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也要经常“体检”

来源 :现代工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too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神分析”,是奥地利医学家弗洛伊德创建的治疗神经症的一种方法,通过对人的主体历史的重构,和对人的整个精神历史进行梳理,达到直面症状、重构人格的自我更新的目的。其实,不仅仅在心理学领域有“精神分析”的必要,企业管理,也要常常进行“企业精神分析”的“体检”。
  隐形的“根基”
  企业家要真正了解自己的企业,只有进入深层价值观层次,才可能深化。否则,了解到的往往只是皮相,还有可能把表象当本质。真正头脑清醒的人,是不会把物品、技能、艺术、可视可听材料(如口号、文件等)这些人为事物视为组织文化的真正内涵的。因为他们懂得,听其言,更要观其行。人的行为看似受价值观驱动,其实不然,真正的“源头活水”是更为深层的、隐性的价值观。它强调的是“应该”而不是“实际”,是组织行为的准则。价值观又是可验证的,企业的物质环境和社会口碑会时时验证企业的价值观,只有经过反复验证的价值观,才能构成企业的信念。比如,某山寨厂商的价值观也豪言壮语曰“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不管是外部的观察家,还是内部的员工都是不会以为然的,这就是不可验证的,很容易被证伪的价值观,必然不是企业文化的真相。
  而深层价值观,是无意识的文化,即支配企业行为无形的、前意识的信条,这些信条当事人自己意识不到,而是作为一种“理所当然”、不假思索、条件反射式的东西,支配着当事人的思维和行为。可被称为“管理学领域的弗洛伊德”的埃德加·沙因所做的工作,就是企业组织的精神分析,揭示企业文化的无意识或者前意识。企业家要真正了解自己的企业,只有进入深层价值观层次,才可能深化。否则了解到的往往只是皮相,还有可能把表象当本质。
  比如,有许多企业在招聘人员时不仅要硕士、博士学位,同时还要看第一学历。这在显意识层次是对学历和能力的重视,而在潜意识层次却反映出对硕士、博士学位的不屑甚至反感。它传递的真实信息是:只有本科出自名校的人质量才可靠。其前意识是:哪怕是名校的硕士博士,也掺了水;其无意识是:硕士博士学位只是门槛,同能力水平无关。
  正如精神分析师不能对自己进行精神分析一样,在企业文化的真相挖掘过程中,深层价值观要靠局外人来发掘。局外人所判定的深层价值观,当事人可能不会承认。由于揭示深层价值观有可能会带来不适、困惑甚至痛苦,所以,对这种揭示,当事人极有可能会抗拒。例如,我们通过各种教育,树立和培养了“劳动光荣”的理念,在显意识层次上,人人都赞扬劳动。如果说某人鄙视劳动,多会遭到他的反驳。然而,“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的存在,把劳动视为惩罚罪犯的手段,能够映射出人们对劳动的真实看法。即便是在具有基督教传统的西方,亚当被逐出伊甸园的隐喻,也能看出人们在无意识层次对待劳作的态度。
  揭开冰山之基
  那么,如何确定具体企业的深层价值观是什么?必须要允许中立的局外人介入。没有局外人的介入,企业内部人员的深层价值观就始终停留在无意识层面。但同时也必须有内部人的密切合作,否则外部人对深层价值观的发现就会无法验证。
  在探寻过程中,要遵循两个基本的原则:一是不管局外人的观点多么“伤人”,多么“难听”,当事人不得阻断局外人的研究和推理;二是企业对局外人不得设防,不得屏蔽信息。当然,对于“局外人”自身也要有严格的限定,不但要求其具备相应的研究伦 理,而且其目的必须是为了帮助研究对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学术成就。
  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前提下,对深层价值观的发掘要从企业的文化标志开始。所谓文化标志,不是指那种校训、厂歌之类人为物品,也不是指规划、战略之类文字记载。能够作为文化标志的东西是具有稳定性的、能够在行为中得到验证的群体共识。例如,一个企业实施三年以上的奖励办法、有多年稳定性的招聘政策、保持了较长时间且能够得到管理层基本肯定的工作流程、已经形成惯例的客户服务、在产品更新换代周期内保持不变的质量控制措施,等等。再进一步深入和细化,还可以具体到高层会议的开法、采购的步骤和程序、危机情况下的应对习惯等。只要能反映出稳定行为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作为文化标志。
  文化标志是否准确,需要用群体行为来验证。只有同群体行为相符,才具有标志意义。如果文化标志与群体行为相符,就可以认定有了具体的企业文化。尽管有些人不愿意承认,但“有企业,没文化”的例子是存在的,即只有个体文化而没有形成有效的群体文化。认定了企业文化后,需要把企业文化所遵循的价值观发掘出来,以群体行为来推论价值观。
  最关键的一步,是发现群体文化背后的深层价值观。这一步需要局外的研究者和局内的当事人通力合作。研究者的着眼点是唤醒局内人的“遗忘”,找出组织行为的潜在逻辑。局内人的着眼点是以自己的解释,弄清自己行为的真实意图,校正旁观者的逻辑偏差。例如,有些公司不愿意雇用MBA,其理由是MBA缺乏扎实的技术知识,只追求个人成功而不关心组织发展。但这背后的深层价值观是“通用型”的一般管理知识可有可无,起码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对此,“局外人”的逻辑推论与当事人的逻辑解释很可能不一致,甚至出现重大分歧。对此,需要在解除防卫心理的基础上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对比,辨析各种逻辑解释的可能性大小,考察影响不同逻辑产生作用的环境条件,尤其是研究群体内部小众行为乃至个别行为的意义、“反叛者”的行为理由等等,才能保证深层价值观的可靠性和说服力。
  坚持企业核心
  在进行“精神分析”之后,你是否大仙,确定基本信念是高瞻远瞩企业发展壮大的第一要素。正如一个伟大的国度、教堂、学校或其他任何一种基本信念一样,高瞻远瞩企业的基本信念是一套根深蒂固的根基:这就是企业的形象!这就是企业的立场!这就是我们大家的追求!
  基本信念分为两个部分:基本价值观和目标。
  基本价值观是企业不可或缺、永恒不变的信条,不会为经济利益或眼前的好处有所变通。原IBM总裁托玛斯认为,任何一个企业要生存、要取得成功,必须有一整套信条据以规范自己的政策和行为。这套信条必须优先于政策、运作和目标。一旦发现后者干扰了基本信条,必须毫不犹豫地予以更改。多数情况下,基本价值观可以表达得简洁明快以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宝洁公司的杰姆斯,风趣地阐述了宝洁的产品质量和诚实买卖的基本价值观:如果生产不出有分量的好商品,就去做些别的实实在在的事,哪怕是打石头也好;惠普公司前任行政总监约翰·杨则归纳道,惠普公司的处世之道就是新生和关心个人;它信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所谓目标就是,除了赚钱以外,公司之所以存在的理由。目标的主要作用在于提供指导、鼓舞士气,而不一定要标新立异。例如,许多公司都能树立一个与惠普公司相同的目标:即通过电子设备献身社会,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造福人类。问题是,它们会像惠普那样对这个目标一往情深、不弃不离吗?基本价值观也是如此,其关键在于是否真实可信,而不在于是否独树一帜。
  高瞻远瞩企业对其目标虽孜孜以求,但除非有必要。华尔特·迪斯尼很好地把握住了目标这种恒久不变却难以企及的特性。他认为,只要世界上还有想象力存在,迪斯尼乐园就永远不可能十全十美;马利奥公司可以经营旅馆、草根饮料摊,也可以提供航空饮食服务或二十一世纪的某种产品,但它始终不会超载目标:让出门远行的人感到仍处在朋友中一样受人欢迎;摩托罗拉可以生产家用收音机、半导体、蜂窝通讯工具或卫星系统,但也决不会放弃其目标:以优质廉价的产品和服务,真诚地为社会服务。
  这些企业,都是善于“精神分析”的高手,他们的高明之处在于,确定了一个真实可信的根基后,从不轻易改变,并且其任何行为都是在维护他们的深层价值观,巩固“精神分析”的可信性。长此以往,不仅员工将此作为工作箴言,在顾客眼中,他们更是践行诺言的“君子企业”,公司的利益自然水到渠成。
其他文献
用工自主权是现代企业的基本权利之一。但是,任何一项权利都是有边界的,企业行使这一权利也应以符合法律的基本规定为前提。当前,很多企业领导特别是人力资源干部,往往很难恰当把握企业的“自由王国”和法律的“必然王国”之间的界限区分,于是,他们自己确信无误的权利行使行为,往往会被认定为违法,从而付出沉重的代价。本文以一个企业解除员工劳动关系的实际案件为例,向大家揭示企业的“自由”和法律的规定之间的内在关系。
期刊
近几年,又出现了一股讨论经济和文化之间关系的新热潮。明清两朝以来中国历史上的商帮,成为人们热衷谈论的话题,文化,尤其是跟商帮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各种文化,现在似乎不仅仅是为经济唱戏搭台,似乎也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当中的一种主旋律,它好像要成为人们医治这个社会当中商业道德沉沦等弊病的一剂良药。其实,商帮文化与民营经济之间的关系,还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  社会文化是人们选择的生存方式  经济发展需要文化驱
期刊
细数起来,中国在创新方面的南辕北辙、事倍功半的误区真不少。我们重视硬件,忽视软件;重视产量,轻视质量;重视短期,忽视长远;重视投入,忽视产出;重视运动,忽视日常;重视经济、忽视价值;重视大企业,轻视小企业;重视组织,轻视个人;重视创新政绩,忽视创新本质。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经济创新舞台呢?是科学知识构成的智慧平台。  创新与钱关系不大  首先,说一说硬件和软件,一方面要看到创新投入不足,一方面要看到
期刊
薪酬体系要科学规范  当前,中国民营企业多数为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大多数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利润较低,其生产经营对低价劳动力成本的依赖性比较大。同时,民营企业也确实存在着不少用工不规范现象,劳动合同签订率、社会保险征缴率相对较低。全国总工会抽样调查显示,各地50%以上的私营企业员工未签订劳动合同,企业建立集体合同的比例只有15.7%。全国各类用人单位中,没有为职工缴纳五险一金的比例超过35%,除工伤
期刊
需要重新认识中小企业  2012年中小企业统计数据和去年相比,有新的变化和新的特点。去年,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在500 万元以上的算规模以上企业,纳入国家统计口径;今年是2000 万元营业收入以上的才算规模以上企业,方可纳入统计口径。今年1月至4 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30.8 万家)比去年底(45.3 万家)减少14.5 万家,相当于减少了三分之一。我们知道,一般而言,营业收入在2000 万元以
期刊
勇往直前 放胆拼搏  尹衍梁,1950年出生,台湾润泰集团总裁,台湾政治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台湾大学土木研究所兼职教授。1995年,他从日本、芬兰引进预制技术到台湾建筑业后,长期从事建筑结构工法技术研发和改进,发表论文12篇,专著3部,拥有中国、日本、美国等地专利160多项,润泰建筑企业曾获得台湾工程界“金质奖”最高荣誉。  1989年,尹衍梁出资成立“光华教育基金”,出任总干
期刊
猜来猜去的未知数  江苏宿迁人,1974年出生,199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从大学时代开始,他就一直穿越在市场的海洋里,编过程序,开过饭馆,闯荡过中关村,后来创办了京东商城,任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经过7年的发展,京东商城堪称国内最大网上百货店,2011年以37.8%的市场占有率,在中国自主经营式B2C网站中排名第一;刘强东荣获“2011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称号。  所谓B2C
期刊
创新,就是不走老路子;创新,就是不囿于企业的原来模式,勇于进入新的领域。而当创新成为一种常态,就成了一种文化。在三十多年的市场风云激荡中,温州人似乎成了“敢为天下先”,“敢于冒险,勇于做大做强”的代名词,事实上这也成了温州人艰苦创业和敢于创新的写照,更成了温州民营企业的一种文化。上海金开利集团有限公司的成长经历就是这种创新文化的一个经典例子。  公司董事长李振开出生于乐清市柳市镇一个贫寒家庭,兄弟
期刊
营运效率是民营企业的优势与特征。上海上规模民营企业长期以来保持着这种优势,今年受到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这种优势正在缩小。数据显示其人均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149.3万元,较上年提高5.6%,是全国上规模民营企业平均水平的1.2倍以上,有40家民营企业人均营业收入超过1000万元;户均劳动就业1062人,户均纳税6190万元,121家有出口业务的企业平均每户年出口额3115万美元。在国际
期刊
众所周知,企业在管理、人事方面,常常会遭遇瓶颈和限制。殊不知,在营销方面,也会遭遇“天花板”的阻隔,尤其是B2B企业。B2B企业,是指企业对企业之间的营销关系。它将企业内部网,通过B2B网站与客户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网络的快速反应,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促进企业的业务发展  这些企业普遍沿袭的营销模式,是诞生于二十世纪60年代的经典4P理论。对此营销组合方法,营销人都不会陌生,它所包括的产品、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