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预设”与“动态生成”中评价学生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d2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在“预设”与“动态生成”中评价学生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这样的描述,就把学生从传统的“认知体”提高到了“主体”的地位,于是一个看似与“预设”相矛盾的新生命“生成”出现了。因此,作为一名中年级语文教师要在课前对于整个课堂有一个充分的“预设”,更要重视学生的“动态生成”。本案例就是结合教师课前的“预设”与学生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关注了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审美、情感、态度等因素,展示了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
  二、评价活动过程
  《秋天的雨》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样的雨?谁来说说我们曾经学过哪些关于雨的课文?
  生:《春雨》《雷雨》
  师:大地经过春雨的滋润,夏天炎热的洗礼,秋雨姑娘像把钥匙,悄悄地打开了秋天的大门……秋天的雨给我们送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给我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秋天的雨》。
  师: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秋天的雨景。(播放多媒体画面)
  师:秋天的雨景美吗?你们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美丽的枫叶。
  师:你看得真仔细。
  【本环节设计时,就是想让孩子们能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恰当进行评价。】
  《秋天的雨》教学片段(二)
  ……
  师:同学们已经初步感知了课文,谁来把自己找到的描写“秋天的雨”的句子读一读。
  生1: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生2: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设计这个问题时,预设到三年级学生已有的阅读能力应该很容易找到答案,或者经过补充将问题说完整。课堂上果然如此,从中可以看出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师:在读这几句话时,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生1:可以用凉爽的语气来读第一句。
  师:请你来试着读一读。
  生1读第一句话。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已经感觉到了秋天的凉爽。从这句话中你还可以感受到什么?
  生2:我可以感受到秋雨给人们带来的喜悦,盛夏过后,那带着清凉的秋雨不正是人们所需要的吗,人们怎么能不高兴?
  师:好,那也请你用你那美妙的读书声来展示一下人们的喜悦吧。
  生2读第一句。
  生3:老师,我认为还可以用轻柔而又调皮的语气来读。因为秋雨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这不正像一个调皮淘气的孩子一样吗?
  师: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那你就用轻柔而又调皮的语气来给我们读读,让我们也感受一下孩子的顽皮吧。
  生3读第一句。
  【教学前,并没有把第一句的朗读作为重点讲解的内容,但是根据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动态生成了让几位学生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读第一句课文,从学生的朗读中,可以看出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抓住文章的关键词来理解,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很好。】
  《秋天的雨》教学片段(三)
  ……
  师:赏读了句子,合同伴交流交流: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生:秋雨的颜色,秋雨的气味,秋雨的声音三个方面。
  师:同学们想看秋雨的颜色,想闻秋雨的气味,还是想听听秋雨的声音呢?现在和你组员们选择一下,把自己读书的收获与伙伴们交流交流。(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师:喜爱秋雨颜色的同学们,看到秋雨的色彩了吗?给大家讲讲。
  生个别汇报。
  师:你喜欢哪种颜色?把有关的句子读给大家欣赏。
  生1: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生4读。
  师:从她的朗读中老师看到了菊花仙子正穿着美丽的衣裳翩翩起舞呢。菊花仙子的漂亮衣裳是谁给的,她会对秋雨怎么说呢?
  生:谢谢你,秋雨。
  师:你从课文的哪个词语中可以看出菊花仙子对秋雨的感谢?生:菊花仙子在秋雨中频频点头。
  师:那你会怎样来读这个词语呢?
  ……
  【本环节在设计时,灵活性较强,主要是检查学生合作交流的情况。在学生朗读时,让学生生生互评,使学生在评价别人的同时,不仅能提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勇敢的品质,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三、结果与分析
  1.合理的情境创设,使课堂气氛和谐
  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天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文章用了多种修辞把秋雨人格化,把秋雨放在和孩子同一个位置上,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既是文章的亮点。课前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预设到了一些问题,为了让学生能够尽快进入课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从导入部分就开始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秋天的雨景,提出问题:秋天的雨景美吗?你们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接着过渡,“让我们看看书上是怎么描写的吧。”这样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充满秋意的课堂。在教学课文内容时,我采用了灵活机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先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汇报,把课堂的主动权给了学生,课堂气氛和谐自然。
  2.积极评价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本节课中,无论是在课前预设的环节还是动态生成的环节中,我都能够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积极的评价,教师积极的评价语言是滋润学生心田的雨露,是抚慰学生心灵的春风。教师积极的评价语言是滋润学生心田的雨露,是抚慰学生心灵的春风。新评价标准主张阅读课在目标设定上要有弹性,在练习设计上要分层次,并提倡学生自己与自己比,提倡用不同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学生,提倡多角度地评价同一位学生。阅读同样一篇作品,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在教师评价的同时,我还鼓励学生进行生生评价,这种互评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判断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不断完善自己。不仅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勇敢的品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在本节课中,同学们的相互评价,激活了学生思维,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深刻。这样的评价才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了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爱护了每个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评价理念。
其他文献
数据调查显示,我国的未成年人中有三分之二生活在农村,其中多为留守儿童。由于监护人自身文化素养不高、知识水平不够,课外活动场所严重受到阻碍,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村学校,为切实解决农村未成年人课外活动场所薄弱的状况,改善农村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丰富和满足农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促进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甘霖镇中心小学面向全镇学生举办乡村学校少年宫,学校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借助现有的
期刊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已认识到学生学习不能仅局限于学校课堂中所教的有限的知识,以单纯地传授知识为教学本位的观念再也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所提出的要求。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打破一本书、一个教室、一个教师、一个答案的封闭局面,树立开放的教育观念,建立开放的语文教学。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  生活的外延有多宽广,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宽广。  1.在语文教学中
期刊
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是推进新课程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教师成长规律,它有利于创设教师间交流切磋、互相帮助促进、互相关心爱护的学校文化,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笔者所在学校对校本教研形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富有实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一、制度引领,扎实推进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要制定各
期刊
区角材料作为幼儿活动的操作对象,不仅蕴含了教育的意义,更是孩子体验、建构、发展的媒介。它是开展区角活动的物质基础,区角材料的投放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活动兴趣及发展,如何科学巧妙的投放区角活动中的相关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是值得我们当前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我们先针对各年龄班区角活动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进行教研,解决区角活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对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加以研究,让区角活动更加常
期刊
数形结合是直观化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数形结合,使较为抽象的数量关系通过几何图形形象地反映出来,使抽象的概念、关系得以直观化、形象化,从而有利于分析、发现和理解;使抽象的代数问题更加形象、直观。  现行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形结合问题占有不小比例。代数、几何这两个学科联系密切,是互相统一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数形结合。  一、理解数形结合的概念。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
期刊
作文教学是体现语文教学的亮点之一,是语文教学效果的综合反映,是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水平的具体体现,一谈起习作大部分学生都为之色变,尤其是对于刚刚接受作文教学的小学生来说,作文的“门槛”更是难以迈进,一到上作文就开始嘀咕“我最怕写作文,要是学语文不用写作文就好了。”这是我教语文这几年来听得最多的学生的抱怨。怎样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使学生乐于作文,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共同探讨的问题。笔
期刊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的内涵有两个层次,一是教书,二是育人。育人是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育家纳集安律说:“教育是艺术中的艺术,因为人是生物中最复杂和最神秘的。”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这一难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遵循现代
期刊
教师怕学生考试吃亏,平时就按照考试字数强行要求学生达标,学生作文就变成了憋文,憋得脸红脖子粗,一些同学索性把前面的文字重复抄写来应付场合。孩子,我教你一招,怎么凑字数才是高招。  上课了,我到教室里叫一个同学去办公室拿本子,这个同学急匆匆王办公室。我就在黑板上写下一个题目:同学拿本子,请同学们凑字数。还没等教室的学生回过神来,那个同学气喘吁吁地跑回教室问:老师,那里好多本子,新的、旧的,大的、小的
期刊
语文教学中的过渡艺术是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巧用导向性话语来衔接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从而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的一种方法,它是教学各环节及知识点、能力点间的桥梁,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一种体现,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方案所不可缺少、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课堂过渡是教学艺术,掌握自如,自然能为教学增色。下面笔者根据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语文课堂教学的“过渡”艺术。  一、铺垫式过渡 
期刊
【摘要】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研究和探索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同时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和客观需要。  【关键词】 实验教学;能力;创新;课堂效果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知识体系是通过实践发现和实验检验而逐步产生建立起来的,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