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记得2002年7月的那天,我第一次见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园时的欣喜与震撼:欧式风格的主楼巍然耸立、典雅庄严,美丽的校园广场上绿树成阴、湖水潋滟,来来往往的学子朝气蓬勃、青春飞扬,蓝天碧海下的校园恬静娴雅,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慢慢展现在我的眼前。从当初的“一见钟情”到后来的“相濡以沫”,近十年的时间里,我在这里学习、工作、成长,我的人生已经与她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渤海之滨 校园如画
哈工大(威海)坐落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威海,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威海市于1985年联合创建的跨省校区。威海这座以“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而闻名的海滨小城为大学提供了安静、优雅的办学环境,海纳百川的宽容与哈工大90余年的厚重和博大相得益彰。
哈工大(威海)的校园依山而建,傍海而生,四季分明,景色如画。走进校园,许多人都会被美丽的校园广场、欧式的主楼和广场回廊所吸引,这是哈工大(威海)特色建筑的代表:广场绿草如茵、树影婆娑,美丽的日月湖如一颗明珠为校园增添了几分活泼与灵动;巍峨的主楼沿袭了哈工大校本部主楼的欧式风格,高耸的尖顶直入云霄,在威海特有的碧蓝天空下格外庄严;半环形的回廊与哈尔滨松花江畔防洪纪念塔前的回廊如出一辙,在绿树红花的映衬下越发显得优雅婉约。广场上还有一座两层的红色尖顶小楼,在绿树红花的掩映下,浪漫如童话中的公主楼,许多同学入校后都在猜测它的用途,后来才知道,其实这只是一座水泵房。别具魅力的哈工大(威海),连水泵房都如此别致可爱。
威海因海闻名,哈工大(威海)也因海而与众不同。从校园西门出去便是海边,新的教学楼和学生公寓便是依海而建。从教室宽大的窗子望去,蓝色的大海一望无际,课间的时候,同学们就站在这里,观海听涛,放松身心。而新建的几幢学生公寓更是看海的绝佳去处,同学们每天听着大海的潮声醒来,枕着不休的海浪而眠。傍晚的时候,在窗前可以看到夕阳西下的大海,波光粼粼,温柔宁静。在海边,学校还有属于自己的1.5公里的海岸线,这在全国所有的大学中都是绝无仅有的。在这里的沙滩上,同学们晨读、散步、踢球、嬉戏……每年的夏天,这里还是天然的游泳池,老师们带着学生在这里上游泳课,充满青春与活力的身影与蓝色的大海交相辉映,快乐的笑声与海浪声一起在蓝天下回荡。
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
哈工大(威海)是哈工大“一校三区”(哈尔滨校本部、深圳研究生院、威海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不仅沿袭了哈工大校本部的建筑风格,更始终秉承着“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年轻的哈工大(威海)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哈工大90余年的厚重积淀是她快速成长的沃土,威海沿海城市的开放与包容为她吸引了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大师、学者。学校在教学上坚持哈工大的统一标准、统一规范,更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改革,积极探索学生“创新教育、自我教育”的新途径。
哈工大校本部一直关心和支持着哈工大(威海)的发展,自建校开始,一批又一批中、青年教师从冰城来到威海,为学校的创建与发展付出了无数的心血。经常听参与创建学校的老领导和老教师们说起当年艰苦奋斗的历史,谁也无法相信20多年前,美丽的校园曾是一片荒滩,而初建时的校园只有两栋楼。如今,27年过去了,学校与创建之初相比已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校园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哈工大人艰苦创业的见证,一届又一届优秀的毕业生更是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校训的最好诠释。
在校园里,处处可以看到来去匆匆的学生、漫步沉思的教授和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同学们还可以经常见到许多国内各领域的大师级学者在校园里散步,刘永坦、谢礼立、李圭白、蔡鹤皋、沈士钊、杜善义、张乃通、秦裕琨、方滨兴、周玉、王国栋等院士都在哈工大(威海)创建了自己的科研团队和研究院所,许多海外归来的优秀学者也为海纳百川的校园带来了新的学术气息。在这种良好氛围的浸染下,爱好科技创新的同学从大一起就可以加入老师们的科研团队,打造工科学生坚实的实践基础。近几年来,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荣获省级以上奖励251项,其中,国际一等奖8项、国家级奖励17项。在哈工大(威海)的校园里,科技创新已蔚然成风,周末和节假日的时间里,开始有更多的同学泡在实验室和图书馆,为了自己的理想和未來努力。
面向海洋 特色发展
哈工大是一所以工科见长的国家重点大学,以她而生的哈工大(威海)秉承了这一特色并结合国家的需要和山东省的经济发展需求,形成了船舶、海洋、汽车与先进制造、信息、管理等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和基础学科构成的学科体系,学科设置与校本部交叉互补,除了自己的硕士、博士点之外,更可以共享校本部的148个硕士点和82个博士点。除了与校本部重合的专业外,车辆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科学等专业是威海校区特有的专业,特别是车辆工程专业更是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毕业生更是遍布全国各大汽车企业。近年来,学校以山东省蓝色经济区建设为己任,及时调整学科设置与布局,形成了以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科学为特色重点学科,其他学科和谐发展的学科发展格局。面向未来,学校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便是一所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年轻的哈工大(威海)不仅拥有结构合理、团结精干的专职教师团队,还有一支由院士、长江学者和知名专家、海外学者组成的双基地教师和兼职教授队伍。多年来,哈工大(威海)坚持教授上讲台为本科生授课,坚持青年教师进校要过“教学关、科研关、水平关和教书育人关”的优良传统,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累累硕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许多同学毕业之后,都会怀念课堂上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在讲台挥洒自如的风采,怀念校园那些书生意气、激情四射的年华,怀念在广场上晨读、在日月湖畔发呆、在海滩上烧烤狂欢的时光,怀念图书馆的旧书、学子餐厅的饭菜和夏日里的合欢花……而我,何其有幸,能一直留在校园,享受这些人生中不可多得的美好。
(编辑 许南 [email protected])
【大学名片】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跨省校区之一,1985年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威海市联合创建,经过27年的建设发展,威海校区形成了“立足海洋,服务山东,拓展国防,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办学特色。2010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威海市人民政府三方签订共建哈工大(威海)协议,学校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大学攻略】
哈工大(威海)秉承哈工大航天与国防特色,并拥有车辆工程专业等国内知名学科,建有国际微电子研究中心、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中心、空间结构研究中心、机器人研究所、复合材料研究所、海洋环境研究所等各类研究机构57个。近年来,学校承担了数百项以“863”为代表的科研项目,并已在新体制雷达、制导技术、船舶工程、海洋工程、车辆工程等方向凸显特色,尤其在电子对抗、水下焊接、分离与合成技术、企业信息化、数字化医疗装备、快速艇、特种车辆等方面取得重要科研成果。
渤海之滨 校园如画
哈工大(威海)坐落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威海,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威海市于1985年联合创建的跨省校区。威海这座以“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而闻名的海滨小城为大学提供了安静、优雅的办学环境,海纳百川的宽容与哈工大90余年的厚重和博大相得益彰。
哈工大(威海)的校园依山而建,傍海而生,四季分明,景色如画。走进校园,许多人都会被美丽的校园广场、欧式的主楼和广场回廊所吸引,这是哈工大(威海)特色建筑的代表:广场绿草如茵、树影婆娑,美丽的日月湖如一颗明珠为校园增添了几分活泼与灵动;巍峨的主楼沿袭了哈工大校本部主楼的欧式风格,高耸的尖顶直入云霄,在威海特有的碧蓝天空下格外庄严;半环形的回廊与哈尔滨松花江畔防洪纪念塔前的回廊如出一辙,在绿树红花的映衬下越发显得优雅婉约。广场上还有一座两层的红色尖顶小楼,在绿树红花的掩映下,浪漫如童话中的公主楼,许多同学入校后都在猜测它的用途,后来才知道,其实这只是一座水泵房。别具魅力的哈工大(威海),连水泵房都如此别致可爱。
威海因海闻名,哈工大(威海)也因海而与众不同。从校园西门出去便是海边,新的教学楼和学生公寓便是依海而建。从教室宽大的窗子望去,蓝色的大海一望无际,课间的时候,同学们就站在这里,观海听涛,放松身心。而新建的几幢学生公寓更是看海的绝佳去处,同学们每天听着大海的潮声醒来,枕着不休的海浪而眠。傍晚的时候,在窗前可以看到夕阳西下的大海,波光粼粼,温柔宁静。在海边,学校还有属于自己的1.5公里的海岸线,这在全国所有的大学中都是绝无仅有的。在这里的沙滩上,同学们晨读、散步、踢球、嬉戏……每年的夏天,这里还是天然的游泳池,老师们带着学生在这里上游泳课,充满青春与活力的身影与蓝色的大海交相辉映,快乐的笑声与海浪声一起在蓝天下回荡。
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
哈工大(威海)是哈工大“一校三区”(哈尔滨校本部、深圳研究生院、威海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不仅沿袭了哈工大校本部的建筑风格,更始终秉承着“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年轻的哈工大(威海)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哈工大90余年的厚重积淀是她快速成长的沃土,威海沿海城市的开放与包容为她吸引了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大师、学者。学校在教学上坚持哈工大的统一标准、统一规范,更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改革,积极探索学生“创新教育、自我教育”的新途径。
哈工大校本部一直关心和支持着哈工大(威海)的发展,自建校开始,一批又一批中、青年教师从冰城来到威海,为学校的创建与发展付出了无数的心血。经常听参与创建学校的老领导和老教师们说起当年艰苦奋斗的历史,谁也无法相信20多年前,美丽的校园曾是一片荒滩,而初建时的校园只有两栋楼。如今,27年过去了,学校与创建之初相比已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校园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哈工大人艰苦创业的见证,一届又一届优秀的毕业生更是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校训的最好诠释。
在校园里,处处可以看到来去匆匆的学生、漫步沉思的教授和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同学们还可以经常见到许多国内各领域的大师级学者在校园里散步,刘永坦、谢礼立、李圭白、蔡鹤皋、沈士钊、杜善义、张乃通、秦裕琨、方滨兴、周玉、王国栋等院士都在哈工大(威海)创建了自己的科研团队和研究院所,许多海外归来的优秀学者也为海纳百川的校园带来了新的学术气息。在这种良好氛围的浸染下,爱好科技创新的同学从大一起就可以加入老师们的科研团队,打造工科学生坚实的实践基础。近几年来,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荣获省级以上奖励251项,其中,国际一等奖8项、国家级奖励17项。在哈工大(威海)的校园里,科技创新已蔚然成风,周末和节假日的时间里,开始有更多的同学泡在实验室和图书馆,为了自己的理想和未來努力。
面向海洋 特色发展
哈工大是一所以工科见长的国家重点大学,以她而生的哈工大(威海)秉承了这一特色并结合国家的需要和山东省的经济发展需求,形成了船舶、海洋、汽车与先进制造、信息、管理等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和基础学科构成的学科体系,学科设置与校本部交叉互补,除了自己的硕士、博士点之外,更可以共享校本部的148个硕士点和82个博士点。除了与校本部重合的专业外,车辆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科学等专业是威海校区特有的专业,特别是车辆工程专业更是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毕业生更是遍布全国各大汽车企业。近年来,学校以山东省蓝色经济区建设为己任,及时调整学科设置与布局,形成了以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科学为特色重点学科,其他学科和谐发展的学科发展格局。面向未来,学校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便是一所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年轻的哈工大(威海)不仅拥有结构合理、团结精干的专职教师团队,还有一支由院士、长江学者和知名专家、海外学者组成的双基地教师和兼职教授队伍。多年来,哈工大(威海)坚持教授上讲台为本科生授课,坚持青年教师进校要过“教学关、科研关、水平关和教书育人关”的优良传统,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累累硕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许多同学毕业之后,都会怀念课堂上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在讲台挥洒自如的风采,怀念校园那些书生意气、激情四射的年华,怀念在广场上晨读、在日月湖畔发呆、在海滩上烧烤狂欢的时光,怀念图书馆的旧书、学子餐厅的饭菜和夏日里的合欢花……而我,何其有幸,能一直留在校园,享受这些人生中不可多得的美好。
(编辑 许南 [email protected])
【大学名片】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跨省校区之一,1985年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威海市联合创建,经过27年的建设发展,威海校区形成了“立足海洋,服务山东,拓展国防,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办学特色。2010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威海市人民政府三方签订共建哈工大(威海)协议,学校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大学攻略】
哈工大(威海)秉承哈工大航天与国防特色,并拥有车辆工程专业等国内知名学科,建有国际微电子研究中心、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中心、空间结构研究中心、机器人研究所、复合材料研究所、海洋环境研究所等各类研究机构57个。近年来,学校承担了数百项以“863”为代表的科研项目,并已在新体制雷达、制导技术、船舶工程、海洋工程、车辆工程等方向凸显特色,尤其在电子对抗、水下焊接、分离与合成技术、企业信息化、数字化医疗装备、快速艇、特种车辆等方面取得重要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