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网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带来的发展和变化
1.网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和无限的时间与空间
网络化的交往超越时空的限制,拓展了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空间。传统社会由于信息手段不发达,学生们能接触到的信息,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载体主要是板报、报纸、电视、广播,道德交往仅局限在学校、家庭和有限的社会层面,交往的对象也仅限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和亲友之间。网络极大限度地缩短了人们之间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也就极大限度地扩大了或者延长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时间和空间,人们可以最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网络化交往的范围和道德活动领域的时空突破了以往点对点交往的局限性,实现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多对一的多种交往方式。这种交往有利于培育完善的道德心理、健全的道德人格和坚强的道德意志。
2.网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增添了新内容,有利于青少年人格完善
网络社会拓宽了人们道德交往领域,形成了许多新的价值观念和伦理精神。在网络中,每个网民都可能成为中心,人与人之间趋于平等,不受等级制度的控制。网络社会里,网民的主体地位突出,自主意识突显。传统的价值观念是一种依赖性的价值观,而网络化的价值观是一种自主型的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就是人的精神自主化。网络的核心是自由、开放性。这为人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自由、民主意识得到锤炼和提升。网络化社会为人类道德赋予了新内容,这将成为促进青少年道德人格完善的新契机。
3.网络增加了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了实效性
与传统青少年道德教育立足于物理空间不同,网络时代是电子空间的反映,具有数码化或非物体化、时空压缩化、互动化和全面化的特点。在信息传播与接受的互动过程中,集声、光、影于一体,表现形式和话语体系灵活多样,更具有直接现实性和生活化,能够激活德育主体的感官能力和道德主体的创造性。网络化为青少年道德教育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更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载体和形式。网络的多种功能创造了绚丽多彩的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空间,为青少年道德教育提供了更加富有成效的形式和渠道。
二、网络社会使青少年道德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1.网络化对传统道德教育环境的挑战
网上信息内容复杂,信息流巨大。既有科学、进步、健康、有益的大量信息,伪科学、不健康、有害甚至反动的信息也充斥其中。庞杂的信息会造成青少年思想的迷惘,教师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规范的说教显得苍白无力。目前的国际互联网处在没有中心、没有人管理的无政府状态,对于互联网上的信息尚无一个确定的标准。网上垃圾非常多,尤其是网上黄毒的泛滥,给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2.网络使社会对负面信息的屏蔽作用减弱,“把关人”地位受到挑战
网上活动隐蔽性大,网民的自主意识得到张扬。网民的隐蔽性和较强的自主意识冲击人们的责任感,造成了道德相对主义盛行和无政府主义泛滥。由于世界互联网络没有中心控制计算机,用户的发展和使用没有限制,使得网络传播处于无序状态,这就容易为各种不法分子和敌对势力所利用。个体在无边无际的网络中,显得微不足道,无法感知自己是否有能力对任何行为负责。网上的交往是间接、虚拟、符号化的,交往主体的身份很难明晰。交往主体的符号化、封闭化和部落化使社会舆论、传统习惯的监督和评价作用消失殆尽。此外,互联网上的信息流通不存在国境线,世界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互联网将打破信息交流的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样,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对信息传播的“把关”作用、“把关人”地位和对信息的控制功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3.网络给青少年道德教育造成负效应
由于网民的国家、民族、地位、角色不同,接受传统道德教育差异巨大,对同一件事情的道德评价截然不同甚至是完全冲突的。网络发展的速度是超乎想象的,现实社会的道德规范难以适应变化多端的新环境,即使制定了网络规范,由于赶不上网络升级、换代的速度,也会造成大量的冲突和失范现象。网上制造、传播病毒,制造、传播色情暴力信息等道德失范行为和黑客攻击、诈骗、赌博等犯罪行为,腐蚀青少年的灵魂,对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教育产生强大的冲击。
4.网络对传统道德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
网络教育模式结束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代之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模式。而目前青少年道德教育还处在传统“灌输”的被动教学状态,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还不十分普遍。由于青少年道德教育对于网络教育缺乏应对措施,致使网络造成了对传统道德教育功能的弱化,并且不能及时清除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
5.网络造成部分青少年道德人格的扭曲
网上许多具有地域性、本位性的道德文化体制和范式通过网络的强大的辐射力和渗透力而影响个体人格的形成。网上的多元道德构成只会使个体经常性地处于矛盾的、相互冲突的道德选择中,给个体健康的道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造成强大的挤压和扭曲。同时,信息网络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亦容易使受教育者囚于虚拟的网上社会,而忽视和逃避真实的物质社会,形成孤僻自负、缺乏社会责任感、破坏性强、喜欢猎奇和寻求刺激等人格问题。此外,网络对青少年的勤奋吃苦精神也提出了严峻挑战,许多缺乏自律的青少年从网络下载作文和各类文章,拷贝抄袭他人作业。
三、网络社会中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对策与创新
1.构建网络时代青少年道德教育新模式
在抓好传统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应对网络对青少年道德教育提出的挑战,建设网络道德教育新模式。要尽快建设一批受青少年欢迎又具有鲜明社会主义文化特点的宣传网站,扩大社会主义文化在网络上的宣传阵地。在网络时代,我们要建立既能发挥道德教育的宣传教育功能,又能监控有害信息传播的地方和中央各级网络系统。
2.加大网上宣传,建设网络文明
要加大网上宣传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力度,增强青少年自我抵制网络文化中不良因素的影响。加强对青少年上网的自律教育,学校要开设网络伦理、上网行为规范等相关课程,培养学生自觉的网络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网络道德。在网上要加强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要用科学的理论、正确的舆论、高尚的情操、优秀和具有感染力的作品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和塑造人,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抓好青少年的网络教育,还应该对教育工作者和网络管理者、经营者进行系统的网德、网络法规教育。着力增强全民遵守网络规则、网络道德原则的自觉性,增强网民的自律性和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和好公民,为青少年上网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
3.加强道德教育信息管理和网络道德教育的监管
有效的网络监管是网络文明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提高对因特网的控制力和对有害信息的审视能力。要建立科学、开放又具有监控程序的管理机制,做到德育信息与传播的决策管理权力、管理方略、管理责任、管理利益一体化。要在网络接入时,通过技术手段对反动、黄色或封建迷信等内容进行查堵。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网络监管体系,把民主性管理与法制性管理和政府管理有机统一起来。同时,公安部门从安全角度对进出网络的信息进行层层把关,打击网络犯罪,清除网上文化垃圾,规范网上行为,尽量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网上生活空间。
4.建立高素质的网络时代道德教育师资队伍
网络时代的来临,需要建设好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和懂得现代管理与网络技术的高素质的道德教育人才队伍。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我国学生上网比较普遍,这要求教育工作者适应网络时代新特点,具备网上道德教育的技术和素质。必须对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进行系统的上网技能培训,并提出相关的要求。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网络德育人才队伍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所需的人员编制、经费投入和设备保障给予有力的支持,并采取切实的措施,建立有效的激励和保障机制,选拔优秀的人才充实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5.积极改进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从青少年的需要入手,适应时代的发展,更新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内容。德育内容要科学化、信息化和多媒体化,要加大青少年道德教育软件开发的力度,力求集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娱乐性于一体,便于网上传播与教育。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这一主渠道作用。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将各学科的要求和内容进行整合,形成科学的整体综合认识,在教育中有机地渗透道德教育。
(责任编辑孙晓雯)
1.网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和无限的时间与空间
网络化的交往超越时空的限制,拓展了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空间。传统社会由于信息手段不发达,学生们能接触到的信息,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载体主要是板报、报纸、电视、广播,道德交往仅局限在学校、家庭和有限的社会层面,交往的对象也仅限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和亲友之间。网络极大限度地缩短了人们之间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也就极大限度地扩大了或者延长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时间和空间,人们可以最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网络化交往的范围和道德活动领域的时空突破了以往点对点交往的局限性,实现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多对一的多种交往方式。这种交往有利于培育完善的道德心理、健全的道德人格和坚强的道德意志。
2.网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增添了新内容,有利于青少年人格完善
网络社会拓宽了人们道德交往领域,形成了许多新的价值观念和伦理精神。在网络中,每个网民都可能成为中心,人与人之间趋于平等,不受等级制度的控制。网络社会里,网民的主体地位突出,自主意识突显。传统的价值观念是一种依赖性的价值观,而网络化的价值观是一种自主型的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就是人的精神自主化。网络的核心是自由、开放性。这为人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自由、民主意识得到锤炼和提升。网络化社会为人类道德赋予了新内容,这将成为促进青少年道德人格完善的新契机。
3.网络增加了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了实效性
与传统青少年道德教育立足于物理空间不同,网络时代是电子空间的反映,具有数码化或非物体化、时空压缩化、互动化和全面化的特点。在信息传播与接受的互动过程中,集声、光、影于一体,表现形式和话语体系灵活多样,更具有直接现实性和生活化,能够激活德育主体的感官能力和道德主体的创造性。网络化为青少年道德教育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更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载体和形式。网络的多种功能创造了绚丽多彩的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空间,为青少年道德教育提供了更加富有成效的形式和渠道。
二、网络社会使青少年道德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1.网络化对传统道德教育环境的挑战
网上信息内容复杂,信息流巨大。既有科学、进步、健康、有益的大量信息,伪科学、不健康、有害甚至反动的信息也充斥其中。庞杂的信息会造成青少年思想的迷惘,教师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规范的说教显得苍白无力。目前的国际互联网处在没有中心、没有人管理的无政府状态,对于互联网上的信息尚无一个确定的标准。网上垃圾非常多,尤其是网上黄毒的泛滥,给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2.网络使社会对负面信息的屏蔽作用减弱,“把关人”地位受到挑战
网上活动隐蔽性大,网民的自主意识得到张扬。网民的隐蔽性和较强的自主意识冲击人们的责任感,造成了道德相对主义盛行和无政府主义泛滥。由于世界互联网络没有中心控制计算机,用户的发展和使用没有限制,使得网络传播处于无序状态,这就容易为各种不法分子和敌对势力所利用。个体在无边无际的网络中,显得微不足道,无法感知自己是否有能力对任何行为负责。网上的交往是间接、虚拟、符号化的,交往主体的身份很难明晰。交往主体的符号化、封闭化和部落化使社会舆论、传统习惯的监督和评价作用消失殆尽。此外,互联网上的信息流通不存在国境线,世界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互联网将打破信息交流的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样,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对信息传播的“把关”作用、“把关人”地位和对信息的控制功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3.网络给青少年道德教育造成负效应
由于网民的国家、民族、地位、角色不同,接受传统道德教育差异巨大,对同一件事情的道德评价截然不同甚至是完全冲突的。网络发展的速度是超乎想象的,现实社会的道德规范难以适应变化多端的新环境,即使制定了网络规范,由于赶不上网络升级、换代的速度,也会造成大量的冲突和失范现象。网上制造、传播病毒,制造、传播色情暴力信息等道德失范行为和黑客攻击、诈骗、赌博等犯罪行为,腐蚀青少年的灵魂,对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教育产生强大的冲击。
4.网络对传统道德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
网络教育模式结束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代之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模式。而目前青少年道德教育还处在传统“灌输”的被动教学状态,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还不十分普遍。由于青少年道德教育对于网络教育缺乏应对措施,致使网络造成了对传统道德教育功能的弱化,并且不能及时清除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
5.网络造成部分青少年道德人格的扭曲
网上许多具有地域性、本位性的道德文化体制和范式通过网络的强大的辐射力和渗透力而影响个体人格的形成。网上的多元道德构成只会使个体经常性地处于矛盾的、相互冲突的道德选择中,给个体健康的道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造成强大的挤压和扭曲。同时,信息网络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亦容易使受教育者囚于虚拟的网上社会,而忽视和逃避真实的物质社会,形成孤僻自负、缺乏社会责任感、破坏性强、喜欢猎奇和寻求刺激等人格问题。此外,网络对青少年的勤奋吃苦精神也提出了严峻挑战,许多缺乏自律的青少年从网络下载作文和各类文章,拷贝抄袭他人作业。
三、网络社会中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对策与创新
1.构建网络时代青少年道德教育新模式
在抓好传统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应对网络对青少年道德教育提出的挑战,建设网络道德教育新模式。要尽快建设一批受青少年欢迎又具有鲜明社会主义文化特点的宣传网站,扩大社会主义文化在网络上的宣传阵地。在网络时代,我们要建立既能发挥道德教育的宣传教育功能,又能监控有害信息传播的地方和中央各级网络系统。
2.加大网上宣传,建设网络文明
要加大网上宣传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力度,增强青少年自我抵制网络文化中不良因素的影响。加强对青少年上网的自律教育,学校要开设网络伦理、上网行为规范等相关课程,培养学生自觉的网络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网络道德。在网上要加强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要用科学的理论、正确的舆论、高尚的情操、优秀和具有感染力的作品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和塑造人,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抓好青少年的网络教育,还应该对教育工作者和网络管理者、经营者进行系统的网德、网络法规教育。着力增强全民遵守网络规则、网络道德原则的自觉性,增强网民的自律性和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和好公民,为青少年上网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
3.加强道德教育信息管理和网络道德教育的监管
有效的网络监管是网络文明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提高对因特网的控制力和对有害信息的审视能力。要建立科学、开放又具有监控程序的管理机制,做到德育信息与传播的决策管理权力、管理方略、管理责任、管理利益一体化。要在网络接入时,通过技术手段对反动、黄色或封建迷信等内容进行查堵。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网络监管体系,把民主性管理与法制性管理和政府管理有机统一起来。同时,公安部门从安全角度对进出网络的信息进行层层把关,打击网络犯罪,清除网上文化垃圾,规范网上行为,尽量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网上生活空间。
4.建立高素质的网络时代道德教育师资队伍
网络时代的来临,需要建设好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和懂得现代管理与网络技术的高素质的道德教育人才队伍。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我国学生上网比较普遍,这要求教育工作者适应网络时代新特点,具备网上道德教育的技术和素质。必须对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进行系统的上网技能培训,并提出相关的要求。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网络德育人才队伍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所需的人员编制、经费投入和设备保障给予有力的支持,并采取切实的措施,建立有效的激励和保障机制,选拔优秀的人才充实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5.积极改进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从青少年的需要入手,适应时代的发展,更新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内容。德育内容要科学化、信息化和多媒体化,要加大青少年道德教育软件开发的力度,力求集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娱乐性于一体,便于网上传播与教育。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这一主渠道作用。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将各学科的要求和内容进行整合,形成科学的整体综合认识,在教育中有机地渗透道德教育。
(责任编辑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