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企合作是当今高职院校办学的重要特色,而如何有效的进行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是其最重要的问题,本文在对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内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探讨了校企文化对接的意义和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对接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更为贴近企业和社会实际的教育,培养服务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是其培养目标的核心。高职院校必须立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努力使毕业生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即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这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求学生具有主动适应企业文化,进入企业就能立足、生存和发展的综合职业素质,这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只有不断加强对接与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主阵地的作用。
1、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内涵
高职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渐培养、积淀而成的,具有自身特点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和精神状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行为模式的总和,它渗透于学校建设的各个方面,对学校的发展起着统领和指导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得到企业全体员工普遍认同和有效贯彻执行最基本的经营理念、经营方针、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管理方式、用人机制、社会责任等的总和。企业文化属于人的思想范畴,和社会道德一样,都是一种内在价值理念,都是一种内在约束,是企业制度安排和战略选择在人的价值理念上的反映。
2、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意义
(1)促进高职生个体的成长发展
一是可以激发学习热情。通过让学生直接接触企业以及企业文化,切身感受到专业知识、技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充分体验到企业的竞争压力与职业责任,从而自觉地树立强烈的危机感、严肃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激发起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内在动机。
二是可以塑造良好品德。企业文化要求人们具有效益观念、质量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打造具有一定企业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来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对社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三是可以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两种文化的对接为高职生创造了深入企业的机会,去感受企业严格刚性的管理和近于苛刻的纪律要求,感受企业员工坚忍不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有效地锻炼和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他们主动调整心态、重新进行自我定位,提高他们毕业后到企业的适应能力,缩短就业后适应企业岗位的时间。
四是可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最主要的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到企业实习锻炼有利于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开展,能在具体的技能训练中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他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培养他们的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
(2)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
一是有利于优化办学思想。具有企业特色的校园文化, 能促使高职院校如同企业的产品需要更新换代一样, 贴近人才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树立一种现代、开放的办学思想。在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应不断更新, 与时俱进,注重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掌握技能。
二是有利于完善办学模式。实行校企联合办学、企业参与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尽可能利用企业的资源为学校服务。真正实现了企业与高职院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企业管理理念和教育理念的有机结合,营造了全新的育人环境,更好的培养出现代企业认可的技能型人才。
三是有利于提高人才质量。高职院校把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到课堂,更好的按照企业的综合需求,有目标地培养学生,学生在校园就可以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触摸到市场的脉搏,可以及早地提升学生地职业素养,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像企业重视产品质量一样重视学生的培养质量,树立质量就是学校“命根子”的意识,以制造“合格产品”的理念来抓教学质量。
四是有利于扩大知名度。高职院校在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中要求得生存并不断发展,实践表明,创建自己的办学特色就是一个重要的举措。它是一所高职院校区别于其它大学的特点和核心竞争力,体现于其办学的个性化特征。高职院校只有吸收优秀地企业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和企业文化进行交融和对接,才能更好地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名牌专业,扩大学校知名度,提升学校形象。
3、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途径
(1)以高职院校为主体,以企业文化为主导
在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过程中,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既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文化的主体作用,又要引进企业文化的元素,使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念在高职校园文化中得到内化。高职院校要把企业文化教育纳入高职教育的整体规划,通过多种方式传播和实践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成为每一位高职学生知识结构的一部分,要通过开设相关课程,邀请企业精英来校举办讲座,组织实训实习,使培养的人才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符合企业的需求。
企业的主导性作用表现在:一是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物质支持。很多企业利用自身雄厚的资金和设备优势,通过设立专项奖学金,共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为学校提供人才市场信息、行业发展趋势、业内成功人士的资料等途径,使得高职校园文化凸显出职业化、社会化的个性特质。二是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企业派出有学识水平的高层管理人员到高职院校担任兼职教师和管理人员,他们同时带去企业的理念和价值观,与高职文化互相渗透和融合,从而提升和创新了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三是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同设立研发中心和培训中心,通过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构建订单式育人模式,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等举措来实施。 (2)以物质文化为基础,以精神文化为重点
高职院校在建设物质层次的校园文化时应处处突出“职”的特点,呈现出明显的企业文化色彩。高职院校应尽可能地将教学环境设计为教学工厂模式,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室,融教室、实训、实验、技术服务与生产为一体,使专业教室具有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演练实训、实验、强化训练等多种功能,营造出真实 (仿真)的职业氛围和环境。达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为企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目的,让学生感到如临其境。
高职院校在努力挖掘学校历史文化资源, 传承办学传统,突出办学特色,积极培育和大力弘扬高职院校精神的同时,更要加强与企业、市场的衔接,充分借鉴和吸纳包括企业价值观、经营方式、战略目标、管理方法、经营理念的精神文化。企业核心价值观是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它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应向学生传递典型企业的价值意识,校风、校训、校纪教育要与企业精神的培养和企业道德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企业产生积极的认同意识。
(3)以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为抓手,以课程文化为亮点
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模式上必须注意汲取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文化内容,特别注意培养与企业员工相同的行为规范。强化诸如诚信守纪、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等与企业文化有密切关联的教育内容。同时,高职院校要引进企业先进的文化理念,对学生做人的原则和做事的作风也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如有的高职院校以企业名称命名系部,聘请企业领导兼任系主任,用企业名称命名班级,根据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要求学生的发型、衣着和举止,为毕业时实现“零距离”适应企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学生作为企业的“准员工”,在学校内感受到的是浓厚的企业文化熏陶,接受的是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教育,领悟到的是企业的严格管理和企业的文化内涵,营造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氛围,从而促进学生职业认同感。
高职院校课程文化建设,应努力实现“三个零距离”: 一是始终以市场需求和毕业生就业为导向,适时调整和更新专业结构和课程结构,使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与企业和社会零距离配合;二是以应用为主旨,适时改革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贴近;三是以优良的实践教学条件为支撑,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触。例如,学校在广泛的社会调查和人才需求预测基础上,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及相关行业、企业的专家共同参与,根据行业、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搞好课程开发,按照行业、企业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并参与企事业单位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等,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
(4)以实践教学为桥梁,以文化活动为平台
高职院校要将职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教育融入实践教学环节,从而让学生在就业时赢得主动。一方面要实现校园环境的企业化,提升学校的职业氛围,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实训,尽可能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把学校的实训教室包装成企业“车间”,按照企业生产标准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等,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训练环境;另一方面要把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学生作为职业人去参与企业生产。学校不仅应注意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且应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从一开始就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在实践中受到现代工业精神的熏陶和严格的职业素质的教育。
校园文化活动应更多地体现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等职业文化,更好地实现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对接。一是将学生课外文化活动与企业职工的文化活动结合起来;二是举办科技创新和专业技能竞赛,将创新意识、技能意识、市场意识等企业文化的内涵有效融入校园文化中;三是经常举办优秀企业家报告会和交流会,让学生了解最新市场动向、人才需求等信息。
参考文献:
【1】雷久相.加强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思考[J]. 职成教育研究,2006(12)
【2】陈丛耘.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衔接、融合的途径与对策[J]. 科技资讯,2008(11)
【3】吴亚红,马延军, 张立伟.打造渗透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J].科技创新导报,2008(12)
【4】刘福禄.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初探[J].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
【5】杜巍.关于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与融合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3(1)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对接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更为贴近企业和社会实际的教育,培养服务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是其培养目标的核心。高职院校必须立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努力使毕业生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即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这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求学生具有主动适应企业文化,进入企业就能立足、生存和发展的综合职业素质,这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只有不断加强对接与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主阵地的作用。
1、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内涵
高职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渐培养、积淀而成的,具有自身特点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和精神状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行为模式的总和,它渗透于学校建设的各个方面,对学校的发展起着统领和指导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得到企业全体员工普遍认同和有效贯彻执行最基本的经营理念、经营方针、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管理方式、用人机制、社会责任等的总和。企业文化属于人的思想范畴,和社会道德一样,都是一种内在价值理念,都是一种内在约束,是企业制度安排和战略选择在人的价值理念上的反映。
2、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意义
(1)促进高职生个体的成长发展
一是可以激发学习热情。通过让学生直接接触企业以及企业文化,切身感受到专业知识、技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充分体验到企业的竞争压力与职业责任,从而自觉地树立强烈的危机感、严肃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激发起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内在动机。
二是可以塑造良好品德。企业文化要求人们具有效益观念、质量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打造具有一定企业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来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对社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三是可以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两种文化的对接为高职生创造了深入企业的机会,去感受企业严格刚性的管理和近于苛刻的纪律要求,感受企业员工坚忍不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有效地锻炼和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他们主动调整心态、重新进行自我定位,提高他们毕业后到企业的适应能力,缩短就业后适应企业岗位的时间。
四是可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最主要的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到企业实习锻炼有利于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开展,能在具体的技能训练中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他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培养他们的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
(2)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
一是有利于优化办学思想。具有企业特色的校园文化, 能促使高职院校如同企业的产品需要更新换代一样, 贴近人才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树立一种现代、开放的办学思想。在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应不断更新, 与时俱进,注重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掌握技能。
二是有利于完善办学模式。实行校企联合办学、企业参与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尽可能利用企业的资源为学校服务。真正实现了企业与高职院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企业管理理念和教育理念的有机结合,营造了全新的育人环境,更好的培养出现代企业认可的技能型人才。
三是有利于提高人才质量。高职院校把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到课堂,更好的按照企业的综合需求,有目标地培养学生,学生在校园就可以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触摸到市场的脉搏,可以及早地提升学生地职业素养,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像企业重视产品质量一样重视学生的培养质量,树立质量就是学校“命根子”的意识,以制造“合格产品”的理念来抓教学质量。
四是有利于扩大知名度。高职院校在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中要求得生存并不断发展,实践表明,创建自己的办学特色就是一个重要的举措。它是一所高职院校区别于其它大学的特点和核心竞争力,体现于其办学的个性化特征。高职院校只有吸收优秀地企业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和企业文化进行交融和对接,才能更好地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名牌专业,扩大学校知名度,提升学校形象。
3、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途径
(1)以高职院校为主体,以企业文化为主导
在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过程中,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既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文化的主体作用,又要引进企业文化的元素,使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念在高职校园文化中得到内化。高职院校要把企业文化教育纳入高职教育的整体规划,通过多种方式传播和实践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成为每一位高职学生知识结构的一部分,要通过开设相关课程,邀请企业精英来校举办讲座,组织实训实习,使培养的人才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符合企业的需求。
企业的主导性作用表现在:一是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物质支持。很多企业利用自身雄厚的资金和设备优势,通过设立专项奖学金,共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为学校提供人才市场信息、行业发展趋势、业内成功人士的资料等途径,使得高职校园文化凸显出职业化、社会化的个性特质。二是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企业派出有学识水平的高层管理人员到高职院校担任兼职教师和管理人员,他们同时带去企业的理念和价值观,与高职文化互相渗透和融合,从而提升和创新了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三是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同设立研发中心和培训中心,通过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构建订单式育人模式,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等举措来实施。 (2)以物质文化为基础,以精神文化为重点
高职院校在建设物质层次的校园文化时应处处突出“职”的特点,呈现出明显的企业文化色彩。高职院校应尽可能地将教学环境设计为教学工厂模式,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室,融教室、实训、实验、技术服务与生产为一体,使专业教室具有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演练实训、实验、强化训练等多种功能,营造出真实 (仿真)的职业氛围和环境。达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为企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目的,让学生感到如临其境。
高职院校在努力挖掘学校历史文化资源, 传承办学传统,突出办学特色,积极培育和大力弘扬高职院校精神的同时,更要加强与企业、市场的衔接,充分借鉴和吸纳包括企业价值观、经营方式、战略目标、管理方法、经营理念的精神文化。企业核心价值观是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它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应向学生传递典型企业的价值意识,校风、校训、校纪教育要与企业精神的培养和企业道德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企业产生积极的认同意识。
(3)以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为抓手,以课程文化为亮点
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模式上必须注意汲取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文化内容,特别注意培养与企业员工相同的行为规范。强化诸如诚信守纪、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等与企业文化有密切关联的教育内容。同时,高职院校要引进企业先进的文化理念,对学生做人的原则和做事的作风也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如有的高职院校以企业名称命名系部,聘请企业领导兼任系主任,用企业名称命名班级,根据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要求学生的发型、衣着和举止,为毕业时实现“零距离”适应企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学生作为企业的“准员工”,在学校内感受到的是浓厚的企业文化熏陶,接受的是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教育,领悟到的是企业的严格管理和企业的文化内涵,营造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氛围,从而促进学生职业认同感。
高职院校课程文化建设,应努力实现“三个零距离”: 一是始终以市场需求和毕业生就业为导向,适时调整和更新专业结构和课程结构,使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与企业和社会零距离配合;二是以应用为主旨,适时改革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贴近;三是以优良的实践教学条件为支撑,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触。例如,学校在广泛的社会调查和人才需求预测基础上,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及相关行业、企业的专家共同参与,根据行业、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搞好课程开发,按照行业、企业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并参与企事业单位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等,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
(4)以实践教学为桥梁,以文化活动为平台
高职院校要将职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教育融入实践教学环节,从而让学生在就业时赢得主动。一方面要实现校园环境的企业化,提升学校的职业氛围,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实训,尽可能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把学校的实训教室包装成企业“车间”,按照企业生产标准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等,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训练环境;另一方面要把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学生作为职业人去参与企业生产。学校不仅应注意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且应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从一开始就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在实践中受到现代工业精神的熏陶和严格的职业素质的教育。
校园文化活动应更多地体现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等职业文化,更好地实现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对接。一是将学生课外文化活动与企业职工的文化活动结合起来;二是举办科技创新和专业技能竞赛,将创新意识、技能意识、市场意识等企业文化的内涵有效融入校园文化中;三是经常举办优秀企业家报告会和交流会,让学生了解最新市场动向、人才需求等信息。
参考文献:
【1】雷久相.加强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思考[J]. 职成教育研究,2006(12)
【2】陈丛耘.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衔接、融合的途径与对策[J]. 科技资讯,2008(11)
【3】吴亚红,马延军, 张立伟.打造渗透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J].科技创新导报,2008(12)
【4】刘福禄.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初探[J].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
【5】杜巍.关于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与融合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