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安绿领巾风波尚未散去,内蒙古包头二十四中又出现了红校服。这些“色彩”冲击着教育的底线,改变着教育的本色。教育的本色究竟是什么?“本”是本质,是以人为本。本色,即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符合因材施教的与人原则。教育原本很简单,可是为什么还出现“绿领巾”“红校服”这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呢?静下心来反思中国教育的现状,让人不寒而栗……
一、教育,正陷入白“色”恐怖的边缘,吞噬着孩子的个性
这么说,似乎有点耸人听闻,但想想绿领巾、红校服事件可能导致的后果是什么,更何况这些只是教育弊端的冰山一角,其他形形色色的“标签”无处不在:按学生分数排名甚至排课堂座位;按成绩分“快”班和“慢”班;对差生进行智商测试……教育所暴露出的严重问题已经造成了种种后果:学生出走、自杀、甚至杀母……
素质教育虽已经实施多年,但至今分数依然是教师和学生的命根儿。归根结底,素质教育只是从形式上做改变,但教育评价始终沉浸在行政化和功利化的窠臼中。我们忧心地看到,应试教育、功利教育依然像毒瘤那样疯长,除之不尽,斩之不绝。
教育的本质是教会学生学习,学会欣赏美。而我们的教育只是教学生如何做题,应付考试,所以我们的学生能拿高分,但是丝毫没有创造力,与诺贝尔奖无缘。至于欣赏美就更不谈了,因为美是个抽象的东西,不能出成绩。
基础教育应该以人格健全的公民为培养目标,教育孩子“成人”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成才”。然而,眼下的现实恰好相反,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急功近利早已将“育人”过程挤压得十分扁平,不仅让孩子承受了难以负担的学业压力,更将庸俗浅薄的功利化价值观念植入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很难想象,一个从未感受到平等与尊重的“差生”,如何能够拥有适度的自尊自重意识。
中国的教育正背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基本育人原则,正陷入白“色”恐怖的边缘,吞噬着孩子的个性。
二、教育,呼唤春“色”满园,让孩子展翅高飞
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而出发。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也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更不仅仅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教育,追求的应是春“色”满园。
1.春“色”满园需从尊重开始。绿领巾与红校服背后暴露的是尊重意识缺位。被尊重是孩子的权利而不是教师的恩赐,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最基本的就是尊重生命的独特性,真正的教育必须从尊重开始。中国孔子的“因材施教”就是为了尊重学生,让学生享受到最适合的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应是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寻求适合教育的儿童,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
2.春“色”满园需让校园洋溢着浓浓爱意。教育是爱的事业,学校是爱的摇篮。而爱一个好学生并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爱,爱一个“差生”才是对我们的最大考验,而这也正是教师的天职。用爱的春风去吹拂,无论怎样的荆棘,都会吹出浓浓的绿意。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我们要像对待荷叶的露珠一样,用爱心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剔透的露珠是美丽的、可爱的,却又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
教育不能迷路,必须回归本色,立足本色的课堂,做本色的教师,培养本色的学生。用真情点亮生命的每一个灯盏;用赞美启迪每一个儿童的智慧;用尊重唤起每一个孩子的尊严;让孩子在被爱中学会爱;让孩子在宽容中学会理解;用博大的爱心去包容孩子的一切。教育的希望就在前方。
一、教育,正陷入白“色”恐怖的边缘,吞噬着孩子的个性
这么说,似乎有点耸人听闻,但想想绿领巾、红校服事件可能导致的后果是什么,更何况这些只是教育弊端的冰山一角,其他形形色色的“标签”无处不在:按学生分数排名甚至排课堂座位;按成绩分“快”班和“慢”班;对差生进行智商测试……教育所暴露出的严重问题已经造成了种种后果:学生出走、自杀、甚至杀母……
素质教育虽已经实施多年,但至今分数依然是教师和学生的命根儿。归根结底,素质教育只是从形式上做改变,但教育评价始终沉浸在行政化和功利化的窠臼中。我们忧心地看到,应试教育、功利教育依然像毒瘤那样疯长,除之不尽,斩之不绝。
教育的本质是教会学生学习,学会欣赏美。而我们的教育只是教学生如何做题,应付考试,所以我们的学生能拿高分,但是丝毫没有创造力,与诺贝尔奖无缘。至于欣赏美就更不谈了,因为美是个抽象的东西,不能出成绩。
基础教育应该以人格健全的公民为培养目标,教育孩子“成人”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成才”。然而,眼下的现实恰好相反,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急功近利早已将“育人”过程挤压得十分扁平,不仅让孩子承受了难以负担的学业压力,更将庸俗浅薄的功利化价值观念植入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很难想象,一个从未感受到平等与尊重的“差生”,如何能够拥有适度的自尊自重意识。
中国的教育正背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基本育人原则,正陷入白“色”恐怖的边缘,吞噬着孩子的个性。
二、教育,呼唤春“色”满园,让孩子展翅高飞
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而出发。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也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更不仅仅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教育,追求的应是春“色”满园。
1.春“色”满园需从尊重开始。绿领巾与红校服背后暴露的是尊重意识缺位。被尊重是孩子的权利而不是教师的恩赐,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最基本的就是尊重生命的独特性,真正的教育必须从尊重开始。中国孔子的“因材施教”就是为了尊重学生,让学生享受到最适合的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应是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寻求适合教育的儿童,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
2.春“色”满园需让校园洋溢着浓浓爱意。教育是爱的事业,学校是爱的摇篮。而爱一个好学生并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爱,爱一个“差生”才是对我们的最大考验,而这也正是教师的天职。用爱的春风去吹拂,无论怎样的荆棘,都会吹出浓浓的绿意。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我们要像对待荷叶的露珠一样,用爱心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剔透的露珠是美丽的、可爱的,却又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
教育不能迷路,必须回归本色,立足本色的课堂,做本色的教师,培养本色的学生。用真情点亮生命的每一个灯盏;用赞美启迪每一个儿童的智慧;用尊重唤起每一个孩子的尊严;让孩子在被爱中学会爱;让孩子在宽容中学会理解;用博大的爱心去包容孩子的一切。教育的希望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