV牌照,2006年10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获得第四张牌照。虽然这四张牌照没有一张属于电信固网运营商,但考虑到分业管理的政策现状,通过合作推进IPTV已经打开了质的突破口;虽然各地广电依然对IPTV的推进心存疑虑和堤防,但在三网融合的大趋势下,广电与电信的合作将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利好而非利空。
对于此,置身于这个行业中的同仁应有充足的信心。
需求:家庭消费是最终推动力
2005和2006两年,国内各地的IPTV试点虽然较多,但总体规模不大。只有网通独辟蹊径,在河南开展了村村通工程,核心就是将组织部、党员、远程教育作为IPTV的重点应用和切入点,形成了很有特色的“河南模式”。同样,酒店VOD、烟草行业的网上订烟等行业市场,也有不小的发展空间。
但是,仅凭借行业应用不足以支撑IPTV的美好未来,更重要的客户是千千万万个普通消费者。据统计,中国用户每天平均浏览电视节目的时间有180多分钟——显然,内容整合在中国IPTV产业链的形成中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而要满足如此大的内容需求,压在内容集成商、制作商身上的担子非常重。内容为王,这句话一样适用于IPTV,只有当节目源能留住众多忠实的普通观众时,IPTV才能实现通畅的商业运作。而这一点,需要时间的积累。
勿庸置疑,消费需求是1PTV市场发展的最终推动力。一方面,消费推动产业链的运转;另一方面,加强对用户消费习惯的培养才能最终使IPTV市场良性成长。从目前现状来看,培养国内电视用户
“付费收看”的习惯,是包括IPTV和数字电视在内所有电视业者的重要课题。
成本:要在机顶盒上动脑筋
中国有5000万左右宽带用户,宽带渗透率小于10%,预计到2010年宽带渗透率将达到18%。从网络运营角度看,现有的宽带网络不能提供满足IPTV要求的带宽,网络服务质量也无法保证。在网络改造方面,将电信网络升级到满足视频传输需求的水平耗资巨大。据估算,包括用户终端费用在内,我国发展IPTV的户均成本在800~3000元,2010时有望下降到600~1000元,对运营商来说依然是一笔沉重的开支。
其实,与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路径基本相似,机顶盒终端的成本是压在电信固网运营商身上的一座大山。
在实际运营中,由于数字电视免费赠送机顶盒在前,因此IP机顶盒也采取了赠送方式,运营商难以在两三年内收回成本。研究DVB-C的发展历程,只有当终端价格降到一定程度时,需求总量才会上升,从而带动大规模市场。我们相信,IPTV产业也将遵循同样的规律。
按IPTV户均月消费40元人民币计算,其中40~50%需支付给内容提供商,如计入每户的总成本共约800~1000元人民币,运营商成本回收需要5~6年,项目周期太长,商业风险大,将影响运营商的投入力度。
因此,大力降低机顶盒的成本,将是IPTV在短期内突破瓶颈,加速上扬的一个关键。笔者以为,单片标清双模IPTV机顶盒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这有赖于芯片开发商、机顶盒制造商和运营商的通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