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龙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7691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的形象是怎么创造出来的?龙的故乡在哪里?龙的符号是一种什么象征?正是这一连串的问号把我带到古城淮阳。
  之前,有关龙的知识我也仅仅知道龙生九子,各有不同;龙行一步,龟爬十年。仅仅知道龙的种类有马龙、草龙、凤尾龙;曲龙、烛龙、象鼻龙。有鱼龙、夔龙、麒麟龙;蛟龙、青龙、玄武龙。仅仅知道古代有恐龙,现代有地龙(中药名);天上有飞龙,水里有潜龙;海底有龙宫,四海有龙王。仅仅知道元宵节闹龙灯,端午节赛龙舟;文戏有《打龙袍》,武戏有《龙虎斗》;水浒有位九纹龙,西游有个小白龙;刘玄德三请诸葛卧龙岗,孙悟空为找兵器闹龙宫。仅仅知道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龙王爷打呵欠,一股子神气。小鲤鱼光想跳龙门,就连那帮会的头头也想沾点龙的光,自称是 “龙头老大”。
  淮阳之所以以 “龙都 ”而闻名于世,是因为这里曾经是龙祖伏羲的居地、都地和安葬的圣地。伏羲不仅被奉为三皇之首,被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同时也因他“以龙纪官”而被奉为“龙师”。是因为历代文献和大量考古资料证明,伏羲是“龙形”、“蛇躯”、“鳞身”,“汉代画像石刻”中的伏羲亦是龙的形象,可以说伏羲本身就是中国最早的龙的图腾。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龙的形象,是我们的祖先按照特定观念以蛇为原型并汇合了各氏族的图腾组装起来的一个组合体。它的组装件有蛇的身、兽的脚、马的头、牛的耳、鹿的角、鷹的爪、鱼的鳞,于是便创造出了这么一个复杂的生命符号——龙。龙图腾的形成,是“万乘之国”的集合,是多氏族的一统,是远古图腾崇拜大汇融的结果。从此,普天下的中国人有了一个总图腾——龙;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龙的传人”;都共同尊奉一个祖先——太昊伏羲。自古帝王皆爱龙,从来皇上自称龙。帝王创业叫“龙兴”,未登王位叫“潜龙”;帝王居所称“龙庭”,帝王座椅称“龙墩”;穿的衣裳是“龙袍”,睡的床铺是“龙榻”;乘的车是“龙舆”,坐的船称“龙舟”;高兴了叫“龙颜大悦”,发脾气叫“龙威震怒”;写个字叫“笔走龙蛇”,走个路叫“龙行虎步”;皇帝的儿孙们都是“龙子龙孙”,就连皇帝风流韵事也被称作是“游龙戏凤”。
  龙的国度有“龙都”淮阳,龙湖之畔有“龙祖”之陵。只要你稍加研究就会发现,淮阳本身就是一座“龙城”。淮阳伏着两条大龙。一条是“水龙”,从高空俯视千年古城,万亩龙湖恰似一条银色巨龙环绕“龙都”而卧。另一条是“旱”龙,从午朝门到伏羲陵全长750米南北中轴线上的三殿、两楼、一台、一坛、一祠、一亭、七观、十六门等几十座建筑,构成了另一条金色的巨龙。如果有机会到淮阳,你不妨仔细地品味品味,像不像?我看很像。看来当初古人在建造宫殿,安排湖泊的时候,早已有意识地这样设计,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构思之巧妙,匠心之独运。
  前些年,有人想否定中国的龙,说龙是迷信的象征。这些人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观念,那就是如今龙已经从皇家的专有变成了民族的特有。所以,我们要研究中国文化,不能不很好地研究一下龙文化。淮阳民间自古称伏羲为大龙,女娲为小龙。故每年农历的二月初二龙抬头之日,便是太昊伏羲陵古庙会的起始之日。每年的二月,每天都有数以十万计龙的子孙来这里朝祖祭拜。作为龙的故乡,淮阳如果在旅游开发中再融入一点龙文化,增加一点“朝觐龙师”、“龙湖看龙”、“龙都说龙”之类的旅游产品,让全世界“龙的传人”在到人文初祖的民族圣地——伏羲陵来寻根朝祖的同时,也感受一下那神圣而又神秘的龙文化。
  我对龙有感情,还有一个因素,董姓之祖董父当年就是给黄帝养龙的,被后人尊为“龙神”。
  责任编辑:青芒果
其他文献
当我把湖南桃源县作为全国多民族作家采风行程起点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是如此的孤陋寡闻。   陶渊明、宋教仁、覃振、胡瑛、翦伯赞、丁玲、沈从文……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在我眼前浮现,使我愕然。  青青翠竹林   离开县城后,山路蜿蜒曲折,我们采风团要去的地方叫兴隆街,在地图上来说跟县城只是两个小点,由于山脉的阻隔,也得走上一个多小时。   汽车一路前行,竹林顶端锯齿样的轮廓在对面的山坡上交叉错落,车一转
波德莱尔说,也许你我终将行踪不明,但是你该知道我曾为你动情。  ——代题记  1  杂志社和公司又进了新人,这其实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前者是针对党政部门和文学爱好者,后者是为了方便应对经营,但李想最感兴趣的却是卿怀才。这倒不是因为卿同学曾经在乡下当过几年村主任,真正使他动心的是此人对文学追求的执着和乐观态度,李想还私下里给他取了个绰号,叫卿半仙。  李想是从自由来稿中发现卿怀才的,此前二人并不相识
想必是一场刻骨铭心的浩劫  霹雳之火,已然熄去  伤口凝固成沉默的碑碣  偶闻泣啼声在丛中隐隐作痛  心,焚成灰烬,唯有  殘存的筋脉,抓住苟且余生  悲伤显得无地自容  我只能向世间灼灼致意  纵使肝肠寸断,也要用笑靥  晕染半壁江山  谁能懂得?这截残枝  正小心翼翼地握紧手中这段  胆战心惊的春天
名著,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一部部高度凝练了思想情感的经典。名著的价值具有鲜明的社会时代性。尤其是对于孩子,能不能读好名著,关键在于如何将过去与现在对接。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名著绝不可丢开不读。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巨制《人间喜剧》被誉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其内涵之丰富,令人仿佛重回了那个时代。许多哲学方面的著作,如《理想国》,也是人类思想史上不可或缺的经典。托克维尔说过:“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时,人心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统编教材的优势非常明显,特别突出的一点是:语文教学目标发生转变。从单纯的字词积累转向积极的语言运用,从较单一的内容理解转向多元化的能力训练,从低层次的理解练习转向高阶的思维训练。  这就需要教师聚焦语文要素来开展教学,自觉挖掘单元组文的课程意义和教学价值,把语文要素转化成课时教学目标,在单元内反复实践、逐步提升,完成“认识—理解—尝试运用—再理解—再运用”的过程。  一、单元整组教材分析  以统编
外婆的家具是一套灰色家具。  山林里,綠树苍苍,流水潺潺,青砖黛瓦的老屋诗意地掩映于一片葱茏之中。因为一些原因,在我的印象中,我一出生就和外婆外公生活在这名为“李家村”的小山村里。外婆的院子里种上了柚子树、桃树,还有一些草药等。三间二层楼房连成一栋。一走进老屋,就会看到墙角横七竖八地放着锄头、扁担、镰刀,发黄的墙上挂着蓑衣、斗笠等。沿着咯吱咯吱的木梯到达二楼,三间风格迥异的舅舅们的婚房一并出现在眼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还在浙江舟山沿海小岛一个山村里读书。  离我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百十来号人的生产队,有一个患有“大脚疯”病(丝虫病),别人都叫他“阿华”的老人,每天牵着一头皮毛黄亮的耕牛,在田垄上、在山坡下溜达。“大脚疯”阿华没有结过婚,无儿无女,就住在生产队牛舍隔壁的农具仓库里。他像照顾自己的儿女一样每天照顾着生产队里的耕牛。平时,哪里有鲜嫩的草料,哪里就会看得见“阿华”牵着牛,背着竹筐割
在太姥山,看那些站立在山上的石头,看水在这些石头上走过的痕迹。  最柔软的水,走进最坚硬的石头。纵深处,像河流的根系扎入岩石。幽僻处,点点滴滴,像时间在敲它的木鱼。转过山坡,一阵风斜斜吹过,一页接一页把四季打开。有时是一朵云来到石头上,云一来就把海里的波浪线也牵了过来。它不只是往下走,它也会往上长。在草叶里,在藤蔓上,在一棵树向上伸展的脉络里。  一座山,到处是水留下的痕迹。随便撷起一些,就是一段
我喜欢豆腐。白白软软方方正正的一块,散发着大豆特有的清香。在每家或大或小的菜市场里,你总能在一两个摊位上寻到它的踪迹。它往往和它的兄弟姐妹们——各种各样的干子和素鸡——放在一起,而最显眼的只会是它。豆腐胖头胖脑惹人喜爱,自然可以“艳压”干瘪的干子和身材走样的素鸡。  我小时候去菜市场,第二爱做的事就是在露天摆放的一板板柔弱绵软的豆腐上留下我的指甲印——排名仅次于轻轻地抚摸、按压豆腐,感受它们的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