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深化,现代教育体制越来越多的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但确有很少一部分人知道,素质教育的核心其实就是心理教育。无论是学习、生活、工作,可以说人的一生是贯穿心理教育的一生,一个人身心是否健康,事业可否成功,生活能否幸福,关键在于人的心理素质如何。
关键词:教育 素质 心理
心理学教育和教育教学是密切相关的。教育教学所面对的是人,所教育的知识都要通过人的内因起作用,而人的学习过程是心理现象的某一心理特征或个性心理的变化。教育教学中的学习、能力、注意力、兴趣、品德等方面都是心理的反映或特征。人一生的学习、接受都是心理变化过程。心理学教育将是带动其它学科的先导学科。
一、把握学生心理是实施教育的关键
如何有效地实施教学任务呢?首先应当把握学生的心理教学任务,实践证明,主动关注学生平时表现,善于引导学生心理,积极激发学习兴趣,既是把握学生心理的需要,也是实施教育的关键环节。这就是说,教师要诊断出学生违纪现象的心理特点也应像医生那样具备“望”、“闻”、“问”、“切”的基本功。
“望”,就是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外在表现。学生的举止、谈吐,无不反映出心理所想的信息,“望”也强调有不同的方法,比如:个体单独观察,个体放在群体中观察,个体与个体的对比观察等。
“闻”,就是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情况,多听学生的意见,不论是面对面的谈吐,还是背对背的文字材料;不论是个人的建议,还是群体的倡议,都要听进耳,记在心,付于行。 “问”,就是教师不仅做“听诊器”,还应该成为一个与学生主动交心的知己。多问有益,多思则喜。
“切”,就是要求教师对看到的、听到的和问到的情况要做个综合判断——是个别现象,还是群体流行;是偶尔急发,还是日久“顽疾”。“切”就要做到准确、贴切、贴心和得法。
心理学教育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二、心理学教育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心理学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可以让学生了解心理现象产生的根源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去调整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有的放矢的发展自己、完善自己。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气质、能力、性格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都有非常大的影响,也难一下子论述清楚,现在就心理学对教育教学中教育者及教法的影响作简单分析。
(一)心理学教育对教育者的影响
教育改革取决于教育者的思想和水平。一个真正合格的教育者,必须明了学生心理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才能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才能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自己先学好心理学,把心理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如果一个教育者要教育学生有高尚的动机,健全的情感,顽强的意志,完美的人格,正确的自我意识,科学的学习方法,那么他先须具有这些品质。否则,他的教育就会流于教条。所以,一个教育者只有认识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具备了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理念,具有了心理教育的知识水平,那教育教学工作才起到应有的作用,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否则,素质教育就只能是空想。
(二)心理学教育对教法的影响
许多思想家、教育家对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有许多精辟的合乎规律的见解。如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孟子反对“揠揠苗助长”;荀子有“蓬生麻中,不扶自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名言。这都是教育教学中心理现象的积极探索。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巴甫洛夫的“观察、观察、再观察”,“不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这些名言不但从心理学角度说明了心理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而且为教育者制定教法和措施起了导向作用。
1、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
从事任何活动都要有记忆,如果没有记忆,就不能进行学习和劳动,不能认识环境和事物,生活难以想象。记忆是智力活动的基础,在实践中作用是巨大的。教育者在教学中要了解记忆规律,把无意识记、有意识记、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结合起来,消除影响记忆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具体实施到学生时,根据中学生特点,要让学生明确识记目的任务,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然后指导学生运用正确识记方法,正确地复习和练习,加深理解,最后培养学生自我检查的能力和习惯。当然教师要根据学生个别差异,让学生合理使用大脑,做到身心健康。
2、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学生所学的主要是理性知识,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学习得以成功的得要条件,教育者应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思维的技能技巧,让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逻辑性、灵活性和敏捷性得到综合发展。教师要强调启发式的教学法,加强学生的言语训练,注意运用心理定势的积极作用,发展求异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教育者要掌握想象的固有特点,以无意想象为基础,发展学生的有意想象,尤其创造想象。发展学生想象,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获得感性经验,不断丰富表象。其次引导学生思考,再次要让学生学好知识,发展想象力。然后让学生多参加活动,丰富生活经验。此外,还要培养学生大胆幻想和善于幻想的能力,并敢想敢做。
3、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人脑兴奋、抑制相互作用的结果,某区域的兴奋与抑制会引起近区域的抑制和兴奋。教师掌握了这一原理,就可以巧炒地运用注意规律,把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结合起来交替使用,创造情境,变换方式,让课堂有紧张、有轻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4、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及心理问题,因材施教
个性心理是非智力因素,但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這需要教育者和学生的沟通了解。教育者如果能让学生发挥出潜能,表现出独特的个性,那就是找到了学生成才的钥匙。
此外,教育者还要了解一些学生心理异常和心理缺陷的原因,找到心结的关键,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个别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境界。
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是教育理论的基础,任何教育教学研究都不能忽视研究对象的心理活动特点,每个教育者要明确思想,积累经验,完善心理教育,让心理学教育真正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先导,有效的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王祖昌《青春期生长发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教育 素质 心理
心理学教育和教育教学是密切相关的。教育教学所面对的是人,所教育的知识都要通过人的内因起作用,而人的学习过程是心理现象的某一心理特征或个性心理的变化。教育教学中的学习、能力、注意力、兴趣、品德等方面都是心理的反映或特征。人一生的学习、接受都是心理变化过程。心理学教育将是带动其它学科的先导学科。
一、把握学生心理是实施教育的关键
如何有效地实施教学任务呢?首先应当把握学生的心理教学任务,实践证明,主动关注学生平时表现,善于引导学生心理,积极激发学习兴趣,既是把握学生心理的需要,也是实施教育的关键环节。这就是说,教师要诊断出学生违纪现象的心理特点也应像医生那样具备“望”、“闻”、“问”、“切”的基本功。
“望”,就是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外在表现。学生的举止、谈吐,无不反映出心理所想的信息,“望”也强调有不同的方法,比如:个体单独观察,个体放在群体中观察,个体与个体的对比观察等。
“闻”,就是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情况,多听学生的意见,不论是面对面的谈吐,还是背对背的文字材料;不论是个人的建议,还是群体的倡议,都要听进耳,记在心,付于行。 “问”,就是教师不仅做“听诊器”,还应该成为一个与学生主动交心的知己。多问有益,多思则喜。
“切”,就是要求教师对看到的、听到的和问到的情况要做个综合判断——是个别现象,还是群体流行;是偶尔急发,还是日久“顽疾”。“切”就要做到准确、贴切、贴心和得法。
心理学教育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二、心理学教育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心理学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可以让学生了解心理现象产生的根源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去调整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有的放矢的发展自己、完善自己。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气质、能力、性格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都有非常大的影响,也难一下子论述清楚,现在就心理学对教育教学中教育者及教法的影响作简单分析。
(一)心理学教育对教育者的影响
教育改革取决于教育者的思想和水平。一个真正合格的教育者,必须明了学生心理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才能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才能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自己先学好心理学,把心理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如果一个教育者要教育学生有高尚的动机,健全的情感,顽强的意志,完美的人格,正确的自我意识,科学的学习方法,那么他先须具有这些品质。否则,他的教育就会流于教条。所以,一个教育者只有认识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具备了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理念,具有了心理教育的知识水平,那教育教学工作才起到应有的作用,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否则,素质教育就只能是空想。
(二)心理学教育对教法的影响
许多思想家、教育家对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有许多精辟的合乎规律的见解。如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孟子反对“揠揠苗助长”;荀子有“蓬生麻中,不扶自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名言。这都是教育教学中心理现象的积极探索。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巴甫洛夫的“观察、观察、再观察”,“不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这些名言不但从心理学角度说明了心理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而且为教育者制定教法和措施起了导向作用。
1、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
从事任何活动都要有记忆,如果没有记忆,就不能进行学习和劳动,不能认识环境和事物,生活难以想象。记忆是智力活动的基础,在实践中作用是巨大的。教育者在教学中要了解记忆规律,把无意识记、有意识记、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结合起来,消除影响记忆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具体实施到学生时,根据中学生特点,要让学生明确识记目的任务,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然后指导学生运用正确识记方法,正确地复习和练习,加深理解,最后培养学生自我检查的能力和习惯。当然教师要根据学生个别差异,让学生合理使用大脑,做到身心健康。
2、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学生所学的主要是理性知识,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学习得以成功的得要条件,教育者应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思维的技能技巧,让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逻辑性、灵活性和敏捷性得到综合发展。教师要强调启发式的教学法,加强学生的言语训练,注意运用心理定势的积极作用,发展求异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教育者要掌握想象的固有特点,以无意想象为基础,发展学生的有意想象,尤其创造想象。发展学生想象,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获得感性经验,不断丰富表象。其次引导学生思考,再次要让学生学好知识,发展想象力。然后让学生多参加活动,丰富生活经验。此外,还要培养学生大胆幻想和善于幻想的能力,并敢想敢做。
3、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人脑兴奋、抑制相互作用的结果,某区域的兴奋与抑制会引起近区域的抑制和兴奋。教师掌握了这一原理,就可以巧炒地运用注意规律,把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结合起来交替使用,创造情境,变换方式,让课堂有紧张、有轻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4、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及心理问题,因材施教
个性心理是非智力因素,但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這需要教育者和学生的沟通了解。教育者如果能让学生发挥出潜能,表现出独特的个性,那就是找到了学生成才的钥匙。
此外,教育者还要了解一些学生心理异常和心理缺陷的原因,找到心结的关键,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个别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境界。
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是教育理论的基础,任何教育教学研究都不能忽视研究对象的心理活动特点,每个教育者要明确思想,积累经验,完善心理教育,让心理学教育真正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先导,有效的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王祖昌《青春期生长发育》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