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一个企业想制造的产品是时尚、有活力的,员工却保守、没激情,那会怎么样?一定会精神分裂。” 陈斌波说完这句话,朗声大笑。交谈中,这位东风本田(以下简称东本)的执行副总经理时常表现出这样跳跃性的思维。
采访陈斌波这天,正值“3·15”,地点在杭州西子湖畔,他专程赶来参加东本举办的售后服务品牌“实质的信赖”发布会。陈斌波和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采访过的大多数汽车界领军人物不太一样,他语速很快,说话坦率、直接,毫不讳言他领导的企业以及这个行业当前面临的问题,直言自己是个“感性的人”,“对一成不变的事情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言语间的逻辑性也非常清晰,没有含糊的字眼,各种数据烂熟于心,对自己提出的每一个观点都会给出一番严谨的论证。
一旦觉得安逸,就快要被淘汰了
2010年1月3日,元旦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陈斌波正式入职东本。此前,他是东风日产市场销售总部副总部长,刚带领团队突破了年销售50万辆的大关。而其时的东本,全年满负荷产能仅20万台,但有CR—V这一款“神车”在支撑着整个公司的销售体系。业界普遍认为,陈斌波面对的是一个没太大压力,也不会创造太多奇迹的考题。然而3年过去,他交出了一份绝不平庸的答卷。
环球人物杂志:您到东本后,为什么一直在强调变革?
陈斌波:现在市场环境变化很剧烈,竞争程度在加剧,不管是汽车企业还是其他企业,要想以不变应万变,那不可能。
为什么要提倡变革?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变化的需求,尤其是缺乏内在的压力,是非常危险的。一旦我们觉得还不错,日子很安逸,那这个企业就到了该被淘汰的时候了。
环球人物杂志:到目前为止,改革的成效您满意吗?我们看到最近公布的一个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市场乘用车整体增幅在7%左右,东本的增幅达到10.5%。
陈斌波:基本满意。去年因为国际政治环境的波动,下半年受到一些影响。今年的计划是在去年基础上再增加20%,要达到市场平均增幅的两倍。
环球人物杂志:2013年,是东本成立10周年。在您的设想中,未来的东本要做什么样的企业?
陈斌波:我希望东本给人的印象是年轻、时尚、有活力。它不一定是个规模很大的企业,但一定是有特点、有个性的企业。我们要提供有魅力的产品去满足客户的要求,要主打某些细分市场,而不是做大市场,这样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我设想到2015年,东本应该具有50万辆的销售规模,有3款以上年销售量超过10万辆的产品。到2015年只有3年,这3年间,我们必须重塑一个东本。我以前经常说企业和人一样,10岁到13岁是非常重要的阶段,我相信未来3年将是决定东本企业发展命运的3年。
环球人物杂志:为什么这么强调3年规划?
陈斌波:一个企业必须有一个愿景来支撑,让大家知道朝哪个方向去做。长期的战略规划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中期的事业计划。我经常对员工们讲,我们到2015年会是什么样子,这是大家能看得到、能感受到的。如果说20年以后是什么样子,大家很难想象,也就不知道该怎么接受。
会点菜了,但还不太会炒菜
对这个行业,陈斌波一直保持着强烈的危机感,他直言,中国车市的高增长时代已经过去。“做企业不管自己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得要有这种危机意识。只有先行一步,未来才可能有更多的机会。市场竞争是残酷无情的,要以最坏的打算,做必胜的准备。”
环球人物杂志:本田方面有没有考虑,根据中国市场的需求做中国专有车型?您之前也提到,一个新车型中方介入时间太晚,应对市场方面就很被动。
陈斌波:一个产品要想更好地满足当地消费者,首先要了解当地需求,再以这个需求为原点去开发产品,而不是拿一个国际上通用的产品来销售就行了。
我常说,过去我们是等着别人把菜做好了端上来,现在我们要点菜,有时候还要把要求提出来,比如怎么配菜,是咸一点还是淡一点。
环球人物杂志:我们天天在说合资自主的问题,它对全中国的合资企业来讲,都意义重大。东本如何走这条路?
陈斌波:我们已经会点菜了,但现在还不太会炒菜,炒菜就是把构想实现出来,这就是研发。这个过程包含很多要素,需要一种积累,人才的积累、技术的储备,等等。技术研发有需要遵循的基本规则,这个规则我们必须学会。东风本田自2009年6月成立了研究开发中心以后,我们一直在这条路上走,虽然走得很艰难,但一直在往前走。
环球人物杂志:有人说:“市场没有换来技术,这堪称中国汽车30年合资路之隐痛。”您认同这个观点吗?
陈斌波:这30年来,中国社会、经济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汽车工业的这30年也可以用翻天覆地这个词来描述。我们要承认,正是有了合资,才促进了汽车业这30年间的高速发展。
但不可否认的是,“市场换技术”的目标确实没有实现。我们只获得了一些边缘技术,核心技术依然掌握在外方手中。因此,合资企业发展自主品牌是不可避免的,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摆脱对外资方的依赖,提高自主研发能力,真正成为本土化企业。
环球人物杂志:未来中国市场哪种类型的车增长潜力最大?
陈斌波:传统意义上的三厢车市场会大大缩小。运动感、个性化的车型,会有更大魅力。
80后、90后很快就是市场的消费主力了。这一消费群体普遍个性张扬。过去,我要买车了,一看路上跑的什么车多,我就去买那个车,现在绝对不是这样了,车再好,满大街都是,我就不买了。
一直以来我们还有种做法,本来挺好的车型,到中国市场一定要拉长、加宽。这个观念很快就会过时。
为人随性,但做事从不随意
今年49岁的陈斌波已经在汽车业工作了26年。
1985年,他从华中科技大学船舶内燃机专业毕业后,又读了两年管理工程研究生。“其实我不太喜欢学工科,上研究生的时候,就去学了管理。我知道自己想走的路。”
一毕业,陈斌波就进入东风汽车公司政策研究室。“我喜欢做有挑战的事情,刚工作的时候,我就老换部门,干不同的活,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知道自己到底能干什么。”
“我的文笔很好的,想当年,我也怀有一个文学青年的梦。” 陈斌波笑着对记者说道,“最后,我发现我最喜欢做的是营销。”这个工作培养了他开放的思维和坚定的信念。公司员工说起这位陈总,评价最多的有两句话:“为人随性,但做事从不随意。”“赏罚分明,很有感召力。”
上班的时候,陈斌波每天都穿一身白色工作服,这是本田创始人本田宗一郎留下的传统。“在这个行业,我最佩服的就是本田宗一郎。他和乔布斯一样,对完美有着超乎常人的执着。”陈斌波说。
面对记者,陈斌波并不只是展现出工作中强势的一面,他很乐意谈论自己的生活,“工作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生活。我喜欢到处玩,每年都去徒步穿越或者登山。去年去了可可西里玉珠峰,上到6000米雪线以上。”陈斌波得意地告诉记者,他曾经有个网名就叫“梦想走天涯”。
“登山的过程很辛苦,爬到半截就有点恍惚,眼前一片茫然。但登顶之后很自豪、很满足。人只有经历过这个过程,才能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儿。”不断挑战自己,对陈斌波而言是一种乐趣。在东风日产时,有一次给销售人员做拓展训练,他拉着大家在沙漠里走了一天。
“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必须有一个梦想做支撑,然后不断追求这个梦想。”近两个小时的采访结束时,陈斌波用这样一句话收场。
采访陈斌波这天,正值“3·15”,地点在杭州西子湖畔,他专程赶来参加东本举办的售后服务品牌“实质的信赖”发布会。陈斌波和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采访过的大多数汽车界领军人物不太一样,他语速很快,说话坦率、直接,毫不讳言他领导的企业以及这个行业当前面临的问题,直言自己是个“感性的人”,“对一成不变的事情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言语间的逻辑性也非常清晰,没有含糊的字眼,各种数据烂熟于心,对自己提出的每一个观点都会给出一番严谨的论证。
一旦觉得安逸,就快要被淘汰了
2010年1月3日,元旦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陈斌波正式入职东本。此前,他是东风日产市场销售总部副总部长,刚带领团队突破了年销售50万辆的大关。而其时的东本,全年满负荷产能仅20万台,但有CR—V这一款“神车”在支撑着整个公司的销售体系。业界普遍认为,陈斌波面对的是一个没太大压力,也不会创造太多奇迹的考题。然而3年过去,他交出了一份绝不平庸的答卷。
环球人物杂志:您到东本后,为什么一直在强调变革?
陈斌波:现在市场环境变化很剧烈,竞争程度在加剧,不管是汽车企业还是其他企业,要想以不变应万变,那不可能。
为什么要提倡变革?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变化的需求,尤其是缺乏内在的压力,是非常危险的。一旦我们觉得还不错,日子很安逸,那这个企业就到了该被淘汰的时候了。
环球人物杂志:到目前为止,改革的成效您满意吗?我们看到最近公布的一个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市场乘用车整体增幅在7%左右,东本的增幅达到10.5%。
陈斌波:基本满意。去年因为国际政治环境的波动,下半年受到一些影响。今年的计划是在去年基础上再增加20%,要达到市场平均增幅的两倍。
环球人物杂志:2013年,是东本成立10周年。在您的设想中,未来的东本要做什么样的企业?
陈斌波:我希望东本给人的印象是年轻、时尚、有活力。它不一定是个规模很大的企业,但一定是有特点、有个性的企业。我们要提供有魅力的产品去满足客户的要求,要主打某些细分市场,而不是做大市场,这样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我设想到2015年,东本应该具有50万辆的销售规模,有3款以上年销售量超过10万辆的产品。到2015年只有3年,这3年间,我们必须重塑一个东本。我以前经常说企业和人一样,10岁到13岁是非常重要的阶段,我相信未来3年将是决定东本企业发展命运的3年。
环球人物杂志:为什么这么强调3年规划?
陈斌波:一个企业必须有一个愿景来支撑,让大家知道朝哪个方向去做。长期的战略规划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中期的事业计划。我经常对员工们讲,我们到2015年会是什么样子,这是大家能看得到、能感受到的。如果说20年以后是什么样子,大家很难想象,也就不知道该怎么接受。
会点菜了,但还不太会炒菜
对这个行业,陈斌波一直保持着强烈的危机感,他直言,中国车市的高增长时代已经过去。“做企业不管自己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得要有这种危机意识。只有先行一步,未来才可能有更多的机会。市场竞争是残酷无情的,要以最坏的打算,做必胜的准备。”
环球人物杂志:本田方面有没有考虑,根据中国市场的需求做中国专有车型?您之前也提到,一个新车型中方介入时间太晚,应对市场方面就很被动。
陈斌波:一个产品要想更好地满足当地消费者,首先要了解当地需求,再以这个需求为原点去开发产品,而不是拿一个国际上通用的产品来销售就行了。
我常说,过去我们是等着别人把菜做好了端上来,现在我们要点菜,有时候还要把要求提出来,比如怎么配菜,是咸一点还是淡一点。
环球人物杂志:我们天天在说合资自主的问题,它对全中国的合资企业来讲,都意义重大。东本如何走这条路?
陈斌波:我们已经会点菜了,但现在还不太会炒菜,炒菜就是把构想实现出来,这就是研发。这个过程包含很多要素,需要一种积累,人才的积累、技术的储备,等等。技术研发有需要遵循的基本规则,这个规则我们必须学会。东风本田自2009年6月成立了研究开发中心以后,我们一直在这条路上走,虽然走得很艰难,但一直在往前走。
环球人物杂志:有人说:“市场没有换来技术,这堪称中国汽车30年合资路之隐痛。”您认同这个观点吗?
陈斌波:这30年来,中国社会、经济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汽车工业的这30年也可以用翻天覆地这个词来描述。我们要承认,正是有了合资,才促进了汽车业这30年间的高速发展。
但不可否认的是,“市场换技术”的目标确实没有实现。我们只获得了一些边缘技术,核心技术依然掌握在外方手中。因此,合资企业发展自主品牌是不可避免的,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摆脱对外资方的依赖,提高自主研发能力,真正成为本土化企业。
环球人物杂志:未来中国市场哪种类型的车增长潜力最大?
陈斌波:传统意义上的三厢车市场会大大缩小。运动感、个性化的车型,会有更大魅力。
80后、90后很快就是市场的消费主力了。这一消费群体普遍个性张扬。过去,我要买车了,一看路上跑的什么车多,我就去买那个车,现在绝对不是这样了,车再好,满大街都是,我就不买了。
一直以来我们还有种做法,本来挺好的车型,到中国市场一定要拉长、加宽。这个观念很快就会过时。
为人随性,但做事从不随意
今年49岁的陈斌波已经在汽车业工作了26年。
1985年,他从华中科技大学船舶内燃机专业毕业后,又读了两年管理工程研究生。“其实我不太喜欢学工科,上研究生的时候,就去学了管理。我知道自己想走的路。”
一毕业,陈斌波就进入东风汽车公司政策研究室。“我喜欢做有挑战的事情,刚工作的时候,我就老换部门,干不同的活,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知道自己到底能干什么。”
“我的文笔很好的,想当年,我也怀有一个文学青年的梦。” 陈斌波笑着对记者说道,“最后,我发现我最喜欢做的是营销。”这个工作培养了他开放的思维和坚定的信念。公司员工说起这位陈总,评价最多的有两句话:“为人随性,但做事从不随意。”“赏罚分明,很有感召力。”
上班的时候,陈斌波每天都穿一身白色工作服,这是本田创始人本田宗一郎留下的传统。“在这个行业,我最佩服的就是本田宗一郎。他和乔布斯一样,对完美有着超乎常人的执着。”陈斌波说。
面对记者,陈斌波并不只是展现出工作中强势的一面,他很乐意谈论自己的生活,“工作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生活。我喜欢到处玩,每年都去徒步穿越或者登山。去年去了可可西里玉珠峰,上到6000米雪线以上。”陈斌波得意地告诉记者,他曾经有个网名就叫“梦想走天涯”。
“登山的过程很辛苦,爬到半截就有点恍惚,眼前一片茫然。但登顶之后很自豪、很满足。人只有经历过这个过程,才能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儿。”不断挑战自己,对陈斌波而言是一种乐趣。在东风日产时,有一次给销售人员做拓展训练,他拉着大家在沙漠里走了一天。
“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必须有一个梦想做支撑,然后不断追求这个梦想。”近两个小时的采访结束时,陈斌波用这样一句话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