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足可以说明,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我就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数学课本,没有故事情节,吸引力小,可读性差。如果只是一般的要求阅读,必然会出现“读不进去”“看不出(什么东西)来”的现象,因此阅读课本一定要有要求,有指导。开始可由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具体地指导学生如何抓住课本中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怎样理解数学概念,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对于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句要进行圈点批划、咬文嚼字,正确理解数学语言,掌握数学概念。指导阅读,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有的教材内容,学生已有一定知识基础,可由学生先做尝试性练习,再与课本对照、验证,加深理解;有的教材内容,学生能独立看懂,就放手让学生自己看书,然后组织交流所得,进一步消化理解。
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要提高作业正确率,必须下工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做题时,首先应让学生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进行计算;其次要教会学生观察题型,正确运用定律、性质,使计算简便。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中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每教一新课例题,教师都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审题,在学新课的同时学会审题方法,养成审题习惯。
三、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教学生会思考,首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能创造条件并能激发学生思考,要让学生在对数学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掌握思考方法;其次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一般情况下,学生想出比较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大多是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的,如果教师过早的作出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
四、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在作业中要让学生书写整洁,格式规范,草稿演算时要像正式答案一样,做到草稿不草,竖式排列有序;指导学生学会验算,养成解题时必有验算的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主要靠课堂教学的指导和训练。家庭作业题要认真设计,数量要少,质量要好,解题的要求要高。由于题量少,学生不感到负担,就乐于开动脑筋认真完成。这样安排作业,学生负担轻,积极性高,不仅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要经常表扬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
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培养,还需要学生有意志,也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只有要求具体,循循善诱,持之以恒,习惯的培养才会取得理想效果。
(作者单位 江苏靖江外国语学校)
一、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数学课本,没有故事情节,吸引力小,可读性差。如果只是一般的要求阅读,必然会出现“读不进去”“看不出(什么东西)来”的现象,因此阅读课本一定要有要求,有指导。开始可由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具体地指导学生如何抓住课本中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怎样理解数学概念,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对于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句要进行圈点批划、咬文嚼字,正确理解数学语言,掌握数学概念。指导阅读,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有的教材内容,学生已有一定知识基础,可由学生先做尝试性练习,再与课本对照、验证,加深理解;有的教材内容,学生能独立看懂,就放手让学生自己看书,然后组织交流所得,进一步消化理解。
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要提高作业正确率,必须下工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做题时,首先应让学生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进行计算;其次要教会学生观察题型,正确运用定律、性质,使计算简便。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中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每教一新课例题,教师都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审题,在学新课的同时学会审题方法,养成审题习惯。
三、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教学生会思考,首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能创造条件并能激发学生思考,要让学生在对数学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掌握思考方法;其次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一般情况下,学生想出比较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大多是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的,如果教师过早的作出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
四、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在作业中要让学生书写整洁,格式规范,草稿演算时要像正式答案一样,做到草稿不草,竖式排列有序;指导学生学会验算,养成解题时必有验算的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主要靠课堂教学的指导和训练。家庭作业题要认真设计,数量要少,质量要好,解题的要求要高。由于题量少,学生不感到负担,就乐于开动脑筋认真完成。这样安排作业,学生负担轻,积极性高,不仅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要经常表扬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
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培养,还需要学生有意志,也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只有要求具体,循循善诱,持之以恒,习惯的培养才会取得理想效果。
(作者单位 江苏靖江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