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创意性设计方法在音乐CD包装领域的应用,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提高包装品质,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创意性的设计确立风格特征,增强市场竞争力和艺术推广力,使音乐拥有更好的载体。
关键词:CD包装设计;创意;设计研究
1 音乐CD包装设计的发展需求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大工业发展在技术上的进一步完善,以七十八转唱片为代表的原始音乐唱片的最早形式诞生了。它的出现使得人们拓宽了获得欣赏音乐的途径,音乐这种不固定的声波终于可以通过某种形式得以长期的保存。那时的唱片包装也诚实地扮演着原本的角色,别无二致。但伴随着1982年CD唱片的发明,这种设计产品的内涵终于得到了更为广阔的发展。与其说音乐CD包装是一件对音乐唱片的承载体,不如说它是先于音乐播放的、帮助音乐传播的必然产物。这就要求音乐CD包装设计首先要在形式上就确立符合自身音乐特点的鲜明标志,使购买者在没有试听条件的情况下,仅仅依据外包装的设计风格就能基本确定是否是自己要挑选的音乐CD唱片。历史的发展使音乐CD包装设计从附属地位发展成为独立的研究门类,这种发展是立足于坚实和丰富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当然,还包括了众多设计师的实践过程,是这些努力成全了所有音乐爱好者,使他们在拥有优美旋律的同时,又拥有了更加美好的视觉艺术品。于是,拥有较高品质的音乐CD包装便成为一种购买的号召力、品牌的象征、珍藏的内容和交流的资本了,这也是音乐CD包装发展至今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
2 创意设计在音乐CD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2.1 绘画形式在音乐CD包装创意设计中的应用
相对于摄影作品、电脑制图等新科技的图像制品来说,绘画形式更加贴近于人的创作思想,并且在整体表现风格上特色鲜明,拥有独特的艺术气质和价值。由于绘画作品具有不可复制性和独创性,决定了这种品味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及的。因此,很多的音乐制作人都会选择这种音乐CD包装的设计形式来突出自己作品的品味、质量和不同之处,这也许应该是音乐与绘画在形式上的通感所决定的吧。
(1)利用主创人员形象作为参考进行的插画创作。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采用了更为新颖的手段完成了对音乐制作团队或表演团队的成员的介绍,代表性和说明性都很强。人类肖像的绘画效果在某种程度上是“失真”的,这种艺术形式上的再表现给人们的认知和理解带来了更多的情趣。被“加工”过的人物形象更加贴近艺术作品,不再像照片那么真实,就如同生活在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而里面的音乐则是这部影片中的主题曲,似乎人们更加青睐于远离真实社会的形式,让人遥不可及但又深有感悟。甲壳虫乐队《Revolver》专辑的封面设计采用的就是手绘人像的形式。克劳斯﹒吴曼利用了甲壳虫三位成员们在报纸、杂志上的各类照片进行整合,创作了该张唱片的封面设计。画面中每个人的表情平和、淡然,如同将灵魂交付于音乐圣殿的战士,整个人物形象的创作极具代表性,亦真亦假,在设计上很好地诠释了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存在状态。
(2)对绘画作品的再创作。绘画作品这种成熟的艺术形式在设计领域一直被广泛采用,固有的艺术渊源使两者结合得既完美又统一。利用大众对绘画作品的认知度来帮助推动音乐CD唱片的销量绝对是一个拥有相当创意的方法。因为人们总会对此种设计产生好奇,他们好奇于熟知的艺术形式是如何被再次利用的,设计者又在哪些方面进行了调整,特别是这种“借用”的关系是否合理,以致于里面所包含的音乐会不会对绘画作品产生歧义,诸多的想法就足以促使消费者购买产品了。意大利指挥家克劳迪奥·阿巴多的马勒作品集采用了名作《吻》作为封面设计用图,马勒的交响曲在风格上力求发展维也纳古典交响乐的传统,题材也是源于维也纳民间风格性音乐。因此,此专辑的封面设计采用了维也纳分离派代表人物克里姆特的作品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同样的文化背景,同样的民族情感,同样的艺术底蕴造就了同样的艺术风格,这种沿用绘画名作的包装设计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借用”,它除了保证了形式上的完美统一之外,还保持了一种精神层面的统一。在这种情况下,包装的设计过程成为了将两种艺术形式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的过程,剩下的只是听众的欣赏过程了。
2.2 民族元素的发掘与利用
无论是何种设计形式的研究,其根本价值在于它是否能够成为推动设计活动发展的动力,是否能够树立独特的艺术品质,是否能够体现它的艺术价值。而中国博大的文化底蕴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优秀的素材,还创建了良好的文化背景。《中国古典音乐欣赏专辑》就是一款以书籍装帧的形式设计的中国古典音乐欣赏合集,它就像书本一样能够满足你的求知欲,CD包里面含的古典音乐,就如同一页一页的典章。而且封面的文字对音乐的范围作了明确的归类,使购买者明确了选择的范围。这种极具代表性的设计风格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形成了完美的统一,体现了中国文明的特征,并在无形中树立了本土文化形象。
民族元素的发掘需要一个过程,世界认识我们同样也需要一个过程,它正以对中国民族元素的逐步了解的形式进行着。舞台就在那里,我们会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在那里取决于自己。总结下来,似乎有待于我们发现的地方还有很多。因为中国博大的文化包含了太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又急迫地需要我们以新的形式展现出来,重点在于用何种方式展现出来,创意点放在哪里,让我们既熟知而又耳目一新,从外到内,以新的角度诠释中国本土音乐的特质,只有这样的包装设计才可视为“设”与“计”的完美过程。
3 结论
我们总是一直在强调创意设计在音乐CD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实际就是在寻找一个设计思维的突破口,一个将理论指导转换为实践产品的实现过程。现实的指导意义才是课题研究的终极目标。不可复制性一直是艺术品同设计作品的区别,虽然设计作品是要投入生产的,但这并不能妨碍设计作品追求艺术价值的要求。如今人们的文化层次和艺术修养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与此相匹配的文化产品也应在品质上得到相应的提高,以艺术品的品质来要求设计产品,便不再是什么不符合实际的高调了。
每个人都了解音乐CD产品的包装程序,如何在这种熟知的情况下创造新意,产生购买的欲望,这就需要从创意这个角度出发,考虑每个细节,拓展人文需求,只有在外包装上做足文章,才能在众多的音乐产品中脱颖而出,确立先机。其实,只有从根本的理念上有所改变,才能真正影响到设计行为的本身。有关于音乐CD包装的创意性设计研究是从市场的需求出发的,以理论指导实践的有效方法落实的,希望能够使音乐CD内外兼修,成为完美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 李洪,尹延波.论CD产品包装的创意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2] 罗伯特·斯滕伯格.创意心理学[M].美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 管家庆.包装设计——创意思维与表现[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4] 陈荣华.CD唱片封面设计的视觉表现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5] 余柯菲.音乐唱片包装设计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CD包装设计;创意;设计研究
1 音乐CD包装设计的发展需求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大工业发展在技术上的进一步完善,以七十八转唱片为代表的原始音乐唱片的最早形式诞生了。它的出现使得人们拓宽了获得欣赏音乐的途径,音乐这种不固定的声波终于可以通过某种形式得以长期的保存。那时的唱片包装也诚实地扮演着原本的角色,别无二致。但伴随着1982年CD唱片的发明,这种设计产品的内涵终于得到了更为广阔的发展。与其说音乐CD包装是一件对音乐唱片的承载体,不如说它是先于音乐播放的、帮助音乐传播的必然产物。这就要求音乐CD包装设计首先要在形式上就确立符合自身音乐特点的鲜明标志,使购买者在没有试听条件的情况下,仅仅依据外包装的设计风格就能基本确定是否是自己要挑选的音乐CD唱片。历史的发展使音乐CD包装设计从附属地位发展成为独立的研究门类,这种发展是立足于坚实和丰富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当然,还包括了众多设计师的实践过程,是这些努力成全了所有音乐爱好者,使他们在拥有优美旋律的同时,又拥有了更加美好的视觉艺术品。于是,拥有较高品质的音乐CD包装便成为一种购买的号召力、品牌的象征、珍藏的内容和交流的资本了,这也是音乐CD包装发展至今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
2 创意设计在音乐CD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2.1 绘画形式在音乐CD包装创意设计中的应用
相对于摄影作品、电脑制图等新科技的图像制品来说,绘画形式更加贴近于人的创作思想,并且在整体表现风格上特色鲜明,拥有独特的艺术气质和价值。由于绘画作品具有不可复制性和独创性,决定了这种品味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及的。因此,很多的音乐制作人都会选择这种音乐CD包装的设计形式来突出自己作品的品味、质量和不同之处,这也许应该是音乐与绘画在形式上的通感所决定的吧。
(1)利用主创人员形象作为参考进行的插画创作。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采用了更为新颖的手段完成了对音乐制作团队或表演团队的成员的介绍,代表性和说明性都很强。人类肖像的绘画效果在某种程度上是“失真”的,这种艺术形式上的再表现给人们的认知和理解带来了更多的情趣。被“加工”过的人物形象更加贴近艺术作品,不再像照片那么真实,就如同生活在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而里面的音乐则是这部影片中的主题曲,似乎人们更加青睐于远离真实社会的形式,让人遥不可及但又深有感悟。甲壳虫乐队《Revolver》专辑的封面设计采用的就是手绘人像的形式。克劳斯﹒吴曼利用了甲壳虫三位成员们在报纸、杂志上的各类照片进行整合,创作了该张唱片的封面设计。画面中每个人的表情平和、淡然,如同将灵魂交付于音乐圣殿的战士,整个人物形象的创作极具代表性,亦真亦假,在设计上很好地诠释了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存在状态。
(2)对绘画作品的再创作。绘画作品这种成熟的艺术形式在设计领域一直被广泛采用,固有的艺术渊源使两者结合得既完美又统一。利用大众对绘画作品的认知度来帮助推动音乐CD唱片的销量绝对是一个拥有相当创意的方法。因为人们总会对此种设计产生好奇,他们好奇于熟知的艺术形式是如何被再次利用的,设计者又在哪些方面进行了调整,特别是这种“借用”的关系是否合理,以致于里面所包含的音乐会不会对绘画作品产生歧义,诸多的想法就足以促使消费者购买产品了。意大利指挥家克劳迪奥·阿巴多的马勒作品集采用了名作《吻》作为封面设计用图,马勒的交响曲在风格上力求发展维也纳古典交响乐的传统,题材也是源于维也纳民间风格性音乐。因此,此专辑的封面设计采用了维也纳分离派代表人物克里姆特的作品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同样的文化背景,同样的民族情感,同样的艺术底蕴造就了同样的艺术风格,这种沿用绘画名作的包装设计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借用”,它除了保证了形式上的完美统一之外,还保持了一种精神层面的统一。在这种情况下,包装的设计过程成为了将两种艺术形式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的过程,剩下的只是听众的欣赏过程了。
2.2 民族元素的发掘与利用
无论是何种设计形式的研究,其根本价值在于它是否能够成为推动设计活动发展的动力,是否能够树立独特的艺术品质,是否能够体现它的艺术价值。而中国博大的文化底蕴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优秀的素材,还创建了良好的文化背景。《中国古典音乐欣赏专辑》就是一款以书籍装帧的形式设计的中国古典音乐欣赏合集,它就像书本一样能够满足你的求知欲,CD包里面含的古典音乐,就如同一页一页的典章。而且封面的文字对音乐的范围作了明确的归类,使购买者明确了选择的范围。这种极具代表性的设计风格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形成了完美的统一,体现了中国文明的特征,并在无形中树立了本土文化形象。
民族元素的发掘需要一个过程,世界认识我们同样也需要一个过程,它正以对中国民族元素的逐步了解的形式进行着。舞台就在那里,我们会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在那里取决于自己。总结下来,似乎有待于我们发现的地方还有很多。因为中国博大的文化包含了太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又急迫地需要我们以新的形式展现出来,重点在于用何种方式展现出来,创意点放在哪里,让我们既熟知而又耳目一新,从外到内,以新的角度诠释中国本土音乐的特质,只有这样的包装设计才可视为“设”与“计”的完美过程。
3 结论
我们总是一直在强调创意设计在音乐CD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实际就是在寻找一个设计思维的突破口,一个将理论指导转换为实践产品的实现过程。现实的指导意义才是课题研究的终极目标。不可复制性一直是艺术品同设计作品的区别,虽然设计作品是要投入生产的,但这并不能妨碍设计作品追求艺术价值的要求。如今人们的文化层次和艺术修养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与此相匹配的文化产品也应在品质上得到相应的提高,以艺术品的品质来要求设计产品,便不再是什么不符合实际的高调了。
每个人都了解音乐CD产品的包装程序,如何在这种熟知的情况下创造新意,产生购买的欲望,这就需要从创意这个角度出发,考虑每个细节,拓展人文需求,只有在外包装上做足文章,才能在众多的音乐产品中脱颖而出,确立先机。其实,只有从根本的理念上有所改变,才能真正影响到设计行为的本身。有关于音乐CD包装的创意性设计研究是从市场的需求出发的,以理论指导实践的有效方法落实的,希望能够使音乐CD内外兼修,成为完美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 李洪,尹延波.论CD产品包装的创意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2] 罗伯特·斯滕伯格.创意心理学[M].美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 管家庆.包装设计——创意思维与表现[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4] 陈荣华.CD唱片封面设计的视觉表现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5] 余柯菲.音乐唱片包装设计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