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溢油的“克星”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ghtcat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穿梭于大洋中数以十万吨计的超级油轮不断增多,触礁撞船或意外爆炸事故也时有发生。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故往往会造成大量原油泄漏,污染了大片的海域,且长时间滞存,不易消除。因此,这一问题已成为目前世界污染问题的一大焦点。为使美丽的海洋免遭劫难,各国环保专家苦心寻找对策,精心设计和研制出众多对付溢油的“克星”,使它们成了海洋环保战场上“身怀绝技的强将精兵”。
  
  神通广大的清污船
  
  清除海面溢油污染最有效的武器首推各式各样的清污船。它们不仅来的快,而且收效大。1991年2月28日,历时42天的海湾战争刚刚鸣金收兵,一场清除海面溢油污染的大战便拉开了帷幕。其中最先驶向海湾的是“瓦西特”号去污船。它一到位,首先用泵把污染海水吸人油槽,再利用分离系统将海水和石油分开,把清洁的水放回大海,把处理出来的油存人油罐,“动作”干净利索,而且一举两得。据统计,采用这种“作战”方式,它每天能够清除1000吨污染的海水,其成效之大令世人刮目相看。紧随“瓦西特”号之后,法国、前苏联、德国、荷兰等国也都相继派出了各显神通的清污船赶到海湾一显“身手”。
  目前,许多国家的专家正千方百计地设计和研制新型的清污船。美国一位科学家设计出一种专门用于清除海面溢油的新型清洁船。该船就像一个活动的海洋钻井平台,有两只大潜水船坞支撑,整个清洁船高度为79米,由两台3000马力电动发动机推动,时速为15节。这种清污船的工作方法与众不同。它有一种浮漂能将海面溢油围在一定的区域里,从而限定溢油范围,然后用两只像盘子似的吸油器吸取溢油。
  吸油器直径为10米,重80吨,每分钟可吸38000加仑溢油。溢油被吸起后,船上的分离器可将油、水分离。分离过的溢油被吸入船中,运回陆地。这种清洁船还可由直升机或船只将其它地方的污染油运来加工,船上有三部升降机。可供升降船只。
  法国正在研制的新一代清污船也十分引人注目。这种船的两侧各有2个深缝隙孔,有形似鱼鳃的前后叶片,在叶片上还设有收集海面溢油的渠道,那些带石油的海水能顺着渠道流入隙孔。船行进时,水流绕着纵轴旋转,由于石油比水轻,用抽油泵便可轻而易举地将石油抽走。瑞典科学家研制的清污船更是匠心独具。他们根据向心力的原理,在回收仪器中安上转子,当转子飞速转动时,比石油重的水立即被排开,而石油则集中在中心,然后从中心将油吸入油罐,因而在吸取污染海面的原油时,不会同时吸入大量的海水。
  
  非同凡响的化学制剂
  
  英国化学家通过大量试验证实。如果在原油中加入活性聚合物和交联剂,石油的粘度便会急剧增加。并很快地凝结成块。专家们认为,采用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清除海面上漂浮的原油,将其运到海上污染区域进行实验,证明化学制剂的效果不同凡响。它们与海面上的原油接触后,便奇迹般地生成了黑乌乌的胶块或薄片。人们或用拖网打捞,或用特制的传送带,将其回收到船上和岸边,成效颇为可观。
  另外,日本一家化学公司研制的新型吸油剂,以稻壳制成的活性炭为原料,不仅制作起来十分简单,而且使用时尤为方便。实践表明,把它撒在海面的原油层上,只需30秒钟,它就会呈现网状物吸取原油。据测定,每1000克吸油剂。能吸收约6800克原油,而且对海洋环境无害,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吞吐不凡的细菌
  
  在墨西哥海湾海底的沉积物中,生存着大量依靠吞噬石油来维持生命的细菌。美国科学家的试验表明,这些细菌还具有吞噬海上浮油,进而将其消化的本领。据此,他们提出用这种细菌拯救受到溢油浩劫的亚洲西部和南部一些海域,为净化海上环境污染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但是,这种细菌数量少,且不易取得。不久前,印度著名的生物工程学家卡拉瓦蒂,用现代遗传工程技术成功地人工繁殖了这种能分解石油的细菌。他先在实验室里用玉米淀粉提炼物培养这种细菌。然后再投入被石油污染的海面上,这些细菌能在2小时内将石油分子通过消化系统变成脂酸乳状液。且不影响水的有机体。美国阿尔法环境公司的科学家卡尔·奥本海默曾运用这种吃石油的细菌,成功地在公海上进行了清除溢油的试验。
  引人注目的是,这种能分解石油的细菌刚问世不久,便在清除墨西哥湾两次重大石油泄漏污染中大显身手,立下了显赫战功。挪威“梅加博格”号油轮在墨西哥湾起火爆炸,泄漏的原油在海面上形成长45公里、宽15公里的污染带。为防止原油污染美国得克萨斯州海岸。美国环保部门请这种细菌参战,结果,一夜之间该区溢油竟不翼而飞。
  
  功能独特的新材料
  
  德国专家采用特种橡胶等新材料制成了敛油毯,虽然它“初出茅庐”,却已展示出独特的功用。这种敛油毯重仅60千克。它类似婴儿使用的“尿不湿”尿布。在污染区浅滩地带或海上作业区附近,使用起来更为方便。敛油毯可由船在海面上拖行,浮油即会被粘附在毯的下面,然后通过毯上的小孔被吸进橡皮管,再被吸入油罐。其敛油宽度为12米,每小时可回收50吨溢油。
  最近,印度科学家宣称他们研制出一种清除石油污染的新材料——憎水性硅酸材料。这种材料质地柔软,能像海绵一样吸收海面溢油。将这种憎水性硅酸材料撒在被原油污染的海面上,即刻就会形成油泥,然后可方便地集中处理,收集原油。这种材料成本低、价格便宜,能反复使用。研制人员对其应用前景异常乐观。
  此外,日本岩手大学佐藤敏人助教授还研究出一种清除海上溢油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的主要材料是一种特殊的树脂,其主要成分是聚苯乙烯聚合物,它对石油具·有极好的吸附和凝固作用。漂浮在海面的原油遇到这种树脂后,立即成为海绵状,可被固定回收;对于沉入海底的原油,这位教授认为可利用压气机向海底送压缩空气,促使沉入海底的石油漂浮到海面上。然后再用这种特殊树脂处理后回收。对于剩余的粘在海底的石油,可采用粉末状的珊瑚礁石将其覆盖固定住。珊瑚礁石粉末对石油具有极好的吸附和脱臭作用,能有效防止石油对海洋进行再次污染。试验表明,在用这种方法进行脱臭处理后的海水里,鱼类照常可以生息繁殖。据计算,采用这种方法,回收300万桶溢油,需耗资50亿日元。目前,佐藤敏人助教授正征集资金,一旦条件成熟,就立刻到海上溢油污染区,用这种新方法、新材料,与溢油一决雌雄。
  
  (责任编辑/杨剑鸣)
其他文献
我国民间流传不少巧借中药名写出表情达意的书信,既赋草木以生机,饶有情趣,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民智慧。  宋朝抗金名将辛弃疾在抗金前线用中草药名写了一首《定风波》作为给妻子的信:静夜思,云毋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硫黄。柏影桂枝交映,苁蓉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缩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岂不当归耶?
期刊
我出生在袁河岸边水草丰美的池塘村,1968年小学毕业后,由于家境贫困,不得不辍学回家务农。白天,我和大人们一同下田劳动,耕犁扶耙,学会了所有的农活。到了晚上,我就如释重负地坐在煤油灯前看书,读小学学过的语文课本。后来,我借到六本初中语文课本,如饥似渴地自学,遇上不认识的字,便查字典。字典也是借来的,为了按时还人家,我每天中午收工后,就一页一页地抄。炎夏的中午。豆大的汗珠从额头和手臂上渗出来。后来,
期刊
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年轻时一番特别的装束:头上戴着的帽子。插着色彩鲜艳的雄鸡毛;腰间佩戴的宝剑,用公猪皮来装饰。他整天四处闲逛,不分青红皂白,就要打抱不平,甚至连孔子都被他欺凌过。正应了“不打不相识”的俗话,孔子觉得“孺子可教也”,便用礼乐慢慢来诱导他,子路终于投到了年纪比他长九岁的孔子门下,成了孔子“四科十哲”中擅长政治管理的弟子。  但不可思议的是,子路作为一位生活在政治漩涡里的人,他在孔
期刊
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我国伟大的地理学家和游记作家徐霞客就是这么一个既乐水又乐山的人。他从二十二岁开始旅游,直至五十五岁去世。足迹遍于华东、华北、东南沿海和云贵高原,在漫长的旅途生涯中,他用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写下了一部六十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为后世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地理学和游记文学的遗产。下面采撷他晚年旅途所遇数则,以飨读者。    逢险而不畏怯    明朝崇桢十年(公元1637年),
期刊
春秋时期,诸侯纷争,天下不平。经过几番角逐,至战国逐渐形成七国争雄局面。而秦国更为强盛,颇有一统天下之势。秦王招贤纳士,各国贤能之士纷纷西向侍秦,使秦国发展如日中天。  其时。韩非与李斯都就学于当时儒学大师荀子。韩非是韩国的贵族,思想解放,受黄老之术影响,主张以法制治国,强调君主权威。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家境贫寒。但他不甘平庸,一心想在仕途上飞黄腾达,追求功名利禄。他认为“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
期刊
史称汉武帝是一位“雄材大略”的皇帝;但是,他也多有失误,做了不少错事。他怀疑大臣、甚至皇后、儿女对自己不满。武帝身边的奸诈小人江充,看透了武帝的多疑心理。于是挑拨离间、煽风点火、陷害忠良。江充与太子刘据不和,因此。设计陷害太子。太子刘据被迫“自经”而亡,刘据的两个儿子同时遇害。刘据的孙子,虽在襁褓中,也被关进牢房。这就是后来的汉宣帝。幸好当时主管“郡邸狱”的官员丙吉,是一位有正义感的人,他同情太子
期刊
茂密的古树参天蔽日,辽阔的湖面波光潋滟,即使盛夏酷暑气候也凉爽宜人,这个神奇的避暑胜地,就是享誉海内外的“塞外明珠”——承德避暑山庄。  山庄座落在河北省承德市区,范围几近全城的一半。当年,这里是清代皇帝举行的木兰围猎期间的活动中心,如今,她以青翠的山峦、林立的宫殿和隐现的楼阁吸引着愈来愈多的中外游人,特别是名闻遐迩的七十二景,像镶嵌在绿色画屏上的颗颗珍珠,分外迷人,每每使游人如临仙境,流连忘返。
期刊
弓形体病 弓形体又名弓形虫。猫狗等是其中间宿主,其卵可随粪便排出,人食用污染物后患病。可出现发烧、肌肉酸痛、肝脾肿大与黄疸。如果孕妇感染,将导致胎儿畸形。  血吸虫病 在血吸虫流行区域,狗、猫等亦可传染,虫卵随粪便排出造成人类更大范围的感染。血吸虫可侵犯肝脏、脑等器官,导致肝硬化等致命性疾病。  结膜吸吮线虫病 结膜吸吮线虫常寄生于狗、猫的眼部结膜囊及泪管内。人若与其密切接触,可出现眼痒、畏光
期刊
1994年7月。美科学家“委派”机器人“但丁”2号,去阿拉斯加的一座活火山。它无畏地爬进了火山口。一直到火山底,收集火山喷发出的有毒物质,绘制火山底的地形图。并把这些数据发往遥远的哥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等处。“但丁”探险任务的胜利完成,增强了宇航局专家们的信心,他们打算在下个世纪初期,利用遥控机器去开拓月球。  想不到科技的发展如此之快。据新华社11月16日报导说,伦敦里丁大学控制论实验室的一个机器人
期刊
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私有制社会里。人们的认识水平低下,鬼神观念在头脑中占据支配地位。每当疾病流行的时候,人们总是把生病的原因归之为鬼神的作孽。也就是在这种情形下,人们为了消灾免禳,采取了可笑的防疫措施。一种人战战兢兢地抬着大批牛、羊等祭品,俯首贴耳地拜倒在空幻的神灵脚下,祈求上苍和鬼神的宽赦。另一种人则表现出了其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反抗精神,他们采取了骂鬼(念咒语)、驱鬼(符篆)、打鬼、捉鬼等方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