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情怀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l07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姐说,野菜醒来早。
  想起小时候挖野菜,如果找不到野菜“聚居”的地方,只能提个篮子瞎晃荡;如果找到了一个野菜“扎堆”的地方,仿佛有了属于自己的宝库一样,年年春天,你就知道到哪里挖野菜了,有能分享给别人的“秘密宝库”了。
  记得一次放学回来,看到路旁一个苹果园的地上绿绿的,走过去一看,哇,全是又大又美的野菜!“油勺勺菜”舒展着细长的泛着油绿色的叶片,叶片周边微卷,顶端弯弯地往上一翘,似一个个小小的勺子,而整颗菜则似一朵盛开的绿菊,样子美极了。“花荠菜”的叶片则是锯齿状,根部细,叶端宽,微微卷曲,疏疏朗朗的,一副风神潇洒的模样;这种菜味道虽没有“油勺勺菜”那般浓郁香甜,但它生长力旺盛,清淡幽香。“面条菜”的叶子则如一根根窄窄的面條,又形似一片片菠菜叶,所以又叫“野菠菜”;它的味道稍有些涩,但煮得烂些味道也不比“花荠菜”逊色。
  看着满地的野菜,我们激动地赶快下手,每挖到一颗菜,都好像捡到一个金元宝一般。回到家,将满满一袋子野菜,倒在妈妈面前,骄傲得像给妈妈挣了几百元一样。后来,每到春天就提醒家人或伙伴去那个苹果园挖野菜。
  去年和朋友去渭河堤岸的麦地里挖过野菜,可惜大多是“米米蒿”,有人说吃不成,看着密密麻麻的绿嫩嫩的“米米蒿”实在不忍放弃,打电话问大姐,大姐说可以吃的,于是,退而求其次地挖了些“米米蒿”,蒸成麦饭稍微有些苦。杨树林有成片成片的“花荠菜”。我和朋友们前去挖了好几次,真是过瘾。
  今年还想去杨树林挖野菜。于是,我和家人一起朝着杨树里出发。
  到了杨树林,发现周边竖起了高大的牌子,一个黄土飞扬的巨大工地,一辆辆张牙舞爪的挖掘机,还有工蚁般来回穿梭的拉土车,在杨树曾经站立的地方,肆意地挖掘着,运送着黄土,一个个深深浅浅的坑裸露着鲜亮的黄土,让人心疼。
  该到哪里挖野菜去呢?
  一座斜拉式桥梁旁边,路基下面的油菜地里竟有十几二十个在光天化日下“偷”采油菜苗的人,本想挖野菜,可是看到有油菜苗可“偷”,便也起了贼心,兴奋了起来。麻利地停好车,打开后备箱,拿出事先预备好的袋子和铲子,攒着小步,一路冲下堤坝。紧挨着油菜地旁边的一辆辆工程车,“嘟嘟嘟”地像个打屁虫一般,拖着一股股“浓烟”从旁边经过。
  但此刻眼里只有油菜苗了。
  做贼心虚,手就有些颤抖,不过,每每下手,看到的大多没了绿嫩油菜心的“空心菜”,“空心菜”周边的叶子枯黄发紫,一副伤心欲绝的惨相。
  在电光“贼”眼的快速扫描下,很快就采到被别人漏采的嫩心,那幸福和慌张就像不断膨胀的袋子,越采越沉重。
  贼贼地看前面的大姐,她竟一脸坦然。她可能看出我的慌张,笑着说:“没事,这地被征了,油菜地马上就要被推土机推掉了。”不知道为什么,人仿佛被扎了一下的气球,顿时瘪了下来。
  她指着远处的一个大坑说:“那里将来要建成一个人工湖,杨树林那边要建成别墅区。一点闲地也不给留吗?真的没野菜可挖了?”
  但我们决然要在这片仅存的土地上找找野菜,过过挖野菜的瘾。还真的有,那贴着地皮的一朵一朵绿褐色,走近一看就是野菜!
  眼前的这种野菜,土地一解冻,便抽出半指高的花茎,花茎上顶着一个个白色的花骨朵,春风一吹,它们便在风中欢快地摇着盛开的细碎花朵,像是在摇着一个个小小的铃铛,它们的俗名就叫铃铃草。“春在溪头荠菜花”,说的就是这种荠菜吧?
  拍打掉它们身上的土,凑到鼻子下嗅一嗅,那种来自土地深处的泥香,便一直醉到童年的记忆里去了。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昨天下班路上,忽遇大雨,被淋了个落汤鸡。  回家换了衣服,接着坐上餐桌,品尝热饭热菜,周身顿时就暖和起来。  吃饭的时候,窗外的雨声,仍然哗哗哗哗的,我突发奇想,故意问在我家读书的小侄女,你看,刮风下雨的时候,我们可以打伞,可以往家里跑,那些花草树木,浑身上下被大雨淋得湿漉漉的,就连现在都还在大雨里面淋着,好可怜哦!  小侄女想了想說,它们在大雨里面洗澡,才不可怜呢!  我说,你在大雨里面淋起的话
期刊
爱过的人,会永远记得,有一份爱曾经拥有过,又似乎从未拥有过。它像夜风,吹过我的身前,留下了一缕暗香。  想把你的味道,放在鼻子嗅一次。就像躺在爱人的胸膛,享受轻柔的月光。  用生命的虔诚等待爱的人,像灿烂的夏花,开在我午夜的衣襟,写上一首情诗,从心田溢出,都是因为爱在。  我有一份没褪色的记忆,温存着我的光阴。梦里的花开在梦里是悲凉,都是为了你心生了一份痴。  你最清晰的身影,早就印在了我心灵的泥
期刊
父亲心里,装着他的土地,然后才是母亲和我们。  土地,之于父亲究竟是什么?春天来了,种地前要先翻地,父亲收拾好了歇了一冬天的犁铧,然后把犁铧放到家里一个小木车上,牛拉着车上的犁铧前往要翻的土地!我坐在我家的木车上,一路跟着父亲,享受坐木车的感受!春天,泥土的气息涌动升腾,跟着春光,洋溢成愉快的呼吸!父亲说“春迟一日,秋迟一季!”春天种地一定要应节气,不能耽误!我的二十四节气歌就是跟父亲种地时学的!
期刊
赵志刚的网上昵称叫“我行我素”,不知道是他自己起的,还是别人送的。  “我行我素”是句成语,出自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意思是说,不管别人怎样说,仍旧按照自己的一套去做。想想志刚平时的所作所为,这成语好似为他量身定做。  我与志刚认识于世纪之交。当时他在电视台当编导,我是电视台的业余
期刊
秋风起,豆花开。九月,是扁豆花的月令。  月色如水的夜晚,扁豆丛里秋虫浅唱低吟。明代王伯稠诗云:“豆花初放晚凉凄,碧叶荫中络纬啼”,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有咏:“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汪曾祺在《食豆饮水斋闲笔》中,也有“暑尽天凉,月色如水,听纺织娘在扁豆架下沙沙振羽,至有情味”的描述。  扁豆是一种生性随和的豆蔬。乡下种扁豆,不择地点,墙角、树下、灌木丛边,随处可点几颗,不用施肥浇水。村人
期刊
儿子练习了一周的《致爱丽丝》,今天终于可以弹奏得很流畅了。我坐在钢琴旁边陪着他。今天正好看到《寻常威尼斯》这一篇。此刻,耳畔边是我最爱的曲子,那一刹那,我游离了。  曾有那么一个午后,我推开了一家咖啡厅的门,没有人招呼着我,略显狭小的店内,坐着几位老太太。有一位拿着报纸独占一桌阅读,还有两位品着咖啡窃窃私语,咖啡厅的装修是复古的哥特式风格,墙面刷着蓝色,挂着几幅仿中世纪的木刻浮雕画。主人从厨房窗户
期刊
我的母亲,十八岁结婚,生了七个孩子。每个孩子吃两年奶,断了。接着,母亲怀了下一个,隔三年生一个。二十多年里,母亲从一个如花似玉的少女,不断地怀孩子,生孩子,奶孩子。生到我的时候,已是四十岁的中年妇女了。我吃母乳,吃到三周岁,断奶的时候,都有记忆了。  母亲生的第二个丫头,叫妞妞,我大姐底下的姐姐,极有趣,人见人爱,虚岁三岁了,尚未断奶。有天下午,母亲在生产队干活,回家小歇。母亲喂完奶,说:“妞妞,
期刊
人们常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我对此深有体会。  丁酉年三伏最高温的那些天,结识了一位本家同行。那是我到临沂参加为期一周的培训学习,在某天去现场教学点的途中,我俩正好相邻而坐,有机会长时间个别交流。通过交谈得知,我们老家都在山东,而且均是胶东文登人,连家庭背景也很相似,父辈都是参加革命南下到南方落脚的。本家同行还告诉我,他是“德”字辈的。在得知我不知道自己的辈分后,他带着猜测的口吻
期刊
我们是从司里街小区进入的。一道有着雕花砖窗的围墙在我身后落下,将城市的喧嚣挡在后面,进入另一番天地。一群永远上涌的泉池,一段历经沧桑的城墙,一群享受生活的居民,他们在一条清清亮亮的河流周围生长。  这是济南的护城河,古称泺水。它是众多的泉眼手拉手围着老城旋着一圈优美的圆圈舞,这一旋转,便是1500年。在这不规则的圆圈上行走,是真正意义上的散步。没有春日桃花浓艳若绮的华丽,冬日的阳光漫洒下来,透过柳
期刊
抚仙湖的美,没有到过的人,是绝对也想不到的。  当我亲近的时候,它正在醒来。微微晃动的湖面,如春风拂过三月的杨柳。湖岸没有人,静得只听见碧波的娇喘。初升的太阳,在湖里洗面,红红的脸蛋像是长在湖面的一颗朱砂。白鹭贴着水面飞过,照见自己缓缓的影子。沿湖人家的炊烟,此时正在升起。土生土长的模样,袅娜成一幅乡村写意的风景。三两只泊在芦苇丛中的渔船,还睡在柔软的床上。对岸的山谷,有几缕飘逸的晨雾,那是它遗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