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穿梭于大洋中数以十万吨计的超级油轮不断增多,触礁撞船或意外爆炸事故也时有发生。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故往往会造成大量原油泄漏,污染了大片的海域,且长时间滞存,不易消除。因此,这一问题已成为目前世界污染问题的一大焦点。为使美丽的海洋免遭劫难,各国环保专家苦心寻找对策,精心设计和研制出众多对付溢油的“克星”,使它们成了海洋环保战场上“身怀绝技的强将精兵”。
神通广大的清污船
清除海面溢油污染最有效的武器首推各式各样的清污船。它们不仅来的快,而且收效大。1991年2月28日,历时42天的海湾战争刚刚鸣金收兵,一场清除海面溢油污染的大战便拉开了帷幕。其中最先驶向海湾的是“瓦西特”号去污船。它一到位,首先用泵把污染海水吸人油槽,再利用分离系统将海水和石油分开,把清洁的水放回大海,把处理出来的油存人油罐,“动作”干净利索,而且一举两得。据统计,采用这种“作战”方式,它每天能够清除1000吨污染的海水,其成效之大令世人刮目相看。紧随“瓦西特”号之后,法国、前苏联、德国、荷兰等国也都相继派出了各显神通的清污船赶到海湾一显“身手”。
目前,许多国家的专家正千方百计地设计和研制新型的清污船。美国一位科学家设计出一种专门用于清除海面溢油的新型清洁船。该船就像一个活动的海洋钻井平台,有两只大潜水船坞支撑,整个清洁船高度为79米,由两台3000马力电动发动机推动,时速为15节。这种清污船的工作方法与众不同。它有一种浮漂能将海面溢油围在一定的区域里,从而限定溢油范围,然后用两只像盘子似的吸油器吸取溢油。
吸油器直径为10米,重80吨,每分钟可吸38000加仑溢油。溢油被吸起后,船上的分离器可将油、水分离。分离过的溢油被吸入船中,运回陆地。这种清洁船还可由直升机或船只将其它地方的污染油运来加工,船上有三部升降机。可供升降船只。
法国正在研制的新一代清污船也十分引人注目。这种船的两侧各有2个深缝隙孔,有形似鱼鳃的前后叶片,在叶片上还设有收集海面溢油的渠道,那些带石油的海水能顺着渠道流入隙孔。船行进时,水流绕着纵轴旋转,由于石油比水轻,用抽油泵便可轻而易举地将石油抽走。瑞典科学家研制的清污船更是匠心独具。他们根据向心力的原理,在回收仪器中安上转子,当转子飞速转动时,比石油重的水立即被排开,而石油则集中在中心,然后从中心将油吸入油罐,因而在吸取污染海面的原油时,不会同时吸入大量的海水。
非同凡响的化学制剂
英国化学家通过大量试验证实。如果在原油中加入活性聚合物和交联剂,石油的粘度便会急剧增加。并很快地凝结成块。专家们认为,采用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清除海面上漂浮的原油,将其运到海上污染区域进行实验,证明化学制剂的效果不同凡响。它们与海面上的原油接触后,便奇迹般地生成了黑乌乌的胶块或薄片。人们或用拖网打捞,或用特制的传送带,将其回收到船上和岸边,成效颇为可观。
另外,日本一家化学公司研制的新型吸油剂,以稻壳制成的活性炭为原料,不仅制作起来十分简单,而且使用时尤为方便。实践表明,把它撒在海面的原油层上,只需30秒钟,它就会呈现网状物吸取原油。据测定,每1000克吸油剂。能吸收约6800克原油,而且对海洋环境无害,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吞吐不凡的细菌
在墨西哥海湾海底的沉积物中,生存着大量依靠吞噬石油来维持生命的细菌。美国科学家的试验表明,这些细菌还具有吞噬海上浮油,进而将其消化的本领。据此,他们提出用这种细菌拯救受到溢油浩劫的亚洲西部和南部一些海域,为净化海上环境污染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但是,这种细菌数量少,且不易取得。不久前,印度著名的生物工程学家卡拉瓦蒂,用现代遗传工程技术成功地人工繁殖了这种能分解石油的细菌。他先在实验室里用玉米淀粉提炼物培养这种细菌。然后再投入被石油污染的海面上,这些细菌能在2小时内将石油分子通过消化系统变成脂酸乳状液。且不影响水的有机体。美国阿尔法环境公司的科学家卡尔·奥本海默曾运用这种吃石油的细菌,成功地在公海上进行了清除溢油的试验。
引人注目的是,这种能分解石油的细菌刚问世不久,便在清除墨西哥湾两次重大石油泄漏污染中大显身手,立下了显赫战功。挪威“梅加博格”号油轮在墨西哥湾起火爆炸,泄漏的原油在海面上形成长45公里、宽15公里的污染带。为防止原油污染美国得克萨斯州海岸。美国环保部门请这种细菌参战,结果,一夜之间该区溢油竟不翼而飞。
功能独特的新材料
德国专家采用特种橡胶等新材料制成了敛油毯,虽然它“初出茅庐”,却已展示出独特的功用。这种敛油毯重仅60千克。它类似婴儿使用的“尿不湿”尿布。在污染区浅滩地带或海上作业区附近,使用起来更为方便。敛油毯可由船在海面上拖行,浮油即会被粘附在毯的下面,然后通过毯上的小孔被吸进橡皮管,再被吸入油罐。其敛油宽度为12米,每小时可回收50吨溢油。
最近,印度科学家宣称他们研制出一种清除石油污染的新材料——憎水性硅酸材料。这种材料质地柔软,能像海绵一样吸收海面溢油。将这种憎水性硅酸材料撒在被原油污染的海面上,即刻就会形成油泥,然后可方便地集中处理,收集原油。这种材料成本低、价格便宜,能反复使用。研制人员对其应用前景异常乐观。
此外,日本岩手大学佐藤敏人助教授还研究出一种清除海上溢油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的主要材料是一种特殊的树脂,其主要成分是聚苯乙烯聚合物,它对石油具·有极好的吸附和凝固作用。漂浮在海面的原油遇到这种树脂后,立即成为海绵状,可被固定回收;对于沉入海底的原油,这位教授认为可利用压气机向海底送压缩空气,促使沉入海底的石油漂浮到海面上。然后再用这种特殊树脂处理后回收。对于剩余的粘在海底的石油,可采用粉末状的珊瑚礁石将其覆盖固定住。珊瑚礁石粉末对石油具有极好的吸附和脱臭作用,能有效防止石油对海洋进行再次污染。试验表明,在用这种方法进行脱臭处理后的海水里,鱼类照常可以生息繁殖。据计算,采用这种方法,回收300万桶溢油,需耗资50亿日元。目前,佐藤敏人助教授正征集资金,一旦条件成熟,就立刻到海上溢油污染区,用这种新方法、新材料,与溢油一决雌雄。
(责任编辑/杨剑鸣)
神通广大的清污船
清除海面溢油污染最有效的武器首推各式各样的清污船。它们不仅来的快,而且收效大。1991年2月28日,历时42天的海湾战争刚刚鸣金收兵,一场清除海面溢油污染的大战便拉开了帷幕。其中最先驶向海湾的是“瓦西特”号去污船。它一到位,首先用泵把污染海水吸人油槽,再利用分离系统将海水和石油分开,把清洁的水放回大海,把处理出来的油存人油罐,“动作”干净利索,而且一举两得。据统计,采用这种“作战”方式,它每天能够清除1000吨污染的海水,其成效之大令世人刮目相看。紧随“瓦西特”号之后,法国、前苏联、德国、荷兰等国也都相继派出了各显神通的清污船赶到海湾一显“身手”。
目前,许多国家的专家正千方百计地设计和研制新型的清污船。美国一位科学家设计出一种专门用于清除海面溢油的新型清洁船。该船就像一个活动的海洋钻井平台,有两只大潜水船坞支撑,整个清洁船高度为79米,由两台3000马力电动发动机推动,时速为15节。这种清污船的工作方法与众不同。它有一种浮漂能将海面溢油围在一定的区域里,从而限定溢油范围,然后用两只像盘子似的吸油器吸取溢油。
吸油器直径为10米,重80吨,每分钟可吸38000加仑溢油。溢油被吸起后,船上的分离器可将油、水分离。分离过的溢油被吸入船中,运回陆地。这种清洁船还可由直升机或船只将其它地方的污染油运来加工,船上有三部升降机。可供升降船只。
法国正在研制的新一代清污船也十分引人注目。这种船的两侧各有2个深缝隙孔,有形似鱼鳃的前后叶片,在叶片上还设有收集海面溢油的渠道,那些带石油的海水能顺着渠道流入隙孔。船行进时,水流绕着纵轴旋转,由于石油比水轻,用抽油泵便可轻而易举地将石油抽走。瑞典科学家研制的清污船更是匠心独具。他们根据向心力的原理,在回收仪器中安上转子,当转子飞速转动时,比石油重的水立即被排开,而石油则集中在中心,然后从中心将油吸入油罐,因而在吸取污染海面的原油时,不会同时吸入大量的海水。
非同凡响的化学制剂
英国化学家通过大量试验证实。如果在原油中加入活性聚合物和交联剂,石油的粘度便会急剧增加。并很快地凝结成块。专家们认为,采用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清除海面上漂浮的原油,将其运到海上污染区域进行实验,证明化学制剂的效果不同凡响。它们与海面上的原油接触后,便奇迹般地生成了黑乌乌的胶块或薄片。人们或用拖网打捞,或用特制的传送带,将其回收到船上和岸边,成效颇为可观。
另外,日本一家化学公司研制的新型吸油剂,以稻壳制成的活性炭为原料,不仅制作起来十分简单,而且使用时尤为方便。实践表明,把它撒在海面的原油层上,只需30秒钟,它就会呈现网状物吸取原油。据测定,每1000克吸油剂。能吸收约6800克原油,而且对海洋环境无害,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吞吐不凡的细菌
在墨西哥海湾海底的沉积物中,生存着大量依靠吞噬石油来维持生命的细菌。美国科学家的试验表明,这些细菌还具有吞噬海上浮油,进而将其消化的本领。据此,他们提出用这种细菌拯救受到溢油浩劫的亚洲西部和南部一些海域,为净化海上环境污染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但是,这种细菌数量少,且不易取得。不久前,印度著名的生物工程学家卡拉瓦蒂,用现代遗传工程技术成功地人工繁殖了这种能分解石油的细菌。他先在实验室里用玉米淀粉提炼物培养这种细菌。然后再投入被石油污染的海面上,这些细菌能在2小时内将石油分子通过消化系统变成脂酸乳状液。且不影响水的有机体。美国阿尔法环境公司的科学家卡尔·奥本海默曾运用这种吃石油的细菌,成功地在公海上进行了清除溢油的试验。
引人注目的是,这种能分解石油的细菌刚问世不久,便在清除墨西哥湾两次重大石油泄漏污染中大显身手,立下了显赫战功。挪威“梅加博格”号油轮在墨西哥湾起火爆炸,泄漏的原油在海面上形成长45公里、宽15公里的污染带。为防止原油污染美国得克萨斯州海岸。美国环保部门请这种细菌参战,结果,一夜之间该区溢油竟不翼而飞。
功能独特的新材料
德国专家采用特种橡胶等新材料制成了敛油毯,虽然它“初出茅庐”,却已展示出独特的功用。这种敛油毯重仅60千克。它类似婴儿使用的“尿不湿”尿布。在污染区浅滩地带或海上作业区附近,使用起来更为方便。敛油毯可由船在海面上拖行,浮油即会被粘附在毯的下面,然后通过毯上的小孔被吸进橡皮管,再被吸入油罐。其敛油宽度为12米,每小时可回收50吨溢油。
最近,印度科学家宣称他们研制出一种清除石油污染的新材料——憎水性硅酸材料。这种材料质地柔软,能像海绵一样吸收海面溢油。将这种憎水性硅酸材料撒在被原油污染的海面上,即刻就会形成油泥,然后可方便地集中处理,收集原油。这种材料成本低、价格便宜,能反复使用。研制人员对其应用前景异常乐观。
此外,日本岩手大学佐藤敏人助教授还研究出一种清除海上溢油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的主要材料是一种特殊的树脂,其主要成分是聚苯乙烯聚合物,它对石油具·有极好的吸附和凝固作用。漂浮在海面的原油遇到这种树脂后,立即成为海绵状,可被固定回收;对于沉入海底的原油,这位教授认为可利用压气机向海底送压缩空气,促使沉入海底的石油漂浮到海面上。然后再用这种特殊树脂处理后回收。对于剩余的粘在海底的石油,可采用粉末状的珊瑚礁石将其覆盖固定住。珊瑚礁石粉末对石油具有极好的吸附和脱臭作用,能有效防止石油对海洋进行再次污染。试验表明,在用这种方法进行脱臭处理后的海水里,鱼类照常可以生息繁殖。据计算,采用这种方法,回收300万桶溢油,需耗资50亿日元。目前,佐藤敏人助教授正征集资金,一旦条件成熟,就立刻到海上溢油污染区,用这种新方法、新材料,与溢油一决雌雄。
(责任编辑/杨剑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