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化地理课堂最关键的一步是优化课堂提问。首先要明确提什么问题,这对课堂教学来说是很重要的。提什么问题,关键是要把握好问题的“度”,即难易程度。曾听过一节七年级地理“世界人口”,教师在课上用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计算几个国家的人口密度,比较后得出中国的人口密度大。在课快要结束时教师提了个问题:“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能不能用迁移的办法平均一下世界人口?”这位教师想让学生讨论问题本身无可厚非,可问题出在“问题”上,“平均人口”的办法能用简单的“能与不能”来回答吗?是七年级学生能回答得了的吗?很显然教师的问题太大了,不仅未能启发学生回答问题,反而加大了难度,使学生无所适从。相反,过小、过浅、过易的问题,学生不假思索即能对答如流。比如说,中国人口数位居世界第几?中国的面积位居世界第几?这样的问题不仅谈不上对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会使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所以课堂提问必须有效,这是优化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效果。而且能带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系统化。所以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有效的课堂提问的设计做些探讨。
1.启发性提问
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充分理解整节课的内容,适时的启发提问,激活学生的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不一定是填空式回答;也不一定把完整的句子截成几段;或者是判断式发问,学生无须思考,凭猜测便能正确回答等等这类问题。应该是提出的问题是矛盾的集中点,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如在讲到我国气候特点时,主要分为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气温的特点让学生读图总结:除青藏高原外夏季普遍高温,最热的地方出现在吐鲁番;冬季南北温差大。除提出常规的问题夏季为什么南北温差小?从太阳高度角、昼长,冬季为什么南北温差大之外,还应提出夏季青藏高原夏季为什么气温低,吐鲁番盆地夏季为什么最热?来将所学内容进行完善。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应鼓励他们发散思维联想所学类似的知识,灵活运用。
2.重点的提问
一节课只有45分钟,不可能都由问答式进行,也不可能对所有问题都详细展开研究,提问的问题应该是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问到最需要、值得问的地方,以突出重点、攻克难点。不能在枝节问题上周旋。例如在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背景这节课,提的问题就应该有一个重点就是为什么要调配资源,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么整节课的思路就清晰了。另外抓住知识的难点设问,有的放失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如在讲自然资源这个概念时,可提一问题,自然资源、能源、矿产资源的关系。可以深刻的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还有提问一些学生认识模糊、易疏漏的地方,抓住关键词及制造矛盾为突破口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将片面的、孤立的和形而上学的认识转化为全面的、辨证的认知结构。例如重要的剖面图的讲解时,引导学生全面复习附近的地形。并从几个重要的方向画出剖面图,说出每个剖面上突出的地理事物。有利于深刻的记忆、识别地形剖面图。
3.有层次的提问
系统而周密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达到目标的途径。提问的层次性原则要求教师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设计问题,在知识范围上可以由小到大,先设问,反问,再追问,最后得出概括的结论,使学生把握思维的正确方向,提高概括能力;设问也可以从大入手,问题提的大,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让学生发散思维,明确思维的方向及途径。随后教师在提出一系列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一堂课往往就是这样几个先小后大,或先大后小的问题组合,构成一个指向明确、体现教学思路的、具有适当思维容量的“问题链”,打通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有序的思考,获得知识,建立知识体系,掌握学习方法,得到能力的良性迁移。
4.量力性的提问
要求设计的问题应该因材施教,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答问都能得到发展,若提出的问题低于或高于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就不能积极的进行思维活动。提出问题的难易、深浅应因人而议,兼顾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把A、B、C三种不同难度的问题,对应地给A、B、C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跳一跳都能都能摘到果子,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逐步提高要求,不能一步到位,因此,教师不仅要备好教材、教法,更要“备好”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应了如指掌。
5.学生提问
课堂的提问不仅局限于教师提问学生,也可在教学过程中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了解的问题所在,将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归纳总结,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深刻的解答。这种方式不仅课堂气氛非常好,而且有目的性、针对性。学生掌握牢固,教师有的放失,而且这种方式最符合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题的要求。但是得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效,否则会浪费很多课上时间。同时教师必须抓住关键的问题,而且得给我们教师留下的驾驭空间,来深化课堂总结知识点。
优化课堂提问,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十分有益的,也对教师的业务素质、业务技能和教学的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探课堂提问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经常变换方法,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除了上述方法外,例如,“设疑式”可以引起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对比式”可以诱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共性、区别个性、加深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比喻式”能帮助学生产生联想、想象,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恰如其分的提问,带来得教学效果是出乎意料的。
1.启发性提问
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充分理解整节课的内容,适时的启发提问,激活学生的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不一定是填空式回答;也不一定把完整的句子截成几段;或者是判断式发问,学生无须思考,凭猜测便能正确回答等等这类问题。应该是提出的问题是矛盾的集中点,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如在讲到我国气候特点时,主要分为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气温的特点让学生读图总结:除青藏高原外夏季普遍高温,最热的地方出现在吐鲁番;冬季南北温差大。除提出常规的问题夏季为什么南北温差小?从太阳高度角、昼长,冬季为什么南北温差大之外,还应提出夏季青藏高原夏季为什么气温低,吐鲁番盆地夏季为什么最热?来将所学内容进行完善。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应鼓励他们发散思维联想所学类似的知识,灵活运用。
2.重点的提问
一节课只有45分钟,不可能都由问答式进行,也不可能对所有问题都详细展开研究,提问的问题应该是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问到最需要、值得问的地方,以突出重点、攻克难点。不能在枝节问题上周旋。例如在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背景这节课,提的问题就应该有一个重点就是为什么要调配资源,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么整节课的思路就清晰了。另外抓住知识的难点设问,有的放失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如在讲自然资源这个概念时,可提一问题,自然资源、能源、矿产资源的关系。可以深刻的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还有提问一些学生认识模糊、易疏漏的地方,抓住关键词及制造矛盾为突破口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将片面的、孤立的和形而上学的认识转化为全面的、辨证的认知结构。例如重要的剖面图的讲解时,引导学生全面复习附近的地形。并从几个重要的方向画出剖面图,说出每个剖面上突出的地理事物。有利于深刻的记忆、识别地形剖面图。
3.有层次的提问
系统而周密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达到目标的途径。提问的层次性原则要求教师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设计问题,在知识范围上可以由小到大,先设问,反问,再追问,最后得出概括的结论,使学生把握思维的正确方向,提高概括能力;设问也可以从大入手,问题提的大,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让学生发散思维,明确思维的方向及途径。随后教师在提出一系列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一堂课往往就是这样几个先小后大,或先大后小的问题组合,构成一个指向明确、体现教学思路的、具有适当思维容量的“问题链”,打通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有序的思考,获得知识,建立知识体系,掌握学习方法,得到能力的良性迁移。
4.量力性的提问
要求设计的问题应该因材施教,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答问都能得到发展,若提出的问题低于或高于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就不能积极的进行思维活动。提出问题的难易、深浅应因人而议,兼顾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把A、B、C三种不同难度的问题,对应地给A、B、C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跳一跳都能都能摘到果子,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逐步提高要求,不能一步到位,因此,教师不仅要备好教材、教法,更要“备好”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应了如指掌。
5.学生提问
课堂的提问不仅局限于教师提问学生,也可在教学过程中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了解的问题所在,将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归纳总结,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深刻的解答。这种方式不仅课堂气氛非常好,而且有目的性、针对性。学生掌握牢固,教师有的放失,而且这种方式最符合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题的要求。但是得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效,否则会浪费很多课上时间。同时教师必须抓住关键的问题,而且得给我们教师留下的驾驭空间,来深化课堂总结知识点。
优化课堂提问,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十分有益的,也对教师的业务素质、业务技能和教学的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探课堂提问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经常变换方法,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除了上述方法外,例如,“设疑式”可以引起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对比式”可以诱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共性、区别个性、加深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比喻式”能帮助学生产生联想、想象,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恰如其分的提问,带来得教学效果是出乎意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