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P神经网络的RC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曲面分析:考虑地震动强度和持时的影响

来源 :工程力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nom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短持时地震动相比,长持时地震动会加剧结构的损伤,增加结构的失效概率,因此有必要更充分地研究地震动持时特性对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结果的影响。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地震易损性曲面分析方法,使用神经网络模型,综合考虑地震动强度和持时特性对结构地震需求的影响,并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得到不同损伤水平下考虑地震动持时特性的结构易损性曲面。选用3个不同高度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分别选择具有长、短持时特性的2组地震动记录为输入,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地震动强度指标与结构响应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得到目标地震易损性曲面,并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讨论。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精度较高,依据该方法可得到可信的损伤概率分析结果。相比于传统方法,神经网络可以更为有效和准确地建立持时与结构损伤的相关关系,得到考虑持时特性的易损性分析结果。该文的方法亦可进一步拓展,将更多地震动特性纳入地震易损性分析过程,具有明确的应用前景。“,”Comparing with short-duration ground motions, long-duration ground motions may intensify the damage and increase the failure probability of structure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thoroughly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ground motion duration characteristics on the seismic fragility analysis results. A seismic fragility surface analysis approach based on back propagation (BP)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was proposed. It can account for the effect of both ground motion intensity and duration. Seismic fragility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get the fragility surfaces under different damage levels. Three reinforced concrete fame structures with different heights were taken as the study cases. Long- and short-duration record sets were selected as the inputs. BP neural network models were employed to buil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ound motion intensity measures and structural responses, and the seismic fragility surfaces of the investigated structures were obtained.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was discussed.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curacy of the established BP neural network model is high. It indicates that the fragility analysis results by this approach is reliable. Comparing with the conventional procedures, the neural network is capable of building more effective correlation models between the ground motion duration and structural damage to obtain fragility analysis results that account for ground motion duration. This approach can be further expanded to include more ground motion characteristics into the program for seismic fragility analysis. It has a definite application prospect.
其他文献
利用直径80 mm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系统进行了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ltra high toughness cementitious composites,UHTCC)在多次冲击压缩荷载下力学性能的研究,分析了试件的应力-应变曲线随冲击次数的演化规律, 并与其他纤维增强混凝土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多次冲击荷载作用下由于损伤的累积导致加载应变率随冲击次数增加而大致呈指数递增,UHTCC的峰值强度随应变率增大而近似线性递减,峰值应变和累积吸能值逐渐增加,单次吸能值随冲击次数的增加呈先增后减
随着风电机组向大兆瓦方向发展,风机塔架的高、柔特性愈发突出,在风、浪及地震等运营荷载下塔架结构的振动问题日益显著。针对风机载荷复杂、共振频带较宽的问题,结合风机塔筒结构的特殊构造和振动特点,提出一种新型被动预应力调谐质量阻尼装置(PS-TMD)。基于结构动力学原理,给出了风机及PS-TMD装置体系的简化力学计算模型,推导了体系动力系数及分支点共振频率比,分析了PS-TMD的减振机理,推导了体系的最优频率比、阻尼比、质量比,从理论上阐明了体系参数的最佳调谐。通过某风机塔筒理论分析表明:与相同条件下的传统TM
随着我国“中国制造2025”、“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的不断推进,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部提出建设“虚拟实验室”的要求与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管理质量的要求,电子信息类专业作为一个涉及到电子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等多专业学科的交叉专业,具有理论性强、动手能力要求高、实验难度等特点,本文立足于“新工科”与“互联网+”应用背景,尝试在真实硬件实验设备的基础上增加与之配套的虚拟“实验电路”实验软件系统而形成的虚实结合的现代电子实验室,从而全面改革、升级、优化“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在特殊学生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与学校和家长紧密联合,长期坚持不懈地多关爱学生,多给予学生信任和平等对待,促进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使特殊学生的教学工作更有效、更成功.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逐渐意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部分农村小学中,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教学思想较为落后,阅读教学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实践教学的角度出发,对农村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群文阅读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新时期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以供同仁交流.
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理念的全面推广普及,以学生为中心制定教学方案,已经成为现阶段教师的常态化任务;以往应试教育模式下,满堂灌、填鸭式、教师占据课堂主体的教学观念已经不适用于当前时代.而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围绕学生进行“主问题”设计,便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兴趣,使之能够全面参与到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达到提高教师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的.本文将对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实际做好相应整理和总结.
语文教学工作中,阅读教学是最为关键的组成环节.在近年来教学改革全面推进下,小学语文在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中要加强对以下问题的关注:其一,针对小学生,特别是知识能力和学习能力相对有限的小学生而言,教师要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深入的阅读学习,如果只是阅读表面内容,很难达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锻炼目标.其二,当前小学生学习压力较大,需要学习的内容也比较多,因此很多时间都被学习占据,长时间如此有趣的学习就会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和压力,难以激发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而小学语文教学期间,课内外阅读对于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高有
城市地质工作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地质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但是高校中并没有与城市地质直接相关的专业设置,导致支撑城市地质工作的专门人才的缺乏.本文以河北地质大学为例,从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探索、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与社会服务机制等角度探讨在地质工程专业中设置城市地质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路径,为高校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城市地质专门人才提供指导.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为了帮助学生学习,促使学生全面提升,教师需要认识到分层教学的重要性,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开展分层教学模式,以此确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历史余韵悠长.在党的百岁诞辰之际,于青少年群体中普及党史学习教育,是为大势所趋.而百年征程中的红色基因,又是青年学生最为丰富的“大思政课堂”,如何使党史学习和思政课有机融合,走进“党政”教育融时代,实现资政育人的教育目标是值得思考的有关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党史学习的现状与困境出发,引入“党政”结合理念使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努力使青年学生成为新时代建功立业的红色“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