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影视音乐可以使大学的音乐专业教育感性化。从学生熟悉、易接受的影视音乐入手音乐专业的教学,可以使学生较自然,有乐感地听记、演唱、演奏、欣赏、诠释音乐。真心希望影视音乐在大学音乐专业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
关键词:影视音乐;视唱练耳;教学;欣赏
音乐对于影视艺术来说是一门年轻的艺术。随着影视艺术一百余年来的发展,影视音乐已深入人心,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校学习音乐专业的大学生无疑也会或多或少的喜欢影视音乐。在大学音乐专业教育当中,老师时常会对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的表达不准确或缺少表现而苦恼。为了使学生的音乐表达准确或有表现力,就有必要在教学中使用学生熟悉和易于接受的作品,而具备此条件的作品当首推影视音乐。
一、影视音乐可使大学视唱练耳教学感性化
视唱练耳是各大学音乐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基础技能理论课,它主要通过视唱和音乐听记来训练学生的音乐听觉,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现在音乐专业的学生在进入该门课的学习时由于教材等方面的原因,大多是从理性方面入手,使得该门课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影视音乐的主题曲、片尾曲、插曲大部分旋律,学生都非常熟悉,如果在视唱的教学中引入一些影视音乐,如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我的祖国”,《洪湖赤卫队》的插曲,“洪湖水,浪打浪”,类似这样抒情、上口、节奏平稳的音乐,学生首先会很有兴趣。由于他们对旋律熟悉,所以在视唱的过程中就不必过多考虑音准、节奏的问题,可以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视谱方面,使得视谱能力在短时间内得到很大提高。同理,在听记教学中,我们也很有必要让影视音乐发挥它特殊的功效。在音乐的学习当中,老师们总会要求学生要有“乐感”。所谓“乐感”是指人们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所表现的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视唱练耳的教学中也要时时体现出“乐感”来。学生唱熟一首曲子,大部分时间总是不能把音乐本身要表达的情感准确体现,因为他们对该曲没有任何了解,如果让他们唱些影视曲,如前面所提到的“我的祖国”,“洪湖水,浪打浪”他们就会联想到电影里的画面,就会在这条视唱的下面无意识地加上歌词之意,用心去理解、体验、感受旋律本身的抒情、优美以及所包含的深意。
二、影视歌曲可成为大学学习声乐的敲门砖
唐朝时代就认为在音乐的表达上“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肉指声乐”是说声乐比乐器更擅长表现。现在的大学声乐教学中应多收录一些影视经典曲目,因为经典的影视曲一方面都有朗朗上口,旋律优美,通俗易懂之功效,如电影《海外赤子》插曲《我爱你,中国》。爱国对于一个长期生长在中国大陆上的人们来说有时候会觉得较淡,有点空洞,所以很多学生并不愿学习这样的声乐作品,但为什么《我爱你,中国》这首歌唱的人那么多,不管海外的还是国内的歌手,不管是文艺工作者还是普通民众,知道的人那么多,我想这主要是因为电影主人公历尽坎坷回到祖国的故事感动着每一个人,更重要的原因是该曲的旋律抒情、优美、曲调雅俗共赏,能准确表达人们的爱国情结,所以广为流传。因为该曲长期的广泛流行,自然就会起到教育人们热爱祖国的作用。另一方面经典的影视曲大多是作曲家或编曲根据影视的内容,紧扣主题、情节、场景等有目的地创作的,每首曲子都是在特定的视觉画面下出现的,学生演唱起来会有很多的联想,很容易把握住主题,歌声自然就会“声情并茂”。如: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前奏一旦奏响,学生马上就会通过那高昂、上扬的曲调,细碎的模仿马蹄声的分解和弦联想到西天取经路上的师徒四人,“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经历了“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终于是“路在脚下”求得正果。有了这一番情感体验,学生的歌声不会是只求声美而意不能达,此时一定会是以情带声,入歌唱之妙境了!
三、影视音乐应广泛用于钢琴的教学中
在我多年的教学中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学生非常喜欢某一首歌曲,他想自弹自唱或给别人弹伴奏,可又不知该怎么编配,或者是喜欢某一首曲子却找不到编好的正谱,有正谱又弹不出音乐感觉,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从影视音乐入手。影视音乐许多是大家熟知的,想起旋律就会有很多联想,要使学生会自配即兴伴奏,从这一方面入手会容易一些。根据既定的歌曲旋律,在键盘上即兴弹奏出包括一定的和声与织体的伴奏声部就是即兴伴奏。伴奏中的“和声”学生需专门学习,而伴奏织体要和乐曲主题相融合,有些学生往往编配的织体和歌曲要表达的内容不相符,听起来十分别扭,如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些学生会把伴奏音型配成琶或分解和弦,听起来软弱无力,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是学生掌握的伴奏音型太少,“一琶到底”,无论什么曲子都用这一音型,另一方面就是对曲子的内容,背景了解不够。如果从影视音乐入手,如影片《大海在呼唤》主题曲《大海啊故乡》,学生看到那一浪浪翻卷的画面,自然就会用模仿海浪的声响配出几种符合主题要求的音型,教学中的问题迎刃而解。
我们的音乐专业的大学生,刚进校时对音乐的欣赏力、理解力不会很高,如果让他们一开始就欣赏艺术歌曲,协奏曲,民族交响曲,西洋交响曲这样一些较抽象、理性、庞大的音乐,那他们是无法理解的,也不会有兴趣。如果先从一些通俗,易懂的影视音乐入听,让他们边观赏画面边聆听音乐则可以提起他们上欣赏课的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视听”结合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音乐适合表现什么样的人物,什么样的情感要用什么音乐来表达,音乐是如何高度概括主题的等等。总之,让学生结合影视的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来欣赏音乐,那么学生的音乐欣赏力就会在愉快的视听欣赏中悄然提高,欣赏课的目的也就会因此而达到。
关键词:影视音乐;视唱练耳;教学;欣赏
音乐对于影视艺术来说是一门年轻的艺术。随着影视艺术一百余年来的发展,影视音乐已深入人心,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校学习音乐专业的大学生无疑也会或多或少的喜欢影视音乐。在大学音乐专业教育当中,老师时常会对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的表达不准确或缺少表现而苦恼。为了使学生的音乐表达准确或有表现力,就有必要在教学中使用学生熟悉和易于接受的作品,而具备此条件的作品当首推影视音乐。
一、影视音乐可使大学视唱练耳教学感性化
视唱练耳是各大学音乐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基础技能理论课,它主要通过视唱和音乐听记来训练学生的音乐听觉,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现在音乐专业的学生在进入该门课的学习时由于教材等方面的原因,大多是从理性方面入手,使得该门课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影视音乐的主题曲、片尾曲、插曲大部分旋律,学生都非常熟悉,如果在视唱的教学中引入一些影视音乐,如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我的祖国”,《洪湖赤卫队》的插曲,“洪湖水,浪打浪”,类似这样抒情、上口、节奏平稳的音乐,学生首先会很有兴趣。由于他们对旋律熟悉,所以在视唱的过程中就不必过多考虑音准、节奏的问题,可以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视谱方面,使得视谱能力在短时间内得到很大提高。同理,在听记教学中,我们也很有必要让影视音乐发挥它特殊的功效。在音乐的学习当中,老师们总会要求学生要有“乐感”。所谓“乐感”是指人们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所表现的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视唱练耳的教学中也要时时体现出“乐感”来。学生唱熟一首曲子,大部分时间总是不能把音乐本身要表达的情感准确体现,因为他们对该曲没有任何了解,如果让他们唱些影视曲,如前面所提到的“我的祖国”,“洪湖水,浪打浪”他们就会联想到电影里的画面,就会在这条视唱的下面无意识地加上歌词之意,用心去理解、体验、感受旋律本身的抒情、优美以及所包含的深意。
二、影视歌曲可成为大学学习声乐的敲门砖
唐朝时代就认为在音乐的表达上“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肉指声乐”是说声乐比乐器更擅长表现。现在的大学声乐教学中应多收录一些影视经典曲目,因为经典的影视曲一方面都有朗朗上口,旋律优美,通俗易懂之功效,如电影《海外赤子》插曲《我爱你,中国》。爱国对于一个长期生长在中国大陆上的人们来说有时候会觉得较淡,有点空洞,所以很多学生并不愿学习这样的声乐作品,但为什么《我爱你,中国》这首歌唱的人那么多,不管海外的还是国内的歌手,不管是文艺工作者还是普通民众,知道的人那么多,我想这主要是因为电影主人公历尽坎坷回到祖国的故事感动着每一个人,更重要的原因是该曲的旋律抒情、优美、曲调雅俗共赏,能准确表达人们的爱国情结,所以广为流传。因为该曲长期的广泛流行,自然就会起到教育人们热爱祖国的作用。另一方面经典的影视曲大多是作曲家或编曲根据影视的内容,紧扣主题、情节、场景等有目的地创作的,每首曲子都是在特定的视觉画面下出现的,学生演唱起来会有很多的联想,很容易把握住主题,歌声自然就会“声情并茂”。如: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前奏一旦奏响,学生马上就会通过那高昂、上扬的曲调,细碎的模仿马蹄声的分解和弦联想到西天取经路上的师徒四人,“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经历了“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终于是“路在脚下”求得正果。有了这一番情感体验,学生的歌声不会是只求声美而意不能达,此时一定会是以情带声,入歌唱之妙境了!
三、影视音乐应广泛用于钢琴的教学中
在我多年的教学中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学生非常喜欢某一首歌曲,他想自弹自唱或给别人弹伴奏,可又不知该怎么编配,或者是喜欢某一首曲子却找不到编好的正谱,有正谱又弹不出音乐感觉,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从影视音乐入手。影视音乐许多是大家熟知的,想起旋律就会有很多联想,要使学生会自配即兴伴奏,从这一方面入手会容易一些。根据既定的歌曲旋律,在键盘上即兴弹奏出包括一定的和声与织体的伴奏声部就是即兴伴奏。伴奏中的“和声”学生需专门学习,而伴奏织体要和乐曲主题相融合,有些学生往往编配的织体和歌曲要表达的内容不相符,听起来十分别扭,如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些学生会把伴奏音型配成琶或分解和弦,听起来软弱无力,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是学生掌握的伴奏音型太少,“一琶到底”,无论什么曲子都用这一音型,另一方面就是对曲子的内容,背景了解不够。如果从影视音乐入手,如影片《大海在呼唤》主题曲《大海啊故乡》,学生看到那一浪浪翻卷的画面,自然就会用模仿海浪的声响配出几种符合主题要求的音型,教学中的问题迎刃而解。
我们的音乐专业的大学生,刚进校时对音乐的欣赏力、理解力不会很高,如果让他们一开始就欣赏艺术歌曲,协奏曲,民族交响曲,西洋交响曲这样一些较抽象、理性、庞大的音乐,那他们是无法理解的,也不会有兴趣。如果先从一些通俗,易懂的影视音乐入听,让他们边观赏画面边聆听音乐则可以提起他们上欣赏课的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视听”结合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音乐适合表现什么样的人物,什么样的情感要用什么音乐来表达,音乐是如何高度概括主题的等等。总之,让学生结合影视的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来欣赏音乐,那么学生的音乐欣赏力就会在愉快的视听欣赏中悄然提高,欣赏课的目的也就会因此而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