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企之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把创造品牌的职工素质的提高,作为重要任务来开展。职工素质包括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对策是:宣传提高认知度;适当奖励促进取得实效;持续不断培训提高专业知识;得当的激励机制促进专业队伍建设,阶梯引进和保有专业人才,是企业中提高职工素质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企业职工素质 职业素养 业务水平 认知度 “适当”的奖励 持续培训 引进人才 阶梯保有
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强企之本。质量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是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既是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劳动者素质等因素的集成,又是法治环境、文化教育、诚信建设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质量工作,特别是国务院颁布实施《质量振兴纲要(2011年-2020年)》以来,全民质量意识不断提高,质量发展的社会环境逐步改善,我国主要产业整体素质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明显提升,但有些企业质量发展的基础还很薄弱,质量水平的提高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和数量,忽视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现象依然存在。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奠基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有相应的竞争能力,而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品牌是职工创造出来的,关健因素就是职工。
企业中职工的素质,既包括职工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
那么,企业怎样才能提高职工的素质?要从两方面来考虑.
1.职业素养的问题,采取两个措施进行。
(1)通过宣传,提高职工的认知度。任何一件事情要职工知晓,就必须利用会议、网页、QQ群、微信群、黑板报等传达文件、通知、公告等,让职工知道事情的内容,才会引发想做的行为行动。如宣传学习十九大精神,首先要召开会议,把精神传达给代表,再由代表传给职工,职工一传十,十传百,十九大精神才会在每位职工中传播,职工才会知晓十九大的内容。
(2)采取“适当”的奖励,才能起到实效。如某公司创建质量信得过班组活动一直是公司的薄弱环节,因为总公司从未进行过质量信得过班组的发表交流,只是报送资料进行评审,奖励资金也较低,班组人员认为没生产重要,只是应付,因此,质量信得过班组的成果从未进入国优行列。公司非常重视,分管领导亲自指导,并给予适当的奖励,激起了选树班组人员的积极性,大家各抒己见,你一策,我一计,并选定方案,进行了有效实施,促进了工作现场的改进及效率的提高,班组成果吸引评委到现场考查,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获得进入国优发表交流的机会,其经验在省报刊登。又如某公司举行大行文艺活动:100人的演唱团,职工都是利用晚上业余时间去排练,有的职工嗓子都练哑,练到生病了,吃药打针,演出取得了好的成绩,然而,分得的奖励款很低,还不够看病,于是,第二次组织类似活动,部份职工都不愿意参加。组织者根据情况,组织脱产排练,并花重金奖励,第二次活动下来,分得奖励款又过高,引起生产一线职工的不满。所以,采取“适当”的激励机制,才能搞好了活动,又不影响生产。
2.业务水平的问题,职工的业务水平越高,企业的工作标准、工作效率就越高,分解任务的能力就越强,创造出来的产品的品牌就越专业。专业化是精细化的途径,做专才能做精,而要实行专业化,就必须着眼于长远发展,要提高业务水平,采取以下对策进行实施:
(1)“持续不断”的做好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专业知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而是靠长期不断的积累、沉淀,才能融会贯通,有效应用到工作中。如QC小组活动,有的单位年年都做培训,从初级知识到中级知识,从老标准到新标准的更替,都能结合实际,与时俱进的举办培训;且组织来参加培训的职工都是专业人员,掌握的知识不断累积,在QC活动中如鱼得水,应用自如,整理的成果也就年年进入省部级、行优、国优。而有的单位,直接不做培训,或培训不能持续进行,即使举办了培训,组织来参加的培训人员也是今天一波人,明天又派另一波人,只是应付式的参加培训,到中级的培训,新参加的职工直接听不懂,知识得不到积累,工作自然难以开展。
(2)完善专业人员的激励机制,建立“得当”的激励措施,才能“全面”提升企业职工的专业水平。一个有竞争力的企业,必须配有全面的专业人才,激励机制要权衡专业的主次,但不能忽视或轻视了次专业,因为,企业中的每一项工作都是相互关联,缺一不可的,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有职工来干,且要“干好”。生產固然重要,安全也固然重要,但辅助工作也应得到相应的鼓励,才能全方位、全面发展。不能认为什么工作重要就一窝蜂的上,什么工作不重要就不开展,或者简单应付,长此以往,认为不重要工作的岗位就越来越难开展工作。如某公司执行了协议工资政策,主专业的人员占比本来就很多,协议工资金额也够高,几个级别,每个级别都聘用相应的人员,甚至参加工作一两年的学徒职工都聘上了协议工资,而次专业的人员一个都不考虑,即使考虑了一两个,也不给进级的机会,永远都只给最低档,而在总公司本次专业同样配备了学科带头人、专家和骨干,于是参加总公司的评审,评上了分公司还不让执行,打击了次专业人员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次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职工素质的提升,这就是建立的激励措施要“得当”的问题。
(3)做好不同专业人才持续引进的工作。每个专业都是企业这个大机器中的一颗螺丝钉,螺丝钉有了问题,就会影响机器的运转,要么摩擦,运转缓慢,要么停机。因此,要使每个专业的人才队伍阶梯式的保持,一旦那一批退休或离职了,其它专业人员能快速成长并抵上。如某公司有10个不同专业的人员,主专业有5个,公司很重视,所以引进了60、70、80、90、00后人才,保有不同梯队的人才,以确保生产的稳定,由于对5个次专业的轻视,只60、70、00后人员,而现有的工作都是一个钉子一个眼,一个岗位一个人,60后人员退休,70后人员跳槽,00后人员很难迅速抵上本专业目前的工作,工作的延续性得不到保证,虽然是次专业,但也影响到生产的进度,工作的效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4日参加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联组会时说 “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知识分子凝聚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更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要提高职工的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必须下大力气实施职工素质教育,把职工素质教育的内涵拓展到相对“完善”,激励措施“得当”的水平上来。
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在定位发展目标时不再仅仅“创造更多的需求”,“培养和造就一支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高素质员工队伍”也日趋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将之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来开展。
关键词:企业职工素质 职业素养 业务水平 认知度 “适当”的奖励 持续培训 引进人才 阶梯保有
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强企之本。质量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是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既是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劳动者素质等因素的集成,又是法治环境、文化教育、诚信建设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质量工作,特别是国务院颁布实施《质量振兴纲要(2011年-2020年)》以来,全民质量意识不断提高,质量发展的社会环境逐步改善,我国主要产业整体素质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明显提升,但有些企业质量发展的基础还很薄弱,质量水平的提高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和数量,忽视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现象依然存在。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奠基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有相应的竞争能力,而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品牌是职工创造出来的,关健因素就是职工。
企业中职工的素质,既包括职工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
那么,企业怎样才能提高职工的素质?要从两方面来考虑.
1.职业素养的问题,采取两个措施进行。
(1)通过宣传,提高职工的认知度。任何一件事情要职工知晓,就必须利用会议、网页、QQ群、微信群、黑板报等传达文件、通知、公告等,让职工知道事情的内容,才会引发想做的行为行动。如宣传学习十九大精神,首先要召开会议,把精神传达给代表,再由代表传给职工,职工一传十,十传百,十九大精神才会在每位职工中传播,职工才会知晓十九大的内容。
(2)采取“适当”的奖励,才能起到实效。如某公司创建质量信得过班组活动一直是公司的薄弱环节,因为总公司从未进行过质量信得过班组的发表交流,只是报送资料进行评审,奖励资金也较低,班组人员认为没生产重要,只是应付,因此,质量信得过班组的成果从未进入国优行列。公司非常重视,分管领导亲自指导,并给予适当的奖励,激起了选树班组人员的积极性,大家各抒己见,你一策,我一计,并选定方案,进行了有效实施,促进了工作现场的改进及效率的提高,班组成果吸引评委到现场考查,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获得进入国优发表交流的机会,其经验在省报刊登。又如某公司举行大行文艺活动:100人的演唱团,职工都是利用晚上业余时间去排练,有的职工嗓子都练哑,练到生病了,吃药打针,演出取得了好的成绩,然而,分得的奖励款很低,还不够看病,于是,第二次组织类似活动,部份职工都不愿意参加。组织者根据情况,组织脱产排练,并花重金奖励,第二次活动下来,分得奖励款又过高,引起生产一线职工的不满。所以,采取“适当”的激励机制,才能搞好了活动,又不影响生产。
2.业务水平的问题,职工的业务水平越高,企业的工作标准、工作效率就越高,分解任务的能力就越强,创造出来的产品的品牌就越专业。专业化是精细化的途径,做专才能做精,而要实行专业化,就必须着眼于长远发展,要提高业务水平,采取以下对策进行实施:
(1)“持续不断”的做好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专业知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而是靠长期不断的积累、沉淀,才能融会贯通,有效应用到工作中。如QC小组活动,有的单位年年都做培训,从初级知识到中级知识,从老标准到新标准的更替,都能结合实际,与时俱进的举办培训;且组织来参加培训的职工都是专业人员,掌握的知识不断累积,在QC活动中如鱼得水,应用自如,整理的成果也就年年进入省部级、行优、国优。而有的单位,直接不做培训,或培训不能持续进行,即使举办了培训,组织来参加的培训人员也是今天一波人,明天又派另一波人,只是应付式的参加培训,到中级的培训,新参加的职工直接听不懂,知识得不到积累,工作自然难以开展。
(2)完善专业人员的激励机制,建立“得当”的激励措施,才能“全面”提升企业职工的专业水平。一个有竞争力的企业,必须配有全面的专业人才,激励机制要权衡专业的主次,但不能忽视或轻视了次专业,因为,企业中的每一项工作都是相互关联,缺一不可的,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有职工来干,且要“干好”。生產固然重要,安全也固然重要,但辅助工作也应得到相应的鼓励,才能全方位、全面发展。不能认为什么工作重要就一窝蜂的上,什么工作不重要就不开展,或者简单应付,长此以往,认为不重要工作的岗位就越来越难开展工作。如某公司执行了协议工资政策,主专业的人员占比本来就很多,协议工资金额也够高,几个级别,每个级别都聘用相应的人员,甚至参加工作一两年的学徒职工都聘上了协议工资,而次专业的人员一个都不考虑,即使考虑了一两个,也不给进级的机会,永远都只给最低档,而在总公司本次专业同样配备了学科带头人、专家和骨干,于是参加总公司的评审,评上了分公司还不让执行,打击了次专业人员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次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职工素质的提升,这就是建立的激励措施要“得当”的问题。
(3)做好不同专业人才持续引进的工作。每个专业都是企业这个大机器中的一颗螺丝钉,螺丝钉有了问题,就会影响机器的运转,要么摩擦,运转缓慢,要么停机。因此,要使每个专业的人才队伍阶梯式的保持,一旦那一批退休或离职了,其它专业人员能快速成长并抵上。如某公司有10个不同专业的人员,主专业有5个,公司很重视,所以引进了60、70、80、90、00后人才,保有不同梯队的人才,以确保生产的稳定,由于对5个次专业的轻视,只60、70、00后人员,而现有的工作都是一个钉子一个眼,一个岗位一个人,60后人员退休,70后人员跳槽,00后人员很难迅速抵上本专业目前的工作,工作的延续性得不到保证,虽然是次专业,但也影响到生产的进度,工作的效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4日参加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联组会时说 “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知识分子凝聚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更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要提高职工的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必须下大力气实施职工素质教育,把职工素质教育的内涵拓展到相对“完善”,激励措施“得当”的水平上来。
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在定位发展目标时不再仅仅“创造更多的需求”,“培养和造就一支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高素质员工队伍”也日趋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将之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