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因而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而高考对本章的考查也比较全面,一方面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常和函数、不等式、方程等相关内容交汇在一起。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数列
本章在历年高考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至少占8%,考题类型既有选择题,也有填空题和解答题,既有容易题,也有中档题,更有难题。而从这几年高考题的命题模式来看,客观题主要是考察和其他知识点的交汇,主观题对数列的考察较为全面,考察数列的概念、性质、公式、求和的应用。除09年理科解答题考察了和不等式及数学归纳法的结合外,最近几年的数列解答题在高考中主要作为中档题出现,对知识的交汇的考察主要集中在与函数、不等式以及数学归纳法的联系上。本文从近几年山东高考对数列的考查情况进行分析。
1.数列考点(山东卷)统计分析
年号题号所占分值重点考察的知识点及知识点交汇情况所占比例
有以上两个表格分析的近五年试题的分布来看,等差、等比数列作为最基本的数列模型,依然是高考重点考察的对象,利用Sn与an的关系以及递推公式求数列通项,以及数列求和问题也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由于2009年考试说明把放缩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加入考试要求,在09年高考中就考了数学归纳证明、放缩法,从而加大数列题难度,从最近五年的高考出题情况,虽然从2009年考纲加大难度,到2010年的中规中矩,再到2011年的新鲜题干,最后到2012年的等差数列中巧妙嵌入等比数列,我觉得数列的考察题目对知识难度要求总体有下降的趋势,我认为这与山东高考将取消文理分科,进一步降低难度的大趋势有关。
2.本单元考纲要求及复习策略
2.1 考纲要求
(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像、通项公式)。
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次函数。
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2)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
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
掌握由数列前n项求通项的公式;
掌握由递推公式求通项的基本方法;
掌握裂项求和以及错位相减求和。
(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等比关系,并能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问题。
2.2 复习策略
(1)首先要认真研读大纲、考纲,认真分析高考的出题动向,才能做到对这一部分出题动向的深入把握,这样才能做到复习中更有针对性。
(2)曾听到一位命题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高考题来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由于这几年山东高考大趋势是更加注重基础,降低难度。所以,复习过程中要切实做到“降低起点,以课本为主”,以知识模块为主线开展复习,不能脱离课本仅凭某本参考资料复习。其实,往往很多高考题都是课本习题或例题的再加工或者就是原型。尤其是课本中思考、探究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如:(2009湖北卷文)古希腊人常用小石子在沙滩上摆成各种性状来研究数,例如:
他们研究过图1中的1,3,6,10,…,由于这些数能够表示成三角形,将其称为三角形数;类似地,称图2中的1,4,9,16…这样的数成为正方形数。下列数中及时三角形数又是正方形数的是
A.289 B.1024 C.1225 D.1378
这是我们课本数列第一节的引入实例,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给予重视、讲解,那这个题学生做起来就很容易了。所以高考中很多题目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原型。
(3)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用“题组法”进行数学总复习教学,取得了较好的复习效果。用题组法组织数学复习,可以更好的突出重点,有梯度的攻克难点。用“题组法”组织数学复习课一般由四组题目构成:再现型题组,巩固型题组,提高型题组,反馈型题组。
具体是:①再现性题组,前一天已经做过,老师已经批阅过,上课是先用 3到5分钟时间,让学生习惯性的展开小组讨论,然后,遗留问题就少得多了,老师精讲相关内容、用时也较少。 ②巩固型题组,组内派代表板演,不但让小组间展开积极竞争,也能更好地检测再现性题组的讨论效果,板演结束后,由其它组的成员点评,提出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老师在此基础上再精析,将知识、方法升华。③提高型题组,小组内简单交流,稍作思考,然后有老师引导学生共同解决问题。④反馈型题组,完全的交给学生,小组内完成,基础好的同学,一般是组长可以利用自习、课间时间负责组织组内讲解,这样,班级学习氛围更浓了,第二天的课上轻松多了。相信经过同学们的充分参与,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老师只是“导演”!
(4)在每次选编题组时,要求出题教师要围绕有利于复习基础知识,巩固基本方法,揭示某些解题规律来选题、编题,每个题组中的题目及各题组之间要由易到难,并紧紧围绕课时复习目标,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题规律重复出现,螺旋式递进。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学生记忆、理解知识、方法、思想,加速从模仿到灵活运用的进程,能深深印入学生的脑海中。同时题目的选编,要以考纲为纲,以教本为本,应具有基础性、典型性、启智性等。
(5)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重视抓书写规范训练,突出提高解题准确与速度,以及对公式的准确记忆。计算能力是高考四大能力要求之一,也是学生的薄弱环节之一。
3.高考试题典例分析
3.1 考察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和简单性质
(2010山东理数)
(9)设{an}是等比数列,则“a1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C
【解析】若已知a11,且a1>0,所以数列an是递增数列;反之,若数列an是递增数列,则公比q>1且a1>0,所以a1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等比数列及充分必要条件的基础知识,属保分题。
3.2 用定义法求数列的通项,以an,-1n为基础构造新数列,分类讨论,分组求和
2011年(山东文、理20)
等比数列中,分别是下表第一、二、三行中的某一个数,且中的任何两个数不在下表的同一列.
评析:文理( 20 )题均为数列题,情景一致。该题以列表的形式简洁明了地给出了等比数列的前三项,极易让考生把握,巧妙地穿插进了分类整合的思想。该种情景具有科学依据,因为数列是特殊的函数,函数可以借助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来表示。此外,从该情景中还可以感觉到行列式的魅力。所以该题目情景的设置极具创新精神,又不失科学依据,具有极深的数学底蕴,充分体现了数学语言文化的魅力。在第二问中,均在通项的基础上求和,但在求和的方法、计算量的大小和难易的程度,都充分考虑到文理考生的实际状况,体现了对广大考生的人文关怀。
3.3 对数列知识的综合考察
(08年山东理19题)
将数列{an}中的所有项按每一行比上一行多一项的规则排成如下数表:
评析:本题以数列知识为背景,综合考察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如数学归纳法,放缩法且步步递进,环环相扣,考查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推理、论证等能力.
4.5 以等差数列为背景嵌入等比数列,对等差(比)数列之定义,通项以及求和的全面考察
(2012年文20)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5项和为105,且a20=2a5.
(Ⅰ)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Ⅱ)对任意m∈N*,将数列{an}中不大于72m的项的个数记为bm.求数列{bm}的前m项和Sm.
解析:(I)由已知得:5a1+10d=105,a1+9d=2(a1+4d),
4.2013年高考预测
从近五年高考题目来看,除零九年理科数列题结合数学归纳法和不等式难度有点增加外, 08、10年数列高考题的出题方向难度降低、更加注重基础方向发展。2011年、2012年均是作为20题出现,文理两科的出题意境也极为类似,而且全面考察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定义,通项公式以及求和等基础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以后教学过程中仍要坚持重视基础,无论难度降低还是提高,都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1.客观题以考察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简单性质和基本量运算为主。
2.解答题主要考查数列的综合应用为主,这里常涉及到的知识方法有:
(1)基本量思想,对等差或等比数列,列方程求首项和公差或公比。
(2)利用Sn与an的关系,求通项或实现Sn与an的转化,我认为Sn与an的关系公式,不仅仅是求通项,而是在题目中实现了Sn与an相互转化的一条通道。
(3)已知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这里重点考察的是构造法。
(4)数列求和问题,主要考察公式法,裂项法,错位相减法。
(5)因为数学归纳法主要解决和自然数有关的命题,这一点和数列很契合,所以要注意数列与数学归纳法的结合。10、11、12年也没考,这反而增加了13年考查的概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数列
本章在历年高考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至少占8%,考题类型既有选择题,也有填空题和解答题,既有容易题,也有中档题,更有难题。而从这几年高考题的命题模式来看,客观题主要是考察和其他知识点的交汇,主观题对数列的考察较为全面,考察数列的概念、性质、公式、求和的应用。除09年理科解答题考察了和不等式及数学归纳法的结合外,最近几年的数列解答题在高考中主要作为中档题出现,对知识的交汇的考察主要集中在与函数、不等式以及数学归纳法的联系上。本文从近几年山东高考对数列的考查情况进行分析。
1.数列考点(山东卷)统计分析
年号题号所占分值重点考察的知识点及知识点交汇情况所占比例
有以上两个表格分析的近五年试题的分布来看,等差、等比数列作为最基本的数列模型,依然是高考重点考察的对象,利用Sn与an的关系以及递推公式求数列通项,以及数列求和问题也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由于2009年考试说明把放缩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加入考试要求,在09年高考中就考了数学归纳证明、放缩法,从而加大数列题难度,从最近五年的高考出题情况,虽然从2009年考纲加大难度,到2010年的中规中矩,再到2011年的新鲜题干,最后到2012年的等差数列中巧妙嵌入等比数列,我觉得数列的考察题目对知识难度要求总体有下降的趋势,我认为这与山东高考将取消文理分科,进一步降低难度的大趋势有关。
2.本单元考纲要求及复习策略
2.1 考纲要求
(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像、通项公式)。
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次函数。
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2)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
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
掌握由数列前n项求通项的公式;
掌握由递推公式求通项的基本方法;
掌握裂项求和以及错位相减求和。
(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等比关系,并能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问题。
2.2 复习策略
(1)首先要认真研读大纲、考纲,认真分析高考的出题动向,才能做到对这一部分出题动向的深入把握,这样才能做到复习中更有针对性。
(2)曾听到一位命题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高考题来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由于这几年山东高考大趋势是更加注重基础,降低难度。所以,复习过程中要切实做到“降低起点,以课本为主”,以知识模块为主线开展复习,不能脱离课本仅凭某本参考资料复习。其实,往往很多高考题都是课本习题或例题的再加工或者就是原型。尤其是课本中思考、探究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如:(2009湖北卷文)古希腊人常用小石子在沙滩上摆成各种性状来研究数,例如:
他们研究过图1中的1,3,6,10,…,由于这些数能够表示成三角形,将其称为三角形数;类似地,称图2中的1,4,9,16…这样的数成为正方形数。下列数中及时三角形数又是正方形数的是
A.289 B.1024 C.1225 D.1378
这是我们课本数列第一节的引入实例,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给予重视、讲解,那这个题学生做起来就很容易了。所以高考中很多题目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原型。
(3)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用“题组法”进行数学总复习教学,取得了较好的复习效果。用题组法组织数学复习,可以更好的突出重点,有梯度的攻克难点。用“题组法”组织数学复习课一般由四组题目构成:再现型题组,巩固型题组,提高型题组,反馈型题组。
具体是:①再现性题组,前一天已经做过,老师已经批阅过,上课是先用 3到5分钟时间,让学生习惯性的展开小组讨论,然后,遗留问题就少得多了,老师精讲相关内容、用时也较少。 ②巩固型题组,组内派代表板演,不但让小组间展开积极竞争,也能更好地检测再现性题组的讨论效果,板演结束后,由其它组的成员点评,提出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老师在此基础上再精析,将知识、方法升华。③提高型题组,小组内简单交流,稍作思考,然后有老师引导学生共同解决问题。④反馈型题组,完全的交给学生,小组内完成,基础好的同学,一般是组长可以利用自习、课间时间负责组织组内讲解,这样,班级学习氛围更浓了,第二天的课上轻松多了。相信经过同学们的充分参与,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老师只是“导演”!
(4)在每次选编题组时,要求出题教师要围绕有利于复习基础知识,巩固基本方法,揭示某些解题规律来选题、编题,每个题组中的题目及各题组之间要由易到难,并紧紧围绕课时复习目标,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题规律重复出现,螺旋式递进。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学生记忆、理解知识、方法、思想,加速从模仿到灵活运用的进程,能深深印入学生的脑海中。同时题目的选编,要以考纲为纲,以教本为本,应具有基础性、典型性、启智性等。
(5)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重视抓书写规范训练,突出提高解题准确与速度,以及对公式的准确记忆。计算能力是高考四大能力要求之一,也是学生的薄弱环节之一。
3.高考试题典例分析
3.1 考察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和简单性质
(2010山东理数)
(9)设{an}是等比数列,则“a1
【答案】C
【解析】若已知a1
3.2 用定义法求数列的通项,以an,-1n为基础构造新数列,分类讨论,分组求和
2011年(山东文、理20)
等比数列中,分别是下表第一、二、三行中的某一个数,且中的任何两个数不在下表的同一列.
评析:文理( 20 )题均为数列题,情景一致。该题以列表的形式简洁明了地给出了等比数列的前三项,极易让考生把握,巧妙地穿插进了分类整合的思想。该种情景具有科学依据,因为数列是特殊的函数,函数可以借助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来表示。此外,从该情景中还可以感觉到行列式的魅力。所以该题目情景的设置极具创新精神,又不失科学依据,具有极深的数学底蕴,充分体现了数学语言文化的魅力。在第二问中,均在通项的基础上求和,但在求和的方法、计算量的大小和难易的程度,都充分考虑到文理考生的实际状况,体现了对广大考生的人文关怀。
3.3 对数列知识的综合考察
(08年山东理19题)
将数列{an}中的所有项按每一行比上一行多一项的规则排成如下数表:
评析:本题以数列知识为背景,综合考察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如数学归纳法,放缩法且步步递进,环环相扣,考查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推理、论证等能力.
4.5 以等差数列为背景嵌入等比数列,对等差(比)数列之定义,通项以及求和的全面考察
(2012年文20)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5项和为105,且a20=2a5.
(Ⅰ)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Ⅱ)对任意m∈N*,将数列{an}中不大于72m的项的个数记为bm.求数列{bm}的前m项和Sm.
解析:(I)由已知得:5a1+10d=105,a1+9d=2(a1+4d),
4.2013年高考预测
从近五年高考题目来看,除零九年理科数列题结合数学归纳法和不等式难度有点增加外, 08、10年数列高考题的出题方向难度降低、更加注重基础方向发展。2011年、2012年均是作为20题出现,文理两科的出题意境也极为类似,而且全面考察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定义,通项公式以及求和等基础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以后教学过程中仍要坚持重视基础,无论难度降低还是提高,都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1.客观题以考察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简单性质和基本量运算为主。
2.解答题主要考查数列的综合应用为主,这里常涉及到的知识方法有:
(1)基本量思想,对等差或等比数列,列方程求首项和公差或公比。
(2)利用Sn与an的关系,求通项或实现Sn与an的转化,我认为Sn与an的关系公式,不仅仅是求通项,而是在题目中实现了Sn与an相互转化的一条通道。
(3)已知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这里重点考察的是构造法。
(4)数列求和问题,主要考察公式法,裂项法,错位相减法。
(5)因为数学归纳法主要解决和自然数有关的命题,这一点和数列很契合,所以要注意数列与数学归纳法的结合。10、11、12年也没考,这反而增加了13年考查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