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物学实验对全面完成中学生物学的教学任务有很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可以加深理解、巩固和验证所学到的基础知识,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不仅有利于当前的学习,也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和参加各种工作打下初步的基础;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而新版教材十分明显地增加了实验的内容。这也说明了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生物教师上好实验课, 对于提高生物课的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下面,笔者结合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与求知欲强。做实验是他们上生物课最高兴的事了。但是,课本实验虽然数量不少,内容和形式与学生的需求却有一定的距离,他们感觉好象是木偶一样被牵着走。这样的实验远远满足不了他们对生物的好奇心。因此,在实验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巡视和具体指导。在发现有共性问题时,可暂停全班实验,进行集体辅导。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操作有错误或要领没有掌握时,应该诱导启发学生自己纠正,不能包办代替。
二、明确目的,掌握步骤,规范操作
只有学生自己明确实验目的,自觉产生动手实验的兴趣,才会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指出该实验在社会经济、现实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实验前,教师先将实验步骤分好,对每一实验步骤提出明确的要求,指导学生抓住每一步的关键,并在每个实验步骤中规范操作,这样才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制作临时装片”实验, 先将“擦→滴→取→展→盖→染”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教师一边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要领,一边示范操作过程,学生一边听、一边看、一边仿照教师的示范进行实验。比如,“擦”玻片时手不能触及片面;“滴”一滴清水,要控制水滴大小适中;“取”材要薄而透明;“展”平防止重叠;轻“盖”防气泡等等。这样学生很快掌握步骤要领,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中的细胞,还能识别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最后绘出细胞结构图。
三、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按照步骤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 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 是达到实验的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时往往会忽略最关键的内容,不能准确地得出结论。如在“解剖蝗虫”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认为解剖完了, 实验就做完了。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实验前认真准备实验方案并选择实验结果最佳的实验材料。要求学生预习这节课的主要知识,实验前准备好硬纸板, 在一定的位置写上蝗虫各器官、系统的名称。先让学生观察蝗虫的各个器官,说出各器官的作用。然后,按步骤规范操作进行解剖,将各个器官放在写好相应位置的硬纸板上,并在实验指导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结构及功能,最后由教师检查评分。每次实验不管用什么方式进行,都应该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实验作业——绘图、填图、记载和解释实验的结果等。这样学生通过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分析思维,培养了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四、重视学生家庭(课外)实验
中学生物学的实验,有些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育或观察,但又不太复杂,也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和条件,都可以作为家庭(课外)实验作业,组织学生在课外完成。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加深与巩固课堂学到的基础知识。如在上《酵母菌和霉菌》一节前,可布置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小组,用馒头和橘子作为实验材料,在课前完成实验活动。教师可指导学生确立实验方案,让学生分组动手实施实验操作,并要求每个实验小组都要做好认真观察和详细的记录工作。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绘图技能和各种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还能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和群体的力量,同时也体会到自己的努力和贡献是有价值的。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进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生物学实验教学是把比较复杂和抽象的,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通过实验来验证。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和巩固有关的知识,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认真的科学态度,发展了智力,提高了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提高了生物教学的质量。通过几年的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我体会到生物实验课对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让我们将实验课的改革继续深入进行下去,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而努力。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与求知欲强。做实验是他们上生物课最高兴的事了。但是,课本实验虽然数量不少,内容和形式与学生的需求却有一定的距离,他们感觉好象是木偶一样被牵着走。这样的实验远远满足不了他们对生物的好奇心。因此,在实验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巡视和具体指导。在发现有共性问题时,可暂停全班实验,进行集体辅导。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操作有错误或要领没有掌握时,应该诱导启发学生自己纠正,不能包办代替。
二、明确目的,掌握步骤,规范操作
只有学生自己明确实验目的,自觉产生动手实验的兴趣,才会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指出该实验在社会经济、现实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实验前,教师先将实验步骤分好,对每一实验步骤提出明确的要求,指导学生抓住每一步的关键,并在每个实验步骤中规范操作,这样才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制作临时装片”实验, 先将“擦→滴→取→展→盖→染”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教师一边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要领,一边示范操作过程,学生一边听、一边看、一边仿照教师的示范进行实验。比如,“擦”玻片时手不能触及片面;“滴”一滴清水,要控制水滴大小适中;“取”材要薄而透明;“展”平防止重叠;轻“盖”防气泡等等。这样学生很快掌握步骤要领,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中的细胞,还能识别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最后绘出细胞结构图。
三、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按照步骤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 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 是达到实验的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时往往会忽略最关键的内容,不能准确地得出结论。如在“解剖蝗虫”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认为解剖完了, 实验就做完了。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实验前认真准备实验方案并选择实验结果最佳的实验材料。要求学生预习这节课的主要知识,实验前准备好硬纸板, 在一定的位置写上蝗虫各器官、系统的名称。先让学生观察蝗虫的各个器官,说出各器官的作用。然后,按步骤规范操作进行解剖,将各个器官放在写好相应位置的硬纸板上,并在实验指导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结构及功能,最后由教师检查评分。每次实验不管用什么方式进行,都应该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实验作业——绘图、填图、记载和解释实验的结果等。这样学生通过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分析思维,培养了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四、重视学生家庭(课外)实验
中学生物学的实验,有些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育或观察,但又不太复杂,也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和条件,都可以作为家庭(课外)实验作业,组织学生在课外完成。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加深与巩固课堂学到的基础知识。如在上《酵母菌和霉菌》一节前,可布置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小组,用馒头和橘子作为实验材料,在课前完成实验活动。教师可指导学生确立实验方案,让学生分组动手实施实验操作,并要求每个实验小组都要做好认真观察和详细的记录工作。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绘图技能和各种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还能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和群体的力量,同时也体会到自己的努力和贡献是有价值的。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进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生物学实验教学是把比较复杂和抽象的,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通过实验来验证。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和巩固有关的知识,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认真的科学态度,发展了智力,提高了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提高了生物教学的质量。通过几年的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我体会到生物实验课对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让我们将实验课的改革继续深入进行下去,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