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需要体味而不是分解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tz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语道出人们对美的需求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为美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一种陶醉。语文教学应该提倡在教学中要将教材中的美转化为学生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美
  语文教材编选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代传诵的名篇佳作,可以说语文教材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一篇课文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具体的、感性的典型形象,只有我们身临其境,与作品息息相通,才可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如教学《荷花》一课时,可创设情景,学生随着轻柔的音乐来到“荷花池”边。通过画面的展示,再加上生动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中,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便跃然纸上。学生边听边想,仿佛自己已“飞”到美丽的田野,来到荷花池,眼前出现一池婷婷玉立的荷花,它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进而让学生身入其境的用手摸一摸荷叶、荷花,去感受一下叶子的油滑,花瓣的细腻。随着语言文字的描绘,运用移情想象,学生把自己也想象成一朵洁白的荷花。学生在这美的情境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神奇”与“美丽”,得到了美的感染与熏陶,获得理解语言文字和塑造心灵相统一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体会情感美
  文学作品体现时代精神、民族特征和丰富的生活内涵,最主要的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在语文课文中,既有生动的童话,感人的故事,又有优美的诗歌,谜语,这些作品歌颂人类社会中的优美事物和崇高品德,揭露批判人世间落后丑恶的东西,无不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情感。
  比如在教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可以引导学生对小女孩的命运进行讨论,在圣诞节的夜里许多人欢歌笑语欢度圣诞,而有个可怜的小女孩却冻死在街头,使他们明确认识:在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非常大,许多穷人过着悲惨的生活。又如《小白兔和小灰兔》中的小白兔不依赖别人,靠自己辛勤劳动创造幸福。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引领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作者在作品中灌注的审美体验。这些作品中的人物不仅形象美,情感也是十分美好的,高尚的,是富有感染力的。
  三、引导学生体会意境美
  (一)指导朗读,品词析句,感受意境美
  变无声为有声语言,利用音韵美把教材中美的内容充分表达出来,为学生创设一种美好的意境,朗读是一种很好的形式。教师可根据课文的特点,运用范读、自读、引读、议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文中的意境美。如《观潮》一课,教学重点部分“潮来之时”,首先让学生体会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给学生自悟的机会和空间。接着指名读、评议、复读,让读得不好的学生再读。然后,教师范读,让学生看着老师读,注意老师读时的眼神、体态、手势的变化等。最后,让学生模仿观潮的沸腾人群,跳着、叫着、挥舞着手进行朗读。这样引导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使他们置身于其中,充分感受潮来之时“浩浩荡荡”“人群鼎沸”“山崩地裂”的壮观场面。
  (二)创设情境,放飞想象,感受意境美
  小学课本中有很多美文、古诗,遣词造句精辟,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教学中可以巧妙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或通过想像再现教材中美的情景,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展现美的情境。
  如教学古诗《赠汪伦》。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与朋友的深情厚谊完全寓于桃花潭的一汪深水中。在教学时,我选用播放了与所教古诗意境相協调的古筝曲《送别》。那舒缓的旋律拨动着学生的心弦,唤起了学生许多的想象。深情古老的乐曲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了一千多年前的桃花潭边,一代诗仙李白以诗赠友,汪伦踏歌送行的惜别之景。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从心底里涌出了一股难以言状的美感,激发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三)了解背景,结合情感,体会意境美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因此在教学课文前,教师要先了解作者写作此文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态度、情感倾向。
  如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是李白在流放途中,突然遇赦,心情欢快、振奋,急切盼望与家人重聚,这些背景都要向学生交代,以便于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都融化在景色中,头两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借早上绚丽的景色流露诗人在出发前的欢快心情。后两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借舟行的疾速表现出诗人急切思归的情感,连本来使人感到凄婉的猿声也被涂上了欢快的色彩。由于学生已了解诗的写作背景,因此诗中的意境美就不难理解了。
  四、引导学生体会人格美
  意大利的克罗齐认为美的根源在心灵,他说:“美不是物理的事实,它不属于事物,而属于人的活动,属于心灵的力量”。语文以其广、博的特点,使我们的教学目标具有了“全面性”: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的同时,“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应紧扣作品的语言,剖析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引导学生在鉴赏中体验和认识这些艺术形象所蕴含的社会意义,激发他们的爱憎情感。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从正面人物性格的分析中得到美感,也要教会学生从反面人物或中间人物的分析中享受美。因为丑与美不但可以互转,而且可以由于反衬使美者愈美,丑者愈丑。
  总之,我们应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的剖析、挖掘、提炼,使教材与教学呈现审美化,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使语文教学像春雨,像清风,像枫叶,像瑞雪,去开垦荒陌的心田,去涤荡污浊的心灵;使以静态的文字沉睡在课本中的美质语文还其本色;以教者的才情,使语文教学具有美学风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其他文献
目前,年轻父母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很多父母把幼儿教养的任务委托给了祖辈家长,祖辈家长参与家园共育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随着越来越多的祖辈家长参与到幼儿的生活与教育,幼儿园新教师与祖辈家长的接触也越来越频繁。由于幼儿园新教师与祖辈家长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使得双方在家园共育中容易出现一系列问题。  本论文通过对幼儿园新教师的访谈,了解幼儿园新教师在与祖辈家长进行家园共育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包括幼儿园
期刊
现代教育很大程度上是道德的教育,正所谓“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个“真”就体现在理性的道德人格上。所谓道德人格,即作为具体个人人格的道德性规定,是由某个个体特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的有机结合。理性的道德人格不是先天的,而是人们进入社会道德生活以后,在不断地处理围绕着他本人而发生的种种道德关系,不断地进行各种各样的道德实践的过程中,被逐渐塑造而成的处
期刊
【摘要】故事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所以基于教材开展故事教学这一方法,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如何将故事渗透在英语教学中,建构快乐的英语教学就成为了我们现在关注的重要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通过韵律带动、营造情境、问题引领、联系生活等方法,论述如何开展故事教学。  【关键词】小学英语;故事教学;快乐英语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活并培养学生学
期刊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工具有“示范”性,我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通过一言一行传达给学生,对成长中的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一个好老师应该以德立人,以德立教,用坚定的信念作目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仁爱之心为学生作榜样,学识丰富,与时俱进,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一、理想信念如明灯  我从教24年,从1992年我就在沙坪街道坡山小学任教,24年来,我从没有提出过任何调
期刊
随着足球运动的不断发展,足球运动已经深入到中小学,足球运动是一项具有竞技性、对抗性、团对合作的综合运动项目。校园足球开展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一群足球运动的爱好者。足球运动是一个团队的运动,他不是依靠一个人就可以取得比赛的胜利,通过校园足球运动可以提高中学生团体精神,增强学生相互直接的交流的能力,学生在足球运动过程中可以更好的了解足球知识和技能。足球运动的不断发展让很多学生更加了解足球运
期刊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最初阶段,是最适合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是培养幼儿种种健全心理的时期。抓住幼儿期这个黄金季节,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然而,在我们的教育中,教师和家长过于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获得,忽略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这种情况依然普遍存在。这种教育的结果不同程度地反映在幼儿身上,表现为:生活上自理能力差,不爱护环境;学习上不耐心倾听别人发言,缺少责任感,不善于与别人合作,
期刊
随着社會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被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在一些负面新闻的冲击下,幼儿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幼儿的课程质量,仅是简单地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吗?素质教育下,我们要寓教于乐,要借助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提高幼儿课程质量进行论述,以期能够促使幼儿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以人为本,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他们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我们应对他们的行为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奇思妙想是我们在童年时期的一种普遍心理现象,小瓦特正是有了“开水为什么能把壶盖顶起来的”疑问,才有了蒸汽时代的到来,莱特兄弟正是有了“人能否长上翅膀飞上天”的异想才有了人类翱翔于天空的现实;牛顿正是
期刊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㈠理论成果  ⒈ 构建了语、数、英学科的教学模式  “灵田教育‘一三三五’自主课堂教学模式”:  “一”即课堂教学始终以学为中心,而非以教为主要任务;“三”即课堂教学主要三种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即三个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这三个模块可以是三种不同的课型,也可以是一节课中的三个环节;“五”即课堂的五个基本环节:明确目标、巩固测评,这五个基本环节它可以
期刊
一、消除偏见,挖掘积累素材  很多农村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一个特点:写一种动物,宁可搜肠挂肚写那些少见的珍奇动物,也不习惯于描写那些身边的家禽家畜;写“我的妈妈”,总觉得自己当农民的妈妈远不如人家当教师、当医生以至清洁工的妈妈更有写头,农村学生容易陷入这种由于认识的偏颇一味追“洋”材料而导致“无啥可写”的习作困境。  为此,我给学生说《故乡》,读《小二黑结婚》。告诉他们: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并有目的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