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语言和文化密切相关。因此,文化差异会对涉及两种语言代码转换的翻译活动产生重大影响。中英文化在价值观、审美观及思维等方面存在差异,可以采用提出了归化、异化和意译等几种行之有效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文化差异 翻译障碍 翻译策略
有人把翻译比作妻子,应该“忠实而美丽”。也有人认为译者只要有一本双语词典就可以达到这个标准。但在实践中,要进行忠实而通顺的翻译并不是一件易事。因为翻译和文化是密切相关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曾指出:译者对两种文化的熟悉比对两种语言的掌握更为重要。[1]
一.翻译与文化
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存的。文化孕育出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只有在对应的文化中才有意义。所以进行语言代码转换的翻译活动,就不仅仅是两种语言文字表层意义的转换,而是两种文化之间的深层次传递。翻译,就其外在层面而言,是语言转换活动,但就其本质而言,是一项跨文化的交流活动。[2]
人类的基本生存和思维模式大同小异,所以在某种层度上,文化是有共性的。比如在衣食住行上,或者在人性上,文化与文化之间总是能找到一些相似之处。这些文化上的共性使得翻译相对简单。比如:1)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s浑水摸鱼2)Diet cares more than the doctor. 药补不如食补。
文化之间虽有相似之处,但是也要认识到文化差异的存在。由于肤色、生活方式、历史背景等的不同,不同地区或种族的人们在信仰、语言、思维、习惯等方方面面都会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则给翻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1.价值观。价值观决定着社会的标准,影响着人们的态度和行为。中西方在价值观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国的公交车上会有“老、弱、病、残”爱心座位,这体现了中国人对老年人尊重的美德。但是西方文化中,人们希望保持一副年轻的外貌和一颗年轻的心,所以对“old(老)”这个词很敏感,而更愿意被称为“senior citizen(资深公民)或者golden ager(黄金岁月人)(即老年人的委婉说法)”。因此,直接把“老、弱、病、残”翻译成“the old, the weak, the sick and the handicapped”肯定是不合适的。
2.审美观。审美观也是文化体现的一方面。对同一事物,一个国家的人会认为很美,但另一个国家的人却不认为那么美观。有些汉语词汇会给表达带来别样的韵味和美感,但却不能引起西方人的共鸣。比如,东方人认为“一白遮千丑”,而西方人会晒日光浴,认为小麦色更显健康。如果把“增白”翻译成“whiten the skin”,会让西方人和疾病产生关联。
3.思维。中西方思维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如,不同的文化会用不同的方式看待同一种动物。汉语中,和“狗”有关的词语多含有贬义。而在西方文化中,狗是忠诚的动物,会被以家人看待。Rugby is a dog-eat-dog game.是在说橄榄球是残酷的竞赛。如果翻译成“橄榄球是狗咬狗的竞赛”,那么译文所表达的情感就和原文大相径庭了。
三.翻译策略
1.归化
归化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用目的语读者习惯的方式去表现源语的作品。因为采用归化法的译文的形式和内容都是目的语读者所熟悉的,所以他们来说就更易于理解。当存在文化差异和文化障碍时,如果直接按字面的意思把源语翻译成目的语,那么译文就可能会晦涩难懂,目的语读者也可能会一头雾水。比如把“Once the wife of a parson, always the wife of a parson.”翻译成“牧师的妻子总是牧师的妻子。”汉语读者将无法理解英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再比如把“说曹操,曹操到”翻译成“Talk of Tsaotsao and he will appear.”也會让英语读者摸不着头脑。所以这种情况下,译者就可以向目的语读者靠拢,用目的语中有相近或相同意思的表达来进行替代。所以,应用归化翻译方法,以上的两句话可以翻译成:1)Once the wife of a parson, always the wife of a parson.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2)说曹操,曹操到。Talk of the devil and he will appear.
归化是进行翻译时的一种可行的方法,利用归化法进行翻译,可以使译文更为目的语读者所理解和接受。不过归化法也有着使用的限制,只有当目的语中有着与源语相同或者相似的思想表达时才能得以应用。此外,如果所有的信息都以归化法进行翻译,比如英文作品中的人物、地点、事件都以中国文化中的内容替代的话,译文就少了异域的味道,也无法让读者体会不同的文化。
2.异化
异化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尽可能地在译文中保留源语风味。用异化法进的的翻译,可以保留目标文化,丰富源语文化和语言表达。一定程度的异国情调,目的语读者不仅可以接受,而且还会欣赏。[3]比如英语中有这样一个习语。“Go to law for a sheep, you lose a cow.”用上文提到的归化法,可以用汉语中有相似意思的俗语替代,译成“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个译文确实容易被汉语读者接受,但是却少了英文的滋味。此外,这个英文习语除了表达得不偿失之外,还西方人倾向于通过法律来解决争议。所以,可以使用异化的翻译方法进行翻译。“为一只羊打官司,却损失了一头牛。”这个译文汉语读者并不难理解,而且也很好地表达除了原文想表达的思想,传递了英文文化。1)The Cold War 冷战2)A cat has nine lives.猫有九条命。3)packed like sardines挤得像罐头沙丁鱼。更有趣的一个翻译是“倾国倾城”。在《三国演义》的英文译本中,被直接异化,翻为“Her beauty was such as to overthrow cities and ruin states.”这些经过异化方法进行的译文都已经很好地被中文读者接受,这些表达也被吸收到中文中来,使中文读者体会英文文化,丰富了中文的表达。
关键词:文化差异 翻译障碍 翻译策略
有人把翻译比作妻子,应该“忠实而美丽”。也有人认为译者只要有一本双语词典就可以达到这个标准。但在实践中,要进行忠实而通顺的翻译并不是一件易事。因为翻译和文化是密切相关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曾指出:译者对两种文化的熟悉比对两种语言的掌握更为重要。[1]
一.翻译与文化
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存的。文化孕育出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只有在对应的文化中才有意义。所以进行语言代码转换的翻译活动,就不仅仅是两种语言文字表层意义的转换,而是两种文化之间的深层次传递。翻译,就其外在层面而言,是语言转换活动,但就其本质而言,是一项跨文化的交流活动。[2]
人类的基本生存和思维模式大同小异,所以在某种层度上,文化是有共性的。比如在衣食住行上,或者在人性上,文化与文化之间总是能找到一些相似之处。这些文化上的共性使得翻译相对简单。比如:1)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s浑水摸鱼2)Diet cares more than the doctor. 药补不如食补。
文化之间虽有相似之处,但是也要认识到文化差异的存在。由于肤色、生活方式、历史背景等的不同,不同地区或种族的人们在信仰、语言、思维、习惯等方方面面都会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则给翻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1.价值观。价值观决定着社会的标准,影响着人们的态度和行为。中西方在价值观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国的公交车上会有“老、弱、病、残”爱心座位,这体现了中国人对老年人尊重的美德。但是西方文化中,人们希望保持一副年轻的外貌和一颗年轻的心,所以对“old(老)”这个词很敏感,而更愿意被称为“senior citizen(资深公民)或者golden ager(黄金岁月人)(即老年人的委婉说法)”。因此,直接把“老、弱、病、残”翻译成“the old, the weak, the sick and the handicapped”肯定是不合适的。
2.审美观。审美观也是文化体现的一方面。对同一事物,一个国家的人会认为很美,但另一个国家的人却不认为那么美观。有些汉语词汇会给表达带来别样的韵味和美感,但却不能引起西方人的共鸣。比如,东方人认为“一白遮千丑”,而西方人会晒日光浴,认为小麦色更显健康。如果把“增白”翻译成“whiten the skin”,会让西方人和疾病产生关联。
3.思维。中西方思维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如,不同的文化会用不同的方式看待同一种动物。汉语中,和“狗”有关的词语多含有贬义。而在西方文化中,狗是忠诚的动物,会被以家人看待。Rugby is a dog-eat-dog game.是在说橄榄球是残酷的竞赛。如果翻译成“橄榄球是狗咬狗的竞赛”,那么译文所表达的情感就和原文大相径庭了。
三.翻译策略
1.归化
归化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用目的语读者习惯的方式去表现源语的作品。因为采用归化法的译文的形式和内容都是目的语读者所熟悉的,所以他们来说就更易于理解。当存在文化差异和文化障碍时,如果直接按字面的意思把源语翻译成目的语,那么译文就可能会晦涩难懂,目的语读者也可能会一头雾水。比如把“Once the wife of a parson, always the wife of a parson.”翻译成“牧师的妻子总是牧师的妻子。”汉语读者将无法理解英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再比如把“说曹操,曹操到”翻译成“Talk of Tsaotsao and he will appear.”也會让英语读者摸不着头脑。所以这种情况下,译者就可以向目的语读者靠拢,用目的语中有相近或相同意思的表达来进行替代。所以,应用归化翻译方法,以上的两句话可以翻译成:1)Once the wife of a parson, always the wife of a parson.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2)说曹操,曹操到。Talk of the devil and he will appear.
归化是进行翻译时的一种可行的方法,利用归化法进行翻译,可以使译文更为目的语读者所理解和接受。不过归化法也有着使用的限制,只有当目的语中有着与源语相同或者相似的思想表达时才能得以应用。此外,如果所有的信息都以归化法进行翻译,比如英文作品中的人物、地点、事件都以中国文化中的内容替代的话,译文就少了异域的味道,也无法让读者体会不同的文化。
2.异化
异化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尽可能地在译文中保留源语风味。用异化法进的的翻译,可以保留目标文化,丰富源语文化和语言表达。一定程度的异国情调,目的语读者不仅可以接受,而且还会欣赏。[3]比如英语中有这样一个习语。“Go to law for a sheep, you lose a cow.”用上文提到的归化法,可以用汉语中有相似意思的俗语替代,译成“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个译文确实容易被汉语读者接受,但是却少了英文的滋味。此外,这个英文习语除了表达得不偿失之外,还西方人倾向于通过法律来解决争议。所以,可以使用异化的翻译方法进行翻译。“为一只羊打官司,却损失了一头牛。”这个译文汉语读者并不难理解,而且也很好地表达除了原文想表达的思想,传递了英文文化。1)The Cold War 冷战2)A cat has nine lives.猫有九条命。3)packed like sardines挤得像罐头沙丁鱼。更有趣的一个翻译是“倾国倾城”。在《三国演义》的英文译本中,被直接异化,翻为“Her beauty was such as to overthrow cities and ruin states.”这些经过异化方法进行的译文都已经很好地被中文读者接受,这些表达也被吸收到中文中来,使中文读者体会英文文化,丰富了中文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