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要较多地注重师生互动、平等参与,教师要实现角色的转换,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有多年语文课堂教学经验的我,十分注重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编演课本剧就是我的有效做法之一。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在语文教学中选择故事性强的课文,提名学生分担不同角色,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编演,这样的教学方法很受学生欢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深入钻研课文,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等多种能力,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
作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形式,我认为,要想使课本剧的演出获得成功,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学生以指导:
1.布置任务,明确要求,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
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这是课本剧演出成功的关键。我在教《〈世说新语〉三则》一文时,就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布置了编演课本剧的任务。明确要求,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一篇,编演成课本剧,学生反映比较强烈。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中学阶段是学生表现欲最强的时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看过的一些诸如《武林外传》等影视剧和一些小品,从而对戏剧表演有一个直观的认识,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位学生担任总策划人,直接对老师负责,对学生统筹管理。
2.充分信任学生,下放权力,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师要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充分相信学生,让每个小组在课余时间展开讨论,让小组成员自己展开民主式的讨论,对剧本的构思、角色的分配,充分发表意见,讨论后确定。每个小组都要选出一名导演,没有演出任务的小组成员负责评判和把关,积极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充分挖掘自身的才能,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师适时指导,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初次接触课本剧时,会有许多问题急待解决,当学生遇到难题,小组讨论无法解决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注和指导,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工具书、学习资料,解疑释惑。这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很有效果。
同学们在充分熟悉课文后,对课本剧的编写都有许多想法,这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对一些好的设计,给予肯定和赞赏。这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發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比如在改写《魏武将见匈奴使》时,学生便在最后一场,设计了曹操将匈奴使者捉回劝降的情节,更进一步表现了曹操作为政治家在打击敌国、排除异己时的果敢,以及狡诈阴险、疾贤妒能的个性,使原文比较隐晦的主题,得到比较充分的展现。
4.要重视课堂表演气氛的营造,重视表演的效果。
让这些从来没有舞台经验的学生上台表演,教师一定要注意表演前课堂气氛的营造。有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状态既能提高人的各种心理机能,也能降低各种心理机能,活动效率对心理状态的依赖程度的变动幅度高达±70%。积极良好和谐愉快的课堂心理气氛能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学生的智力活动。在这种心理气氛下,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深刻,想象丰富活跃,记忆力增强,精力旺盛,积极主动。
在学生表演开始前,可以将讲台进行适当的布置,可以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化装,组成助威团,用热烈的掌声给表演的学生以信心和鼓励。也可以采用小组之间的竞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我在学生表演时,还模仿中央电视台小品大赛的形式,组织了评委会,现场打分,还设置了最佳表演奖、最佳剧本奖和最佳剧目奖等奖项,让同学们把掌声送给每一个参与表演的同学。这无疑是对同学们辛苦劳动的回报,让他们每一个人都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快乐,这种美好的体验,会对同学们今后积极学习语文,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实践证明,指导学生编演课本剧这一做法比任何一种传统教学方法的效果都好,学生不但对课文内容掌握透彻,而且又可以提高各种能力。
收稿日期:2010-10-28
作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形式,我认为,要想使课本剧的演出获得成功,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学生以指导:
1.布置任务,明确要求,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
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这是课本剧演出成功的关键。我在教《〈世说新语〉三则》一文时,就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布置了编演课本剧的任务。明确要求,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一篇,编演成课本剧,学生反映比较强烈。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中学阶段是学生表现欲最强的时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看过的一些诸如《武林外传》等影视剧和一些小品,从而对戏剧表演有一个直观的认识,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位学生担任总策划人,直接对老师负责,对学生统筹管理。
2.充分信任学生,下放权力,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师要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充分相信学生,让每个小组在课余时间展开讨论,让小组成员自己展开民主式的讨论,对剧本的构思、角色的分配,充分发表意见,讨论后确定。每个小组都要选出一名导演,没有演出任务的小组成员负责评判和把关,积极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充分挖掘自身的才能,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师适时指导,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初次接触课本剧时,会有许多问题急待解决,当学生遇到难题,小组讨论无法解决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注和指导,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工具书、学习资料,解疑释惑。这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很有效果。
同学们在充分熟悉课文后,对课本剧的编写都有许多想法,这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对一些好的设计,给予肯定和赞赏。这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發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比如在改写《魏武将见匈奴使》时,学生便在最后一场,设计了曹操将匈奴使者捉回劝降的情节,更进一步表现了曹操作为政治家在打击敌国、排除异己时的果敢,以及狡诈阴险、疾贤妒能的个性,使原文比较隐晦的主题,得到比较充分的展现。
4.要重视课堂表演气氛的营造,重视表演的效果。
让这些从来没有舞台经验的学生上台表演,教师一定要注意表演前课堂气氛的营造。有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状态既能提高人的各种心理机能,也能降低各种心理机能,活动效率对心理状态的依赖程度的变动幅度高达±70%。积极良好和谐愉快的课堂心理气氛能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学生的智力活动。在这种心理气氛下,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深刻,想象丰富活跃,记忆力增强,精力旺盛,积极主动。
在学生表演开始前,可以将讲台进行适当的布置,可以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化装,组成助威团,用热烈的掌声给表演的学生以信心和鼓励。也可以采用小组之间的竞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我在学生表演时,还模仿中央电视台小品大赛的形式,组织了评委会,现场打分,还设置了最佳表演奖、最佳剧本奖和最佳剧目奖等奖项,让同学们把掌声送给每一个参与表演的同学。这无疑是对同学们辛苦劳动的回报,让他们每一个人都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快乐,这种美好的体验,会对同学们今后积极学习语文,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实践证明,指导学生编演课本剧这一做法比任何一种传统教学方法的效果都好,学生不但对课文内容掌握透彻,而且又可以提高各种能力。
收稿日期:201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