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上学生最喜欢的课,是每个教师都追求的目标,也是我所追求的目标。我觉得,最为一位小学老师首先要有一颗爱心,用心灵去耕耘心灵,让每一位小学生都得到应有的爱。这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小学生他们从幼儿园升到小学,他们对什么都是陌生的,如果老师对他们整天不理不睬、老是训斥,那他们还愿意来上学吗?那就更谈不上能很好地接受老师的教育了。所以,我觉得作为小学老师,就一定要像妈妈一样,从生活上、学习上对他们关心、爱护。例如:我班有個女生,她妈妈、爸爸离婚了,她和爸爸过,爸爸后来又结了婚,一次她把裤子尿了,我本来想给她家长打电话,让家长来接她,可她不让,她怕她的新妈妈骂她,那怎么办呢?我就在学校的锅炉房里把她的裤子烤干后又给她穿上。还有一次,我班一个男生,突然肚子疼得厉害,脸都白了,我赶紧给他爸爸打电话,可电话怎么打也打不通,而他妈妈又不在家,我只好亲自带他到医院看医生,医生说他是肠梗阻,说要给他灌肠什么的,我挺害怕的。我着急地对医生说:看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大夫这才给开了开塞露,说:用了开塞露,大便了就好了,试试吧。我就把药从孩子肛门挤进去,孩子在厕所,我在外边等,我急得都快哭了。当时在走廊里的人很多,看孩子出来了,说:“好了,可把你妈妈吓坏了”他们还以为我是学生的妈妈呢。像这样的事太多了,平时,遇到有的同学感冒了,我会用自己的脸贴近学生的额头,试试他是否发烧;有的学生家长忘了接了,我就把孩子带到家里吃饭;有事雨天学生没带雨具,我就把他们一一送回家······
所以我的学生都和我挺亲近的,平时有什么事都爱和我说。
但教师只有爱是不够的,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方法。比如:赏识教育,我认为就非常好。 “人性之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就精神生活而言,每个幼小生命仿佛都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间,谁也不是为了挨骂而活着。不要说未成年的孩子,就是我们大人谁都愿意和赏识自己的的领导,赏识自己的同事一道工作。”有一次期中考试,我们班数学有18个同学得了100分,有一个男同学得了73分,其他同学都得了90多分。考完后,同学们要求我公布成绩,这时我想:如果念分,只有一个人考得不好,同学们可能会笑话他,我要让同学们自己选择,如果愿意,那你就把自己的成绩大声告诉大家,如果你不愿意,你就可以保守自己的秘密。我把我的想法和同学们说了,然后发了卷子,马上就有同学到讲台上念自己的成绩,有的说:“我很高兴告诉大家,我得了·······分。”也有的说:“我得了······分,因为我有一道题不会。”全班同学几乎都到讲台上宣布了自己的成绩,我原以为得73分的这位同学一定不会说出他的成绩的,但出乎的预料,他也走到讲台来:“我得了73分,这次没考好,我一定好好学习,争取考出好成绩。”同学们听了报以热烈的掌声,我也感动的眼眶湿润了。这时另外一位男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想对他说几句话。”我说,“你说吧。”他对这位同学说:“你别伤心了,我相信你,你以后好好学习,努力了,一定能取得好成绩,你以后有不会的,我可以帮助你!”这时又有一位女同学站起来说:“只要你以后好好学习,努力了,就是没考100分,我们一样说你是好样的!”放学后这位同学主动留下来,要求我帮他把不会的弄懂。我耐心的给他讲解,他认真的听着,当遇到听不懂的地方,他还说“老师,我没听懂,再给我讲一遍吧!”那天,一直到下午6:30,他终于把所有的考试题都弄懂了,我们才高高兴兴地回家。其实这位同学,平时真有点让我头疼,上课听讲注意力不集中,不是自己玩,就是去逗同桌。每天的作业都是我看着写,可那天,他竟能主动要求我给他补习,而且能认真听那么长时间,这是我以前从没有遇到过的事。
抓住这一点进步,第二天,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不怕困难,主动学习,不懂就问。在以后的几天里,我发现他的学习,纪律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庆幸自己那天没有直接批评他,说他怎么怎么没考好,给咱班抹黑了等等。情绪化是小学生学习中的一个显著特征。最影响小学生学习效果的是他们的情感,而与他们情绪关系最密切的就是老师。他们往往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学习,也往往因为害怕老师而逃避学习。所以当我们面对低年级学生时,尤其是那些充满缺点的学生时,我们要能尽量的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真诚的、慷慨地去赞赏他们,而后再实事求是地指出他们的缺点错误,这样才能让他们既知道了自己的缺点,又对自己有信心,从而促使他们奋发向上,努力学习。
其次,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还应该有团结合作、无私奉献、工作踏踏实实,认真负责的品质,而且能上出生动、活泼、有质量的课,让同学们喜欢上你的课。所以我积极参加学校的校本教研,每天都和同组老师讨论课怎么讲,我们在办公室不干别的,我们组教研氛围可浓了。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我就经常组织一些游戏活动“包装数学知识”,把学习寓于游戏之中,这是很受低年级小学生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就好像把苦口的良药裹上了一层糖衣,增加了趣味性。比如教学“元、角、分”时,课前我布置学生和爸爸、妈妈上街买玩具,并把所买玩具的价格记下来,这样学生在玩的同时,便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激发了学习元、角、分的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做了铺垫,这是课前“玩”。有的课要课后“玩”,延续学习热情,如:教完元、角、分后,布置学生拿10元钱上超市购物,看一看,用同样的钱最多可以买几种不同的商品等等。有时在课中“玩”,体验探索乐趣。孩子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从另一种意义上讲,就是具有探索的天性。如:在教学“统计”时,把学生4人一组分成9组,每组准备了一袋学具:9个长方形、8个正方形、7个三角形、6个园。问学生:“看了老师给你们的学具,你想知道什么?”“想知道每种图形有几个?”“那怎样才能很快知道学具袋里每种图形各有几个呢?”学生说:“先分类,再数。”“能不能不用数,一看就知道哪种图形多哪种图形少呢?大家讨论讨论看有什么办法?”学生讨论、实践,最后总结出一个对一个的摆,就能不用数,一看就知道哪种图形多那种图形少了。这节课学生学得饶有兴味,注意力高度集中,尤其那些调皮贪玩的同学,他们由教育的“被动角色”变为“主动角色”,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竭尽全力做一个让领导信任,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在我身边开开心心,健康成长的老师!
所以我的学生都和我挺亲近的,平时有什么事都爱和我说。
但教师只有爱是不够的,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方法。比如:赏识教育,我认为就非常好。 “人性之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就精神生活而言,每个幼小生命仿佛都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间,谁也不是为了挨骂而活着。不要说未成年的孩子,就是我们大人谁都愿意和赏识自己的的领导,赏识自己的同事一道工作。”有一次期中考试,我们班数学有18个同学得了100分,有一个男同学得了73分,其他同学都得了90多分。考完后,同学们要求我公布成绩,这时我想:如果念分,只有一个人考得不好,同学们可能会笑话他,我要让同学们自己选择,如果愿意,那你就把自己的成绩大声告诉大家,如果你不愿意,你就可以保守自己的秘密。我把我的想法和同学们说了,然后发了卷子,马上就有同学到讲台上念自己的成绩,有的说:“我很高兴告诉大家,我得了·······分。”也有的说:“我得了······分,因为我有一道题不会。”全班同学几乎都到讲台上宣布了自己的成绩,我原以为得73分的这位同学一定不会说出他的成绩的,但出乎的预料,他也走到讲台来:“我得了73分,这次没考好,我一定好好学习,争取考出好成绩。”同学们听了报以热烈的掌声,我也感动的眼眶湿润了。这时另外一位男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想对他说几句话。”我说,“你说吧。”他对这位同学说:“你别伤心了,我相信你,你以后好好学习,努力了,一定能取得好成绩,你以后有不会的,我可以帮助你!”这时又有一位女同学站起来说:“只要你以后好好学习,努力了,就是没考100分,我们一样说你是好样的!”放学后这位同学主动留下来,要求我帮他把不会的弄懂。我耐心的给他讲解,他认真的听着,当遇到听不懂的地方,他还说“老师,我没听懂,再给我讲一遍吧!”那天,一直到下午6:30,他终于把所有的考试题都弄懂了,我们才高高兴兴地回家。其实这位同学,平时真有点让我头疼,上课听讲注意力不集中,不是自己玩,就是去逗同桌。每天的作业都是我看着写,可那天,他竟能主动要求我给他补习,而且能认真听那么长时间,这是我以前从没有遇到过的事。
抓住这一点进步,第二天,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不怕困难,主动学习,不懂就问。在以后的几天里,我发现他的学习,纪律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庆幸自己那天没有直接批评他,说他怎么怎么没考好,给咱班抹黑了等等。情绪化是小学生学习中的一个显著特征。最影响小学生学习效果的是他们的情感,而与他们情绪关系最密切的就是老师。他们往往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学习,也往往因为害怕老师而逃避学习。所以当我们面对低年级学生时,尤其是那些充满缺点的学生时,我们要能尽量的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真诚的、慷慨地去赞赏他们,而后再实事求是地指出他们的缺点错误,这样才能让他们既知道了自己的缺点,又对自己有信心,从而促使他们奋发向上,努力学习。
其次,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还应该有团结合作、无私奉献、工作踏踏实实,认真负责的品质,而且能上出生动、活泼、有质量的课,让同学们喜欢上你的课。所以我积极参加学校的校本教研,每天都和同组老师讨论课怎么讲,我们在办公室不干别的,我们组教研氛围可浓了。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我就经常组织一些游戏活动“包装数学知识”,把学习寓于游戏之中,这是很受低年级小学生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就好像把苦口的良药裹上了一层糖衣,增加了趣味性。比如教学“元、角、分”时,课前我布置学生和爸爸、妈妈上街买玩具,并把所买玩具的价格记下来,这样学生在玩的同时,便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激发了学习元、角、分的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做了铺垫,这是课前“玩”。有的课要课后“玩”,延续学习热情,如:教完元、角、分后,布置学生拿10元钱上超市购物,看一看,用同样的钱最多可以买几种不同的商品等等。有时在课中“玩”,体验探索乐趣。孩子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从另一种意义上讲,就是具有探索的天性。如:在教学“统计”时,把学生4人一组分成9组,每组准备了一袋学具:9个长方形、8个正方形、7个三角形、6个园。问学生:“看了老师给你们的学具,你想知道什么?”“想知道每种图形有几个?”“那怎样才能很快知道学具袋里每种图形各有几个呢?”学生说:“先分类,再数。”“能不能不用数,一看就知道哪种图形多哪种图形少呢?大家讨论讨论看有什么办法?”学生讨论、实践,最后总结出一个对一个的摆,就能不用数,一看就知道哪种图形多那种图形少了。这节课学生学得饶有兴味,注意力高度集中,尤其那些调皮贪玩的同学,他们由教育的“被动角色”变为“主动角色”,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竭尽全力做一个让领导信任,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在我身边开开心心,健康成长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