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典诵读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活动,而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使学生“爱读”,然后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帮他们学会阅读,在此基础上,还要有检查监督机制,使得他们的阅读由被动而走向主动,让诵读成为他们的学习习惯之一。
关键词:经典诵读;激发兴趣;阅读;指导;落实检查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量为145万字。”“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包括朗读)是非常重要的。课堂上的阅读必不可少,但课外阅读也一样重要。学习语文正如吕叔湘说的:“三分课内、七分课外”,那怎么才能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心得,谈几点体会: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爱读”
(一)榜样激励,激发阅读需求
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平时,老师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如文学家鲁迅、伟大领袖毛泽东、大作家老舍、叶圣陶、冰心等;也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
(二)创设情境,渲染阅读气氛
即经常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比如: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述、欣赏;讲述名人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组织参观书店、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让学生感受到书海之浩瀚和读书之乐趣,从而激起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友的强烈意向。
(三)开展活动,激发阅读情趣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有趣、多彩的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可以开展与课内阅读有关的收集活动,如《写一处自己熟悉的地方》,课前让学生大量阅读写景散文,摘录好词好句,揣摩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减轻作文的压力,以课外促课内,相得益彰,体验收获的喜悦。还可以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如故事大王赛、诗王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等,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二、指导读法,使学生“会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正确合理的选择自己所需的作品,快速准确的运用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课外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
(一)做好读物推荐
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阅历较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在读物推荐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教育性原则:读一篇文章、读一本书都要给学生一定的心灵启示,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指导学生的行为习惯。
(2)益智性原则:学生选择的书必须能开发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开拓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学识。
(3)趣味性原则:小学生毕竟还是个孩子,我们没必要让他们去读那么深奥,令人费解,学生不感兴趣的文章,只要价值取向准确,不管是动漫书,还是小人书,学生喜欢、爱读,都可以让他们尝试。
遵循以上原则,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途径向学生推荐书籍:
①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汤姆索亚历险记》、《木偶奇遇记》、《水浒传》、《西游记》等。
②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习作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大量的阅读可以为习作铺垫。
③从时空结构上推荐有关内容:在实践中,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如央视的“开学第一课”、“我的一本课外书”震撼人心。
(二)做好方法传授
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
(三)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
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
提纲型: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
感想型:在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
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三、落实检查,使阅读深化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要及时了解,学生读了多少,读得如何,教师要了然于胸,以便及时调整,进一步指導。检测的方法很多,大约有以下几种:
(一)与家庭加强联系。依靠家庭的力量,来督促学生的课外阅读。如:
(1)建立“家校联系卡”。让家长每天在联系卡上或借助校训通登记学生的阅读情况:书名、时间、字数、专心程度、是否背诵……有家长的协助,阅读质量大大提高。
(2)经常召开家长会,或发放调查问卷。教给家长指导、监督的方法,以利于家长科学地指导孩子。
(二)建立读书报告制度
每天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安排一个同学讲述自己阅读中的收获,其余同学评议。
(三)定期检查读书笔记
通过定期检查展评读书笔记,能让老师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种类、数量,并指出笔记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拓宽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培养奠基。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2011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苏赫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3]马玲.孩子的早期阅读课
作者简介:
王会(1984.10—),汉,籍贯信阳市罗山县,本科学历,单位:信阳市罗山是庙仙中心校,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关键词:经典诵读;激发兴趣;阅读;指导;落实检查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量为145万字。”“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包括朗读)是非常重要的。课堂上的阅读必不可少,但课外阅读也一样重要。学习语文正如吕叔湘说的:“三分课内、七分课外”,那怎么才能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心得,谈几点体会: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爱读”
(一)榜样激励,激发阅读需求
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平时,老师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如文学家鲁迅、伟大领袖毛泽东、大作家老舍、叶圣陶、冰心等;也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
(二)创设情境,渲染阅读气氛
即经常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比如: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述、欣赏;讲述名人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组织参观书店、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让学生感受到书海之浩瀚和读书之乐趣,从而激起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友的强烈意向。
(三)开展活动,激发阅读情趣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有趣、多彩的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可以开展与课内阅读有关的收集活动,如《写一处自己熟悉的地方》,课前让学生大量阅读写景散文,摘录好词好句,揣摩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减轻作文的压力,以课外促课内,相得益彰,体验收获的喜悦。还可以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如故事大王赛、诗王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等,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二、指导读法,使学生“会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正确合理的选择自己所需的作品,快速准确的运用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课外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
(一)做好读物推荐
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阅历较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在读物推荐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教育性原则:读一篇文章、读一本书都要给学生一定的心灵启示,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指导学生的行为习惯。
(2)益智性原则:学生选择的书必须能开发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开拓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学识。
(3)趣味性原则:小学生毕竟还是个孩子,我们没必要让他们去读那么深奥,令人费解,学生不感兴趣的文章,只要价值取向准确,不管是动漫书,还是小人书,学生喜欢、爱读,都可以让他们尝试。
遵循以上原则,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途径向学生推荐书籍:
①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汤姆索亚历险记》、《木偶奇遇记》、《水浒传》、《西游记》等。
②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习作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大量的阅读可以为习作铺垫。
③从时空结构上推荐有关内容:在实践中,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如央视的“开学第一课”、“我的一本课外书”震撼人心。
(二)做好方法传授
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
(三)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
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
提纲型: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
感想型:在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
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三、落实检查,使阅读深化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要及时了解,学生读了多少,读得如何,教师要了然于胸,以便及时调整,进一步指導。检测的方法很多,大约有以下几种:
(一)与家庭加强联系。依靠家庭的力量,来督促学生的课外阅读。如:
(1)建立“家校联系卡”。让家长每天在联系卡上或借助校训通登记学生的阅读情况:书名、时间、字数、专心程度、是否背诵……有家长的协助,阅读质量大大提高。
(2)经常召开家长会,或发放调查问卷。教给家长指导、监督的方法,以利于家长科学地指导孩子。
(二)建立读书报告制度
每天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安排一个同学讲述自己阅读中的收获,其余同学评议。
(三)定期检查读书笔记
通过定期检查展评读书笔记,能让老师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种类、数量,并指出笔记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拓宽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培养奠基。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2011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苏赫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3]马玲.孩子的早期阅读课
作者简介:
王会(1984.10—),汉,籍贯信阳市罗山县,本科学历,单位:信阳市罗山是庙仙中心校,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