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研究学习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突破与补充。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满足高效课堂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这种模式逐渐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并为之所用于课堂中。然而,这种模式走进高中语文课堂的同时,带来了一些问题。因此,要积极探寻有效解决的方法。本文主要从小组合作探究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小组合作探究在高中语文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小组合作
上个世纪初,美国学者就开始致力于合作学习的研究。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美国已经被广泛研究与应用。近几年来,我国教育界也在反思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适应《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要求,教师要就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存在的问题,适当引导学生这一学习方式,实现教学目标。下面笔者主要就小组合作探究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简单谈谈,以便有所收益。
一、小组合作探究的内涵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合作主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在某项活动中联合协作的心理行为。对于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内涵,许多表述不一。但是无论怎样表述,我们都会发现合作学习都有这样的特点:把学生被分为若干异质小组,小组为完成一个共同的学习任务“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讨论问题,倾听他人的意见,从他人那里学习到自己不懂的内容,向他人阐述自己的观点,填补相互间理解方面的不足”。本文认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同时又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由此可知,合作是教学活动的基本条件,是协作成功的关键。
二、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存在的问题
1.小组组建形式单一
在一些班级中班主任会根据自身学科的特点与学生的情况,组建合作探究小组。这样的合作探究小组虽然符合了班主任学科的学习要求,却与其它学科的小组探究的学习实际相冲突。一些班级的语文小组学习,是语文教师根据学生的座位情况,就近组建成的。这样的小组组建方式太过随意,小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后,很有可能会出现不平衡,而且学习小组具有稳定性,一般长达几个月甚至一个学期不变。因此随意组建的小组,不利于小组合作探究,降低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2.分工不明确
一些语文教师在组建小组的时候注意到了通过组内异质,实现优势互补的目标,然而实际情况中却未能实现。很多时候,小组内也存在“一言堂”的现象,一部分学生口若悬河,主宰了话语权;一部分学生一直沉默不发言,有些学生已经养成惰性的心理,习惯依赖教师。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活动中来,有的同学甚至脱离小组的合作。
3.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丰富多样。恰当的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这种教学方式一经推广,受到许多教师的喜爱与肯定。在课堂中,一般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立即展开讨论,整个课堂十分热闹。的确,经过实践证明,这样的合作研究活动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活跃课堂气氛。然而细细观察,不少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出现了“假热闹”的场面,这就无法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4.合作时机把握不当
一些语文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并没有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开始进行讨论合作探究,这样就导致了合作探究的过程匆忙而混乱。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学生刚刚进入合作探究的状态,一些创造性的意见即将讨论出来的时候,教师为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而叫停。此外,有些教师在一节课上会组织几个这样的活动。并且每次都是匆忙进入,草草结束。这样的合作探究活动只是蜻蜓点水,即使合作效率再高,也是肤浅的。
5.放任小组合作探究的主体
一些语文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时候,埋头在讲台上熟悉教案,或是站在一旁想自己的事情。有些甚至整节课都让学生自己对着答案,寻找自己的差距,然后再结合差距,谈谈自己的体会。这样的小组探究活动,看似大胆放手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是对学生太过放任。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本没有发挥出来。这样的课堂,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摇摇晃晃。此外,有些课堂在小组合作探究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只是举手无措。
三、小组合作探究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1.科学分组,明确分工
语文教师在组建小组的时候,可以遵循“组间平衡,组内差异,优势互补”的原则。每个小组成员4—6人。为了进一步保证任务的完成与民主、和谐学习环境的营造,可以实行组长负责制。由教师与学生们选择学习能力与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然后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特点等进行分组。这样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优势互补。而同等基础的学生分成一组,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合作探究小组主要有优差交叉合作、同等生合作等几种类型。
组建合理小组后,小组的成员分工必须明确,让每一个成员都有事情可做。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来说,一定要布置相应的任务,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不要让他们觉得无所事事。这要建立在设计完任务的基础上,教学任务的设计不能脱离教学目标。比如在《宝玉挨打》这一课中,笔者以“贾宝玉人物形象分析”为专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有的学生上网查阅关于贾宝玉的资料;有的学生查阅最近的书刊、报纸,以取得关于贾宝玉人物形象的第一手资料;有的学生负责分析、撰写报告。小组成员既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又要与其它小组成员互相配合,共同探讨有用的社会信息。
2.结合实际,灵活安排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被新课标牵着鼻子走,处处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这容易导致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过于随意,行于表面,没有实际效果。所谓过犹不及,是有一定道理的。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恰当地运用合作探究策略。像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师应该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没有必要展开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如在粤教版《拿来主义》这一课中,类似“拿来主义的含义是什么”、“作者鲁迅写拿来主义的危害是什么”、“本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等较为简单的问题,笔者并没有安排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只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学生便能得到基本一致、完整的答案。在文章的思路方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如(1)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怎么实行“拿来主义”?“拿来主义的”的实质是什么?(2)本文主要用了哪些比喻?阐述了哪些观点?(3)拓展问题:网络是是个大千世界,里面的东西如何“拿来”?……学生就这一系列问题,展开了合作探究。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思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促进学生进一步把握文章的主旨 。
3.把握时机,重视主导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要想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有所收获,这就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合作探究习惯。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的基础。比如在讲授必修四《时评两篇》时,正好高考刚结束不久。笔者当时联系了2009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提问学生:“你们喜欢哪些作文题目?哪些作文题目让你们有表达的欲望?”问题一提出学生十分感兴趣,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师生互动达到了小高潮。接着又提问:“仔细观察今年的作文命题情况,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在经过简短的合作探究之后,不少学生都指出陕西、江西的作文命题贴近生活时事。于是笔者抓住时机,引入“时评”。由于许多学生都喜欢这样的写作方式,课堂氛围也比较活跃。同时,教师也全程参与,及时掌控,这就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一种符合新课程理念与语文学科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着学生的主导作用,优化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进行合理运用,如科学分组、明确分工;结合实际、灵活安排;把握时机、重视主导等,能使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学习更主动、更投入。学习信息的多渠道使用及传递,课堂收效会更高。当然教师还要不断探索,切实把握新课程理念的精髓,及时解决问题,少走弯路。在课堂中,教师应竭尽其能,让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发挥其自身优势,从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改革与探究中无论是组织形式、内容结构、评定方法的改革都应切记:
一方面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业务水平,时时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多多与学生互动,让学生从内心感到老师是值得尊敬、值得信赖、值得亲近的人:另一方面教师必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和理解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必须建立一种民主、和谐与亲密的师生关系。
(作者单位: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体育组510000)
而尽可能地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去,让每一朵学生之花齐放,春满高中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朱开炎.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J].课程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小组合作
上个世纪初,美国学者就开始致力于合作学习的研究。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美国已经被广泛研究与应用。近几年来,我国教育界也在反思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适应《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要求,教师要就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存在的问题,适当引导学生这一学习方式,实现教学目标。下面笔者主要就小组合作探究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简单谈谈,以便有所收益。
一、小组合作探究的内涵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合作主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在某项活动中联合协作的心理行为。对于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内涵,许多表述不一。但是无论怎样表述,我们都会发现合作学习都有这样的特点:把学生被分为若干异质小组,小组为完成一个共同的学习任务“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讨论问题,倾听他人的意见,从他人那里学习到自己不懂的内容,向他人阐述自己的观点,填补相互间理解方面的不足”。本文认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同时又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由此可知,合作是教学活动的基本条件,是协作成功的关键。
二、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存在的问题
1.小组组建形式单一
在一些班级中班主任会根据自身学科的特点与学生的情况,组建合作探究小组。这样的合作探究小组虽然符合了班主任学科的学习要求,却与其它学科的小组探究的学习实际相冲突。一些班级的语文小组学习,是语文教师根据学生的座位情况,就近组建成的。这样的小组组建方式太过随意,小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后,很有可能会出现不平衡,而且学习小组具有稳定性,一般长达几个月甚至一个学期不变。因此随意组建的小组,不利于小组合作探究,降低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2.分工不明确
一些语文教师在组建小组的时候注意到了通过组内异质,实现优势互补的目标,然而实际情况中却未能实现。很多时候,小组内也存在“一言堂”的现象,一部分学生口若悬河,主宰了话语权;一部分学生一直沉默不发言,有些学生已经养成惰性的心理,习惯依赖教师。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活动中来,有的同学甚至脱离小组的合作。
3.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丰富多样。恰当的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这种教学方式一经推广,受到许多教师的喜爱与肯定。在课堂中,一般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立即展开讨论,整个课堂十分热闹。的确,经过实践证明,这样的合作研究活动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活跃课堂气氛。然而细细观察,不少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出现了“假热闹”的场面,这就无法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4.合作时机把握不当
一些语文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并没有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开始进行讨论合作探究,这样就导致了合作探究的过程匆忙而混乱。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学生刚刚进入合作探究的状态,一些创造性的意见即将讨论出来的时候,教师为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而叫停。此外,有些教师在一节课上会组织几个这样的活动。并且每次都是匆忙进入,草草结束。这样的合作探究活动只是蜻蜓点水,即使合作效率再高,也是肤浅的。
5.放任小组合作探究的主体
一些语文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时候,埋头在讲台上熟悉教案,或是站在一旁想自己的事情。有些甚至整节课都让学生自己对着答案,寻找自己的差距,然后再结合差距,谈谈自己的体会。这样的小组探究活动,看似大胆放手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是对学生太过放任。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本没有发挥出来。这样的课堂,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摇摇晃晃。此外,有些课堂在小组合作探究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只是举手无措。
三、小组合作探究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1.科学分组,明确分工
语文教师在组建小组的时候,可以遵循“组间平衡,组内差异,优势互补”的原则。每个小组成员4—6人。为了进一步保证任务的完成与民主、和谐学习环境的营造,可以实行组长负责制。由教师与学生们选择学习能力与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然后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特点等进行分组。这样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优势互补。而同等基础的学生分成一组,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合作探究小组主要有优差交叉合作、同等生合作等几种类型。
组建合理小组后,小组的成员分工必须明确,让每一个成员都有事情可做。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来说,一定要布置相应的任务,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不要让他们觉得无所事事。这要建立在设计完任务的基础上,教学任务的设计不能脱离教学目标。比如在《宝玉挨打》这一课中,笔者以“贾宝玉人物形象分析”为专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有的学生上网查阅关于贾宝玉的资料;有的学生查阅最近的书刊、报纸,以取得关于贾宝玉人物形象的第一手资料;有的学生负责分析、撰写报告。小组成员既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又要与其它小组成员互相配合,共同探讨有用的社会信息。
2.结合实际,灵活安排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被新课标牵着鼻子走,处处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这容易导致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过于随意,行于表面,没有实际效果。所谓过犹不及,是有一定道理的。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恰当地运用合作探究策略。像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师应该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没有必要展开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如在粤教版《拿来主义》这一课中,类似“拿来主义的含义是什么”、“作者鲁迅写拿来主义的危害是什么”、“本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等较为简单的问题,笔者并没有安排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只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学生便能得到基本一致、完整的答案。在文章的思路方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如(1)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怎么实行“拿来主义”?“拿来主义的”的实质是什么?(2)本文主要用了哪些比喻?阐述了哪些观点?(3)拓展问题:网络是是个大千世界,里面的东西如何“拿来”?……学生就这一系列问题,展开了合作探究。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思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促进学生进一步把握文章的主旨 。
3.把握时机,重视主导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要想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有所收获,这就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合作探究习惯。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的基础。比如在讲授必修四《时评两篇》时,正好高考刚结束不久。笔者当时联系了2009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提问学生:“你们喜欢哪些作文题目?哪些作文题目让你们有表达的欲望?”问题一提出学生十分感兴趣,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师生互动达到了小高潮。接着又提问:“仔细观察今年的作文命题情况,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在经过简短的合作探究之后,不少学生都指出陕西、江西的作文命题贴近生活时事。于是笔者抓住时机,引入“时评”。由于许多学生都喜欢这样的写作方式,课堂氛围也比较活跃。同时,教师也全程参与,及时掌控,这就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一种符合新课程理念与语文学科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着学生的主导作用,优化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进行合理运用,如科学分组、明确分工;结合实际、灵活安排;把握时机、重视主导等,能使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学习更主动、更投入。学习信息的多渠道使用及传递,课堂收效会更高。当然教师还要不断探索,切实把握新课程理念的精髓,及时解决问题,少走弯路。在课堂中,教师应竭尽其能,让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发挥其自身优势,从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改革与探究中无论是组织形式、内容结构、评定方法的改革都应切记:
一方面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业务水平,时时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多多与学生互动,让学生从内心感到老师是值得尊敬、值得信赖、值得亲近的人:另一方面教师必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和理解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必须建立一种民主、和谐与亲密的师生关系。
(作者单位: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体育组510000)
而尽可能地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去,让每一朵学生之花齐放,春满高中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朱开炎.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J].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