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要充分重视信息化课程资料的利用,包括各种生物教学软件、网络上的生物科学教育资源等。多媒体技术在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不仅仅是多媒体技术在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的运用问题,而是一个如何将信息技术融于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意识、观念和方法的较为复杂的问题,实践证明,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应该是充分利用当代认知心理学原理,使学生通过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教学信息传播效率,增强教学的积极性、生动性和创造性。
一、“活化”了生物教材,丰富了课堂
初中生物本身,就是一门解释世界生命奇观和本质的一门自然科学。单凭干枯的文字叙述,是无法让学生深切感知知识的魅力,但是利用多媒体教学却能够有力地改变这一缺陷,能“活化”生物教材。直观形象的画面显示,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授课内容。人的心脏位于胸腔的中部,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心脏的形状像桃子,大小跟本人的拳头差不多。
过去讲解这部分内容时,除了用语言表达之外,还要演示心脏的挂图、模型及猪或羊的心脏实物,还可让学生用手指在自己心脏的位置。有了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在用语言表达的同时,在荧屏上展示活动的人体图像,配合语言讲解,指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既可用静态结构图(例如课本上的图和挂图)观察心脏构造,又可使心脏在三维空间作任意角度和方向的翻转,还可配上文字解释和有关声音,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在此基础上,接着就可讲解心脏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它昼夜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它有四个腔:上面有左心房和右心房;下面有左心室和右心室。只有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厚。讲解这部分内容时,更可以发挥多媒体声、图、文、动画、视窗、色彩等多种媒体和手段的优势。在用语言讲解的同时,在荧屏上展示出心脏的结构图以及心脏收缩和舒张的动态形象。用鼠标指示心饥心房、心室以及心房和心室相通、心室和动脉相通,讲到哪部分,哪部分作相应的运动,最后再展示心脏全貌。这样,可以更加形象逼真。
二、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常规教学手段中,教师的大量板书和学生的大量记录,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因而课堂始终停留在课本知识本位的讲解上,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本无法补充更多能够让学生扩展知识面的信息。但是多媒体在生物课堂的应用,就有利于缩短课堂授课时间,更有利于学生们广开思路,通过各种手段来掌握所学知识。这是常规教学手段不容易办到的。如人体的细胞、血液的流动、细胞的分裂过程、植物的双受精和尿的生成等。这些均是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但又看不见、摸不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比如,讲血液循环时,过去我用“讲述+板画”的形式讲授,以语言讲述为主,板画为辅,虽然也能强调重点,但缺点是既不真实,也缺乏动感。如果应用计算机软件来显示这一生理过程,既能真实、艺术地再现心脏的结构和血液流动的动态过程,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在显示之前可设思考题,让同学带着问题去看。如心室收缩时,心房处于什么状态?血液为什么没有流回心房?心房收缩时心室处于什么状态?另外,教师可先出示模型,使同学对心脏的形态、大小,各部分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打开显示器,首先出现的是心脏剖面图。用光点把4个腔进行强化,接着就是瓣膜的强化。血管与4个腔相连,分别用红光和蓝光强化,然后就是心脏搏动和血流方向,说明心脏是动力器官,使同学进一步懂得心脏的重要性,为下节讲体育锻练对心脏的影响奠定基础。另外在显示过程中,可以根据时间放慢速度,边讲边显示。这样学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接受知识过程中,又得到教师适时、适度的强化,使这一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以后测验这一内容时,85%的同学都能用绘图的方式画出血流的方向,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准确掌握这部分内容。
三、运用多媒体,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生物课里,在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时候,常常需要老师进行实际示范操作。学生在生物实验教学,所能使用的器材有时是比较小的,教师即使在学生都能看见的地方进行示范演示,坐在后面的学生往往也不能看清楚。如过去我们教学“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植物细胞的观察”实验时,在实验前教师虽进行了示范和讲解,后面的学生仍不能看清实验过程和方法,实验中教师还需要到各实验小组分别示范或作具体指导。而现在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将这一实验在实验展示台上操作并投影到大屏幕上,让每个学生都能清楚的看到该实验操作物步骤、方法;或者将该实验的过程拍摄下来,制作成教学软件,实验前在学生预习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多用多媒体播放让学生观看,教学实践证明:仅几分钟,就能使大部分学生掌握,这样就大大缩短了训练时间,而且实验正确率大大提高。
总之,运用多媒体辅助中学生物教学,能明显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从而相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生物教学采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优化了我们的教学结构,使我们的生物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为我们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国民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活化”了生物教材,丰富了课堂
初中生物本身,就是一门解释世界生命奇观和本质的一门自然科学。单凭干枯的文字叙述,是无法让学生深切感知知识的魅力,但是利用多媒体教学却能够有力地改变这一缺陷,能“活化”生物教材。直观形象的画面显示,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授课内容。人的心脏位于胸腔的中部,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心脏的形状像桃子,大小跟本人的拳头差不多。
过去讲解这部分内容时,除了用语言表达之外,还要演示心脏的挂图、模型及猪或羊的心脏实物,还可让学生用手指在自己心脏的位置。有了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在用语言表达的同时,在荧屏上展示活动的人体图像,配合语言讲解,指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既可用静态结构图(例如课本上的图和挂图)观察心脏构造,又可使心脏在三维空间作任意角度和方向的翻转,还可配上文字解释和有关声音,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在此基础上,接着就可讲解心脏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它昼夜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它有四个腔:上面有左心房和右心房;下面有左心室和右心室。只有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厚。讲解这部分内容时,更可以发挥多媒体声、图、文、动画、视窗、色彩等多种媒体和手段的优势。在用语言讲解的同时,在荧屏上展示出心脏的结构图以及心脏收缩和舒张的动态形象。用鼠标指示心饥心房、心室以及心房和心室相通、心室和动脉相通,讲到哪部分,哪部分作相应的运动,最后再展示心脏全貌。这样,可以更加形象逼真。
二、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常规教学手段中,教师的大量板书和学生的大量记录,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因而课堂始终停留在课本知识本位的讲解上,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本无法补充更多能够让学生扩展知识面的信息。但是多媒体在生物课堂的应用,就有利于缩短课堂授课时间,更有利于学生们广开思路,通过各种手段来掌握所学知识。这是常规教学手段不容易办到的。如人体的细胞、血液的流动、细胞的分裂过程、植物的双受精和尿的生成等。这些均是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但又看不见、摸不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比如,讲血液循环时,过去我用“讲述+板画”的形式讲授,以语言讲述为主,板画为辅,虽然也能强调重点,但缺点是既不真实,也缺乏动感。如果应用计算机软件来显示这一生理过程,既能真实、艺术地再现心脏的结构和血液流动的动态过程,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在显示之前可设思考题,让同学带着问题去看。如心室收缩时,心房处于什么状态?血液为什么没有流回心房?心房收缩时心室处于什么状态?另外,教师可先出示模型,使同学对心脏的形态、大小,各部分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打开显示器,首先出现的是心脏剖面图。用光点把4个腔进行强化,接着就是瓣膜的强化。血管与4个腔相连,分别用红光和蓝光强化,然后就是心脏搏动和血流方向,说明心脏是动力器官,使同学进一步懂得心脏的重要性,为下节讲体育锻练对心脏的影响奠定基础。另外在显示过程中,可以根据时间放慢速度,边讲边显示。这样学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接受知识过程中,又得到教师适时、适度的强化,使这一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以后测验这一内容时,85%的同学都能用绘图的方式画出血流的方向,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准确掌握这部分内容。
三、运用多媒体,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生物课里,在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时候,常常需要老师进行实际示范操作。学生在生物实验教学,所能使用的器材有时是比较小的,教师即使在学生都能看见的地方进行示范演示,坐在后面的学生往往也不能看清楚。如过去我们教学“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植物细胞的观察”实验时,在实验前教师虽进行了示范和讲解,后面的学生仍不能看清实验过程和方法,实验中教师还需要到各实验小组分别示范或作具体指导。而现在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将这一实验在实验展示台上操作并投影到大屏幕上,让每个学生都能清楚的看到该实验操作物步骤、方法;或者将该实验的过程拍摄下来,制作成教学软件,实验前在学生预习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多用多媒体播放让学生观看,教学实践证明:仅几分钟,就能使大部分学生掌握,这样就大大缩短了训练时间,而且实验正确率大大提高。
总之,运用多媒体辅助中学生物教学,能明显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从而相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生物教学采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优化了我们的教学结构,使我们的生物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为我们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国民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