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转化成为“十二五”煤炭工业发展重点(3则)

来源 :西部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k2203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转化成为“十二五”煤炭工业发展重点
  低油价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受地缘政治、欧美债务危机等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不断攀升。业内专家认为,国际油价将持续处于高位运行。
  我国能源“富煤少油”,在国际原油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将丰富的煤炭资源转化为洁净燃料,以替代石油产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2011~2015)》,首次将煤炭加工和转化提到国家能源战略的高度,为我国进一步降低对进口原油的依赖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保障。煤转化成为“十二五”煤炭工业发展重点。
  将煤通过一定的化学加工,转化为车用汽油和柴油等清洁燃料及烯烃、乙二醇等化学品,在我国已不是新鲜事。近年来,我国在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煤炭转化的关键技术和产业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在煤制油方面,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技术,世界首套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生产装置于2008年年底一次投料试车成功,生产出合格油品;在煤间接液化方面,相继建设投产了3套规模为16万吨/年至18万吨/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示范装置;在煤制烯烃方面,我国率先实现了现代煤化工标志性技术——甲醇制烯烃(MTO)的工业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80万吨/年、60万吨/年MTO装置生产出聚合级乙烯和丙烯;在煤制乙二醇方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套2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示范装置于2009年正式建成投料试车。此外,引进国外的一些煤转化新技术也已在我国实现工业化。
  作为中国能源化工领域的主力军,中国石化在甲醇制烯烃成套技术、煤制乙二醇技术、煤液化工程技术等煤转化关键技术研发领域都获得重大突破。
  煤炭转化利用的快速发展,对长期依赖石油进口的中国能源而言,是一条“出路”。但是目前通过煤转化技术生产出的油品和化工产品数量十分有限,煤制油品仅150万吨/年,煤制烯烃仅170万吨/年。正因为此,《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2011~2015)》对煤制清洁燃料及化学品技术、煤制清洁燃料示范工程及煤炭深加工关键装备等煤转化相关领域进行了全面规划,并确定了具体任务。
  “这不仅体现了国家对煤炭转化利用的高度重视,也表明未来5年煤炭工业发展的重点之一将是煤炭的转化与利用,国家将继续加大对煤转化领域的科技投入。”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总经理刘家明表示。
  我国石漠化扩展发生逆转七成归功于生态治理
  第十八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林业局有关负责人我国石漠化扩展趋势发生逆转,生态治理工程贡献率达72%。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介绍,1999年以来,我国相继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石漠化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第二次全国石漠化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土地石漠化整体扩展的趋势得到遏制,由过去持续扩展转变为净减少,岩溶地区生态状况呈良性发展态势。截至2011年,我国石漠化土地面积为1,200.2万公顷,占监测区国土面积的11.2%,占岩溶面积的26.5%。与2005年相比,石漠化土地净减少96万公顷,减少了7.4%;年均减少1,600平方公里,缩减率为1.27%。而上世纪90年代末为年均扩展1.86%、“十五”期间年均扩展1.37%。
  张永利表示,岩溶地区石漠化净减少,生态状况向良性方向发展,是因为我国实施了综合性举措。其中人工造林种草和林草植被保护等生态治理工程对石漠化土地逆转发挥着主导作用,贡献率达72%;土地压力减轻和农村能源结构调整促进的植被自然修复率为18%;实施农业工程与农业技术措施的贡献率为7%;其他因素的贡献率为3%。
  目前,我国的荒漠化治理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曾致信我国政府,对我国的荒漠化防治表示高度赞赏。
  我国将逐步推广绿色矿山建设试点到2015年建设600个试点矿山
  国土资源部近日在北京提出,要发展绿色矿业,到2015年,建设600个以上试点矿山,到2020年,基本形成全国绿色矿山格局的总体目标。
  国家级绿色矿山的基本条件,包括依法办矿、规范管理、综合利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社区和谐、企业文化等9大方面。
  据介绍,下一步,国土资源部将突出重点行业、重点地区,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加强试点建设的经验总结和推广应用,不断扩大试点成效。将绿色矿业理念贯穿于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全过程,逐步完善分地域、分行业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和相关制度,进一步研究制定有利于绿色矿业发展的税费等激励政策和管理制度,构建保障和促进绿色矿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其他文献
5月18日下午,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李世镕与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的领导班子和有关技术人员进行座谈时强调,地调院要优质高效地完成国家和自治区赋予的各项地质调查和科研任务,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为自治区乃至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当日下午,李世镕在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参加了北斗卫星观摩会后,听取了内蒙古地质调查院有关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改革以及内蒙古地区基础地质概况、资
期刊
今年,通辽市要求每个旗县市区年底前要各建设10,000亩耕地储备库,市本级再建设20,000亩耕地储备库。这些耕地储备库的建成,将为众多事关通辽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铁路、公路、水利、电网、能源资源开发等重点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建设项目按期开工建设提供有力的用地保障。但此项工作涉及各方利益,通辽市国土资源局如何平衡耕地政策,协调各方利益,备受关注。就此,记者采访了内蒙古通辽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王志国。
期刊
内蒙古第一水勘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地质找水屡建奇功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以下简称“第一水文院”)立足水文地质主业,坚持走勘查开发一体化发展之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打造“大地质”勘查队伍为目标,积极拓展工作领域,在地热资源勘查、地质找水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首先,在包头市麻池镇取得了重大地热资源勘查突破。第一水文院副院长、总工程师马文学介绍,2010年8月,经过水文
期刊
《内蒙古自治区稀土等矿产资源勘查专项规划(2010—2015)》通过部预审  2012年5月11日,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组织专家在北京对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编制的《内蒙古自治区稀土等矿产资源勘查专项规划(2010—2015)》(以下简称《规划》)进行预审。  各位专家及部分领导一致认为:  一、《规划》文件资料齐备,内容全面,章节、附图、附表齐全,总体上符合《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省级稀土等矿
期刊
多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勘测规划院(以下简称“土勘院”)一直承担着内蒙古土地调查、评价、规划、地价分析和土地整治、土地数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为内蒙古国土资源管理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今年,土勘院在内蒙古土地规划、土地整治、破解建设用地矛盾等方面有哪些重要规划?记者采访了该院副院长吴全。  记者: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地,请问内蒙古耕地资源条件怎么样?近年来有什么变化?  吴全: 内蒙古
期刊
近日,来自北京的两家地质环境调查公司进驻了乌海,对当地的矿山地质环境开始“扫雷式”的调查。乌海市国土资源局局长陈万选告诉记者:“这两家公司的地质环境调查报告是下一步乌海快速、科学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陈万选表示,今年乌海要对地质环境治理打一场攻坚战,力争在“十二五时期”,把乌海的矿山地质环境由“脆弱型”转为“生态型”。  煤炭资源大规模开采了60多年的乌海市,在为内蒙古经济发展作
期刊
这是一块“肥沃”的土地——世界上已发现的140多种矿藏中,她就有128种,其中位列全国前十位就达56种;  这是一块广袤的土地——东西长达4,200公里,国土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位列全国第三。  这里是地调人广阔的舞台——风餐露宿,栉风沐雨,跋山涉水。10多年来,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渐次揭开了这块土地上矿产资源的神秘面纱,为地方GDP增速连创全国第一书写了浓重的一笔。  这块土地叫做内蒙古
期刊
鄂托克前旗一煤矿建成内蒙古首家矸石充填矿井  近日,随着鄂前旗长城煤矿首个矸石充填综采系统在1902南工作面成功投入生产,内蒙古自治区首家矸石充填矿井正式建成,这也标志着自治区在煤炭开采方式实现了重大变革,填补了煤矿开采技术的空白。  长城煤矿是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前旗上海庙矿区开发建设的第一座矿井,长城煤矿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积极推广应用
期刊
近日,天津华勘核工业二四七大队(以下简称“华勘二四七大队”)队长赵海军在全队工作会上指出,内蒙古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华勘二四七大队必须利用好内蒙古的市场,做好当前在内蒙古的三个矿调项目,在该区打响“华勘二四七大队”的品牌。  会上,赵海军队长还对2012年下半年的发展,强调了四点:  第一,将大项目的开发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大项目是指政府扶持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国家援外项目、大型企业集
期刊
“海洋六号”赴太平洋海底矿产勘查  我国大型科考船“海洋六号”徐徐驶离广州海洋地质专用码头,远赴太平洋,执行中国大洋第27航次科学考察任务。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表示,本航次“海洋六号”主要承担三项任务:一是开展海山区富钴结壳资源调查,积累基础资料;二是开展调查区环境调查与评价以及相关科学研究,进一步了解环境基线自然变化范围和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三是在特定海域承担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