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我们要聪明地花钱?”
“开立储蓄账户很重要吗?”
“银行能为我们做什么呢?”
针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花旗银行2007年首创了儿童理财漫画《神探贝妮与威力哥哥历险记》,生动活泼地介绍了预算和复利等金融知识,带孩子们畅游了浩瀚的理财世界,并演出了漫画剧来推广理财教育和金钱观,号召全国的小学生加入“花旗理财俱乐部”。而“花旗亲子成长账户”成为外资银行在中国的首款未成年人外汇存款产品。花旗中国总经理黄晓光称:“通过漫画形式,能使看似枯燥的理财观念变得栩栩如生,使孩子们更易理解那些只属于成人世界的理财观念。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和国民金融意识增强,全社会对金融理财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强。金融教育不单是知识传递,更是培养人格和价值观”。
中国社科院理财中心专家王增武认为:“儿童理财产品属于专项理财,类似奥运冠军理财和汶川震后投资理财产品等,但其特殊性有助于民族理财意识的培养,如同多年前普及青少年计算机教育一样,非常有助于培养‘合格投资者’。毕竟从较大岁数却毫无金融知识的成年人抓起,要比从娃娃抓起,困难得多。”
外资银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渣打银行开设了专业儿童理财网让弦子学习外汇、股票等金融知识,提醒他们“开源节流”。一位家长表示网站非常“实用”,家长也能一起学:“要带儿子出国时,我会先让他了解该国的货币折算汇率,让他在当地要求父母买东西时不会提过分无理的要求。”而渣打“天骄少年”小客户若考入国内外知名大学,即可申请渣打银行实习机会。亲身体会国际金融业从业经历。最诱人的是,“渣打少年精英俱乐部”的孩子申请国际名校留学,还可获得渣打高层领导的推荐信。但其父母必须是该行客户,由此将非渣打的消费者挡在了门外。而“未来商业领袖训练营”也与“优先理财”账户相结合,使得部分家长为此而申请成为该行客户。
渣打中国零售银行总经理林曼云表示:“外资银行对儿童财商教育的投入以公益为主。但不可否认,各家银行都希望家长给予孩子人生理财的第一次体验能发生在自己的银行。”对此,王增武称:“银行培育儿童理财观念,首先肯定有营销性质,与其说产品营销,不如说是推出概念。培养未来潜在客户,品牌营销才是关键”。
汇丰银行儿童账户着重于境外教育,在子女留学海外前就开立海外学生账户,免除留学资金调动的不便。而汇丰理财游戏棋,能一边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和外币理财技巧,也能开辟出国留学机会。
“儿童理财存在的问题是孩子能否看懂宣传资料,家长能否讲明白金融知识。连成年人都很难分析理财产品的风险和收益,孩子就更难了。”王增武认为,“现阶段适合孩子的还是低风险储蓄型产品,毕竟这是科普教育,是孩子成长的过渡阶段,主要对象还是家长。”而恒生银行专门针对儿童推出几乎涵盖所有业务的“智多KID”账户,包括基金、股票等理财产品,引导孩子设定储蓄目标,体验理财乐趣。
东亚银行推出了兼容7种外币的国际账户“聪明小当家”。“孩子每年几千元压岁钱和零花钱,现在开户存起来,作为教育基金的同时让他养成理财习惯。”在东亚银行望京支行为5岁儿子开设该账户的王女士说。资深理财专家杨涛认为,儿童市场比任何年龄细分市场都更有潜力,能为银行长远发展提供可持续动力,已成为继理财市场、信用卡市场之后银行角力的第三大阵地。
中资银行:孩子的教育成本是家长年均收入的30倍以上
中国社科院龚益教授称:“儿童理财目前份额不到5%,但发展态势很快,一年时间产品总额就上升20%,除传统的压岁钱管理外,还出现基金投资等新套路,且中资银行也不再缺位。”
5月,工商银行联合40多家基金公司,推出儿童基金定投套餐“基金定投,伴你‘童’行”,客户可为子女开设基金账户长期投资,摊薄成本降低风险,成为国内最佳的教育金储备方式。上海社科院“儿童抚养及教育成本”调查显示:以物价水平计算,儿童0—16岁抚养总成本约30万元,加上高等教育费用则高达50万元。忽略购买力差异,孩子从出生到高等教育的成本约是去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倍以上,即家长辛勤工作30年还挣不够一个孩子高等教育后的费用。由此,仅靠定期储蓄显然无法满足未来资金需求,工行以基金定投的灵活性和高收益,使家长们相信其有助于孩子进入高等院校或出国留学。
“基金定投属于高风险高收益,教育储蓄则低风险低收益,孩子更适合教育储蓄。只有家长是合格投资者才能选择高风险产品。”王增武谈到。而东亚银行理财专家称教育储蓄可免利息税和利率优惠,但上限受制约且利息税已被取消、利率又较低,使其增加收益的效用已十分弱化,不会成为未来的主要业务。
中信银行不仅考虑如何为客户增值资本,还考虑了整个家庭的财富传承。其私人银行针对高端客户后代启动了“未来领袖计划”,从财富传承、名校体验、领导力培训和社交圈子等方面为其提供全面服务,远远超出理财范围。而渣打私人银行理财培训“新锐营”组织了贵宾客户子女参观香港金融街并赴总部接受专业财富管理培训。
理财专家:理财必须从娃娃抓起
“3岁辨认钱币,4岁买简单用品,5岁明白钱是劳动所得,6岁能数较大数目的钱,7岁能确认自己有无购买能力,8岁自己挣零花钱,9岁制定用钱计划,10岁懂节约零用钱,11岁评价商业广告,12岁后全面参与成人商业活动和理财交易。”这是经典的西方儿童规划,一个人的理财能力直接关系到其一生的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因此外资银行才将培育儿童理财作为培养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的重要途径,它们抓牢下一代、下两代市场的策略成为事半功倍的良方。
“国内儿童理财市场发展滞后,一是刚刚起步,投资市场不完善、产品不充裕,对成年人的投资教育也尚处初级阶段。二是受阻于传统文化观念,认为孩子的天职是读书,长大后自然会懂理财”,杨涛称,“家长往往走极端:要么既满足孩子,要么剥夺其一切掌钱机会,怕沾染上‘铜臭味’。然而月光族、啃老族、拜金族,卡奴这些词折射出了传统中国式儿童财商教育的失败。”
儿童的偏好影响家长消费,儿童喜欢的往往就是家长选择的,也是未来5—10年市场消费的方向。“中资银行重视教育储蓄,用零存整取来集腋成裘,积攒学习费用,但孩子无法自我理财。”王增武说,“外资银行的收益率并不优于中资,也多采用理财账户,但却打造了更贴近儿童趣味游戏和银行卡设计等服务,吸引孩子注意力而培养未来潜在客户。儿童理财培育之路还很长,从孩子形成最初意识开始就灌输正确的理财和金钱观,对于社会发展有大利而无害。”
“开立储蓄账户很重要吗?”
“银行能为我们做什么呢?”
针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花旗银行2007年首创了儿童理财漫画《神探贝妮与威力哥哥历险记》,生动活泼地介绍了预算和复利等金融知识,带孩子们畅游了浩瀚的理财世界,并演出了漫画剧来推广理财教育和金钱观,号召全国的小学生加入“花旗理财俱乐部”。而“花旗亲子成长账户”成为外资银行在中国的首款未成年人外汇存款产品。花旗中国总经理黄晓光称:“通过漫画形式,能使看似枯燥的理财观念变得栩栩如生,使孩子们更易理解那些只属于成人世界的理财观念。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和国民金融意识增强,全社会对金融理财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强。金融教育不单是知识传递,更是培养人格和价值观”。
中国社科院理财中心专家王增武认为:“儿童理财产品属于专项理财,类似奥运冠军理财和汶川震后投资理财产品等,但其特殊性有助于民族理财意识的培养,如同多年前普及青少年计算机教育一样,非常有助于培养‘合格投资者’。毕竟从较大岁数却毫无金融知识的成年人抓起,要比从娃娃抓起,困难得多。”
外资银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渣打银行开设了专业儿童理财网让弦子学习外汇、股票等金融知识,提醒他们“开源节流”。一位家长表示网站非常“实用”,家长也能一起学:“要带儿子出国时,我会先让他了解该国的货币折算汇率,让他在当地要求父母买东西时不会提过分无理的要求。”而渣打“天骄少年”小客户若考入国内外知名大学,即可申请渣打银行实习机会。亲身体会国际金融业从业经历。最诱人的是,“渣打少年精英俱乐部”的孩子申请国际名校留学,还可获得渣打高层领导的推荐信。但其父母必须是该行客户,由此将非渣打的消费者挡在了门外。而“未来商业领袖训练营”也与“优先理财”账户相结合,使得部分家长为此而申请成为该行客户。
渣打中国零售银行总经理林曼云表示:“外资银行对儿童财商教育的投入以公益为主。但不可否认,各家银行都希望家长给予孩子人生理财的第一次体验能发生在自己的银行。”对此,王增武称:“银行培育儿童理财观念,首先肯定有营销性质,与其说产品营销,不如说是推出概念。培养未来潜在客户,品牌营销才是关键”。
汇丰银行儿童账户着重于境外教育,在子女留学海外前就开立海外学生账户,免除留学资金调动的不便。而汇丰理财游戏棋,能一边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和外币理财技巧,也能开辟出国留学机会。
“儿童理财存在的问题是孩子能否看懂宣传资料,家长能否讲明白金融知识。连成年人都很难分析理财产品的风险和收益,孩子就更难了。”王增武认为,“现阶段适合孩子的还是低风险储蓄型产品,毕竟这是科普教育,是孩子成长的过渡阶段,主要对象还是家长。”而恒生银行专门针对儿童推出几乎涵盖所有业务的“智多KID”账户,包括基金、股票等理财产品,引导孩子设定储蓄目标,体验理财乐趣。
东亚银行推出了兼容7种外币的国际账户“聪明小当家”。“孩子每年几千元压岁钱和零花钱,现在开户存起来,作为教育基金的同时让他养成理财习惯。”在东亚银行望京支行为5岁儿子开设该账户的王女士说。资深理财专家杨涛认为,儿童市场比任何年龄细分市场都更有潜力,能为银行长远发展提供可持续动力,已成为继理财市场、信用卡市场之后银行角力的第三大阵地。
中资银行:孩子的教育成本是家长年均收入的30倍以上
中国社科院龚益教授称:“儿童理财目前份额不到5%,但发展态势很快,一年时间产品总额就上升20%,除传统的压岁钱管理外,还出现基金投资等新套路,且中资银行也不再缺位。”
5月,工商银行联合40多家基金公司,推出儿童基金定投套餐“基金定投,伴你‘童’行”,客户可为子女开设基金账户长期投资,摊薄成本降低风险,成为国内最佳的教育金储备方式。上海社科院“儿童抚养及教育成本”调查显示:以物价水平计算,儿童0—16岁抚养总成本约30万元,加上高等教育费用则高达50万元。忽略购买力差异,孩子从出生到高等教育的成本约是去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倍以上,即家长辛勤工作30年还挣不够一个孩子高等教育后的费用。由此,仅靠定期储蓄显然无法满足未来资金需求,工行以基金定投的灵活性和高收益,使家长们相信其有助于孩子进入高等院校或出国留学。
“基金定投属于高风险高收益,教育储蓄则低风险低收益,孩子更适合教育储蓄。只有家长是合格投资者才能选择高风险产品。”王增武谈到。而东亚银行理财专家称教育储蓄可免利息税和利率优惠,但上限受制约且利息税已被取消、利率又较低,使其增加收益的效用已十分弱化,不会成为未来的主要业务。
中信银行不仅考虑如何为客户增值资本,还考虑了整个家庭的财富传承。其私人银行针对高端客户后代启动了“未来领袖计划”,从财富传承、名校体验、领导力培训和社交圈子等方面为其提供全面服务,远远超出理财范围。而渣打私人银行理财培训“新锐营”组织了贵宾客户子女参观香港金融街并赴总部接受专业财富管理培训。
理财专家:理财必须从娃娃抓起
“3岁辨认钱币,4岁买简单用品,5岁明白钱是劳动所得,6岁能数较大数目的钱,7岁能确认自己有无购买能力,8岁自己挣零花钱,9岁制定用钱计划,10岁懂节约零用钱,11岁评价商业广告,12岁后全面参与成人商业活动和理财交易。”这是经典的西方儿童规划,一个人的理财能力直接关系到其一生的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因此外资银行才将培育儿童理财作为培养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的重要途径,它们抓牢下一代、下两代市场的策略成为事半功倍的良方。
“国内儿童理财市场发展滞后,一是刚刚起步,投资市场不完善、产品不充裕,对成年人的投资教育也尚处初级阶段。二是受阻于传统文化观念,认为孩子的天职是读书,长大后自然会懂理财”,杨涛称,“家长往往走极端:要么既满足孩子,要么剥夺其一切掌钱机会,怕沾染上‘铜臭味’。然而月光族、啃老族、拜金族,卡奴这些词折射出了传统中国式儿童财商教育的失败。”
儿童的偏好影响家长消费,儿童喜欢的往往就是家长选择的,也是未来5—10年市场消费的方向。“中资银行重视教育储蓄,用零存整取来集腋成裘,积攒学习费用,但孩子无法自我理财。”王增武说,“外资银行的收益率并不优于中资,也多采用理财账户,但却打造了更贴近儿童趣味游戏和银行卡设计等服务,吸引孩子注意力而培养未来潜在客户。儿童理财培育之路还很长,从孩子形成最初意识开始就灌输正确的理财和金钱观,对于社会发展有大利而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