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新阶段,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德国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正如其职业教育对经济的推动力一样,举世瞩目并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形式,“双元制”教学模式对于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由于并不是在于同一起跑线上等综合因素的原因,我国的职业教育与德国职业教育的差异性还是比较突出。
关键词:现状;双元制;差异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049-02
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从1980年初到现在,我国职业教育已经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高职教育,中央在1999年提出了“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要求,我国高职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其人才培养最终目标是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可见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特色和质量为突破口,强调其鲜明的职业技能特色。同时,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已经占去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已初步形成。
我国职业教育中,包含了以下特点:第一,体现适应社会需要、工作岗位需求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具备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第二,以“应用”和“技能”为主的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设置体系;第三,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通常超过50%,工科类学科的比例会更加明显;第四,在高职教育中,还强调学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教育部2004年起实施的高职高专学校专业目录,以职业岗位群或行业为主进行专业划分,与普通本科学校的学科类专业划分已有显著区别。
二、德国职业教育模式
德国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正如其职业教育对经济的推动力一样,举世瞩目并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一)“双元制”教学模式
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即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即企业训练与部分时间制职业学校训练相结合,亦称“双重职业训练体系”(Duales System)。“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形式,双元制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的一元在企业实施,另一元在职业学校里实施的一种教学模式。
“双元制”采用的通常是“3+2”模式,指的是在每周5天的学习时间里,3天时间学生被安排在企业里进行职业技能培训,2天时间被安排在校学习,学生需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一种集学科本位教学模式和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之优点的教学模式。
(二)全日制职业教学模式
除此以外,德国职业教育也采用全日制职业教学模式。在全日制的教育模式中,主要是通过阶段性的企业实践方式提升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
“3+2”的选择机制考虑到学生的综合能力,除了通过类似与我国的高考成绩以外,还需考虑到学生的数理英水平、人际交往能力等因素。所以会存在一部分学生是无法参加到“3+2”教育模式,而这一部分的学生则被安排全日制职业培训模式。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是采用了这种职业教育模式,在运作方式上类似的。
无论是“双元制”还是全日制的教育模式,教学质量完全一致,主要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得学生学会自主研究,会从书本中进行研究。并能参加项目小组,加强团队合作能力。
图1德国“双元制”与全日制教学模式并存
三、我国职业教育与德国职业教育之间的差异
“双元制”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影响非常深远,“双元制”教学模式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原国家教委引入中国。当时主要在中等技术学校中进行试点,经过20年来“双元制”自身的发展与完善以及在我国的实践表明,“双元制”教学模式对于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但由于并不是在于同一起跑线上,所以我国的职业教育与德国职业教育之间的差异性还比较突出。
(一)职业教育制度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有着严谨的执行制度。政策的制定者不能对实习岗位进行决策,但企业方可以。德国采取立法形式保证了对职业教育的管理、监督和组织实施。所以企业也不能随意变动教育内容,这是法律规定的,为的是保证教学质量。国家坚持依法治教,颁布了许多职教法律法规,形成了一套内容丰富、互相衔接、便于操作的法律体系,有力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如德国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是全国统一,学分也是全国统一。“3+2”模式是以专业为主体进行管理,德国法律规定学生有义务进行两天的在校学习,并由教育厅进行负责管理。
而在我国,不同高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专业课程设置并不相同,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并且现行的职业教育的相关法律规定多为目标性和原则性,体制不完善,具体缺乏操作性,致使许多涉及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质问题都因缺乏法律依据而导致最终无从落实。另外一方面,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出现部分高职院校自身定位不准,使得高职教育的身份非常尴尬,如何与本科教学与中职教学形成明显区分,成了一个老大的难题。定位模糊,特色又如何体现。不过经过近年的不断探索,这个问题也开始逐步得以改善。
(二)校企合作关系
在德国,企业更趋向于“3+2”模式,因为企业可以通过学生的职业教育培养,使得学生结束后学业后继续留在企业工作。像西门子、大众、梅赛斯德奔驰等企业都有专门的部门对职业教育进行培训,为企业提供一定的储备力量。
对于“3+2”双元制体制,政府对于企业并无任何扶持,但却不影响企业对于教育事业的支持。对于人力资源规划较好的企业,也可以接收成绩不太好的学生。通过企业完善的培训机制,使得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也可以得到较好的实践机会。而在我国,对于接收实习生到企业实习的问题上,大部分的企业因为考虑到合同问题大都采取回避状态,都不太愿意接收在校的学生进行培训学习。哪怕接收了,对于新学员的培养机制也不见得非常完善。
另外一方面,德国政府也是更趋向于“3+2”双元制体制,因为可以减少政府的负担。国家、政府并不干涉影响企业接收职业学校的问题。而在柏林,三大教育模块分别是经济、技术以及幼师等专业领域。而对于德国整个国家来说,对于工程师的需求还是较大。
(三)职业教育的重点培训方向
在2011-2012年间,约90000名学生在柏林进行职业教育,为企业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职业教育的培训方向重点是体现在手工业方向以及商业方向,“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并没有涵盖所有的专业。
在我国,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就出现了“照搬”的现象,无论任何专业任何课程,无论文科理工科等等都完全地按照一个模子进行专业建设,无法体现出因专业差异而体现出的专业特点,反而在某一程度上扼杀了专业特色。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不断发展与提高,这个问题也得到了改善,也日趋成熟。在职业教育方向上,不同专业之间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出各自的专业特色。
参考文献:
[1]Eberhard Rau.柏林职业教育体制与职业双元制教育.柏林教育厅,2012.
[2]孙祖复.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史[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7).
[3]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经验与规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
关键词:现状;双元制;差异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049-02
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从1980年初到现在,我国职业教育已经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高职教育,中央在1999年提出了“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要求,我国高职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其人才培养最终目标是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可见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特色和质量为突破口,强调其鲜明的职业技能特色。同时,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已经占去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已初步形成。
我国职业教育中,包含了以下特点:第一,体现适应社会需要、工作岗位需求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具备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第二,以“应用”和“技能”为主的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设置体系;第三,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通常超过50%,工科类学科的比例会更加明显;第四,在高职教育中,还强调学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教育部2004年起实施的高职高专学校专业目录,以职业岗位群或行业为主进行专业划分,与普通本科学校的学科类专业划分已有显著区别。
二、德国职业教育模式
德国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正如其职业教育对经济的推动力一样,举世瞩目并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一)“双元制”教学模式
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即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即企业训练与部分时间制职业学校训练相结合,亦称“双重职业训练体系”(Duales System)。“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形式,双元制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的一元在企业实施,另一元在职业学校里实施的一种教学模式。
“双元制”采用的通常是“3+2”模式,指的是在每周5天的学习时间里,3天时间学生被安排在企业里进行职业技能培训,2天时间被安排在校学习,学生需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一种集学科本位教学模式和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之优点的教学模式。
(二)全日制职业教学模式
除此以外,德国职业教育也采用全日制职业教学模式。在全日制的教育模式中,主要是通过阶段性的企业实践方式提升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
“3+2”的选择机制考虑到学生的综合能力,除了通过类似与我国的高考成绩以外,还需考虑到学生的数理英水平、人际交往能力等因素。所以会存在一部分学生是无法参加到“3+2”教育模式,而这一部分的学生则被安排全日制职业培训模式。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是采用了这种职业教育模式,在运作方式上类似的。
无论是“双元制”还是全日制的教育模式,教学质量完全一致,主要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得学生学会自主研究,会从书本中进行研究。并能参加项目小组,加强团队合作能力。
图1德国“双元制”与全日制教学模式并存
三、我国职业教育与德国职业教育之间的差异
“双元制”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影响非常深远,“双元制”教学模式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原国家教委引入中国。当时主要在中等技术学校中进行试点,经过20年来“双元制”自身的发展与完善以及在我国的实践表明,“双元制”教学模式对于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但由于并不是在于同一起跑线上,所以我国的职业教育与德国职业教育之间的差异性还比较突出。
(一)职业教育制度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有着严谨的执行制度。政策的制定者不能对实习岗位进行决策,但企业方可以。德国采取立法形式保证了对职业教育的管理、监督和组织实施。所以企业也不能随意变动教育内容,这是法律规定的,为的是保证教学质量。国家坚持依法治教,颁布了许多职教法律法规,形成了一套内容丰富、互相衔接、便于操作的法律体系,有力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如德国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是全国统一,学分也是全国统一。“3+2”模式是以专业为主体进行管理,德国法律规定学生有义务进行两天的在校学习,并由教育厅进行负责管理。
而在我国,不同高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专业课程设置并不相同,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并且现行的职业教育的相关法律规定多为目标性和原则性,体制不完善,具体缺乏操作性,致使许多涉及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质问题都因缺乏法律依据而导致最终无从落实。另外一方面,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出现部分高职院校自身定位不准,使得高职教育的身份非常尴尬,如何与本科教学与中职教学形成明显区分,成了一个老大的难题。定位模糊,特色又如何体现。不过经过近年的不断探索,这个问题也开始逐步得以改善。
(二)校企合作关系
在德国,企业更趋向于“3+2”模式,因为企业可以通过学生的职业教育培养,使得学生结束后学业后继续留在企业工作。像西门子、大众、梅赛斯德奔驰等企业都有专门的部门对职业教育进行培训,为企业提供一定的储备力量。
对于“3+2”双元制体制,政府对于企业并无任何扶持,但却不影响企业对于教育事业的支持。对于人力资源规划较好的企业,也可以接收成绩不太好的学生。通过企业完善的培训机制,使得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也可以得到较好的实践机会。而在我国,对于接收实习生到企业实习的问题上,大部分的企业因为考虑到合同问题大都采取回避状态,都不太愿意接收在校的学生进行培训学习。哪怕接收了,对于新学员的培养机制也不见得非常完善。
另外一方面,德国政府也是更趋向于“3+2”双元制体制,因为可以减少政府的负担。国家、政府并不干涉影响企业接收职业学校的问题。而在柏林,三大教育模块分别是经济、技术以及幼师等专业领域。而对于德国整个国家来说,对于工程师的需求还是较大。
(三)职业教育的重点培训方向
在2011-2012年间,约90000名学生在柏林进行职业教育,为企业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职业教育的培训方向重点是体现在手工业方向以及商业方向,“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并没有涵盖所有的专业。
在我国,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就出现了“照搬”的现象,无论任何专业任何课程,无论文科理工科等等都完全地按照一个模子进行专业建设,无法体现出因专业差异而体现出的专业特点,反而在某一程度上扼杀了专业特色。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不断发展与提高,这个问题也得到了改善,也日趋成熟。在职业教育方向上,不同专业之间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出各自的专业特色。
参考文献:
[1]Eberhard Rau.柏林职业教育体制与职业双元制教育.柏林教育厅,2012.
[2]孙祖复.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史[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7).
[3]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经验与规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