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探讨当代有关“互联网 + ”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从而针对“互联网 + ”时代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提出相关的指导与建议。阳泉市科技局2018年度科技研发项目:2018S0707“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创业研究。
一.“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创业背景
高校近年来的连续扩招,使得毕业生的人数屡创新高。尽管近年来国家的经济快速增长,促进了各大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用人需求,然而大学生的供应仍然大于需求,造成了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变得愈来愈严峻。为了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大学生开始自己创业。同时受金融危机等原因的影响,就业市场的需求总体趋减,大学生激烈的就业情势仍将会延续较长的时间。基于此,近年来,国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的有关扶持政策,特别是当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创业教育、创业资金、经营场所等多方面帮助大学生创业,激励大学生看准“互联网 +”时代下潜在的市场空间,把握好创业的时机,从而有更多的选择去创业就业。所以我国也迎来了“互联网+”时代,同时也迎来了基于“互联网+”的创业高潮。“互联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史无前例的机遇。
二.“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创业现状
(一)大学生自身方面
1. 大学生对“互联网+”创业的认识存在偏差
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复杂的就业心理与创业认识的偏差,以及市场观念的薄弱,往往会使得大学生受求稳心理、跟风效益等心理因素的影响,缺乏对自身应如何择业的理性认识,对于目标市场定位和营销手段组合还是停留在课本而缺乏真实的市场实践,不能较好地应对市场的变化。从目前大学生创业情况来看,创新创业意识简单激进的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还在于观念,试图用一个自己认为很新奇的想法来吸引投资,却往往效果不佳。大学生更倾向于向投资者探讨有关技术的问题,可是很少谈到产品在市场中可以获得的利润和上升的空间。由此可见,只有明确的市场营销计划,把握当今发展需求才能更好地迎合社会的要求。
2.大学生自主创业专业知识能力的缺乏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业要具备相关的知识、技术、管理能力和法规。无论是申请创业的程序还是申请国家对大学生创业资金申请的途径上,目前的大学生都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平台建立、软件开发、页面设计、前台和后台的管理都需要掌握相应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大多数大学生创业时缺少这样的知识和获得资源的途径。此外,作为初出茅庐的创业者,自身经验欠缺,对市场不够了解,对创业风险预估不够。
(二).学校方面
1.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陈旧
高校在培养人才模式方面,与时代的发展不适应。高校在专业的设置、课程的设置上仍然采取以往的做法,尚未意识到创新创业应当及早融入到教学之中,更没有将“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作为课题来研究。现实情况是大多高校尚未设置大学生创业这一专业,还没有开设 《大学生创业教育》、 《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教程》、《大学生创业项目》 等相关课程,也没有将“互联网 +”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相结合,设置对应专业、开授对应课程。
2.师资队伍设置不匹配
高校里的师资队伍设置不合适,教学方法简单化 。高校里主要是辅导员及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在从事创业教育。这些教职工不仅所学专业不对口,并且还缺少创业方面的实践经验,更多的是依靠自己有限的理论知识,采取说教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不具备将创新创业知识彻底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当然,也就更没有能力对“互联网 +”时代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做更深一步的钻研。
(三)社会方面
1.全社会对“互联网 +”创新创业认知度不高
全社会对“互联网 +”创新创业认知度不高,氛围不浓。在当前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高污染、高耗能企业难以生存发展,符合產业政策的传统实体经济也普遍遇到了困难。在这样的形势下,依靠“互联网 +”进行创新、创业,即符合绿色发展的需要,也符合结构调整的需要。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全社会对“互联网 +”创新创业基本还停留在定义层面,对其意义、作用及其对整个社会的影响还没有形成共识,还习惯于把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分割开来,看不到二者之间的融合性和互补性;仍是习惯性的以为创新是科学家的事,创业是企业家的事,看不到在“互联网 +”时代下每个人都可以创新、都可以创业。
2政府宣传不到位
各级政府制定政策比较滞后,宣传引导不到位。一些当地政府缺少对有关政策的宣传,使创业者从根本上不知道如何利用国家创业优惠政策。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激励、支持、帮助大学生创业。但是,在“互联网 +”的大背景下,政府仍然靠以往的这些手段已经明显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尤其是在政策制订和宣传指导方面显得有些迟滞。
三. 加强“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对策
(一)认识自我,找准动机,积累创业知识能力
大学生在决定创业的时候应该正确定位自己,切忌眼高手低、纸上谈兵和单打独斗。创业不是激情,也不是冲动选择,对于失败也要有相应的思想准备。因此大学生在进行一项新的产品或项目之前,需要自身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管理和法规,也应该具备市场调研意识,同时放低心态从小做起,从实际做起,找准自身者创业的前提动机,明确发展的方向。再者当今大学生个性化明显易出现骄傲自大,若是单打独斗创业失败的几率很大,所以对于决定创业的大学生而言,应该在实践经历中寻找适当的合作伙伴,要相信团队的力量远比个人锋芒来得重要。
(二)高校应深化创业教育改革,提高师资水平
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改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创业教育改革,增进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设立有关专业,培育创业专业人才;设置创业相关课程,培养“互联网 + 创业”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应认真学习中央、地方各部门增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加大对“互联网 +”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力度,使大学生充分认识“互联网 +”创业的新挑战。高校还应加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校园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的软件和硬件设置,给大学生提供更多创造实践的机遇,提升创业能力。此外,高校应通过提高师资队伍来补充创业教育短板。配备创业教育专职老师,通过培训等多种方式,增强教师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教师理论水平。高校还应聘用各行各业有实战经验的优秀人才担负兼职教师,引导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高水平的创业师资队伍是高校实施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环节。 (三)全社会应增强宣传,提高对“互联网 +”创业的认知度。
全社会增加强宣传,填补气氛不浓短板。全社会应通过新媒体和广播、报纸等多种方法传播大学生在“互联网 +”时代成功实现创业的信息,增大对“互联网 + 创业”工作的宣传,树立立大学生创业的优良典型,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创立大学生创业的良好环境,使“互联网 +”时代下大学生创业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同时,指引各有关部门加速制定有利于“互联网 +创业”的扶持政策。政府应加大对大学生创业资金的投入;完善保险制度,保护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创业服务体系越加完善,创立“一站式”和“专业化”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为大学生设立专门的创业服务和帮助组织,成立创业指导小组和中心,使大学生对“互联网 +”创业的认知度得到更大的提高。
四.“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模式
(一)互联网 + 小微农业
当代大学生很多均是来自小山村的莘莘学子,通过十几年的刻苦努力终于考上了大学,走出了大山。面对毕业季很多大山里的孩子选择扎根大城市,越来越少人回乡发展,和其他高新创业相比,选择农业创业的大学生虽然不多,但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农业创业首先积极利用了本土的特色资源,尤其对于生源地在小山村的大学生而言,对于自己家乡的土地及特产较为了解,同时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农业已经不局限于简单的产品收购,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是大学生“乡间创业”的不错选择。
(二)“互联网 +”教育
随着社会文化传播模式的创新,“互联网 +”教育模式也逐渐在互联网领域不断发展。近几年,我国在线教育规模不断拓展,针对“互联网 +”时代的特征和教育的发展需求,教师可以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学科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制作教学微视频。一个视频解决一个教学难点,增强教学针对性,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需求有选择地学习相关内容,真正实现教育、互联网与学生的有机结合,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大学生可以探索和发展线上教學辅导平台,利用互联网加强教师与学生的联系;整合线下教学资源,打破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前进。“互联网 +”教育模式更是融入人们生活中,学习者通过自己的时间安排,利用碎片化学习的方式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这种教育、学习方式将慢慢取代传统的集中授课教育方式,成为以后的主流教育方式之一。
(三)“互联网 +”医疗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行业普遍存在就医难、药品贵、挂号时间长等问题。鉴于此,大学生创业者可以选择经营APP 软件,解决患者挂号难的问题;进一步加大科研力度,开发可以携带的医疗设备,对患者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控;针对药品问题建立相应的线上电商平台,进行“O2O”药品销售等,使“互联网 +”时代得到更好的发展。
“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它已经形成规模,并走向多元化。大学生群体应该根据自身发展和所学知识,充分利用当前大好的政策导向,抓住机遇,去创新、去尝试,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和新的商业渠道,实现自身价值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相应的贡献。(作者单位为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董作峰(1987-)男,河北唐山市人,研究生,毕业于河北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精通机加工各工种,车、铣、刨、磨、钳、铆、焊等,熟练操作激光加工设备、CNC、线切割、电火花加工设备、数控设备等。
一.“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创业背景
高校近年来的连续扩招,使得毕业生的人数屡创新高。尽管近年来国家的经济快速增长,促进了各大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用人需求,然而大学生的供应仍然大于需求,造成了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变得愈来愈严峻。为了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大学生开始自己创业。同时受金融危机等原因的影响,就业市场的需求总体趋减,大学生激烈的就业情势仍将会延续较长的时间。基于此,近年来,国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的有关扶持政策,特别是当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创业教育、创业资金、经营场所等多方面帮助大学生创业,激励大学生看准“互联网 +”时代下潜在的市场空间,把握好创业的时机,从而有更多的选择去创业就业。所以我国也迎来了“互联网+”时代,同时也迎来了基于“互联网+”的创业高潮。“互联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史无前例的机遇。
二.“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创业现状
(一)大学生自身方面
1. 大学生对“互联网+”创业的认识存在偏差
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复杂的就业心理与创业认识的偏差,以及市场观念的薄弱,往往会使得大学生受求稳心理、跟风效益等心理因素的影响,缺乏对自身应如何择业的理性认识,对于目标市场定位和营销手段组合还是停留在课本而缺乏真实的市场实践,不能较好地应对市场的变化。从目前大学生创业情况来看,创新创业意识简单激进的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还在于观念,试图用一个自己认为很新奇的想法来吸引投资,却往往效果不佳。大学生更倾向于向投资者探讨有关技术的问题,可是很少谈到产品在市场中可以获得的利润和上升的空间。由此可见,只有明确的市场营销计划,把握当今发展需求才能更好地迎合社会的要求。
2.大学生自主创业专业知识能力的缺乏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业要具备相关的知识、技术、管理能力和法规。无论是申请创业的程序还是申请国家对大学生创业资金申请的途径上,目前的大学生都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平台建立、软件开发、页面设计、前台和后台的管理都需要掌握相应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大多数大学生创业时缺少这样的知识和获得资源的途径。此外,作为初出茅庐的创业者,自身经验欠缺,对市场不够了解,对创业风险预估不够。
(二).学校方面
1.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陈旧
高校在培养人才模式方面,与时代的发展不适应。高校在专业的设置、课程的设置上仍然采取以往的做法,尚未意识到创新创业应当及早融入到教学之中,更没有将“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作为课题来研究。现实情况是大多高校尚未设置大学生创业这一专业,还没有开设 《大学生创业教育》、 《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教程》、《大学生创业项目》 等相关课程,也没有将“互联网 +”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相结合,设置对应专业、开授对应课程。
2.师资队伍设置不匹配
高校里的师资队伍设置不合适,教学方法简单化 。高校里主要是辅导员及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在从事创业教育。这些教职工不仅所学专业不对口,并且还缺少创业方面的实践经验,更多的是依靠自己有限的理论知识,采取说教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不具备将创新创业知识彻底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当然,也就更没有能力对“互联网 +”时代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做更深一步的钻研。
(三)社会方面
1.全社会对“互联网 +”创新创业认知度不高
全社会对“互联网 +”创新创业认知度不高,氛围不浓。在当前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高污染、高耗能企业难以生存发展,符合產业政策的传统实体经济也普遍遇到了困难。在这样的形势下,依靠“互联网 +”进行创新、创业,即符合绿色发展的需要,也符合结构调整的需要。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全社会对“互联网 +”创新创业基本还停留在定义层面,对其意义、作用及其对整个社会的影响还没有形成共识,还习惯于把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分割开来,看不到二者之间的融合性和互补性;仍是习惯性的以为创新是科学家的事,创业是企业家的事,看不到在“互联网 +”时代下每个人都可以创新、都可以创业。
2政府宣传不到位
各级政府制定政策比较滞后,宣传引导不到位。一些当地政府缺少对有关政策的宣传,使创业者从根本上不知道如何利用国家创业优惠政策。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激励、支持、帮助大学生创业。但是,在“互联网 +”的大背景下,政府仍然靠以往的这些手段已经明显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尤其是在政策制订和宣传指导方面显得有些迟滞。
三. 加强“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对策
(一)认识自我,找准动机,积累创业知识能力
大学生在决定创业的时候应该正确定位自己,切忌眼高手低、纸上谈兵和单打独斗。创业不是激情,也不是冲动选择,对于失败也要有相应的思想准备。因此大学生在进行一项新的产品或项目之前,需要自身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管理和法规,也应该具备市场调研意识,同时放低心态从小做起,从实际做起,找准自身者创业的前提动机,明确发展的方向。再者当今大学生个性化明显易出现骄傲自大,若是单打独斗创业失败的几率很大,所以对于决定创业的大学生而言,应该在实践经历中寻找适当的合作伙伴,要相信团队的力量远比个人锋芒来得重要。
(二)高校应深化创业教育改革,提高师资水平
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改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创业教育改革,增进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设立有关专业,培育创业专业人才;设置创业相关课程,培养“互联网 + 创业”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应认真学习中央、地方各部门增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加大对“互联网 +”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力度,使大学生充分认识“互联网 +”创业的新挑战。高校还应加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校园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的软件和硬件设置,给大学生提供更多创造实践的机遇,提升创业能力。此外,高校应通过提高师资队伍来补充创业教育短板。配备创业教育专职老师,通过培训等多种方式,增强教师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教师理论水平。高校还应聘用各行各业有实战经验的优秀人才担负兼职教师,引导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高水平的创业师资队伍是高校实施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环节。 (三)全社会应增强宣传,提高对“互联网 +”创业的认知度。
全社会增加强宣传,填补气氛不浓短板。全社会应通过新媒体和广播、报纸等多种方法传播大学生在“互联网 +”时代成功实现创业的信息,增大对“互联网 + 创业”工作的宣传,树立立大学生创业的优良典型,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创立大学生创业的良好环境,使“互联网 +”时代下大学生创业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同时,指引各有关部门加速制定有利于“互联网 +创业”的扶持政策。政府应加大对大学生创业资金的投入;完善保险制度,保护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创业服务体系越加完善,创立“一站式”和“专业化”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为大学生设立专门的创业服务和帮助组织,成立创业指导小组和中心,使大学生对“互联网 +”创业的认知度得到更大的提高。
四.“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模式
(一)互联网 + 小微农业
当代大学生很多均是来自小山村的莘莘学子,通过十几年的刻苦努力终于考上了大学,走出了大山。面对毕业季很多大山里的孩子选择扎根大城市,越来越少人回乡发展,和其他高新创业相比,选择农业创业的大学生虽然不多,但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农业创业首先积极利用了本土的特色资源,尤其对于生源地在小山村的大学生而言,对于自己家乡的土地及特产较为了解,同时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农业已经不局限于简单的产品收购,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是大学生“乡间创业”的不错选择。
(二)“互联网 +”教育
随着社会文化传播模式的创新,“互联网 +”教育模式也逐渐在互联网领域不断发展。近几年,我国在线教育规模不断拓展,针对“互联网 +”时代的特征和教育的发展需求,教师可以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学科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制作教学微视频。一个视频解决一个教学难点,增强教学针对性,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需求有选择地学习相关内容,真正实现教育、互联网与学生的有机结合,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大学生可以探索和发展线上教學辅导平台,利用互联网加强教师与学生的联系;整合线下教学资源,打破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前进。“互联网 +”教育模式更是融入人们生活中,学习者通过自己的时间安排,利用碎片化学习的方式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这种教育、学习方式将慢慢取代传统的集中授课教育方式,成为以后的主流教育方式之一。
(三)“互联网 +”医疗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行业普遍存在就医难、药品贵、挂号时间长等问题。鉴于此,大学生创业者可以选择经营APP 软件,解决患者挂号难的问题;进一步加大科研力度,开发可以携带的医疗设备,对患者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控;针对药品问题建立相应的线上电商平台,进行“O2O”药品销售等,使“互联网 +”时代得到更好的发展。
“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它已经形成规模,并走向多元化。大学生群体应该根据自身发展和所学知识,充分利用当前大好的政策导向,抓住机遇,去创新、去尝试,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和新的商业渠道,实现自身价值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相应的贡献。(作者单位为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董作峰(1987-)男,河北唐山市人,研究生,毕业于河北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精通机加工各工种,车、铣、刨、磨、钳、铆、焊等,熟练操作激光加工设备、CNC、线切割、电火花加工设备、数控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