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一项新的使命。本文通过充分挖掘校內资源,构建了集“四个平台、一个团队、一种机制”于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两年的效果表明,该模式不需要额外的经费投入,只是充分挖掘和整合了现有的学校资源,它不仅适用于交通工程专业,对其他工科类专业,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平台
一、研究背景
目前,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我国想要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就要依靠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创新人才,依靠全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创新能力的增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一项新的使命。
在我国,交通工程专业创办的历史不足30年,开设交通工程的院校从先前的8所增加到80多所,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交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是众多交通工程教育者研究的热点[3]。为使“交大”交通工程专业跻身于全国前列,我们于2002年7月开始对交通工程专业教学、育人、就业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二、研究方法
1.通过调研典型高校,总结现有高校在培养交通工程人才方面的经验及不足; 2.通过信函、网络等方式,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展开调查,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社会对交通工程人才的能力需求;3.通过回访毕业生,深入了解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适应情况,在此基础上找出现有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4.通过与在校各年级学生座谈,了解学生对大学四年的“学习节奏”、“生活节奏”等方面的感受,调查他们对大学的期望、对教师的期望、对交通工程专业的期望,在此基础上构思新的教育方法;5.通过研究先进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及系统科学等理论,构思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三、“4+1+1”模式的主要内涵
运用当代系统科学理论,以系统思维方式提出了“系统多元、有机整合”的全新教育理念,构建了“4+1+1”模式,即充分挖掘校内资源,构建了集“四个平台、一个团队、一种机制”于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构建了“基础→综合→创新”三层进阶教学平台,为交通工程专业探索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优化,按照“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多元化建设,优化各类课程学分比例和衔接。在基础训练阶段,打破传统的专业界限,整合教学资源,建立共通的基础课程平台。在综合提高阶段,安排经验丰富的教授给学生讲课。借助开放性实验平台,通过实施“交通工程专业创新性实验计划”,把交通调查、交通预测、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仿真等知识相结合,拟定多样性、综合性的实验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可根据的兴趣,不同的实验项目,并结合一个具体的城市或路段,借助实验室的硬件及软件平台,展开实验研究,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创新阶段,通过生产实习,培养学生的专业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毕业设计选题,强调实践性、综合性及创新性。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与竞争意识,使学生了解专业发展前沿。另外,还建设了创新实践基地、定期举行学术讲座和互动研讨会。通过上述一系列的举措,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
2.构建了“科研←→教学”互动平台,为交通工程专业探索出了一种新的能力培养模式。将科研项目成果以案例的形式及时转化为课堂教学的新信息;将科研项目成果及时转化为实验项目题材;将科研项目内容拆解为若干毕业设计题目;将科研项目分成若干步骤,分给不同年级同学完成。
3.构建了以“和谐班级”为载体的育人平台,为交通工程专业探索出了一种新的人格培养模式。
4.构建了“交通工程专业信息网” 这一网络平台,实现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网上双向实时交流、用人单位信息反馈等,为保持交通工程专业高就业率、不断跟踪社会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5.依托管理运筹学国家级精品课程、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省级重点学科,构建集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交通工程专业教研团队”。
6.构建了“学生评教、项目促研、制度增效”的长效机制,为交通工程专业学生持续提供最前沿、最专业、最系统、最权威的知识提供强有力保证。
四、该模式实施效果分析
该模式于2009年9月开始在兰州交通大学交通工程专业实施,实施2年多来,交通工程专业学生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其创新意识得到激活,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得到增强,实现了交通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的高度统一,实现了教书、育人、就业“三位一体”。
五、结语
“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从科教兴国战略出发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创新人才绝不只是一个口号,它需要具体措施的落实。构建“四个平台、一个团队、一种机制”是“交大人”响应国家号召,提出的创新人才培养具体实施方案。成果实施两年的效果表明,“4+1+1”模式切实可行,而且实施该模式不需要额外的经费投入,只是充分挖掘和整合了现有的学校资源。另外,该模式从具体的内容可以看出,它不仅适用于交通工程专业,对其他工科类专业,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因此,“4+1+1”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乌美娜.教学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吴刚.网络时代的课程理念及课程改革.全球教育展望,2001,(1):26-29.
作者简介:马昌喜(1979-),男,湖北汉川人,兰州交通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交通规划与管理。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平台
一、研究背景
目前,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我国想要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就要依靠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创新人才,依靠全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创新能力的增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一项新的使命。
在我国,交通工程专业创办的历史不足30年,开设交通工程的院校从先前的8所增加到80多所,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交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是众多交通工程教育者研究的热点[3]。为使“交大”交通工程专业跻身于全国前列,我们于2002年7月开始对交通工程专业教学、育人、就业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二、研究方法
1.通过调研典型高校,总结现有高校在培养交通工程人才方面的经验及不足; 2.通过信函、网络等方式,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展开调查,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社会对交通工程人才的能力需求;3.通过回访毕业生,深入了解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适应情况,在此基础上找出现有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4.通过与在校各年级学生座谈,了解学生对大学四年的“学习节奏”、“生活节奏”等方面的感受,调查他们对大学的期望、对教师的期望、对交通工程专业的期望,在此基础上构思新的教育方法;5.通过研究先进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及系统科学等理论,构思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三、“4+1+1”模式的主要内涵
运用当代系统科学理论,以系统思维方式提出了“系统多元、有机整合”的全新教育理念,构建了“4+1+1”模式,即充分挖掘校内资源,构建了集“四个平台、一个团队、一种机制”于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构建了“基础→综合→创新”三层进阶教学平台,为交通工程专业探索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优化,按照“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多元化建设,优化各类课程学分比例和衔接。在基础训练阶段,打破传统的专业界限,整合教学资源,建立共通的基础课程平台。在综合提高阶段,安排经验丰富的教授给学生讲课。借助开放性实验平台,通过实施“交通工程专业创新性实验计划”,把交通调查、交通预测、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仿真等知识相结合,拟定多样性、综合性的实验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可根据的兴趣,不同的实验项目,并结合一个具体的城市或路段,借助实验室的硬件及软件平台,展开实验研究,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创新阶段,通过生产实习,培养学生的专业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毕业设计选题,强调实践性、综合性及创新性。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与竞争意识,使学生了解专业发展前沿。另外,还建设了创新实践基地、定期举行学术讲座和互动研讨会。通过上述一系列的举措,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
2.构建了“科研←→教学”互动平台,为交通工程专业探索出了一种新的能力培养模式。将科研项目成果以案例的形式及时转化为课堂教学的新信息;将科研项目成果及时转化为实验项目题材;将科研项目内容拆解为若干毕业设计题目;将科研项目分成若干步骤,分给不同年级同学完成。
3.构建了以“和谐班级”为载体的育人平台,为交通工程专业探索出了一种新的人格培养模式。
4.构建了“交通工程专业信息网” 这一网络平台,实现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网上双向实时交流、用人单位信息反馈等,为保持交通工程专业高就业率、不断跟踪社会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5.依托管理运筹学国家级精品课程、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省级重点学科,构建集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交通工程专业教研团队”。
6.构建了“学生评教、项目促研、制度增效”的长效机制,为交通工程专业学生持续提供最前沿、最专业、最系统、最权威的知识提供强有力保证。
四、该模式实施效果分析
该模式于2009年9月开始在兰州交通大学交通工程专业实施,实施2年多来,交通工程专业学生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其创新意识得到激活,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得到增强,实现了交通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的高度统一,实现了教书、育人、就业“三位一体”。
五、结语
“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从科教兴国战略出发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创新人才绝不只是一个口号,它需要具体措施的落实。构建“四个平台、一个团队、一种机制”是“交大人”响应国家号召,提出的创新人才培养具体实施方案。成果实施两年的效果表明,“4+1+1”模式切实可行,而且实施该模式不需要额外的经费投入,只是充分挖掘和整合了现有的学校资源。另外,该模式从具体的内容可以看出,它不仅适用于交通工程专业,对其他工科类专业,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因此,“4+1+1”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乌美娜.教学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吴刚.网络时代的课程理念及课程改革.全球教育展望,2001,(1):26-29.
作者简介:马昌喜(1979-),男,湖北汉川人,兰州交通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交通规划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