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大学生群体有心理问题的现象以及十分普遍,本文分析了不同阶段的大学生容易产生的五种心理问题,表达了自己对心理问题的看法,也提出了从个人、他人、学校三个方面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多种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问题
当代社会许多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又被称为心理失衡,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它不同于生理疾病,它是由人内在精神因素准确的说是大脑中枢神经控制系统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它会间接的改变人的性格、世界观及情绪等,包含了情绪消沉、心情不好、焦虑、恐惧、人格障碍、变态心理等等。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代社会,拥有心理疾病已经十分普遍,大学生群体也不例外。
1 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1.1 对于刚入校的大学新生
1.1.1 因为理想大学生活与现实存在的偏差而产生困扰
由于影视作品或是长者陈旧观念的误导,许多经历了高考压力即将步入大学生活的学生都认为进了大学就可以自由散漫,以为没有紧凑的课程,作息会相对宽松,老师不会仔细的监督每个学生,生活节奏也会变慢许多,甚至很向往没有作业可以成天打游戏玩手机,懒散随意的生活。进了大学之后才发现,大学也有严密的制度和有利的监管,有需要早起的早课和密集的排课,有不擅长的科目要攻克,也有不熟悉的论文要学习,同时课外活动也占据了剩余的大部分时间,有时还会为生活费支出太多而发愁。所以面对个人认识与现实的不同,新生便会感到无措和不适应,从而产生困扰。
1.1.2 因为相对宽松的大学环境而变得空虚脆弱
虽然大学也有作息规范,但是相比于中学时代还是轻松了许多。特别是课程较少的部分专业、由于排课不太均匀于是出现了某一天全天没课,或是期末部分科目结课后停课后出现了连续几天无课少课的情况。在空余时间较多的时候,部分没有理想目标的学生便会觉得空虚无聊,于是整天沉迷游戏或是成天昏睡。长期的浑浑噩噩会使人消极颓废,空虚脆弱,无病呻吟。
1.1.3 因为陌生的环境而感到茫然无措
新生进入大学以后,离开了家人,离开了熟悉的朋友,离开了从小到大熟悉的生活环境,开始接受新的生活模式,开始逐渐步入社会。也许会因为价值观不同与室友发生矛盾,会因为相处交往模式的改变而变得害怕社交,最终因为陌生环境的改变而变得茫然无措。
1.2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
1.2.1求职的压力,即将初入社会的恐惧造成了心理的焦虑。
大学生大学毕业之后的第一种选择便是求职。在大学毕业之前,大部分还是依靠着家里给的生活费生活,对于家境相对富裕的同学,生活费可能会偏高,以至于毕业后能拿到的薪水可能会低于生活费。但毕业之后除了吃穿住行,还会承担租房的费用,入不敷出,让快毕业的大学生感受到了求职的压力。四处投简历,为了排满面试的日程而奔波;想进高薪的单位,但是竞争压力会更大,竞争对手会更优秀,这时大学生便很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的心理。
同时,对进入陌生社会感到恐惧。社会不同于学校,身边的人也许不会给予你太多的包容,或许会把利益摆在第一位,进入社会的过程是孤独而残酷的,这便让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感到恐惧。
1.2.2 考研的压力造成心理焦虑
毕业之后大学生的第二种选择便是考研,据数据统计,2019考研人数会继续上升,预计达到250万--260万,但录取率却逐年降低,这就意味着考研难度进一步提升。考研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丰富知识,拓宽眼界,提升学历背景,更加功利的来说可以是为了找到一份更加满意的工作。不管是为什么样的目的,考研的学生都面对着巨大的压力,面对着落榜的恐惧,这便使得大学生倍感焦虑。
2 怎样正确地看待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因为学习环境改变,学习压力大,心智不成熟而患上心理疾病,不要把它想得十分严重而感到紧张不安,也不需要因为心理问题而感到自卑和羞愧。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出现的心理问题,对自己的病情保持乐观的态度。
3 如何应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3.1 从个人出发
3.1.1 树立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我们前进路上的重要导向,可以增强我们的精神力量,给我们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理想信念可以是短期或者长期的目标,有了理想信念,大学生在空余时间便不会无所事事,相反地,会为了理想而奋进;有了理想信念,在遭遇挫折时也不会轻易放弃,不会轻易的情绪低落消沉;面对未知的前途也不会过分恐懼。
3.1.2 主动寻求更多的锻炼以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
如果有社交恐惧的问题,则可以参加更多的组织和各种类型的活动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如果因为抗压能力较差而时常感觉焦虑,则可积极面对每一个高压的环境,锻炼自身的协调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排解方式。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可以主动寻找锻炼自己的机会,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3.1.3 找到适合自己的发泄方式
如果长期累积的压力爆发便会带来严重的心理问题,于是寻找适合自己的发泄方式十分必要,可以来自于自身的兴趣爱好,也可以来自于性格特征,如果日常就喜欢书写则可采取写日记的方式;如果想要激烈的发泄,那就采用多运动的方式。发泄的前提是不伤害自己和他人,不产生过度的浪费,不可暴饮暴食,使用暴力,过度酗酒,摔打物品或是盲目消费。
3.1.4多与他人沟通交流
学会通过沟通交流向他人倾诉自己的烦恼困惑,相信他人会乐于分担自己的问题,勇敢积极的与他人进行沟通。在发泄的同时或许还会收获新的解决办法,获得正确的引导,得到他人的鼓励。
3.1.5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更多心理方面的相关知识
可以通过书籍报刊等可靠的途径了解心理学方面的相关知识,正确的面对存在的问题,尝试运用恰当的手段缓解自身问题,约束自己不做出极端的行为,不通过错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3.1.6 主动寻求心理专业人士的帮助
除了主动分享自己的烦恼困惑,当自身长期处于一种绝望抑郁,无法自我控制情绪,内心焦虑无法排解严重影响生活的情况时,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通过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专业手段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谢春艳,医学院校“心理贫困生”问题的对策与思考,科教文汇,2012,18
[2]赛吉拉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社会心理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14):31
[3]李梦玲, 叶佳惠, 江剑平.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的调查和可持续发展对策[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 15(06):12-16+29.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问题
当代社会许多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又被称为心理失衡,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它不同于生理疾病,它是由人内在精神因素准确的说是大脑中枢神经控制系统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它会间接的改变人的性格、世界观及情绪等,包含了情绪消沉、心情不好、焦虑、恐惧、人格障碍、变态心理等等。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代社会,拥有心理疾病已经十分普遍,大学生群体也不例外。
1 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1.1 对于刚入校的大学新生
1.1.1 因为理想大学生活与现实存在的偏差而产生困扰
由于影视作品或是长者陈旧观念的误导,许多经历了高考压力即将步入大学生活的学生都认为进了大学就可以自由散漫,以为没有紧凑的课程,作息会相对宽松,老师不会仔细的监督每个学生,生活节奏也会变慢许多,甚至很向往没有作业可以成天打游戏玩手机,懒散随意的生活。进了大学之后才发现,大学也有严密的制度和有利的监管,有需要早起的早课和密集的排课,有不擅长的科目要攻克,也有不熟悉的论文要学习,同时课外活动也占据了剩余的大部分时间,有时还会为生活费支出太多而发愁。所以面对个人认识与现实的不同,新生便会感到无措和不适应,从而产生困扰。
1.1.2 因为相对宽松的大学环境而变得空虚脆弱
虽然大学也有作息规范,但是相比于中学时代还是轻松了许多。特别是课程较少的部分专业、由于排课不太均匀于是出现了某一天全天没课,或是期末部分科目结课后停课后出现了连续几天无课少课的情况。在空余时间较多的时候,部分没有理想目标的学生便会觉得空虚无聊,于是整天沉迷游戏或是成天昏睡。长期的浑浑噩噩会使人消极颓废,空虚脆弱,无病呻吟。
1.1.3 因为陌生的环境而感到茫然无措
新生进入大学以后,离开了家人,离开了熟悉的朋友,离开了从小到大熟悉的生活环境,开始接受新的生活模式,开始逐渐步入社会。也许会因为价值观不同与室友发生矛盾,会因为相处交往模式的改变而变得害怕社交,最终因为陌生环境的改变而变得茫然无措。
1.2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
1.2.1求职的压力,即将初入社会的恐惧造成了心理的焦虑。
大学生大学毕业之后的第一种选择便是求职。在大学毕业之前,大部分还是依靠着家里给的生活费生活,对于家境相对富裕的同学,生活费可能会偏高,以至于毕业后能拿到的薪水可能会低于生活费。但毕业之后除了吃穿住行,还会承担租房的费用,入不敷出,让快毕业的大学生感受到了求职的压力。四处投简历,为了排满面试的日程而奔波;想进高薪的单位,但是竞争压力会更大,竞争对手会更优秀,这时大学生便很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的心理。
同时,对进入陌生社会感到恐惧。社会不同于学校,身边的人也许不会给予你太多的包容,或许会把利益摆在第一位,进入社会的过程是孤独而残酷的,这便让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感到恐惧。
1.2.2 考研的压力造成心理焦虑
毕业之后大学生的第二种选择便是考研,据数据统计,2019考研人数会继续上升,预计达到250万--260万,但录取率却逐年降低,这就意味着考研难度进一步提升。考研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丰富知识,拓宽眼界,提升学历背景,更加功利的来说可以是为了找到一份更加满意的工作。不管是为什么样的目的,考研的学生都面对着巨大的压力,面对着落榜的恐惧,这便使得大学生倍感焦虑。
2 怎样正确地看待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因为学习环境改变,学习压力大,心智不成熟而患上心理疾病,不要把它想得十分严重而感到紧张不安,也不需要因为心理问题而感到自卑和羞愧。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出现的心理问题,对自己的病情保持乐观的态度。
3 如何应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3.1 从个人出发
3.1.1 树立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我们前进路上的重要导向,可以增强我们的精神力量,给我们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理想信念可以是短期或者长期的目标,有了理想信念,大学生在空余时间便不会无所事事,相反地,会为了理想而奋进;有了理想信念,在遭遇挫折时也不会轻易放弃,不会轻易的情绪低落消沉;面对未知的前途也不会过分恐懼。
3.1.2 主动寻求更多的锻炼以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
如果有社交恐惧的问题,则可以参加更多的组织和各种类型的活动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如果因为抗压能力较差而时常感觉焦虑,则可积极面对每一个高压的环境,锻炼自身的协调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排解方式。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可以主动寻找锻炼自己的机会,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3.1.3 找到适合自己的发泄方式
如果长期累积的压力爆发便会带来严重的心理问题,于是寻找适合自己的发泄方式十分必要,可以来自于自身的兴趣爱好,也可以来自于性格特征,如果日常就喜欢书写则可采取写日记的方式;如果想要激烈的发泄,那就采用多运动的方式。发泄的前提是不伤害自己和他人,不产生过度的浪费,不可暴饮暴食,使用暴力,过度酗酒,摔打物品或是盲目消费。
3.1.4多与他人沟通交流
学会通过沟通交流向他人倾诉自己的烦恼困惑,相信他人会乐于分担自己的问题,勇敢积极的与他人进行沟通。在发泄的同时或许还会收获新的解决办法,获得正确的引导,得到他人的鼓励。
3.1.5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更多心理方面的相关知识
可以通过书籍报刊等可靠的途径了解心理学方面的相关知识,正确的面对存在的问题,尝试运用恰当的手段缓解自身问题,约束自己不做出极端的行为,不通过错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3.1.6 主动寻求心理专业人士的帮助
除了主动分享自己的烦恼困惑,当自身长期处于一种绝望抑郁,无法自我控制情绪,内心焦虑无法排解严重影响生活的情况时,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通过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专业手段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谢春艳,医学院校“心理贫困生”问题的对策与思考,科教文汇,2012,18
[2]赛吉拉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社会心理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14):31
[3]李梦玲, 叶佳惠, 江剑平.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的调查和可持续发展对策[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 15(06):12-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