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最紧缺的是什么?人才!做高效能的沟通者是21世纪人才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人们通过交往,开放自己,大量吸收社会信息,丰富情感体验,理解交流对象。用最有效的方式与人们交流沟通,在社会生活中顺利发展。自古孟子雄辩无敌,苏秦言动六国,孔明舌战群儒……他们凭借出色的口语交际能力使自己获得成功。可见,口语交际能力是人类适应社会不可缺少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能力,对促进社会交往,实现人际沟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应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在实际生活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孩子口语交际能力欠缺,在人多的场合,或一些正式场合,他们表现出紧张、胆怯、不敢说;有的想说,但说不清楚,语无伦次;有的好说,但漫无边际,抓不住主题,使自己无法与人很好地沟通,特别是一些陌生的场合,总是把自己藏在不起眼的角落,一言不发。久而久之,说是性格内向,其实是口语能力较弱,不知道怎样与人交流。这种能力的缺失源于小时候的培养。为了使今天的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能在不同的场合与人和谐交流。做教师的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呢?我在平时的教学得到一些收获。
一、创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
课堂是师生的双向互动。尊重学生个性,创设和谐的交流气氛是搞好口语交际的前提。教师要以人为本,关爱每一个孩子,平等待人,态度和蔼可亲,有亲和力,做孩子们忠实的朋友、听众,得到孩子的信任,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提出不同的建议,形成和谐的交流氛围。
二、注重创设交际情景,培养口语交际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感兴趣。”要激起学生交际的兴趣,教师必须扮演好组织者的角色,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精心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引发学生思维,激发表达欲望。正如:十字绣风靡大街小巷,因为它贴近寻常百姓,只要会订纽扣,就能绣出美丽的图画,让不少女孩子为之着迷。可见,激发口语交际兴趣,也应该发掘贴近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的话题,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让他们“踮踮脚就能摘到苹果”,孩子会喜欢口语交际的。比如在《春天在哪里》教学中,安排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去描绘、去搜集,再回到课堂,我们的这一堂口语交际将充满无限的生机。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孩子们总是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不同的教学形式将增强孩子们更多地参与。在口语交际课中,通常让学生:1、画一画。如教学《春天在哪里》、《秋天的快乐》时,让学生画一画自己观察到的景色,借助图画进行交流,让话题不跑题。2、演一演。如教学《该怎么办》,让孩子们表演故事情景,借助情景边表演边说,学生兴趣很高,也很愉快。3、比一比。如《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比谁搜集的资料多:《动脑筋解决问题》比比谁最会动脑;《观察中的发现》比比谁最爱观察,收获最多等。在比赛中交流,孩子的好胜心极强,也容易激发兴趣。4、争一争。如教学《谁的办法好》在争论中交流。在教育教学中,“教无定法”,只要能激发学生兴趣,有助于孩子各项能力的提高,我们都应想办法去实现。
四、拓宽口语交际的途径
1、口语交际与阅读教学、习作指导有机结合。教师要抓住语文教学的每一节课,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口语交际训练,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比如阅读教学中的:复述课文、课后阅读谈感想,续写故事,讨论问题等都涉及到口语交际训练,还有作文教学,写前在指导中渗透口语交际训练,一般采用“先说后写”“写后评议”,这些都离不开口语交际,它不是孤立进行的,在语文教学中,训练口语交际是大有意义的。
2、在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既是该单元口语交际内容,也是本期的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我先让孩子们从生活的各个方面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利用上网,到图书馆,问老师、家长,走进博物馆等不同方式查找相关资料,收集作品等。小组收集后交流,讨论,整理,然后组织全班的成果汇报,最后评选最佳合作小组。在整个活动过程都在应用口语交际,也在训练口语交际的能力。开展好综合性实践活动是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的一大有效途径。
3、注重朗读,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语言表现力。朗读能丰富学生的语言表现力和语感能力,锻炼学生口才,提高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
五、发挥教师的指导示范作用
《课标》指出:教师在口语交际活动中,既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也是一个参与者。只要涉及口语交际,我们都要有一定的训练目标。由于孩子年龄小,阅历少,口语表达能力不足:无论是内容、方式、语言表达都较缺乏,更欠缺的是良好的听说习惯,在交流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失控场面,教师要发挥好知道示范作用。如指导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养成讲究文明礼貌的习惯;训练话语技能;做好口语交际课上学生交流的知识准备与储备;正确使用体态语等技能训练。如我在《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时,我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让孩子去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孩子门收集了剪纸,茶艺,陶艺,冕宁桃花,民间鞋垫,十字绣,刺绣,传统节日……等资料,并收集了相关的作品,在进行交流时,学生滔滔不绝,生怕没有机会交流自己的成果,课堂交流气氛很浓,孩子参与性较高。因为孩子心中有底,便有话可说。教师在口语交际之前,了解学生知识面,指导学生做好所需知识的准备和储备,能够使口语交际做到有效的交流。
心理学认为,小学儿童思维独创性的发展趋势是:先模仿,经过半独立性的过度,最后发展到孤立性。如我在上《风景优美的地方》时,我先扮演一名导游,介绍灵山寺的风景,再让学生介绍,学生很快就模仿进入情景,用语得当,经过这次训练,孩子门也会当一名导游了。
六、教师的评价要促进孩子的发展。
如何让孩子在评价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值得大家深思和探讨的问题。小学生心理十分脆弱,语言的发展处于起始阶段,有时经过自己的努力,说话时还是表现东一句,西一句,颠三倒四,有时尽紧张得说不出话来。此时,教师的评价尤为关键,也尤为讲究,首先不能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要抓住孩子的闪光点,做到褒贬适度,一切的评价都要有利与孩子的发展。我们做教师的要真诚的赞美学生的优点,让学生从中树立信心,肯定自己,提高自己。
总之,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在语言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在老师的指导,示范,矫正,评价中,才能更好地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
在实际生活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孩子口语交际能力欠缺,在人多的场合,或一些正式场合,他们表现出紧张、胆怯、不敢说;有的想说,但说不清楚,语无伦次;有的好说,但漫无边际,抓不住主题,使自己无法与人很好地沟通,特别是一些陌生的场合,总是把自己藏在不起眼的角落,一言不发。久而久之,说是性格内向,其实是口语能力较弱,不知道怎样与人交流。这种能力的缺失源于小时候的培养。为了使今天的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能在不同的场合与人和谐交流。做教师的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呢?我在平时的教学得到一些收获。
一、创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
课堂是师生的双向互动。尊重学生个性,创设和谐的交流气氛是搞好口语交际的前提。教师要以人为本,关爱每一个孩子,平等待人,态度和蔼可亲,有亲和力,做孩子们忠实的朋友、听众,得到孩子的信任,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提出不同的建议,形成和谐的交流氛围。
二、注重创设交际情景,培养口语交际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感兴趣。”要激起学生交际的兴趣,教师必须扮演好组织者的角色,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精心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引发学生思维,激发表达欲望。正如:十字绣风靡大街小巷,因为它贴近寻常百姓,只要会订纽扣,就能绣出美丽的图画,让不少女孩子为之着迷。可见,激发口语交际兴趣,也应该发掘贴近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的话题,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让他们“踮踮脚就能摘到苹果”,孩子会喜欢口语交际的。比如在《春天在哪里》教学中,安排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去描绘、去搜集,再回到课堂,我们的这一堂口语交际将充满无限的生机。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孩子们总是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不同的教学形式将增强孩子们更多地参与。在口语交际课中,通常让学生:1、画一画。如教学《春天在哪里》、《秋天的快乐》时,让学生画一画自己观察到的景色,借助图画进行交流,让话题不跑题。2、演一演。如教学《该怎么办》,让孩子们表演故事情景,借助情景边表演边说,学生兴趣很高,也很愉快。3、比一比。如《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比谁搜集的资料多:《动脑筋解决问题》比比谁最会动脑;《观察中的发现》比比谁最爱观察,收获最多等。在比赛中交流,孩子的好胜心极强,也容易激发兴趣。4、争一争。如教学《谁的办法好》在争论中交流。在教育教学中,“教无定法”,只要能激发学生兴趣,有助于孩子各项能力的提高,我们都应想办法去实现。
四、拓宽口语交际的途径
1、口语交际与阅读教学、习作指导有机结合。教师要抓住语文教学的每一节课,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口语交际训练,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比如阅读教学中的:复述课文、课后阅读谈感想,续写故事,讨论问题等都涉及到口语交际训练,还有作文教学,写前在指导中渗透口语交际训练,一般采用“先说后写”“写后评议”,这些都离不开口语交际,它不是孤立进行的,在语文教学中,训练口语交际是大有意义的。
2、在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既是该单元口语交际内容,也是本期的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我先让孩子们从生活的各个方面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利用上网,到图书馆,问老师、家长,走进博物馆等不同方式查找相关资料,收集作品等。小组收集后交流,讨论,整理,然后组织全班的成果汇报,最后评选最佳合作小组。在整个活动过程都在应用口语交际,也在训练口语交际的能力。开展好综合性实践活动是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的一大有效途径。
3、注重朗读,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语言表现力。朗读能丰富学生的语言表现力和语感能力,锻炼学生口才,提高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
五、发挥教师的指导示范作用
《课标》指出:教师在口语交际活动中,既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也是一个参与者。只要涉及口语交际,我们都要有一定的训练目标。由于孩子年龄小,阅历少,口语表达能力不足:无论是内容、方式、语言表达都较缺乏,更欠缺的是良好的听说习惯,在交流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失控场面,教师要发挥好知道示范作用。如指导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养成讲究文明礼貌的习惯;训练话语技能;做好口语交际课上学生交流的知识准备与储备;正确使用体态语等技能训练。如我在《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时,我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让孩子去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孩子门收集了剪纸,茶艺,陶艺,冕宁桃花,民间鞋垫,十字绣,刺绣,传统节日……等资料,并收集了相关的作品,在进行交流时,学生滔滔不绝,生怕没有机会交流自己的成果,课堂交流气氛很浓,孩子参与性较高。因为孩子心中有底,便有话可说。教师在口语交际之前,了解学生知识面,指导学生做好所需知识的准备和储备,能够使口语交际做到有效的交流。
心理学认为,小学儿童思维独创性的发展趋势是:先模仿,经过半独立性的过度,最后发展到孤立性。如我在上《风景优美的地方》时,我先扮演一名导游,介绍灵山寺的风景,再让学生介绍,学生很快就模仿进入情景,用语得当,经过这次训练,孩子门也会当一名导游了。
六、教师的评价要促进孩子的发展。
如何让孩子在评价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值得大家深思和探讨的问题。小学生心理十分脆弱,语言的发展处于起始阶段,有时经过自己的努力,说话时还是表现东一句,西一句,颠三倒四,有时尽紧张得说不出话来。此时,教师的评价尤为关键,也尤为讲究,首先不能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要抓住孩子的闪光点,做到褒贬适度,一切的评价都要有利与孩子的发展。我们做教师的要真诚的赞美学生的优点,让学生从中树立信心,肯定自己,提高自己。
总之,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在语言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在老师的指导,示范,矫正,评价中,才能更好地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