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努力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反思的学习习惯,以此达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研究;问题意识
初中物理作为初中课堂基础且十分关键的一门学科,其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创新的能力,还能让学生通过大自然中各种神奇的物理现象,学习到更多的物理概念或基本原理,而物理学科这一强大作用的充分发挥却是得益于学生极强的问题意识的。新课改实施以后,已有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并通过各种改革以达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这一教学目的,因此笔者将主要从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来进行探讨。
1.逐步提高教师的课堂引导能力
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引导者,一定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引导者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善于制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并积极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在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情境的同时,逐步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自主创新的能力;再者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科学的提出问题,如何抓住问题的关键,不断提高问题的质量;最后教师还要根据学生问题的质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以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物质的比热容》这一课时,教师在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也要及时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白天海边的石头比海水凉,到了晚上就变成海水比石头凉了呢?”在听到这个问题以后,教师应该在第一时间鼓励提出该问题的同学,因为该生不仅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而且这个问题还十分适用于该课的引导语,而“凉”这一生活用语也可用于“温度”这一物理概念的引入,进而通过教师在对该问题的回答之中,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热容。
2.充分激发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的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导者,只有在学生对物理充满了强烈的学习兴趣之后,才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思维能力。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正是建立在学生主观能动性这一基础之上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鼓励学生走进物理课堂,大胆提出问题,并要在第一时间给予提出问题的同学以适当的鼓励,以此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其学习信心。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物质的融化与凝固》这一课时,教学大纲中给出的是一个开放性的实验学习课程,如图1,要求学生在缓慢加热的过程中,观察烧杯中海波与蜂蜡其物质形态变化的同时,记录烧杯中各温度计读数的变化。对于这节课的教学,大部分的教师都会选择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有的教师甚至会选择直接跳过,基本上没有教师会选择让学生自己动手,但学生都没有亲自动手如何走进物理课堂,又如何能够切身处地的感受到物质形态的变化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呢?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积极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实验,并在学生给出实验结果之后(如图2),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如,为什么两个物质绘制出的图形会有如此大的差别?为什么海波这一物质在BC段没有任何变化?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引出晶体、非晶体这一基本物理概念,并在解答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融化与凝固这两个物质形态之间的理解。这样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得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这一教学目的得以达成。
3.积极培养学生的预习反思习惯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若想让学生真正的走进物理课堂,融入物理学习之中,就一定要积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反思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如果仅仅依靠课上教师的积极引导,很难取得卓越的效果,而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反思这一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可以使得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不断的加深,并可以使其达到稳定、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课前“学案”、课后“学习反思表”这两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加深学生问题意识这一教学目的。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热机》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课前“学案”,以此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课前预习不仅可以让学生提前知道教学内容、掌握课程的重难点、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有一个笼统的印象,以方便其带着问题走进物理课堂、最主要的是可以持续加深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不仅在课上有问题意识,在课下也要积极加强其问题意识的培养。不同于课前“学案”是在课前发放给学生,课后“学习反思表”则是在课程结束之后再发放给学生,通过学生填写的“学习反思表”,不仅可以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还有助于教师不断改进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步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作为初中教学课堂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对其进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创新的科学精神,还十分有利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努力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反思的学习习惯,以此达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研究;问题意识
初中物理作为初中课堂基础且十分关键的一门学科,其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创新的能力,还能让学生通过大自然中各种神奇的物理现象,学习到更多的物理概念或基本原理,而物理学科这一强大作用的充分发挥却是得益于学生极强的问题意识的。新课改实施以后,已有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并通过各种改革以达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这一教学目的,因此笔者将主要从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来进行探讨。
1.逐步提高教师的课堂引导能力
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引导者,一定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引导者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善于制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并积极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在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情境的同时,逐步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自主创新的能力;再者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科学的提出问题,如何抓住问题的关键,不断提高问题的质量;最后教师还要根据学生问题的质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以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物质的比热容》这一课时,教师在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也要及时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白天海边的石头比海水凉,到了晚上就变成海水比石头凉了呢?”在听到这个问题以后,教师应该在第一时间鼓励提出该问题的同学,因为该生不仅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而且这个问题还十分适用于该课的引导语,而“凉”这一生活用语也可用于“温度”这一物理概念的引入,进而通过教师在对该问题的回答之中,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热容。
2.充分激发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的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导者,只有在学生对物理充满了强烈的学习兴趣之后,才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思维能力。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正是建立在学生主观能动性这一基础之上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鼓励学生走进物理课堂,大胆提出问题,并要在第一时间给予提出问题的同学以适当的鼓励,以此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其学习信心。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物质的融化与凝固》这一课时,教学大纲中给出的是一个开放性的实验学习课程,如图1,要求学生在缓慢加热的过程中,观察烧杯中海波与蜂蜡其物质形态变化的同时,记录烧杯中各温度计读数的变化。对于这节课的教学,大部分的教师都会选择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有的教师甚至会选择直接跳过,基本上没有教师会选择让学生自己动手,但学生都没有亲自动手如何走进物理课堂,又如何能够切身处地的感受到物质形态的变化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呢?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积极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实验,并在学生给出实验结果之后(如图2),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如,为什么两个物质绘制出的图形会有如此大的差别?为什么海波这一物质在BC段没有任何变化?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引出晶体、非晶体这一基本物理概念,并在解答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融化与凝固这两个物质形态之间的理解。这样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得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这一教学目的得以达成。
3.积极培养学生的预习反思习惯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若想让学生真正的走进物理课堂,融入物理学习之中,就一定要积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反思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如果仅仅依靠课上教师的积极引导,很难取得卓越的效果,而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反思这一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可以使得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不断的加深,并可以使其达到稳定、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课前“学案”、课后“学习反思表”这两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加深学生问题意识这一教学目的。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热机》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课前“学案”,以此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课前预习不仅可以让学生提前知道教学内容、掌握课程的重难点、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有一个笼统的印象,以方便其带着问题走进物理课堂、最主要的是可以持续加深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不仅在课上有问题意识,在课下也要积极加强其问题意识的培养。不同于课前“学案”是在课前发放给学生,课后“学习反思表”则是在课程结束之后再发放给学生,通过学生填写的“学习反思表”,不仅可以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还有助于教师不断改进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步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作为初中教学课堂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对其进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创新的科学精神,还十分有利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努力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反思的学习习惯,以此达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