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环境下,小学生群体德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网络信息质量不好、网络信息淹没德育信息,小学生对网络的过分痴迷等问题。通过对网络对小学德育工作的冲击剖析,提出通过互联网+教育,“网上”聊天,创新社会、学校、家庭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形式等方法来对小学生群体开展德育工作。这有助于帮助小学生群体提高对网络的适应能力和交往素质,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德育;对策
近年来,网络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在一天比一天更深刻地影响着小学生未来的生存环境。然而,网络在带给人们各种便利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小学生,当他们面对这些五光十色的外部信息时,由于年龄较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关注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问题,就成为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网络给小学德育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
1.对小学生交往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网络瘾症”、“网络孤独症”,以及由此产生的逃学、离家出走、小偷小摸、自我封闭、行为古怪、与老师家长对抗等。
2.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网络综合症”、“生活厌恶症”,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萎靡、沉溺幻想、性格偏激、脾气暴躁、早恋、不珍惜生命,甚至自杀等。互联网丰富的信息和各种新鲜刺激的娱乐手段具有很强的诱惑力,这使得一些学生把过多的精力放在网络上,从而影响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网上的人和物都是虚拟的,网络环境上的信息具有很大的隐蔽性。由于摆脱了真实的环境和角色的约束而趋于放任,使得小学生任意放纵自己的行为,在网络上的言行变得随意,不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这将不利于小学生道德责任意识的培养和形成。
3.对小学生道德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道德价值缺乏症”、“道德认识迷茫症”,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传统道德的不认同和反叛,对色情、暴力、欺诈、迷信、邪教的着迷。在传统的德育工作中,学生接受信息途径比较单一。仅仅是通过德育工作者通过一些管理手段对信息进行区分、过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进行信息的整合和处理,这才传播到学生中去。这样一来,德育信息的信息源和传播过程可控性较好,信息环境纯净。但是,随着网络的发展,这一稳定的局面被打破。信息源的控制变得异常困难,德育信息质量下降,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在学生的周围,信息环境逐渐受到“污染”。
4.对小学生思想认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生活虚拟症”、“生活游戏症”,以及由此产生的对现实生活的不理解、不接受、不努力,把现实生活虚拟化、游戏化,甚至挑战现实生活中的法律等。
二、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工作的应对措施
1.充分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推行互联网+教育利用互联网技术,让老师在互联网上讲,学生在互联网上学,线下的活动成为线上活动的补充和拓展。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鼓励德育工作者设立一些网页,开展微信公众号等,让学生可以自觉主动地学习。由于个人建立网页更具有亲和力和吸引力,就更能使家长以及学生乐于接受。另外,还可以制作一些德育软件应用于德育教学。虚拟现实技術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色彩艳丽的图片、悦耳的音乐、活泼的三维动画等,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从而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
2.加强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教师的行为对小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持之以恒的,教师在提高自身网络知识的同时,也要教育引导小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时代,学会利用网络,因势利导规范学生的上网活动。学校组织教师参加网络知识的培训,使教师在了解网络的同时,积极通过正面引导和榜样示范作用,对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以实践活动和身边的事例作为德育教育的载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小学生学会自我判断、自我抉择、自我控制和自觉成长。
3.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许多小学生沉溺于网络世界,他们的心理受到极大危害。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提高学生免疫能力,对于6~12岁的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结合网络的特点,对小学生加强心理素质的强化训练。一方面要对已学会上网的小学生积极疏导,以免出现心理障碍:另一方面要注意及时地对已患上“网络综合症”和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治疗。我们可以通过“网上心理咨询”和建立“网上心理辅导站”,使学生们的心理疾患,得到及时彻底的矫治。
4.关注家庭网络道德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对小学生健康使用网络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可以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和发放资料等形式,引导家长学习网络知识,使家长知道网络的利与弊,提高家长的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意识,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监护和指导的作用,让家长引导孩子健康上网。同时,我们向家长和学生推荐优秀少年儿童网站如雏鹰网、童网、中青网等网站,让健康的网站占领孩子们的课余时间,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家庭网络道德教育。
5.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
我们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使其能应对网络虚拟文化的挑战。校园文化的建设要有针对性,让学生亲临其中,体验生活,感受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和道德素质。学校周边一些不良环境也会对正常的校园环境和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许多负面影响,要结合社会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保证做到学校附近没有卡拉OK、歌舞厅、电子游戏室和“网吧”等娱乐服务场所,从根本上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德育;对策
近年来,网络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在一天比一天更深刻地影响着小学生未来的生存环境。然而,网络在带给人们各种便利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小学生,当他们面对这些五光十色的外部信息时,由于年龄较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关注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问题,就成为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网络给小学德育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
1.对小学生交往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网络瘾症”、“网络孤独症”,以及由此产生的逃学、离家出走、小偷小摸、自我封闭、行为古怪、与老师家长对抗等。
2.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网络综合症”、“生活厌恶症”,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萎靡、沉溺幻想、性格偏激、脾气暴躁、早恋、不珍惜生命,甚至自杀等。互联网丰富的信息和各种新鲜刺激的娱乐手段具有很强的诱惑力,这使得一些学生把过多的精力放在网络上,从而影响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网上的人和物都是虚拟的,网络环境上的信息具有很大的隐蔽性。由于摆脱了真实的环境和角色的约束而趋于放任,使得小学生任意放纵自己的行为,在网络上的言行变得随意,不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这将不利于小学生道德责任意识的培养和形成。
3.对小学生道德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道德价值缺乏症”、“道德认识迷茫症”,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传统道德的不认同和反叛,对色情、暴力、欺诈、迷信、邪教的着迷。在传统的德育工作中,学生接受信息途径比较单一。仅仅是通过德育工作者通过一些管理手段对信息进行区分、过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进行信息的整合和处理,这才传播到学生中去。这样一来,德育信息的信息源和传播过程可控性较好,信息环境纯净。但是,随着网络的发展,这一稳定的局面被打破。信息源的控制变得异常困难,德育信息质量下降,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在学生的周围,信息环境逐渐受到“污染”。
4.对小学生思想认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生活虚拟症”、“生活游戏症”,以及由此产生的对现实生活的不理解、不接受、不努力,把现实生活虚拟化、游戏化,甚至挑战现实生活中的法律等。
二、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工作的应对措施
1.充分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推行互联网+教育利用互联网技术,让老师在互联网上讲,学生在互联网上学,线下的活动成为线上活动的补充和拓展。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鼓励德育工作者设立一些网页,开展微信公众号等,让学生可以自觉主动地学习。由于个人建立网页更具有亲和力和吸引力,就更能使家长以及学生乐于接受。另外,还可以制作一些德育软件应用于德育教学。虚拟现实技術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色彩艳丽的图片、悦耳的音乐、活泼的三维动画等,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从而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
2.加强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教师的行为对小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持之以恒的,教师在提高自身网络知识的同时,也要教育引导小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时代,学会利用网络,因势利导规范学生的上网活动。学校组织教师参加网络知识的培训,使教师在了解网络的同时,积极通过正面引导和榜样示范作用,对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以实践活动和身边的事例作为德育教育的载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小学生学会自我判断、自我抉择、自我控制和自觉成长。
3.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许多小学生沉溺于网络世界,他们的心理受到极大危害。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提高学生免疫能力,对于6~12岁的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结合网络的特点,对小学生加强心理素质的强化训练。一方面要对已学会上网的小学生积极疏导,以免出现心理障碍:另一方面要注意及时地对已患上“网络综合症”和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治疗。我们可以通过“网上心理咨询”和建立“网上心理辅导站”,使学生们的心理疾患,得到及时彻底的矫治。
4.关注家庭网络道德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对小学生健康使用网络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可以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和发放资料等形式,引导家长学习网络知识,使家长知道网络的利与弊,提高家长的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意识,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监护和指导的作用,让家长引导孩子健康上网。同时,我们向家长和学生推荐优秀少年儿童网站如雏鹰网、童网、中青网等网站,让健康的网站占领孩子们的课余时间,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家庭网络道德教育。
5.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
我们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使其能应对网络虚拟文化的挑战。校园文化的建设要有针对性,让学生亲临其中,体验生活,感受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和道德素质。学校周边一些不良环境也会对正常的校园环境和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许多负面影响,要结合社会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保证做到学校附近没有卡拉OK、歌舞厅、电子游戏室和“网吧”等娱乐服务场所,从根本上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