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是研究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生使用MOOC学习的情况,调查基于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的方式,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大学生在传统教学与网课教学之间的使用和转变情况,以此改善大学生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方式。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大学生;MOOC
教育信息化有两种含义:其一,将知识以深入浅出,规避冗长叙述,提出简练观点的方式,以达到高素质知识被普通大众理解的目的。其二,将教育资源,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改变知识传播途径的方式。
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英文缩写,即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是近几年内大量涌现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是新时代互联网和教育的产物。2012年开始MOOC出现在中国,不过六年的时间MOOC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我国许多著名高校也都已经参与其中,教师们也有在MOOC平台上开放了自己的课程。MOOC以其大规模,开放性,网络性,三大特点著名。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机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出现了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新型线上教育。知识传播的载体由过去的纸为主转向现在多媒体背景下的视频、图片、电子书等。教育产业也面临大幅度转型。传统教育产业走向夕阳产业行列,而网课以优质而低消的方式,在大学生群体中有很大的市场,并且也实现了教育公平,在地区之间,国家之间,不同水准的高校之间,为提高全民素质提供了平台。依据互联网的大趋势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速的提高,以及网费的降低,网课的规模可能会进一步拓展,受众群众越来越多元化。网课将会作为教育的主流新型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相结合,成为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新模式,促进中国教育更好的发展。
二、传统教育与信息化教育对比分析
传统教育观把知识的传授作为中心,教学模式是面对面的,不仅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多的交流,还可以形成更好的人际关系。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在一切听从教师传授的情况下,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被扼杀,主动性与潜能的发挥被忽视。长期以往,学生逐渐地就会丧失主动去思考,主动去探究的能力,这样就会出现所谓的“高分低能”。“少年强则国强”,如果青少年们都没有了创新能力,整个国家创新能力也将会缺失。
教育信息化下网络教程的工具资源丰富多样,有社交网络工具和形式多样的数字化资源,也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多元化的学习工具。在现代教育信息化环境下,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来学习,而网络课程不受传统课程的时间、空间的限制,世界各地的学习者都可以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学到优质课程。在此环境下,当代大学生在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在MOOC上进行学习,增加了大学生学习的时间,拓宽了大学生知识的横面,摆脱了唯老师论,改变了知识获取渠道的单一性的状况。
与传统教育相比,MOOC的优势体现在学习者看到的不仅仅只是一所高校教师的课程资源,而是聚集了许多高校的优秀资源、优秀教师,学习者可以免费观看其他学校的授课视频。不再是只有几十个或者几百个学生共同上课,而是几千甚至几万个学生共同学习这门课程。MOOC平台的注册人数之庞大,参与高校之众多,还有大量的教师及其团队参与课程教学,大量的网络课程都彰显着MOOC大规模的特点;开放性体现在不再对学习对象进行要求,接受教育不再受年龄、文化、收入、种族等影响。开放性做到了真正的“有教无类”。只要可以做到在线上网,你就可以学习。因其开放性,学习者如果有疑问,便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收到来自各地的回答,几乎每门课程中师生及学习者之间的互动都很热烈。还有学习者可以共享所有教学内容课程资源,让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网络性体现在学习者只要具备上线条件就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节课程进度,并可以进行双向互动。网络性可以随时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学习内容。
三、教育信息化的局限性
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通过网络等媒介学习仍然有其局限性,根据调查显示,技术影响因素如平面设计,网速、群体影响因素如周围人的参与程度、个人影响因素如个人性格或事件等自身因素都会影响学习参与度。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了推动国家教育行业发展的动力,在现代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育的发展与创新得到了很好的促进,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被教育信息化发挥的淋漓尽致。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54.55%的高校学生认为,信息化教育比传统教育更优越。虽然教育信息化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传统教育依然有其亘古不变的稳定地位。而对当今的教育者来说,应该正确认识传统教育与教育信息化之间的关系,让两者相辅相成,得到更好的融合。
四、大学生使用MOOC状况调查分析
(一)大学生对MOOC的了解途径和了解程度
对大学生的MOOC使用情况进行的调查,是想要知道大学生对MOOC的使用情况,最重要的便是看他们是否对MOOC有了解,若根本不了解那谈何使用?
通过调查研究,大学生对MOOC的了解最多是通过其他途径,除此外便是学校课程要求,其次是老师介绍、同学推荐,最后是网站推广。可见大学生了解的渠道十分多样化,但最主要途径的还是来源于学校的传播。
那么在了解MOOC这个平台后,其了解程度又是多少呢?有近一半的大学生对MOOC的了解程度仅仅是听说过而已,另外近一半的大学生虽在MOOC上注册学习过,但能完成课程学习的仅占四分之一,而拿到MOOC平台的证书或勋章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总体来说了解程度可见一斑。
(二)大学生利用MOOC学习的现状
MOOC是一个开放的大众学习平台,任何人都能随时随地的开始学习,没有门槛限制,那么作为一个自学占据一大部分时间的群體——大学生,他们利用MOOC学习的情况如何?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通过利用MOOC进行自主学习的大学生还是不少的,一般选择三门以下的课程来学习,使用途径也主要以手机和电脑这两种方式。而且他们在MOOC上的学习时间并不固定,几乎很少有人能够每天固定的抽出一些时间去学习,一般会选择时间充裕或者学校要求时才去看。进一步调查了大学生希望在MOOC上进行哪方面的学习,其中超半数人选择了大学基础课和专业导论,看来大学生平时更注重自己的专业学习,希望进一步加强专业技能。另外在调查中,超半数的同学认为MOOC这一学习方式对学习的提高是有用的,但有用是一回事。不能否定MOOC存在的价值,但大学生能否真正的将MOOC运用到自己的平时学习中又是另一回事。在调查问卷中,超半数的同学在MOOC上的学习态度差强人意,他们说自己现在遇到的最大的障碍是缺乏自制力,常常半途而废,看来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能将自己的学习与MOOC灵活的相结合,要想将MOOC运用好还是要有强大的自主性。 总体来说,大学生利用MOOC学习的现状并不乐观,有十分大的提升空间。MOOC平台的使用者是要有强大自制力的,若想使用好MOOC,前提必须是学习者主动自愿学习,大学生对MOOC的使用并不乐观的现状,也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所以加强大学生的自主能力,自学能力也是刻不容缓的。
(三)大学生对MOOC的看法
大学生作为MOOC平台较大的受众群体,对MOOC的看法是怎样的呢?通过调查分析发现,近一半的同学十分赞同MOOC这一学习方式并且乐意学习,认同在MOOC上能督促自己的课外学习。超半数的同学认为MOOC平台相较于传统教学有很多优点,比如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听课,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课程内容可回放,方便复习与查错;可以在任何地方接受名校名师的讲解;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的选择课程与老师。但同时也有同学提出了一些在使用MOOC时遇到的还有提升空间的地方,比如无法与老师进行实时互动和答疑,老师的互动性差,使疑问和困惑可能越积越多;MOOC是一个对学生自主性要求较高的平台,若学生自主性太差,有无人监管,那么学习质量肯定会有所影响;另外还有部分MOOC照本宣读,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
总体来说,大学生对MOOC的态度是肯定的,但同时认为MOOC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正是因为这些有待提升的空间,让大家认为MOOC还是替代不了平时的传统式面对面教育教学。所以由此可见,MOOC的发展前景是很好的,它的存在让大学生多了一个选择,或者更确切的说,是对传统教育教学的补充或者辅助。
五、结论
(一)教育信息化环境对高等院校的影响和启示
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新兴的MOOC是非常夺目的,其发展也是非常迅速的,得到了很多高校的支持。首先,MOOC可以促进高校学生的发展。MOOC课程是有实时交互性的,学生们可以在MOOC里与老师和他人交流合作,进一步提高交流和协作能力。而且,MOOC里面的翻转课堂模式对于学生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先学后教,让学生们成为中心,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并且,相较于大学里传统的课堂教学,MOOC是一种新型的网络课程,在新的学习环境里,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减少玩游戏的时间,去主动学习更多的知识,更好的提高自己。其次,MOOC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能力。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们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通过学习提升自己。最后,MOOC有利于高等院校的发展。不仅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MOOC交流,各高校之间也可以通过MOOC这个平台交流学习。在这个平台上,高等院校可以把有难度的课题放到平台上一起探讨,相互交流,学习他人的优秀之处;一些普通院学可以通过制作高质量的MOOC课程吸引更多的人来了解自己的学校,提高本校的知名度,扩大本校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才。
(二)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对大学生的启示
首先,学生们要学会运用网络资源。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下,在网上学习已经渐渐融入到人們的日常学习中,而且,网络课程随时随地都可以学,就像是随身课堂,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单一的课堂教学可以教会书上的知识,但书外的知识就要靠自己去学习、去领悟。所以,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想要更好的提高自己,就要学会运用网络资源,将网络共享资源转变成为自己的知识。
其次,大学生要学会约束自己,自主学习。网上的学习视频以及MOOC在线课程有很多,但是在学习上缺乏有效的监督,完全靠学习者本身的自制力,能否收心、静心,主动学习。当然,在大学里也是要靠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所以,在信息化的环境下,要学会自我约束,主动学习。
最后,大学生要学会与时俱进。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如今,人们的生活与之前已经大不相同可以说,社会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如果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就会与社会脱节,就像人们所说的落伍。只有与时俱进,才能看到新事物,看到社会的发展。
(三)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对MOOC的启示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MOOC盖住了传统网络课程的风头,以后也会有新的平台盖住MOOC的风头,MOOC要想更加长久的存在于人的视野中,就得扬长避短,不断完善。
第一,提高课程质量和吸引力。MOOC能超过传统的网络课程的原因之一是其学习者间的交流频繁,新颖的翻转课堂模式等等。但后起之秀不一定就比它差,有实力才能不惧挑战,课程的质量就是最根本的实力,只有不断的提高课程质量,才会被学习者认可。还有课程的吸引力也极为重要,能够吸引学习者认真的听完课程,课程的质量才算发挥出了真正的实力。
第二,注意课程内容的可接受度。每一个学习者的接受和领悟能力是不同的,一门内容较深奥的课程,领悟能力高的如果能接受70%,那么低领悟者或许连50%都不到。所以,将课程内容的可接受度分几个层次,或许半途而废者会少一些。
第三,扩大MOOC的影响力。MOOC想要长久的发展,必然需要学习者的支持,如果MOOC影响力不高,纵然其课程质量再好,也是徒劳,只有其影响力足够大,才能有更多的学习者来注册、支持,高质量的课程才有人学习。所以,扩大MOOC的影响力也是极为重要的。
在信息化环境下,教育的信息化是必然的,MOOC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一部分,也透入到大学校园里面。高校应该抓住机会发展,大学生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网络有利也有弊,运用得当就是成功。紧跟时代步伐,抓住机会,就一定可以取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波.信息化时代MOOC课程对高等院校的机遇与挑战[J].科技经济导刊,2018(02)
[2]马晓慧.MOOC视域下教育信息化路径选择探讨[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6)
[3]鲍剑洋,沈群.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教育观念的转变[J].煤炭高等教育,2016(11)
[4]查艳.MOOC来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时[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4)
[5]陈肖庚,王顶明.MOOC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11)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大学生;MOOC
教育信息化有两种含义:其一,将知识以深入浅出,规避冗长叙述,提出简练观点的方式,以达到高素质知识被普通大众理解的目的。其二,将教育资源,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改变知识传播途径的方式。
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英文缩写,即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是近几年内大量涌现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是新时代互联网和教育的产物。2012年开始MOOC出现在中国,不过六年的时间MOOC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我国许多著名高校也都已经参与其中,教师们也有在MOOC平台上开放了自己的课程。MOOC以其大规模,开放性,网络性,三大特点著名。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机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出现了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新型线上教育。知识传播的载体由过去的纸为主转向现在多媒体背景下的视频、图片、电子书等。教育产业也面临大幅度转型。传统教育产业走向夕阳产业行列,而网课以优质而低消的方式,在大学生群体中有很大的市场,并且也实现了教育公平,在地区之间,国家之间,不同水准的高校之间,为提高全民素质提供了平台。依据互联网的大趋势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速的提高,以及网费的降低,网课的规模可能会进一步拓展,受众群众越来越多元化。网课将会作为教育的主流新型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相结合,成为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新模式,促进中国教育更好的发展。
二、传统教育与信息化教育对比分析
传统教育观把知识的传授作为中心,教学模式是面对面的,不仅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多的交流,还可以形成更好的人际关系。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在一切听从教师传授的情况下,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被扼杀,主动性与潜能的发挥被忽视。长期以往,学生逐渐地就会丧失主动去思考,主动去探究的能力,这样就会出现所谓的“高分低能”。“少年强则国强”,如果青少年们都没有了创新能力,整个国家创新能力也将会缺失。
教育信息化下网络教程的工具资源丰富多样,有社交网络工具和形式多样的数字化资源,也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多元化的学习工具。在现代教育信息化环境下,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来学习,而网络课程不受传统课程的时间、空间的限制,世界各地的学习者都可以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学到优质课程。在此环境下,当代大学生在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在MOOC上进行学习,增加了大学生学习的时间,拓宽了大学生知识的横面,摆脱了唯老师论,改变了知识获取渠道的单一性的状况。
与传统教育相比,MOOC的优势体现在学习者看到的不仅仅只是一所高校教师的课程资源,而是聚集了许多高校的优秀资源、优秀教师,学习者可以免费观看其他学校的授课视频。不再是只有几十个或者几百个学生共同上课,而是几千甚至几万个学生共同学习这门课程。MOOC平台的注册人数之庞大,参与高校之众多,还有大量的教师及其团队参与课程教学,大量的网络课程都彰显着MOOC大规模的特点;开放性体现在不再对学习对象进行要求,接受教育不再受年龄、文化、收入、种族等影响。开放性做到了真正的“有教无类”。只要可以做到在线上网,你就可以学习。因其开放性,学习者如果有疑问,便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收到来自各地的回答,几乎每门课程中师生及学习者之间的互动都很热烈。还有学习者可以共享所有教学内容课程资源,让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网络性体现在学习者只要具备上线条件就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节课程进度,并可以进行双向互动。网络性可以随时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学习内容。
三、教育信息化的局限性
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通过网络等媒介学习仍然有其局限性,根据调查显示,技术影响因素如平面设计,网速、群体影响因素如周围人的参与程度、个人影响因素如个人性格或事件等自身因素都会影响学习参与度。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了推动国家教育行业发展的动力,在现代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育的发展与创新得到了很好的促进,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被教育信息化发挥的淋漓尽致。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54.55%的高校学生认为,信息化教育比传统教育更优越。虽然教育信息化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传统教育依然有其亘古不变的稳定地位。而对当今的教育者来说,应该正确认识传统教育与教育信息化之间的关系,让两者相辅相成,得到更好的融合。
四、大学生使用MOOC状况调查分析
(一)大学生对MOOC的了解途径和了解程度
对大学生的MOOC使用情况进行的调查,是想要知道大学生对MOOC的使用情况,最重要的便是看他们是否对MOOC有了解,若根本不了解那谈何使用?
通过调查研究,大学生对MOOC的了解最多是通过其他途径,除此外便是学校课程要求,其次是老师介绍、同学推荐,最后是网站推广。可见大学生了解的渠道十分多样化,但最主要途径的还是来源于学校的传播。
那么在了解MOOC这个平台后,其了解程度又是多少呢?有近一半的大学生对MOOC的了解程度仅仅是听说过而已,另外近一半的大学生虽在MOOC上注册学习过,但能完成课程学习的仅占四分之一,而拿到MOOC平台的证书或勋章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总体来说了解程度可见一斑。
(二)大学生利用MOOC学习的现状
MOOC是一个开放的大众学习平台,任何人都能随时随地的开始学习,没有门槛限制,那么作为一个自学占据一大部分时间的群體——大学生,他们利用MOOC学习的情况如何?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通过利用MOOC进行自主学习的大学生还是不少的,一般选择三门以下的课程来学习,使用途径也主要以手机和电脑这两种方式。而且他们在MOOC上的学习时间并不固定,几乎很少有人能够每天固定的抽出一些时间去学习,一般会选择时间充裕或者学校要求时才去看。进一步调查了大学生希望在MOOC上进行哪方面的学习,其中超半数人选择了大学基础课和专业导论,看来大学生平时更注重自己的专业学习,希望进一步加强专业技能。另外在调查中,超半数的同学认为MOOC这一学习方式对学习的提高是有用的,但有用是一回事。不能否定MOOC存在的价值,但大学生能否真正的将MOOC运用到自己的平时学习中又是另一回事。在调查问卷中,超半数的同学在MOOC上的学习态度差强人意,他们说自己现在遇到的最大的障碍是缺乏自制力,常常半途而废,看来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能将自己的学习与MOOC灵活的相结合,要想将MOOC运用好还是要有强大的自主性。 总体来说,大学生利用MOOC学习的现状并不乐观,有十分大的提升空间。MOOC平台的使用者是要有强大自制力的,若想使用好MOOC,前提必须是学习者主动自愿学习,大学生对MOOC的使用并不乐观的现状,也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所以加强大学生的自主能力,自学能力也是刻不容缓的。
(三)大学生对MOOC的看法
大学生作为MOOC平台较大的受众群体,对MOOC的看法是怎样的呢?通过调查分析发现,近一半的同学十分赞同MOOC这一学习方式并且乐意学习,认同在MOOC上能督促自己的课外学习。超半数的同学认为MOOC平台相较于传统教学有很多优点,比如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听课,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课程内容可回放,方便复习与查错;可以在任何地方接受名校名师的讲解;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的选择课程与老师。但同时也有同学提出了一些在使用MOOC时遇到的还有提升空间的地方,比如无法与老师进行实时互动和答疑,老师的互动性差,使疑问和困惑可能越积越多;MOOC是一个对学生自主性要求较高的平台,若学生自主性太差,有无人监管,那么学习质量肯定会有所影响;另外还有部分MOOC照本宣读,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
总体来说,大学生对MOOC的态度是肯定的,但同时认为MOOC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正是因为这些有待提升的空间,让大家认为MOOC还是替代不了平时的传统式面对面教育教学。所以由此可见,MOOC的发展前景是很好的,它的存在让大学生多了一个选择,或者更确切的说,是对传统教育教学的补充或者辅助。
五、结论
(一)教育信息化环境对高等院校的影响和启示
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新兴的MOOC是非常夺目的,其发展也是非常迅速的,得到了很多高校的支持。首先,MOOC可以促进高校学生的发展。MOOC课程是有实时交互性的,学生们可以在MOOC里与老师和他人交流合作,进一步提高交流和协作能力。而且,MOOC里面的翻转课堂模式对于学生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先学后教,让学生们成为中心,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并且,相较于大学里传统的课堂教学,MOOC是一种新型的网络课程,在新的学习环境里,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减少玩游戏的时间,去主动学习更多的知识,更好的提高自己。其次,MOOC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能力。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们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通过学习提升自己。最后,MOOC有利于高等院校的发展。不仅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MOOC交流,各高校之间也可以通过MOOC这个平台交流学习。在这个平台上,高等院校可以把有难度的课题放到平台上一起探讨,相互交流,学习他人的优秀之处;一些普通院学可以通过制作高质量的MOOC课程吸引更多的人来了解自己的学校,提高本校的知名度,扩大本校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才。
(二)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对大学生的启示
首先,学生们要学会运用网络资源。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下,在网上学习已经渐渐融入到人們的日常学习中,而且,网络课程随时随地都可以学,就像是随身课堂,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单一的课堂教学可以教会书上的知识,但书外的知识就要靠自己去学习、去领悟。所以,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想要更好的提高自己,就要学会运用网络资源,将网络共享资源转变成为自己的知识。
其次,大学生要学会约束自己,自主学习。网上的学习视频以及MOOC在线课程有很多,但是在学习上缺乏有效的监督,完全靠学习者本身的自制力,能否收心、静心,主动学习。当然,在大学里也是要靠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所以,在信息化的环境下,要学会自我约束,主动学习。
最后,大学生要学会与时俱进。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如今,人们的生活与之前已经大不相同可以说,社会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如果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就会与社会脱节,就像人们所说的落伍。只有与时俱进,才能看到新事物,看到社会的发展。
(三)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对MOOC的启示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MOOC盖住了传统网络课程的风头,以后也会有新的平台盖住MOOC的风头,MOOC要想更加长久的存在于人的视野中,就得扬长避短,不断完善。
第一,提高课程质量和吸引力。MOOC能超过传统的网络课程的原因之一是其学习者间的交流频繁,新颖的翻转课堂模式等等。但后起之秀不一定就比它差,有实力才能不惧挑战,课程的质量就是最根本的实力,只有不断的提高课程质量,才会被学习者认可。还有课程的吸引力也极为重要,能够吸引学习者认真的听完课程,课程的质量才算发挥出了真正的实力。
第二,注意课程内容的可接受度。每一个学习者的接受和领悟能力是不同的,一门内容较深奥的课程,领悟能力高的如果能接受70%,那么低领悟者或许连50%都不到。所以,将课程内容的可接受度分几个层次,或许半途而废者会少一些。
第三,扩大MOOC的影响力。MOOC想要长久的发展,必然需要学习者的支持,如果MOOC影响力不高,纵然其课程质量再好,也是徒劳,只有其影响力足够大,才能有更多的学习者来注册、支持,高质量的课程才有人学习。所以,扩大MOOC的影响力也是极为重要的。
在信息化环境下,教育的信息化是必然的,MOOC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一部分,也透入到大学校园里面。高校应该抓住机会发展,大学生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网络有利也有弊,运用得当就是成功。紧跟时代步伐,抓住机会,就一定可以取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波.信息化时代MOOC课程对高等院校的机遇与挑战[J].科技经济导刊,2018(02)
[2]马晓慧.MOOC视域下教育信息化路径选择探讨[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6)
[3]鲍剑洋,沈群.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教育观念的转变[J].煤炭高等教育,2016(11)
[4]查艳.MOOC来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时[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4)
[5]陈肖庚,王顶明.MOOC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