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观察是幼儿教师搞好教育工作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之一。《指南》中对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整体性的重视以及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关注,使人们对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重要性有了新认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重视教师观察能力就显得非常必要。
【关键词】幼儿教育 观察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6-0069-02
观察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之一,观察是智慧的来源,是积累知识的主要途径,只有通过大量细致的观察,才能積累下更加丰富的知识。任何教育形式的开展,都要以观察能力培养为基础,尤其是幼儿教育过程中,更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通过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可以使幼儿获取更加丰富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对教育教学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保证幼儿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学会科学地观察幼儿,是每个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若观察的过程得不到完善,会影响观察的质量。
一、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特点
(一)客观性、敏锐性
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善于对所有孩子的学习情况、思维能力、认识能力、态度变化等方面进行观察,并且要避免受主观因素干扰,对幼儿的认知与评价要保证客观,不能掺杂主观因素,不能融入个人的情感与偏见,同时对幼儿的评价要做到公正和全面。教师对幼儿的观察要具有敏锐性,要善于从幼儿的日常活动与表现中挖掘其主要特征,找到幼儿的变化和进步,通过幼儿的表现以及情绪等来了解幼儿的心理品质。对于幼儿好的行为给予启发鼓励,而对于错误的行为及时终止,避免坏习惯的养成。孩子在一天天中长大,自身会发生很多的变化,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才可以从微小的变化中把握教育契机,教育好孩子。做到教育从细节入手,关注幼儿成长的点滴,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精细性
教师在观察幼儿活动过程中应具备从繁琐笼统的事物特征中看到细小而重要特征的能力,也就是观察要有精细性,既能看到树干,也能看到细枝末节,只有做到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掌握幼儿的变化与发展,进而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1.教育细节观察
对于幼儿来讲,其已经具备了自己的思维,对待事物可以形成自己的主观看法,同时幼儿还具有较强的学习与模仿能力,这些都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重点。幼儿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教师经常会发现其有很多不可思议的行为与想法,尽管这些行为和想法有时看上去会比较幼稚,但是这些都能表现出幼儿已经具有了自己的想法。作为幼儿教师,不仅要做到保育,而且要更加注重教育,要善于抓住教育的细节,对幼儿给予正确的引导,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尊重幼儿的奇特想法,虽然站在成人的角度看这些想法未免有些幼稚,但是教师应多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和保护幼儿的创造性,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2.教学细节观察
教育工作要注重细节,针对幼儿教育更是如此,只有从细节入手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设计,采用哪种教具,应用什么教学方法,怎样与幼儿进行互动,甚至师生交流过程中视线的高低等都会影响到教育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态度、精神状态以及教师站立的姿势等方面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应结合幼儿的细微变化情况,选择最佳的教学方式。如果不关注细节,很容易导致教育脱离幼儿的实际情况,形成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三)整体性
在带领幼儿活动时,幼儿教师对所有的孩子都要照顾到,无论是在教室中,还是在教室外,或是在盥洗间,正所谓要“眼观四面、耳听八方”。可教师的这种观察往往局限于对于幼儿安全的保护,确保不出现意外,将重点放在了幼儿是否守纪律方面。在这种教育模式下,虽然幼儿的纪律性提升了,但是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幼儿的天性。教师要将精力更多的放在对幼儿表现的观察上,观察幼儿的行为,幼儿的想法,幼儿的创新性以及幼儿的其他方面表现等,同时结合幼儿的表现给予指导。
二、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培养
(一)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教师观察能力的提升,首先要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以往,教师的观察主要内容是幼儿是否在活动中遵守规则,是否在游戏中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游戏等。这种观察缺乏全面性,再加之很多教师缺乏观察经验,没能掌握观察的重点,即不知道该观察什么。虽然也在努力观察,但是却缺乏观察的成果。为转变这一状况,教师要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要认识到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同时观察还要有计划,要有持续性,做到有针对性的观察和有成效的观察,而不是盲目的观察和无意义的观察。
(二)做好观察记录
新的课程观察要求我们了解孩子已有的经验,了解孩子是怎样学习的,而要真正了解孩子,就要做好观察记录。教师可将观察记录作为开展下一步工作的参考,从记录中教师也可以发现自己所安排给幼儿的活动是否与《指南》要求具有一致性。通过观察记录,教师能从中看到幼儿的发展变化,还可以将其作为对幼儿形成性评价的根据,充分关注到幼儿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好观察记录,对于教师教育工作的实施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平时所做的观察记录还可以被应用到幼儿的形成性评价中。有一些记录可能没有什么价值,但其中必然有可以作为参考的基础性依据。这样会更有利于幼儿的成长,有利于教师关注幼儿间的差异性,有利于教师的长远教学。观察记录还有利于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面对孩子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共同努力想办法,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三)观察记录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1.随机的记录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应随机将幼儿典型的活动行为进行记录,记录的对象不要局限在某一个孩子,要广泛的记录,体现出随机性,只要其有特殊行为的都要进行记录。在将客观事实写出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为方便及时做好对幼儿的观察记录,幼儿教师必须随身带好笔和纸。其次,教师本人是幼儿活动行为的参与者之一,因此,对观察者自己的各种行为包括说话内容等也要做好记录。最后,教师要重点记录能引起我们思考的内容,对幼儿行为发生的时间、过程经过及幼儿的反应做好观察记录。 2.实时的记录
实时的记录主要应用在集体活动中,幼儿教师要将孩子在小组交流中的言语进行记录。教师通常可采用较大的挂历纸作为记录纸,可随时将记录纸张贴在墙面上,还可以贴在黑板中间,将教师记录的内容全部展现在每个幼儿面前。选择适当的记录符号、图形、或者文字,这是实时记录不可缺少的要素。比如,记录一个星星、小红花可以用简笔画,对于较大的孩子,通常采取文字与图形结合的方法。 3.对孩子作品的记录
教师要关注孩子的作品,并将孩子口头讲述的作品做好记录,对于像绘画等作品可直接将记录写在作品旁边;对幼儿制作的艺术作品,可通过拍照并记录孩子对作品的描述,通过获得客观的观察记录,教师就可以准确地对幼儿的发展进行评价。在课程设计中,也依据幼儿的学习方式进行设计,增强针对性,及时调整教育和学习目标,对观察记录的内容及时总结并与家长沟通,加强家园联系,共同促进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注重因材施教
所谓的因材施教,是指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在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心理及个性特点后,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来达到教学目的。因材施教就是承认个体存在差异,正确对待这种差异,一切教育活动都要以幼儿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发掘幼儿自身潜能,促进其良好的发展。例如:我们从幼儿的能力来看,各年龄段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是不同的,因此教师的观察也各有重点。例如小班:幼儿由于正处于“占有欲”较强的阶段,所以他们不仅仅满足于摆弄玩具或者物品,更愿意将玩具据为己有,在他们的意识里认为,别人玩的,我也要玩。因此,较小的幼儿争夺玩具产生矛盾的情况会时有发生。如,在区域活动《多彩的世界》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颜料让幼儿尝试用棉签画彩条,活动刚一开始,有的幼儿已把棉签都握在手中了,观察到这种情景,除了对幼儿进行教育之外,我们对材料的投放做了调整,不是把棉簽都放在一起,而是给每个孩子提供了一份,这样幼儿就能顺利地画彩条了。中班:由于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的增强,他们对于活动的趣味性要求更高,但是儿童之间容易出现矛盾。如:根据主题活动《我找到了春天》我设置了语言区《美丽的春天》、操作区(借助辅助材料:纸、枝条、橡皮泥等制作春天)、表演区(表演主题活动中的故事),王磊和刘文因为选择区域发生了冲突,刘文小朋友在表演故事的过程中,突然跑到王磊所在的操作区,把吴奇轩和别的小朋友制作的春天弄得乱七八糟,王磊很生气,刚想动武,被我及时拉住,刘文跑到老师前告状。观察到这一情景,老师问刘文这样做对不对,让他说明原因,耐心地给他讲道理,并让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刘文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地向王磊道歉。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班的孩子在游戏活动过程中虽然选择了一个区域,但是缺乏坚持性,想做的事情很多,想与别人进行交往但缺乏交往的技能,往往采取攻击性行为,引发矛盾的冲突。因此观察的重点应在幼儿之间的矛盾冲突上。大班:孩子的生活阅历变得更加丰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周围生活环境的变化,大龄幼儿的社交面变得越来越宽,有些幼儿甚至开始模仿大人间的行为方式,比如合作共享,这也是幼儿们走向成熟的初步表现。
四、结论
科学观察幼儿,是每位教师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锤炼的基本功。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要加强对孩子观察的意识,做到充分了解孩子,这是所有教育活动开展的前提。对幼儿的观察要做到长期且系统周密,并做好观察记录,只有这样才能获取有关孩子的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从中发现孩子平时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正。经过不断的观察探索,请相信,我们年轻的幼儿教师们一定都能够成长为一名成功的观察者和教育者!
参考文献:
[1]钱芬.通过教育观察记录提高教师自我研究能力[J].山东教育,2004(18)
[2]陈新晖.当前幼儿教师创新素质缺失的现状分析[J].南昌高专学报,2008(3)
[3]王秀飞,周荷玲.运用观察记录 关注幼儿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01(4)
[4]蔡玉晓.做好观察的几点思考[J].贵州教育.2003(11)
[5]张咏.如何提高教师观察记录的实效[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3(12)
[6]方红英.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特点及其提升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5):35-36.
[7]陈铮.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的实践路径——以科学探究领域为例[J].教育观察,2020(12):90-92+117.
[8]张荣华.浅议幼儿园教育中游戏教学观察能力提升路径[J].课程教育研究,2020(12):23.
[9]杨菁.幼儿园教师游戏指导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分析[J].求知导刊,2020(01):91-92.
作者简介:
佟丽秀(1970-),女,满族,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语言领域。
【关键词】幼儿教育 观察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6-0069-02
观察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之一,观察是智慧的来源,是积累知识的主要途径,只有通过大量细致的观察,才能積累下更加丰富的知识。任何教育形式的开展,都要以观察能力培养为基础,尤其是幼儿教育过程中,更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通过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可以使幼儿获取更加丰富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对教育教学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保证幼儿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学会科学地观察幼儿,是每个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若观察的过程得不到完善,会影响观察的质量。
一、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特点
(一)客观性、敏锐性
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善于对所有孩子的学习情况、思维能力、认识能力、态度变化等方面进行观察,并且要避免受主观因素干扰,对幼儿的认知与评价要保证客观,不能掺杂主观因素,不能融入个人的情感与偏见,同时对幼儿的评价要做到公正和全面。教师对幼儿的观察要具有敏锐性,要善于从幼儿的日常活动与表现中挖掘其主要特征,找到幼儿的变化和进步,通过幼儿的表现以及情绪等来了解幼儿的心理品质。对于幼儿好的行为给予启发鼓励,而对于错误的行为及时终止,避免坏习惯的养成。孩子在一天天中长大,自身会发生很多的变化,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才可以从微小的变化中把握教育契机,教育好孩子。做到教育从细节入手,关注幼儿成长的点滴,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精细性
教师在观察幼儿活动过程中应具备从繁琐笼统的事物特征中看到细小而重要特征的能力,也就是观察要有精细性,既能看到树干,也能看到细枝末节,只有做到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掌握幼儿的变化与发展,进而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1.教育细节观察
对于幼儿来讲,其已经具备了自己的思维,对待事物可以形成自己的主观看法,同时幼儿还具有较强的学习与模仿能力,这些都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重点。幼儿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教师经常会发现其有很多不可思议的行为与想法,尽管这些行为和想法有时看上去会比较幼稚,但是这些都能表现出幼儿已经具有了自己的想法。作为幼儿教师,不仅要做到保育,而且要更加注重教育,要善于抓住教育的细节,对幼儿给予正确的引导,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尊重幼儿的奇特想法,虽然站在成人的角度看这些想法未免有些幼稚,但是教师应多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和保护幼儿的创造性,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2.教学细节观察
教育工作要注重细节,针对幼儿教育更是如此,只有从细节入手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设计,采用哪种教具,应用什么教学方法,怎样与幼儿进行互动,甚至师生交流过程中视线的高低等都会影响到教育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态度、精神状态以及教师站立的姿势等方面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应结合幼儿的细微变化情况,选择最佳的教学方式。如果不关注细节,很容易导致教育脱离幼儿的实际情况,形成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三)整体性
在带领幼儿活动时,幼儿教师对所有的孩子都要照顾到,无论是在教室中,还是在教室外,或是在盥洗间,正所谓要“眼观四面、耳听八方”。可教师的这种观察往往局限于对于幼儿安全的保护,确保不出现意外,将重点放在了幼儿是否守纪律方面。在这种教育模式下,虽然幼儿的纪律性提升了,但是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幼儿的天性。教师要将精力更多的放在对幼儿表现的观察上,观察幼儿的行为,幼儿的想法,幼儿的创新性以及幼儿的其他方面表现等,同时结合幼儿的表现给予指导。
二、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培养
(一)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教师观察能力的提升,首先要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以往,教师的观察主要内容是幼儿是否在活动中遵守规则,是否在游戏中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游戏等。这种观察缺乏全面性,再加之很多教师缺乏观察经验,没能掌握观察的重点,即不知道该观察什么。虽然也在努力观察,但是却缺乏观察的成果。为转变这一状况,教师要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要认识到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同时观察还要有计划,要有持续性,做到有针对性的观察和有成效的观察,而不是盲目的观察和无意义的观察。
(二)做好观察记录
新的课程观察要求我们了解孩子已有的经验,了解孩子是怎样学习的,而要真正了解孩子,就要做好观察记录。教师可将观察记录作为开展下一步工作的参考,从记录中教师也可以发现自己所安排给幼儿的活动是否与《指南》要求具有一致性。通过观察记录,教师能从中看到幼儿的发展变化,还可以将其作为对幼儿形成性评价的根据,充分关注到幼儿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好观察记录,对于教师教育工作的实施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平时所做的观察记录还可以被应用到幼儿的形成性评价中。有一些记录可能没有什么价值,但其中必然有可以作为参考的基础性依据。这样会更有利于幼儿的成长,有利于教师关注幼儿间的差异性,有利于教师的长远教学。观察记录还有利于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面对孩子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共同努力想办法,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三)观察记录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1.随机的记录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应随机将幼儿典型的活动行为进行记录,记录的对象不要局限在某一个孩子,要广泛的记录,体现出随机性,只要其有特殊行为的都要进行记录。在将客观事实写出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为方便及时做好对幼儿的观察记录,幼儿教师必须随身带好笔和纸。其次,教师本人是幼儿活动行为的参与者之一,因此,对观察者自己的各种行为包括说话内容等也要做好记录。最后,教师要重点记录能引起我们思考的内容,对幼儿行为发生的时间、过程经过及幼儿的反应做好观察记录。 2.实时的记录
实时的记录主要应用在集体活动中,幼儿教师要将孩子在小组交流中的言语进行记录。教师通常可采用较大的挂历纸作为记录纸,可随时将记录纸张贴在墙面上,还可以贴在黑板中间,将教师记录的内容全部展现在每个幼儿面前。选择适当的记录符号、图形、或者文字,这是实时记录不可缺少的要素。比如,记录一个星星、小红花可以用简笔画,对于较大的孩子,通常采取文字与图形结合的方法。 3.对孩子作品的记录
教师要关注孩子的作品,并将孩子口头讲述的作品做好记录,对于像绘画等作品可直接将记录写在作品旁边;对幼儿制作的艺术作品,可通过拍照并记录孩子对作品的描述,通过获得客观的观察记录,教师就可以准确地对幼儿的发展进行评价。在课程设计中,也依据幼儿的学习方式进行设计,增强针对性,及时调整教育和学习目标,对观察记录的内容及时总结并与家长沟通,加强家园联系,共同促进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注重因材施教
所谓的因材施教,是指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在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心理及个性特点后,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来达到教学目的。因材施教就是承认个体存在差异,正确对待这种差异,一切教育活动都要以幼儿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发掘幼儿自身潜能,促进其良好的发展。例如:我们从幼儿的能力来看,各年龄段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是不同的,因此教师的观察也各有重点。例如小班:幼儿由于正处于“占有欲”较强的阶段,所以他们不仅仅满足于摆弄玩具或者物品,更愿意将玩具据为己有,在他们的意识里认为,别人玩的,我也要玩。因此,较小的幼儿争夺玩具产生矛盾的情况会时有发生。如,在区域活动《多彩的世界》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颜料让幼儿尝试用棉签画彩条,活动刚一开始,有的幼儿已把棉签都握在手中了,观察到这种情景,除了对幼儿进行教育之外,我们对材料的投放做了调整,不是把棉簽都放在一起,而是给每个孩子提供了一份,这样幼儿就能顺利地画彩条了。中班:由于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的增强,他们对于活动的趣味性要求更高,但是儿童之间容易出现矛盾。如:根据主题活动《我找到了春天》我设置了语言区《美丽的春天》、操作区(借助辅助材料:纸、枝条、橡皮泥等制作春天)、表演区(表演主题活动中的故事),王磊和刘文因为选择区域发生了冲突,刘文小朋友在表演故事的过程中,突然跑到王磊所在的操作区,把吴奇轩和别的小朋友制作的春天弄得乱七八糟,王磊很生气,刚想动武,被我及时拉住,刘文跑到老师前告状。观察到这一情景,老师问刘文这样做对不对,让他说明原因,耐心地给他讲道理,并让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刘文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地向王磊道歉。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班的孩子在游戏活动过程中虽然选择了一个区域,但是缺乏坚持性,想做的事情很多,想与别人进行交往但缺乏交往的技能,往往采取攻击性行为,引发矛盾的冲突。因此观察的重点应在幼儿之间的矛盾冲突上。大班:孩子的生活阅历变得更加丰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周围生活环境的变化,大龄幼儿的社交面变得越来越宽,有些幼儿甚至开始模仿大人间的行为方式,比如合作共享,这也是幼儿们走向成熟的初步表现。
四、结论
科学观察幼儿,是每位教师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锤炼的基本功。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要加强对孩子观察的意识,做到充分了解孩子,这是所有教育活动开展的前提。对幼儿的观察要做到长期且系统周密,并做好观察记录,只有这样才能获取有关孩子的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从中发现孩子平时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正。经过不断的观察探索,请相信,我们年轻的幼儿教师们一定都能够成长为一名成功的观察者和教育者!
参考文献:
[1]钱芬.通过教育观察记录提高教师自我研究能力[J].山东教育,2004(18)
[2]陈新晖.当前幼儿教师创新素质缺失的现状分析[J].南昌高专学报,2008(3)
[3]王秀飞,周荷玲.运用观察记录 关注幼儿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01(4)
[4]蔡玉晓.做好观察的几点思考[J].贵州教育.2003(11)
[5]张咏.如何提高教师观察记录的实效[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3(12)
[6]方红英.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特点及其提升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5):35-36.
[7]陈铮.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的实践路径——以科学探究领域为例[J].教育观察,2020(12):90-92+117.
[8]张荣华.浅议幼儿园教育中游戏教学观察能力提升路径[J].课程教育研究,2020(12):23.
[9]杨菁.幼儿园教师游戏指导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分析[J].求知导刊,2020(01):91-92.
作者简介:
佟丽秀(1970-),女,满族,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语言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