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200mg,每日4次,口服,21天为一疗程,两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1d、21d,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BI评分有明显差异( 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
关键词: 丁苯酞软胶囊 急性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6-0109-03
脑梗死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高,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脑梗死超急性期和急性期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对降低病死率,减少复发率,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丁苯酞软胶囊又名dl-3-正丁基苯酞,是国家的一类新药,对急性脑梗死有较强的治疗作用。现对本院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应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临床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梗死的诊断标准,首次发病在72小时以内,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为急性脑梗死,无意识障碍、检查合作、吞咽功能正常,无芹菜过敏史。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男性14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63±7.4)岁,对照组25例,男性1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4±6.6)岁,两组年龄、发病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0.1,每日1次,静脉点滴疏血通注射液4毫升+0.9%氯化钠注射液250毫升,每日1次,连用14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200mg,每日4次,口服,21天为一疗程。
1.3 疗效评定
复查血常规,肝功、肾功检查作为安全性指标。以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I指数)评分来判定疗效。按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将疗效分为6类,即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7%以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死亡。以基本痊愈加显著进步、加进步,计算总有效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
1.4 统计方法
资料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具体见表1、表2、表3,
表1临床效果比较
组别 疗程(治疗后) n 基本痊愈 显著进步 进步 无变化 恶化 总有效率
治疗组 11d 25 2(8.0) 5(20.0) 11(44.0) 7 (28.0) 0 18(72.0)
21d 25 4(16.0) 8(32.0) 10(40.0) 3 (12.0) 0 22(88.0)
对照组 11d 25 1(4.0) 4(16.0) 9(36.0) 11(44.0) 0 14(56.0)
21d 25 2(8.0) 5(20.0) 9(36.0) 9 (36.0) 0 16 (64.0)
治疗后11、21天,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2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表2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比较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11d 治疗后21d
治疗组 25 15.87±3.97 8.57±2.74 5.24±1.27
对照组 25 15.11±3.45 11.26±3.17 9.45±2.58
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指数)比较
表3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指数)比较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11d 治疗后21d
治疗组 25 33.64±11.33 47.92±12.14 59.33±15.30
对照组 25 34.18±9.70 45.72±13.43 52.60±11.72
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脑梗死是指各种病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占全部脑卒中的80%。急性脑梗死病灶周围存在缺血半暗带,半暗带细胞损伤是可逆的,挽救半暗带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
丁苯酞软胶囊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与石药集团共同研制、生产的国家一类新药。它的主要成分为芹菜籽挥发油中的一种含量极低的天然单体丁苯酞,丁苯酞软胶囊为人工合成的消旋体,丁苯酞软胶囊可以增加缺血区脑血流量和改善脑缺血区微循环,增加缺血区灌注,保护线粒体功能,改善全脑缺血后脑的能量代谢,减少神经细胞死亡,抢救半暗带细胞,缩小局灶性脑缺血后的脑梗死面积,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的程度,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强的治疗作用。
本临床疗效观察表明,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组在治疗后11、21天总有效率为72%、8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6%、64%,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并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由此可见,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
参考文献
[1] 崔丽英,刘秀琴,朱以诚,等.dl-3-正丁基苯酞治疗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5,38(4):251-254.
[2] 崔丽英,李舜伟,张微微,等.dl-3-正丁基苯酞软胶囊与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8,41(11):727-730.
[3] 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临床疗效评定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4] 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
[5] 黄如训,李常新,陈立云,等.丁苯酞对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J].中国新药杂志,2005,14(8):985-988.
[6] 徐皓亮,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软脑膜微循环障碍的影响[J].药学学报,1999,34(3):172-175.
[7] 熊杰,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局灶性脑缺血过程中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J].药学学报,2000,35(6):408-412.
关键词: 丁苯酞软胶囊 急性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6-0109-03
脑梗死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高,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脑梗死超急性期和急性期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对降低病死率,减少复发率,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丁苯酞软胶囊又名dl-3-正丁基苯酞,是国家的一类新药,对急性脑梗死有较强的治疗作用。现对本院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应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临床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梗死的诊断标准,首次发病在72小时以内,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为急性脑梗死,无意识障碍、检查合作、吞咽功能正常,无芹菜过敏史。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男性14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63±7.4)岁,对照组25例,男性1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4±6.6)岁,两组年龄、发病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0.1,每日1次,静脉点滴疏血通注射液4毫升+0.9%氯化钠注射液250毫升,每日1次,连用14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200mg,每日4次,口服,21天为一疗程。
1.3 疗效评定
复查血常规,肝功、肾功检查作为安全性指标。以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I指数)评分来判定疗效。按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将疗效分为6类,即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7%以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死亡。以基本痊愈加显著进步、加进步,计算总有效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
1.4 统计方法
资料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具体见表1、表2、表3,
表1临床效果比较
组别 疗程(治疗后) n 基本痊愈 显著进步 进步 无变化 恶化 总有效率
治疗组 11d 25 2(8.0) 5(20.0) 11(44.0) 7 (28.0) 0 18(72.0)
21d 25 4(16.0) 8(32.0) 10(40.0) 3 (12.0) 0 22(88.0)
对照组 11d 25 1(4.0) 4(16.0) 9(36.0) 11(44.0) 0 14(56.0)
21d 25 2(8.0) 5(20.0) 9(36.0) 9 (36.0) 0 16 (64.0)
治疗后11、21天,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2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表2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比较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11d 治疗后21d
治疗组 25 15.87±3.97 8.57±2.74 5.24±1.27
对照组 25 15.11±3.45 11.26±3.17 9.45±2.58
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指数)比较
表3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指数)比较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11d 治疗后21d
治疗组 25 33.64±11.33 47.92±12.14 59.33±15.30
对照组 25 34.18±9.70 45.72±13.43 52.60±11.72
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脑梗死是指各种病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占全部脑卒中的80%。急性脑梗死病灶周围存在缺血半暗带,半暗带细胞损伤是可逆的,挽救半暗带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
丁苯酞软胶囊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与石药集团共同研制、生产的国家一类新药。它的主要成分为芹菜籽挥发油中的一种含量极低的天然单体丁苯酞,丁苯酞软胶囊为人工合成的消旋体,丁苯酞软胶囊可以增加缺血区脑血流量和改善脑缺血区微循环,增加缺血区灌注,保护线粒体功能,改善全脑缺血后脑的能量代谢,减少神经细胞死亡,抢救半暗带细胞,缩小局灶性脑缺血后的脑梗死面积,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的程度,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强的治疗作用。
本临床疗效观察表明,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组在治疗后11、21天总有效率为72%、8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6%、64%,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并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由此可见,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
参考文献
[1] 崔丽英,刘秀琴,朱以诚,等.dl-3-正丁基苯酞治疗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5,38(4):251-254.
[2] 崔丽英,李舜伟,张微微,等.dl-3-正丁基苯酞软胶囊与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8,41(11):727-730.
[3] 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临床疗效评定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4] 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
[5] 黄如训,李常新,陈立云,等.丁苯酞对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J].中国新药杂志,2005,14(8):985-988.
[6] 徐皓亮,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软脑膜微循环障碍的影响[J].药学学报,1999,34(3):172-175.
[7] 熊杰,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局灶性脑缺血过程中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J].药学学报,2000,35(6):408-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