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传统小城镇建设存在问题,从《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转变发展方式思考,协调处理好城镇规划中的历史遗存与现代建设、工业与居住、刚性与弹性,近期与远期、生态保护和城镇建设之间的矛盾、相对关系,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
【关键词】融合共生、美好人居环境、生态与历史文化保护
0引言
2009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成为海西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此从2010年起,福建省开展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工作,以42个省级改革试点镇为突破口和龙头,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但目前我省小城镇规划建设中,特别是山区城镇普遍存在城镇布局失衡、企业布局分散、忽视自然生态、历史风貌渐失、基础设施滞后、产业承载力弱的缺点,本文将以武平县岩前工贸新城总体规划为例,针对岩前的自然人文环境与未来发展态势,在总体规划层面探讨规划中矛盾体的融合与共生,协调城市规划中各种看似矛盾、却必须共存的元素,积极做好小城镇的规划建设。
1岩前镇基本概况
岩前镇距武平县城39公里,地处福建、广东二省交界处,距离龙岩中心城市167公里、广东梅州101公里、深圳455公里,现状的205国道、永武高速和规划的浦建龙梅铁路通往广东梅州,是龙岩市及福建西北部地市通往广东的主要通道。
岩前镇区中心拥有著名古迹——狮岩,形似狮子,岩内有一岩洞状若狮口,远看如雄狮昂首张口,大洞中央供奉客家保护神——定光大师佛像,是武平县首批县级重点文保单位。同时镇内有狮岩摩崖题刻、蛟湖、何仙姑墓、狮井泉、大布窑址、何太郎墓、“定光大师来岩事迹”碑刻等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为岩前的产业发展、旅游开发奠定良好基础。
2问题与研究构想
2.1反思岩前当前城镇建设存在问题
(1)城镇布局失衡,企业布局分散:由于规划管理的随意性,岩前镇区存在功能分区紊乱、缺乏有效分工,大小企业散布在镇区,布局过于分散、难以发挥规模效益,工业与居住穿插混杂,不利于岩前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2)忽视自然生态,历史风貌渐失:九十年代以来,岩前急功近利,环镇区随意上马高能耗、高污染的水泥企业,严重的污染使得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另外古民居古街巷保护滞后,学校占用寺庙用地,蛟湖被用来发展养殖,紧挨狮岩周边建设大量缺乏传统建筑特色的新建筑,致使具有独特、不能再生的传统历史风貌遭到破坏,城镇特色缺失。
(3)规划生搬硬套,实施难度较大:原有岩前总体规划缺乏细致调查研究,过于追求图面漂亮整齐,造成规划大拆大建,难以实施,也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规划只关注远期最终实施效果,不考虑近期实施的困难性,加剧了实施难度,使规划最终落于图上画画、墙上挂挂的难堪局面。
(4)缺乏必要弹性,城镇自调困难:特别是岩前这种县级政府政策主导发展工业集中区的小城镇,由于城镇规模预测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如果城镇规划弹性不足,将造成基础设施投入浪费或项目用地受限,甚至对城镇远景的发展造成阻碍。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协调处理好城镇规划中常见的工业与居住、历史遗存与现代建设、刚性与弹性,近期与远期、生态保护和城镇建设之间的矛盾、相对关系入手,探讨小城镇的规划建设思路,推进城镇的健康发展。
2.2岩前总体规划的实践
2.2.1工业与居住的融合
岩前工贸新城中的岩前工业集中区是“海西”对接“珠三角”产业辐射和转移的桥头堡,与镇区相互依存,协调促进,紧密融为一体。规划将镇区及工业集中区东区、西区组成“一城三区”的结构。其中工业东区位于镇区的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位置,发展电子产品加工、食用菌加工、机械装备制造等一些无污染(特别是无大气污染)、科技含量高、劳动密集型企业,同时与镇区留有100米~150米宽的山林隔离带。工业西区避开镇区主导风向,且与镇区之间有大片的农田、大小山包隔离,可发展镁合金新材料、精细化工、矿产品加工等一些有轻微污染的工业。通过合理分区以及山林、农田等生态缓冲隔离区的建设,将工业与居住区适当分隔,同时通过以镇区为中心,用放射状路网将镇区与工业集中区紧密联系在一起,缩短居住地与工业区的往来距离与时间。工业与居住互不干扰,共同打造生态优良、人居美好、产业发达的新岩前。
2.2.2历史遗存与现代建设的协调
岩前最重要的景观资源就是狮岩、蛟湖、狮公山、均庆寺,规划以现状205国道为分界线,将镇区分为老镇区与新镇区,——老镇区:规划以狮岩为中心,将北侧的空地规划为岩前镇区的文化体育公园,内设运动场、园林式低层文化活动中心、绿地、市民广场,从而达到突出景观控制核心“狮岩”的目的。狮岩南侧的均庆寺具有千年的历史渊源,将均庆寺左右两侧的小学、幼儿园搬离后,用于均庆寺的改扩建。蛟湖内的现状渔塘清理恢复后,形成267亩湖面,加强湖面四周的绿地公园建设,打通狮岩、蛟湖、狮公山之间的视廊通道,恢复“双狮映湖”的历史景象。狮岩西南面的商业古街,风貌独特且整体性好,可结合狮岩及均庆寺的历史名胜旅游,将其开发成商业古街。周边新建建筑通过立面的仿古改造,与古街融为一体,形成老镇区旅游商业中心。——新镇区:充分按现代生活方式要求建设居住区并配建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造型、色彩充分吸收当地传统民居特点,创造一个具有当地特色的现代化新镇区。通过新老镇区的差异化保护和发展建设,既保护岩前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恢复与营造文物及其周围地段的活力,又充分考虑工业化城镇的急速拓展和人们现代化生活方式的要求,推进城镇化的提高。
2.2.2、刚性与弹性的辩证
考虑到岩前属工业扩张型城镇,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国家政策导向、政府意图影响较大,发展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岩前总规采用一城三区的结构,以三区的交汇点为中心向外围滚动扩张,镇区往南预留发展用地,工业东区向北方向拓展,工业西区往西北方向延伸,通过中心向外围滚动发展模式,保证三大功能区均有各自的发展空间,可以根据发展需要灵活确定发展规模。另外,对于工业区的路网结合工业项目的大小要求,允许对部分支路进行适当调整甚至取消,在保证城镇整体交通不受影响基础上,更好适应工业发展要求。
2.2.3近期与远期的结合
在规划设计的伊始,岩前总规就把近期建设规划摆在重要位置,充分考虑近期项目的落地,体现可操作性,通过新区建设为老区改造腾挪空间、逐步改善老区。对于近期建设项目,由于受乡镇财力所限,尽量避开现状居民区,便于近期项目的尽快启动。通过近期能建设,远期较合理的规划思路,提高岩前总规的可操作性,近期建设满足远期规划的要求,远期规划指导近期建设,近期与远期相互融合,体现规划的实践性、组织协同性。
2.2.4生态保护和城镇建设的共生
岩前曾是以水泥产业为主导的乡镇,水泥粉尘污染严重。新的总体规划则依据自然资源和环境承受能力,让自然生态系统向人工生态系统渗透,以提高城镇的生活素质和社会生产力。规划将镇区周边小水泥厂整体拆除,今后所有工业都进入工业集中区建设,为减轻工业对镇区的干扰,工业东区与镇区利用现状一条东西向林木植被茂盛的小山脊为隔离带,分隔镇区与工业东区。工业西区与镇区保留1.8公里宽的大小山包及农田作为生态隔离区,防止工業对镇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镇区内以狮岩为中心,前后分别设置了蛟湖公园及大型绿化广场,沿河保证20~30米的滨河绿化带,沿交通主干道分别留出15米绿化防护带。通过对良好的自然环境保护来创建一个安逸详和、环境优美又充满生机的特色山区小城。
3研究结论
新时期国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从单纯追求物质的发展到落实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要求以人居环境建设为载体,发展健康产业,形成低耗高效的生产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人民安居乐业。在城市物质环境层面,更加考虑人类住区与自然环境的高度协调,塑造可以持续适应城市功能动态变化的空间模式,促进低碳城市建设。通过历史遗存与现代建设、工业与居住、刚性与弹性,近期与远期、生态保护和城镇建设等规划矛盾体的融合与共生,将规划中看似相对、甚至矛盾但又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各要素通过合理的设计、有效融合,使其在矛盾中共融共生,互不干扰,相互促进,共同构筑健康、生态、和谐的生活环境与社会氛围,建设环境、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统筹考虑、协同集成的新城镇,实现可持续发展,缔造美好人居环境。
4结束语
目前岩前总规正顺利按规划实施,随着三明至梅州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岩前积极依托海峡西岸经济区,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平台,承接珠三角、闽南金三角产业转移,现已拆除小水泥厂,所有工业项目一律进入工业集中区建设,2008年以来共引进投资11.86亿元,形成电子、机械、矿产品加工和食用菌生产等特色产业,集镇建设初具规模。同时更加重视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保护工作,逐步迁出水产养殖、恢复蛟湖,加快供奉“客家保护神”定光古佛的均庆寺及狮岩周边环境整治,重建均庆寺,扩大寺院范围,积极准备申报定光古佛信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海峡两岸客家人共同的心灵圣地。通过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发扬,未来岩前将成为:武平县次中心,工业、商贸、自然历史文化旅游并举的生态型工贸新城。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关键词】融合共生、美好人居环境、生态与历史文化保护
0引言
2009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成为海西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此从2010年起,福建省开展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工作,以42个省级改革试点镇为突破口和龙头,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但目前我省小城镇规划建设中,特别是山区城镇普遍存在城镇布局失衡、企业布局分散、忽视自然生态、历史风貌渐失、基础设施滞后、产业承载力弱的缺点,本文将以武平县岩前工贸新城总体规划为例,针对岩前的自然人文环境与未来发展态势,在总体规划层面探讨规划中矛盾体的融合与共生,协调城市规划中各种看似矛盾、却必须共存的元素,积极做好小城镇的规划建设。
1岩前镇基本概况
岩前镇距武平县城39公里,地处福建、广东二省交界处,距离龙岩中心城市167公里、广东梅州101公里、深圳455公里,现状的205国道、永武高速和规划的浦建龙梅铁路通往广东梅州,是龙岩市及福建西北部地市通往广东的主要通道。
岩前镇区中心拥有著名古迹——狮岩,形似狮子,岩内有一岩洞状若狮口,远看如雄狮昂首张口,大洞中央供奉客家保护神——定光大师佛像,是武平县首批县级重点文保单位。同时镇内有狮岩摩崖题刻、蛟湖、何仙姑墓、狮井泉、大布窑址、何太郎墓、“定光大师来岩事迹”碑刻等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为岩前的产业发展、旅游开发奠定良好基础。
2问题与研究构想
2.1反思岩前当前城镇建设存在问题
(1)城镇布局失衡,企业布局分散:由于规划管理的随意性,岩前镇区存在功能分区紊乱、缺乏有效分工,大小企业散布在镇区,布局过于分散、难以发挥规模效益,工业与居住穿插混杂,不利于岩前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2)忽视自然生态,历史风貌渐失:九十年代以来,岩前急功近利,环镇区随意上马高能耗、高污染的水泥企业,严重的污染使得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另外古民居古街巷保护滞后,学校占用寺庙用地,蛟湖被用来发展养殖,紧挨狮岩周边建设大量缺乏传统建筑特色的新建筑,致使具有独特、不能再生的传统历史风貌遭到破坏,城镇特色缺失。
(3)规划生搬硬套,实施难度较大:原有岩前总体规划缺乏细致调查研究,过于追求图面漂亮整齐,造成规划大拆大建,难以实施,也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规划只关注远期最终实施效果,不考虑近期实施的困难性,加剧了实施难度,使规划最终落于图上画画、墙上挂挂的难堪局面。
(4)缺乏必要弹性,城镇自调困难:特别是岩前这种县级政府政策主导发展工业集中区的小城镇,由于城镇规模预测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如果城镇规划弹性不足,将造成基础设施投入浪费或项目用地受限,甚至对城镇远景的发展造成阻碍。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协调处理好城镇规划中常见的工业与居住、历史遗存与现代建设、刚性与弹性,近期与远期、生态保护和城镇建设之间的矛盾、相对关系入手,探讨小城镇的规划建设思路,推进城镇的健康发展。
2.2岩前总体规划的实践
2.2.1工业与居住的融合
岩前工贸新城中的岩前工业集中区是“海西”对接“珠三角”产业辐射和转移的桥头堡,与镇区相互依存,协调促进,紧密融为一体。规划将镇区及工业集中区东区、西区组成“一城三区”的结构。其中工业东区位于镇区的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位置,发展电子产品加工、食用菌加工、机械装备制造等一些无污染(特别是无大气污染)、科技含量高、劳动密集型企业,同时与镇区留有100米~150米宽的山林隔离带。工业西区避开镇区主导风向,且与镇区之间有大片的农田、大小山包隔离,可发展镁合金新材料、精细化工、矿产品加工等一些有轻微污染的工业。通过合理分区以及山林、农田等生态缓冲隔离区的建设,将工业与居住区适当分隔,同时通过以镇区为中心,用放射状路网将镇区与工业集中区紧密联系在一起,缩短居住地与工业区的往来距离与时间。工业与居住互不干扰,共同打造生态优良、人居美好、产业发达的新岩前。
2.2.2历史遗存与现代建设的协调
岩前最重要的景观资源就是狮岩、蛟湖、狮公山、均庆寺,规划以现状205国道为分界线,将镇区分为老镇区与新镇区,——老镇区:规划以狮岩为中心,将北侧的空地规划为岩前镇区的文化体育公园,内设运动场、园林式低层文化活动中心、绿地、市民广场,从而达到突出景观控制核心“狮岩”的目的。狮岩南侧的均庆寺具有千年的历史渊源,将均庆寺左右两侧的小学、幼儿园搬离后,用于均庆寺的改扩建。蛟湖内的现状渔塘清理恢复后,形成267亩湖面,加强湖面四周的绿地公园建设,打通狮岩、蛟湖、狮公山之间的视廊通道,恢复“双狮映湖”的历史景象。狮岩西南面的商业古街,风貌独特且整体性好,可结合狮岩及均庆寺的历史名胜旅游,将其开发成商业古街。周边新建建筑通过立面的仿古改造,与古街融为一体,形成老镇区旅游商业中心。——新镇区:充分按现代生活方式要求建设居住区并配建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造型、色彩充分吸收当地传统民居特点,创造一个具有当地特色的现代化新镇区。通过新老镇区的差异化保护和发展建设,既保护岩前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恢复与营造文物及其周围地段的活力,又充分考虑工业化城镇的急速拓展和人们现代化生活方式的要求,推进城镇化的提高。
2.2.2、刚性与弹性的辩证
考虑到岩前属工业扩张型城镇,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国家政策导向、政府意图影响较大,发展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岩前总规采用一城三区的结构,以三区的交汇点为中心向外围滚动扩张,镇区往南预留发展用地,工业东区向北方向拓展,工业西区往西北方向延伸,通过中心向外围滚动发展模式,保证三大功能区均有各自的发展空间,可以根据发展需要灵活确定发展规模。另外,对于工业区的路网结合工业项目的大小要求,允许对部分支路进行适当调整甚至取消,在保证城镇整体交通不受影响基础上,更好适应工业发展要求。
2.2.3近期与远期的结合
在规划设计的伊始,岩前总规就把近期建设规划摆在重要位置,充分考虑近期项目的落地,体现可操作性,通过新区建设为老区改造腾挪空间、逐步改善老区。对于近期建设项目,由于受乡镇财力所限,尽量避开现状居民区,便于近期项目的尽快启动。通过近期能建设,远期较合理的规划思路,提高岩前总规的可操作性,近期建设满足远期规划的要求,远期规划指导近期建设,近期与远期相互融合,体现规划的实践性、组织协同性。
2.2.4生态保护和城镇建设的共生
岩前曾是以水泥产业为主导的乡镇,水泥粉尘污染严重。新的总体规划则依据自然资源和环境承受能力,让自然生态系统向人工生态系统渗透,以提高城镇的生活素质和社会生产力。规划将镇区周边小水泥厂整体拆除,今后所有工业都进入工业集中区建设,为减轻工业对镇区的干扰,工业东区与镇区利用现状一条东西向林木植被茂盛的小山脊为隔离带,分隔镇区与工业东区。工业西区与镇区保留1.8公里宽的大小山包及农田作为生态隔离区,防止工業对镇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镇区内以狮岩为中心,前后分别设置了蛟湖公园及大型绿化广场,沿河保证20~30米的滨河绿化带,沿交通主干道分别留出15米绿化防护带。通过对良好的自然环境保护来创建一个安逸详和、环境优美又充满生机的特色山区小城。
3研究结论
新时期国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从单纯追求物质的发展到落实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要求以人居环境建设为载体,发展健康产业,形成低耗高效的生产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人民安居乐业。在城市物质环境层面,更加考虑人类住区与自然环境的高度协调,塑造可以持续适应城市功能动态变化的空间模式,促进低碳城市建设。通过历史遗存与现代建设、工业与居住、刚性与弹性,近期与远期、生态保护和城镇建设等规划矛盾体的融合与共生,将规划中看似相对、甚至矛盾但又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各要素通过合理的设计、有效融合,使其在矛盾中共融共生,互不干扰,相互促进,共同构筑健康、生态、和谐的生活环境与社会氛围,建设环境、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统筹考虑、协同集成的新城镇,实现可持续发展,缔造美好人居环境。
4结束语
目前岩前总规正顺利按规划实施,随着三明至梅州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岩前积极依托海峡西岸经济区,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平台,承接珠三角、闽南金三角产业转移,现已拆除小水泥厂,所有工业项目一律进入工业集中区建设,2008年以来共引进投资11.86亿元,形成电子、机械、矿产品加工和食用菌生产等特色产业,集镇建设初具规模。同时更加重视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保护工作,逐步迁出水产养殖、恢复蛟湖,加快供奉“客家保护神”定光古佛的均庆寺及狮岩周边环境整治,重建均庆寺,扩大寺院范围,积极准备申报定光古佛信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海峡两岸客家人共同的心灵圣地。通过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发扬,未来岩前将成为:武平县次中心,工业、商贸、自然历史文化旅游并举的生态型工贸新城。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