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达雅”原则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cong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文学具有教育性、形象性、趣味性、知识性、故事性等特点,因此,对儿童文学的翻译有较高的要求,儿童文学在翻译中除了遵守其自身的原则外,更要遵循“信达雅”原则,译者节选了马库斯·艾默生(Marcus Emerson)撰写的小说《六年级忍者日记》(Diary of a 6th Grade Ninja),将此作为源语文本进行翻译。在此次翻译实践中遵循严复的“信、达、雅”原则。
  本文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文本作者及文本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小说的文体风格及语言特点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介绍了“信、达、雅”理论的提出、历史沿革及当今之内涵;第三部分介绍了儿童文学的特点及其翻译原则;第四部分用案例分析“信、达、雅”三个原则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以及翻译实践对“信、达、雅”理论的运用;第五部分谈了对此次翻译实践的感悟。
  一、原文本描述
  (一)文本作者
  马库斯·艾默生是《六年级忍者日记》的作者,他的作品以儿童文学为主,他的写作目标是创造生动有趣的儿童故事。
  (二)文本
  《六年级忍者日记》,译者所译部分节选自此。主要讲的是蔡斯转学到新的学校,结识了表妹佐伊,佐伊仗义、爽直、桀骜不驯。她为了帮助蔡斯融入新的学校生活,陪着蔡斯加入忍者帮派,之后发生了一系列惊险又有趣的故事。该书体现了儿童细腻天真又妙趣横生的心理活动,向读者展现了生动、明媚中又夹杂着些许躁动的六年级校园生活。这部作品语言简明、口语化,语言画面感强,情绪代入感强。
  二、“信、达、雅”理论的提出、历史沿革及当今之内涵
  “信、达、雅”最早是由严复提出来的,严复是我国近代翻译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翻译家,1898年在其译作《天演论·译例言》中说:“译事三难,信达雅。”这里的“信”是由“修辞立诚”中的“诚”演化来的,即指忠实,忠实于原文的思想内容和风格神韵;“达”字直接套用了孔子“辞达而已”中的原文和原意,即“达旨”,通过翻译语言、语气等准确表达原文的思想意境;“雅”为“雅言”,即用“汉以前的字法句法”,他用雅言是为了迎合当时知识分子的口味。严复对“信、达、雅”三者的关系也做了简要的说明:“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矣。”从此看,严复认为,“达”比“信”更重要,如果不达,则翻译就不能称其为翻译,更谈不上达到翻译的目的。虽然严复认为“达”比“信”重要,但并不是轻视“信”,严复说:“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由此看,严复认为“达”是为“信”服务的,“达”的目的是为了“信”。严复认为,雅不是并列于“信”和“达”的第三个标准,“雅”的目的是“为达易”,是为“达”服务并最终服务于“信”的,即用自己认为最恰当的表现手段来达到求“达”、求“信”的目的。综上所述,“雅”为“达”服务,求“雅”为“达”,“达”为“信”服务,求“达”为“信”,最终的目标是“信”,“信、达、雅”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得益彰、紧密配合,最后达到“信”,这是一种辩证思维方法,这便是“信、达、雅”的真谛之所在。
  严复的“信达雅”原则提出之后,得到了一些著名文学家和翻译理论家的高度评价。如郭沫若曾在《论文学翻译工作》一文中提出:“严复对翻译工作有很多的贡献,他曾经主张翻译要具备‘信达雅’三个条件,我认为他这种主张是重要的,也是很完备的。翻译文学作品,三条件不仅缺一不可,而且是信达之外愈雅愈好。”文学翻译大家许渊冲老先生也在其文《翻译的艺术》中说道:“严复说译事三难,信达雅……我认为,忠实于原文内容,通顺的译文形式,发扬译文的语言优势,可以当作文学翻译的标准,如果概括一下就可以说是‘信达雅’。”可见,此原则在翻译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很多翻译理论家和翻译工作者奉为经典和法宝。
  翻译实践不是孤立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也会丰富和发展理论。所以,随着翻译实践的进步,翻译理论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对于被奉为金科玉律的“信、达、雅”来说,不能将其僵化,要不断融进新的内容,必要时,要有新的理解和重释。
  民国翻译家林语堂先生认为严复提出的“雅”面太窄,对“雅”的标准又进行了重新界定,他在其《论翻译》一文中提出“雅”有三个标准,即“忠实标准”“通顺标准”和“美的标准”。再后来,我国的文学翻译家刘重德对严复的“信达雅”既有吸收,又提出了自己新的观点,提出了“信、达、切”三原则,他认为“雅”只是文风上的标准,但读者的层次、水平不同,欣赏角度各异,原文风格迥异,不能千篇一律用“雅”来要求,而“切”则是指贴近实际、实事求是。
  自严复提出“信达雅”原则的一百多年以来,翻译理论家和翻译工作者一直没有停止过对这三条原则的研究,在研究和翻译实践中对其进行了完善、丰富和发展。
  从当代世界的宏观环境、各个国家的中观环境、翻译界的微观环境看,再结合文学翻译自身的特点,“信、达、雅”有如下新的内涵。
  信:就是译文忠实于原作的思想,原文的思想寓意是什么就要用另一种语言准确无偏差地表达出来,不能有译者自己主观臆想的成分和凭空想象的内容。
  达:指的是通顺流畅,用行云流水般的翻译语言,使得译文清楚明白、准确无误。
  雅:指译文选用的词语要合理得体,使得译文优雅和富有文采,给人美的享受。
  这三条原则的新释,是对文学翻译理论的发展和文学翻译实践的提升。
  三、儿童文学的特点及其翻译原则
  儿童文学亦称少年儿童文学,它是整个“大文学”里相对独立的一个门类,它的读者是少年儿童,所以,具有契合儿童审美意识和发展心理的艺术特征。儿童由于具有认知水平低、理解力差、好奇心强、情感饱满等特点,以儿童为阅读对象的儿童文学要具有不同于成人文学的特点。
  教育性是儿童文学的显著特征。儿童的身体、心智、认知、思想道德修养正处于发育、成长、养成时期,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可塑性很大,对于儿童的可塑性古人曾用素丝来比喻,“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以,儿童文学比成人文学更要具有教育性的功能和特点。   形象性是儿童文学的首要特征。儿童的知识少、生活经验贫乏,所以,认知能力比较低下,缺乏抽象思维能力,也不具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辩证思维能力,只能观察表层的现象,所以,儿童文学必须具有形象性,缺乏形象性的文学作品,不能引起儿童的兴趣,儿童也无法理解,儿童文学作品也就失去了一切价值。
  趣味性是儿童文学的必备特征。儿童的自我约束能力差,他们的行为都是出自于好奇心和兴趣,缺乏趣味性的作品对儿童没有任何吸引力,儿童不喜欢看,甚至不看。
  知识性是显示儿童文学价值的重要特征。儿童比起成年人来说具有很强的求知欲望,他们迫切探究他们还未知的领域,所以,儿童文学作品中应巧妙地穿插一些知识性的东西,以使儿童获得更多的知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故事性是儿童文学的其他特征衍生出来的一大特征。教育性、形象性、趣味性和知识性都要求儿童文学作品通过一个个故事来呈现。儿童文学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生动、性格鲜明,故事情节充满趣味,使小读者如醉如痴,在读故事中得到教育,汲取知识的营养。
  由于儿童文学的特点,要求其翻译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关于儿童文学的翻译原则,任溶溶先生指出:“儿童文学翻译实践中要遵循注重童趣、口语以及创造的翻译原则,使译文在意义、文体和文化三方面达到功能对等,从而使译文读者能够和原文读者作出大致类似的反应。”
  首先,翻译的儿童文学作品要充满“童趣”,这是对儿童文学作品翻译的本质要求。“童趣”指的是儿童情趣,充满童趣的译文,才能使小读者产生亲切感,引起他们的共鸣。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要使译文的童趣与原文实现对等。
  其次,“口语化”是儿童文学翻译的一大原则。相对于书面语言而言,口语更加自由。口语化的特点就是通俗易懂、亲切生动、平易近人。
  第三,“创造”是儿童文学翻译的最高原则。在翻译成人文学作品时,如果有不易理解的内容,可以加进很多的注解,但是翻译儿童文学则不能加很多的注解。这样就要求译者具有较强的创造性,用鲜活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在字面上可以不用很忠实于原文,但精神是忠实于原作的,让小读者能够轻松接受的同时,又感到妙趣横生,这对于小读者获得与原读者同样的感受帮助巨大。但这对译者的要求很高,既要有创造,又要忠实于原文。
  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除了坚持以上原则外,还要坚持“信达雅”原则。若要使翻译的儿童文学作品,能保证广大少年儿童在阅读译文时得到与原文读者类似的感受、启发和教育,在翻译时,除了严格忠实原文、不掺杂译者自己主观的成分外,还要调用一切艺术的手法。“信、达、雅”原则以忠实原文内容为核心,以读者的接受为宗旨,以传达原文的形象性和审美性为目的。所以,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信、达、雅”原则是非常重要的指南。用“信、达、雅”原则去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既能保持原作的风格,又能充满儿童情趣,再现原作的思想、精神、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意境。
  四、案例分析
  例(1)原文:Is Brayden really against the whole ninja thing?
  译文:布莱登难道是真的反对所有关于忍者的事物吗?
  这句话首次翻译的时候翻译成了“布莱登难道是真的反感所有的忍者吗?”这句译文看起来通顺且与上下文衔接流畅,但仔细与原文对比,还是有些出入。“Against”更倾向于反对的意思,而“ninja thing”也不单纯是“忍者”的意思,应理解为与忍者有关的事物。联系上下语段,布莱登并不是反对忍者,也不是反感忍者,而是反对加入忍者这件事。理解了这一点,翻译时会更加忠实于原文,这就体现了翻译中“信”的原则。不仅在词汇意思上忠实原文,更要在表达逻辑上忠实原文。
  例(2)原文:“I’m about to make you eat a mouthful of grass,you little...”
  译文:“看我不让你吃个一嘴草,你这个小……”
  如果逐字逐句翻译,则为“我大概让吃满嘴的草,你个小……”但这样翻译,不论在语言上,还是在逻辑上,都不够顺畅。对语序和单词稍作调整,就能描绘出佐伊气急败坏、桀骜不驯的人物形象。如此,能够使读者在脑中勾勒出当时的场景画面。语言非常口语化和情绪化,能够使读者的阅读更加顺畅。由此可以体现出翻译中“达”的原则。如果说“信”是“质”上的掌控,那么“达”是在“量”上的把握。我们在文学翻译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语义的“达”,更要关注情感和审美上的“达”。
  例(3)原文:And you know what they say–a few bad apples spoil the bunch.
  译文:你知道这叫什么吗——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译文读起来虽然谈不上高雅,但可以说更符合审美。一是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即符合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如果逐字翻译原文是“一个烂苹果坏了一堆”,这种表达方式中国读者读起来会觉得别扭。此时,就要找一种在中文中表达同样意思的习语,使得中国读者更能接受。二是这种翻译方法更符合此篇文学作品的审美,更贴合于作者想要营造的文学气氛。此篇儿童文学作品语言生动诙谐,不拘一格。所谓“雅”是文风上的标准,原文是怎样的风格,译文也要翻译出怎样的风格,即“雅”不局限于文字的高雅,更是文风上的贴切。
  五、结语
  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关系密切,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使翻译实践少走弯路,能够翻译出高质量的作品;翻译实践能加深对翻译理论的理解,提高译者的翻译水平。在此次翻译过程中,通过对“信、达、雅”原则的应用,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深深体会到“信、达、雅”理论的精妙,加深了对这一理论的理解,并且提高了运用这一理论的能力。
其他文献
《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对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被誉为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在日本开启了“物哀”时代。小说以女性敏感细腻的视角描绘了当时的宫廷斗争,揭露人性,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平安京时代日本广阔宏伟的生活画卷,让后世读者能领略到当时生活背景下人们的风俗习惯、服饰打扮、饮食文化和音乐建筑等方面的情况。爱情可以说是整本小说描写的重点,主人公源氏与众多女子的爱情向来被人们所津津乐
期刊
《假面的告白》以第一人称叙述者“我”的口吻,自白了“我”从幼年到青年时期异于常人的倒错快感,以及这种倒错给“我”所带来的关于自身的种种纠葛。本文从叙述视角出发,力图解析《假面的告白》中的“我”与现实中三岛由纪夫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解读这部作品。  一、《假面告白中》中的“我”  《假面的告白》是通过用第一人称“我”来描写“我”从幼年时期到青年时期的性倒错经历,以及和女性园子之间的不伦关系。因为文
期刊
晚唐五代词绮丽浓艳的文风是由“诗词一体”文学发展的规律形成的,其具体表现为绮丽的外在装饰和内在情愫,诗歌的意象色泽明艳、精美,以叙写恋情相思、离别等情愫来表现男女的爱情主题。  唐末五代,社会逐渐衰败,儒家伦理道德观念颓丧,致使士人们通过艳情词的创作来宣泄超过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情爱意识。在晚唐五代词风形成的过程中诗与词的功能越来越明确:诗承载着风俗教化的社会功能,而词则成为供人消遣娱乐的游戏小道。
期刊
神湖崇拜是藏族多重崇拜习俗中的一个。本篇文章主要陈述具有共性的藏族神湖崇拜习俗的现象,区分几种相似的崇拜习俗,神湖崇拜习俗的特点以及它对环保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作为所有生命和生物体的重要资源和组成部分的水,在生命演化进程中始终发挥着首要作用。水是人类最早认识和利用的能源之一,在青藏高原的各个角落存在着各种圣水、泉溪、神湖等形式的水资源,这些水能源被高原先民们所认识并被利用,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天
期刊
作为维·苏·奈保尔的重要作品,《模仿者》描述了加勒比虚拟岛国伊莎贝拉在摆脱前宗主国英国的殖民统治后国民所面临的状况:教育上接受宗主国殖民文化教育、生活上渐渐被西式生活同化、政治上无法自己做主,经济上受制于宗主国。而这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来自于英国的文化渗透,致使岛国年轻的一代从思想意识上依附于宗主国,没有学到真正有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独立的知识技术,经济命脉被牢牢地控制在英国人手里。只要这种依附控制关
期刊
斯蒂芬·茨威格是20世纪欧洲三大中篇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以精湛的叙事手法著称,框架叙事法、心理描写都是其小说的特色。《象棋的故事》是斯蒂芬·茨威格自杀前最后一部作品。在二战就要结束前,身处异国他乡的茨威格为这部作品赋予了深刻的反法西斯历史意义。不仅小说中的主人公之一有着希特勒的影子,就连小说的空间描写也与二战犹太人的集中营十分相似。  写作是叙事者的一门艺术,叙事者不仅是在讲述一则扣人心弦的故事,
期刊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文化的丰富,人们从对服饰色彩、造型的追求转变成对其精神文化和历史内涵的探寻。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服装设计过多追求国际化,导致华人主流服饰脱离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灵魂。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展开论述,通过对传统服饰的色彩、造型、装饰等方面的研究,以当代为背景,分析现代服装设计在运用中国传统元素时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为传承中华服饰文化,并将之融合于现代服装设计理念做出些许
期刊
民族舞蹈是一种起源于人民生活中的肢体动作语言,以日常活动抽象化为表现形式。随着民族舞蹈教学在我国基础教育中不断推进,我国的民族舞教学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基于各种原因,高中民族舞蹈教学中学生对于舞蹈表现力的展现尚有不足。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就高中民族舞蹈教学中增强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教学方法进行论述。  所谓“文以载道”,舞蹈艺术也是如此,每部舞蹈作品都包含着丰富的内涵。舞蹈中看似一些简单的肢体表
期刊
商务英语是高职教育课程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国际型人才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本文通过对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特征进行探索,剖析了课程教学中师资资源、学生态度、教材及考核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可行性建议。  一、高职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特征  高职教育作为国内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才需求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2011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
期刊
大学生自主学习将是大学英语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点,它符合大学英语学习的基本诉求和教育部对大学英语改革提出的要求和期望。然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和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应用和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将阐述自主学习的定义和在中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中明确提出“要学生明确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化被动为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