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一种新视角分析了企业标准化管理的主要作用,结合实际介绍了企业推行标准化管理的基本路径,对目前企业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 标准化管理 问题 建议
我国分别于1989年4月1日和1990年4月6日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为加强企业标准化工作,国家技术监督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于1990年8月24日发布了《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推行标准化管理是国家对现代企业的严格要求,也是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但是,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不少企业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标准化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标准化管理及其作用
标准是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后作为全员共同遵守的准则。标准化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存在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使用规则的活动,如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等。企业制定、发布及实施的标准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类。企业标准化管理是指在企业法人或其指定代理人的领导下,根据国家的标准化方针、政策和企业的发展目标,由企业标准化主管部门对企业标准化工作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建立与贯彻执行由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这三大标准体系所构成的企业标准化系统(或企业标准体系)。
企业标准化管理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作用。
(1)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技术标准是指导企业进行技術管理的基础和基本依据,是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企业通过对技术的标准化管理,在标准化管理的科学方式和正确思维指导下,建立行之有效的技术管理系统,认真组织好各种类、各层次技术标准的贯彻和实施,不断提升设备及工艺的先进性水平。
(2)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管理标准是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对企业各项管理标准化就是把企业运作全过程的各种要素、各个环节有序组织起来,使各项活动规范化、科学化和程序化。通过对标准化资源的整合,把企业的管理行为规范到统一的思想和要求下,有效避免企业管理活动中相互抵触、相互掣肘的现象,从而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
(3)发挥员工的能动作用。工作标准是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制定的标准,是以个人或团队的工作为对象,对工作范围、责任、权限以及工作质量等方面所做的规定。在工作标准的约束下,企业员工将是否偏离标准而不是将一味迎合领导意志作为自己最为关切的因素,创造了企业民主的氛围和公平的环境,更有助于发挥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基本路径
1.建立健全标准化组织机构。由企业主管领导直接抓企业标准化工作,建立一支与企业实际紧密结合的标准化工作管理网络,为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组织基础和人才基础,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确保企业标准化工作持续有效地开展。
2.构建并完善优化标准体系。根据国家、行业相关标准的要求,构建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相互配套的企业标准体系。通过不断完善,逐渐覆盖生产、经营、党政及后勤等领域管理的全过程。对于已发布和实施的标准,结合企业内外的相关变化适时予以优化。
3.开展标准化培训宣贯工作。对企业专职、兼职标准化人员,通过组织标准化岗位资格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同时,通过参与企业标准的制订和修订等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标准化工作中的能动作用。对企业各部门领导的培训则集中在标准的复审过程中,通过讨论标准,使他们了解和熟悉企业的相关标准。对员工的培训,则由所在部门的兼职标准化人员根据企业标准化培训计划,制定本部门的培训计划,对本部门执行标准进行培训和宣贯。
4.跟踪考核标准的执行情况。企业员工把规范执行标准作为自觉的行动,努力实现由“要我执行”向“我要执行”的转变。企业标准化主管部门落实标准化工作考核实施细则,跟踪监督各部门的标准化工作开展情况和员工对标准的执行情况,并按考核实施细则酌情给予考核。
三、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共性问题
在一些已实施标准化管理多年的企业里调研后发现:企业标准化管理还存在着问题,其中比较共性的问题有:
1.网络调整相对滞后。企业标准化工作管理网络包括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两部分。通常情况下,领导小组组长为企业主管领导,领导小组成员为企业所辖各部门领导。工作小组组长为企业标准化主管部门领导,工作小组成员包括专职标准化人员、各部门兼职标准化人员等等。由于企业总会不时地存在一些人事变动,相应地企业标准化工作管理网络的人员也可能发生变动。然而,企业标准化工作管理网络的调整要么是一年甚至两年定期调整一次,要么是企业主管领导变动后方做调整。企业标准化工作管理网络成员是企业日常开展标准化工作的骨干力量,网络调整不能及时跟上人员变动的节奏势必影响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持续有效推进。
2.标准制定有待完善。有这样一种现象存在,即处于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虽然都已经实施标准化管理,但它们的标准覆盖面不尽相同。这个企业里还没有制定出来的标准在另一个企业却已实施多年。同样,这个企业里已实施多年的标准在另一个企业也可能还没有制定出来。这种现象说明这些企业现有标准都有需要完善之处。在已经推行标准化管理的企业,不同程度地形成了按标准说话办事的氛围。现有标准存在的盲区或死角正是企业管理不到位的地方。任何一家高标准和严要求管理的企业都不会对这些盲区或死角熟视无睹。
3.标准修订不够及时。标准修订周期一般是两年,有的企业修订周期更长。企业部分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性文件已经作废,但标准没有随着规范性引用文件的更新而及时修订。另一方面,企业的内外环境时刻在发生变化,时间长了则变化更大。不论是技术标准、管理标准还是工作标准若不能反映这种大的变化,则执行起来难以达到标准化管理应当达到的成效,或者说难以执行,这些标准基本上成了束之高阁的纸质版或电子版的文件。 4.标准执行力度不大。有些企业发布的标准在企业标准制度管理系统里存在着,但对标准里规定的部分条款却置若罔闻,不予执行。有些企业有标准后对标准里规定的条款选择性地执行甚至对标准完全不执行,实际上是披着标准化管理的外衣走着非标准化的传统老路,与企业面临的国际化、现代化、市场化的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格格不入。在知情的员工看来,企业所谓的标准化管理也无非是走走形式而已,以致于员工在内心深处对进一步的标准化工作有了别样的看法,于是企业以前对员工进行的标准化培训宣贯工作也基本上算是前功尽弃。
四、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几点建议
企业标准化管理中暴露出的上述四个问题是企业标准化工作不够精细的表现,都不利于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持续深入地开展。俗话说:事在人为。要解决这四个问题,最关键是企业决策层高度重视标准化管理在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运作效率以及发挥员工能动性、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企业对负责日常标准化工作的标准化专职人员和各部门标准化兼职人员则需要严格把关。因为这些人员对标准化管理工作的认同、认真和敬业以及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关切直接关系到企业标准化工作是否能扎实有效的开展下去。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建议谨供参考。
1.及时调整标准化管理网络成员。对标准化网络成员采取不定期调整和公布的方式。不论是领导小组还是工作小组,人员一旦变化就要及时调整并予以公布。对标准化专职人员和各部门标准化兼职人员的调整尤其不要忽视,避免让他们在日常的标准化工作中产生“名不正则言不顺”的想法。只有这样,可以确保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工作在管理网络成员频繁变动后都能实现“无缝衔接”。
2.通过行业对标对标准查漏补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同行业中的不同企业在标准化工作也是各有千秋。为搞好本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工作,采用同行业对标方式,加强企业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堵住本企业在标准化管理中的盲区或死角,从标准化管理的不断完善中为企业增加效益。
3.不定期修订企业现有各类标准。企业标准通常以国家颁布的最新标准为依据,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为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而制定的。国家最新标准、企业实际情况和企业发展需要中哪一个因素发生较大变化时都需要对企业对相关标准及时修订。对标准每两年甚至更长时间一次的定期修订方式存在明显的弊端,尤其在作为规范引用性文件的国家标准已被废止的情况下。这就需要企业标准化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随时跟蹤相关国家标准的最新变化。
4.不折不扣执行企业已颁布标准。每一部企业标准的诞生要经历起草、审核、审定和审批等一系列过程,是多部门、多人员共同智慧的结晶,而且只有企业负责人批准后方能颁布实施。只有不折不扣地执行,才不致于让以前大家的努力付之东流,企业标准化管理的作用方得显现。如何确保不折不扣地执行企业已颁布标准?建议企业制定类似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的《企业标准实施条例》,专门监督和考核企业各项已颁布标准的执行情况。
五、结语
遵守国家法规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企业实施标准化管理又相当于给自己增加了一套内部法规。这套内部法规使企业开始由“人治”逐步走向“法治”,助长了企业的民主氛围和公平环境。企业在标准化管理中只有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才能起到提高技术水平、提升管理水平和发挥员工的能动作用,从而不断增强在市场环境下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宝会.谈企业标准化管理[J].公路,1997,(4):23-26.
[2]王娜.企业标准化管理综述[J].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工程起重机械分会第17届年会会刊.
[3]单鑫.企业标准化管理十大误区[J].企业管理, 2016,(8):51-53.
关键词:企业 标准化管理 问题 建议
我国分别于1989年4月1日和1990年4月6日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为加强企业标准化工作,国家技术监督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于1990年8月24日发布了《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推行标准化管理是国家对现代企业的严格要求,也是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但是,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不少企业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标准化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标准化管理及其作用
标准是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后作为全员共同遵守的准则。标准化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存在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使用规则的活动,如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等。企业制定、发布及实施的标准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类。企业标准化管理是指在企业法人或其指定代理人的领导下,根据国家的标准化方针、政策和企业的发展目标,由企业标准化主管部门对企业标准化工作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建立与贯彻执行由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这三大标准体系所构成的企业标准化系统(或企业标准体系)。
企业标准化管理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作用。
(1)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技术标准是指导企业进行技術管理的基础和基本依据,是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企业通过对技术的标准化管理,在标准化管理的科学方式和正确思维指导下,建立行之有效的技术管理系统,认真组织好各种类、各层次技术标准的贯彻和实施,不断提升设备及工艺的先进性水平。
(2)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管理标准是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对企业各项管理标准化就是把企业运作全过程的各种要素、各个环节有序组织起来,使各项活动规范化、科学化和程序化。通过对标准化资源的整合,把企业的管理行为规范到统一的思想和要求下,有效避免企业管理活动中相互抵触、相互掣肘的现象,从而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
(3)发挥员工的能动作用。工作标准是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制定的标准,是以个人或团队的工作为对象,对工作范围、责任、权限以及工作质量等方面所做的规定。在工作标准的约束下,企业员工将是否偏离标准而不是将一味迎合领导意志作为自己最为关切的因素,创造了企业民主的氛围和公平的环境,更有助于发挥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基本路径
1.建立健全标准化组织机构。由企业主管领导直接抓企业标准化工作,建立一支与企业实际紧密结合的标准化工作管理网络,为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组织基础和人才基础,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确保企业标准化工作持续有效地开展。
2.构建并完善优化标准体系。根据国家、行业相关标准的要求,构建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相互配套的企业标准体系。通过不断完善,逐渐覆盖生产、经营、党政及后勤等领域管理的全过程。对于已发布和实施的标准,结合企业内外的相关变化适时予以优化。
3.开展标准化培训宣贯工作。对企业专职、兼职标准化人员,通过组织标准化岗位资格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同时,通过参与企业标准的制订和修订等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标准化工作中的能动作用。对企业各部门领导的培训则集中在标准的复审过程中,通过讨论标准,使他们了解和熟悉企业的相关标准。对员工的培训,则由所在部门的兼职标准化人员根据企业标准化培训计划,制定本部门的培训计划,对本部门执行标准进行培训和宣贯。
4.跟踪考核标准的执行情况。企业员工把规范执行标准作为自觉的行动,努力实现由“要我执行”向“我要执行”的转变。企业标准化主管部门落实标准化工作考核实施细则,跟踪监督各部门的标准化工作开展情况和员工对标准的执行情况,并按考核实施细则酌情给予考核。
三、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共性问题
在一些已实施标准化管理多年的企业里调研后发现:企业标准化管理还存在着问题,其中比较共性的问题有:
1.网络调整相对滞后。企业标准化工作管理网络包括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两部分。通常情况下,领导小组组长为企业主管领导,领导小组成员为企业所辖各部门领导。工作小组组长为企业标准化主管部门领导,工作小组成员包括专职标准化人员、各部门兼职标准化人员等等。由于企业总会不时地存在一些人事变动,相应地企业标准化工作管理网络的人员也可能发生变动。然而,企业标准化工作管理网络的调整要么是一年甚至两年定期调整一次,要么是企业主管领导变动后方做调整。企业标准化工作管理网络成员是企业日常开展标准化工作的骨干力量,网络调整不能及时跟上人员变动的节奏势必影响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持续有效推进。
2.标准制定有待完善。有这样一种现象存在,即处于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虽然都已经实施标准化管理,但它们的标准覆盖面不尽相同。这个企业里还没有制定出来的标准在另一个企业却已实施多年。同样,这个企业里已实施多年的标准在另一个企业也可能还没有制定出来。这种现象说明这些企业现有标准都有需要完善之处。在已经推行标准化管理的企业,不同程度地形成了按标准说话办事的氛围。现有标准存在的盲区或死角正是企业管理不到位的地方。任何一家高标准和严要求管理的企业都不会对这些盲区或死角熟视无睹。
3.标准修订不够及时。标准修订周期一般是两年,有的企业修订周期更长。企业部分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性文件已经作废,但标准没有随着规范性引用文件的更新而及时修订。另一方面,企业的内外环境时刻在发生变化,时间长了则变化更大。不论是技术标准、管理标准还是工作标准若不能反映这种大的变化,则执行起来难以达到标准化管理应当达到的成效,或者说难以执行,这些标准基本上成了束之高阁的纸质版或电子版的文件。 4.标准执行力度不大。有些企业发布的标准在企业标准制度管理系统里存在着,但对标准里规定的部分条款却置若罔闻,不予执行。有些企业有标准后对标准里规定的条款选择性地执行甚至对标准完全不执行,实际上是披着标准化管理的外衣走着非标准化的传统老路,与企业面临的国际化、现代化、市场化的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格格不入。在知情的员工看来,企业所谓的标准化管理也无非是走走形式而已,以致于员工在内心深处对进一步的标准化工作有了别样的看法,于是企业以前对员工进行的标准化培训宣贯工作也基本上算是前功尽弃。
四、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几点建议
企业标准化管理中暴露出的上述四个问题是企业标准化工作不够精细的表现,都不利于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持续深入地开展。俗话说:事在人为。要解决这四个问题,最关键是企业决策层高度重视标准化管理在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运作效率以及发挥员工能动性、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企业对负责日常标准化工作的标准化专职人员和各部门标准化兼职人员则需要严格把关。因为这些人员对标准化管理工作的认同、认真和敬业以及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关切直接关系到企业标准化工作是否能扎实有效的开展下去。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建议谨供参考。
1.及时调整标准化管理网络成员。对标准化网络成员采取不定期调整和公布的方式。不论是领导小组还是工作小组,人员一旦变化就要及时调整并予以公布。对标准化专职人员和各部门标准化兼职人员的调整尤其不要忽视,避免让他们在日常的标准化工作中产生“名不正则言不顺”的想法。只有这样,可以确保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工作在管理网络成员频繁变动后都能实现“无缝衔接”。
2.通过行业对标对标准查漏补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同行业中的不同企业在标准化工作也是各有千秋。为搞好本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工作,采用同行业对标方式,加强企业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堵住本企业在标准化管理中的盲区或死角,从标准化管理的不断完善中为企业增加效益。
3.不定期修订企业现有各类标准。企业标准通常以国家颁布的最新标准为依据,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为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而制定的。国家最新标准、企业实际情况和企业发展需要中哪一个因素发生较大变化时都需要对企业对相关标准及时修订。对标准每两年甚至更长时间一次的定期修订方式存在明显的弊端,尤其在作为规范引用性文件的国家标准已被废止的情况下。这就需要企业标准化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随时跟蹤相关国家标准的最新变化。
4.不折不扣执行企业已颁布标准。每一部企业标准的诞生要经历起草、审核、审定和审批等一系列过程,是多部门、多人员共同智慧的结晶,而且只有企业负责人批准后方能颁布实施。只有不折不扣地执行,才不致于让以前大家的努力付之东流,企业标准化管理的作用方得显现。如何确保不折不扣地执行企业已颁布标准?建议企业制定类似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的《企业标准实施条例》,专门监督和考核企业各项已颁布标准的执行情况。
五、结语
遵守国家法规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企业实施标准化管理又相当于给自己增加了一套内部法规。这套内部法规使企业开始由“人治”逐步走向“法治”,助长了企业的民主氛围和公平环境。企业在标准化管理中只有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才能起到提高技术水平、提升管理水平和发挥员工的能动作用,从而不断增强在市场环境下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宝会.谈企业标准化管理[J].公路,1997,(4):23-26.
[2]王娜.企业标准化管理综述[J].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工程起重机械分会第17届年会会刊.
[3]单鑫.企业标准化管理十大误区[J].企业管理, 2016,(8):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