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评价是考察学生达到的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评价;促进;发展
【中图分类号】G373.56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0-0041-01
新世纪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全新的基础教育改革就是我们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多年教学,我感受最深的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越全面,约注重学生的发展变化,学生的个性越容易得到张扬,学生成长得越好。学开车标准对新课程评价提出了新的建议:语文评价的目的不是过多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而是考察学生达到的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基于此,在学生的评价中,我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而非简单量化
在新课程标准没有实施前,学生学习语文情况的评价带有很强的定量化、客观化、简单化。只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往往几个毫无生趣的分数,就反映了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不仅应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还人热切地关注学生在学习中认知水平的发展,价值观念的改变,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态度的转变,情感上所受的感染等,对学生的素质进行整体性和综合性的评价。这样,才能体现评价的全面性和公正性。
二、注重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而非甄别和选拔功能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改革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多地从工具性的角度出发,忽略了人文关怀,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甄别和选拔学生服务。新课程改革后的评价应该是充满了人文关怀的评价。充满了人文关怀的评价应充满激励。小学生需要老师的激励,渴望老师的激励。激励性的评价犹如扬帆的劲风,是学生的外在动力。童年世界是情绪化的世界,外在的刺激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积极的情感能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发展。
如: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重点评价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不重在结果评价。教师在关注学生表述是否正确的基础上,以鼓励评价为主,更关注学生做出答案的思维过程,提出:“如果你在某某方面更努力一点,那就更好了。”一次次的鼓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杜绝了以前课堂上只有少数人参与课堂活动,大部分学生甘当听众、观众的现象。
三、注重形成性评价,淡化终结性评价,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
在新课程改革前的语文教学评价中,常常是几次平时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按一定的百分比一算,这一期的语文成绩就出来了,非常的片面的偶然。新课改后的语文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提倡用成长记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因此,我们为每位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袋,里面装有每位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各种资料。比如学生制作的生字卡片、自己收集的各种学习资料、自己设计的满意作品,自己一次比一次写得好的经典作文等。让每位学生通过记录,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激发学习兴趣和信心。期末,学生的语文评价涉及学生的各个方面,并体现了学生发展变化的历程。
四、注重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课改前,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定量评价,以分数的高低论英雄,分数成了评价学生的重要因素,这种重分数轻能力的评价,抹杀了多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现在得语文教学评价,更注重定性评价。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成了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老师要对学生的成长记录袋的资料和每次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供合乎该生学习的合理化建议,用等级性评价加激励性评语加语文特长的方式来评定学生的语文成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兴趣,学有所长。
五、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强调个体差异化评价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语文基础和不同的家庭学习环境,因此,学习中就存在不同的情况和结果。传统的语文学习评价,对所有学生一刀切,要求不同起跑线上的学生,走相同的路,必须同时到达终点,造成了学生、老师、家长片面追求分数的现象。现在的语文教学,注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减少同类评价结果的比较,减轻学生横向比较的心理负担。对学生的评价,注重学生自身的纵向评价,始终用发展的、带有激励性的评价来鼓励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语文水平上不断地取得进步。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在学生语文学习评价中注重了学生的发展,采用了正确的方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就一定能得到发展和提升。
【关键词】评价;促进;发展
【中图分类号】G373.56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0-0041-01
新世纪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全新的基础教育改革就是我们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多年教学,我感受最深的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越全面,约注重学生的发展变化,学生的个性越容易得到张扬,学生成长得越好。学开车标准对新课程评价提出了新的建议:语文评价的目的不是过多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而是考察学生达到的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基于此,在学生的评价中,我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而非简单量化
在新课程标准没有实施前,学生学习语文情况的评价带有很强的定量化、客观化、简单化。只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往往几个毫无生趣的分数,就反映了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不仅应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还人热切地关注学生在学习中认知水平的发展,价值观念的改变,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态度的转变,情感上所受的感染等,对学生的素质进行整体性和综合性的评价。这样,才能体现评价的全面性和公正性。
二、注重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而非甄别和选拔功能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改革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多地从工具性的角度出发,忽略了人文关怀,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甄别和选拔学生服务。新课程改革后的评价应该是充满了人文关怀的评价。充满了人文关怀的评价应充满激励。小学生需要老师的激励,渴望老师的激励。激励性的评价犹如扬帆的劲风,是学生的外在动力。童年世界是情绪化的世界,外在的刺激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积极的情感能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发展。
如: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重点评价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不重在结果评价。教师在关注学生表述是否正确的基础上,以鼓励评价为主,更关注学生做出答案的思维过程,提出:“如果你在某某方面更努力一点,那就更好了。”一次次的鼓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杜绝了以前课堂上只有少数人参与课堂活动,大部分学生甘当听众、观众的现象。
三、注重形成性评价,淡化终结性评价,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
在新课程改革前的语文教学评价中,常常是几次平时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按一定的百分比一算,这一期的语文成绩就出来了,非常的片面的偶然。新课改后的语文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提倡用成长记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因此,我们为每位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袋,里面装有每位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各种资料。比如学生制作的生字卡片、自己收集的各种学习资料、自己设计的满意作品,自己一次比一次写得好的经典作文等。让每位学生通过记录,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激发学习兴趣和信心。期末,学生的语文评价涉及学生的各个方面,并体现了学生发展变化的历程。
四、注重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课改前,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定量评价,以分数的高低论英雄,分数成了评价学生的重要因素,这种重分数轻能力的评价,抹杀了多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现在得语文教学评价,更注重定性评价。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成了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老师要对学生的成长记录袋的资料和每次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供合乎该生学习的合理化建议,用等级性评价加激励性评语加语文特长的方式来评定学生的语文成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兴趣,学有所长。
五、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强调个体差异化评价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语文基础和不同的家庭学习环境,因此,学习中就存在不同的情况和结果。传统的语文学习评价,对所有学生一刀切,要求不同起跑线上的学生,走相同的路,必须同时到达终点,造成了学生、老师、家长片面追求分数的现象。现在的语文教学,注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减少同类评价结果的比较,减轻学生横向比较的心理负担。对学生的评价,注重学生自身的纵向评价,始终用发展的、带有激励性的评价来鼓励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语文水平上不断地取得进步。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在学生语文学习评价中注重了学生的发展,采用了正确的方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就一定能得到发展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