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D?rnyei的动机三层次理论框架下,探索艺术本科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构成及其影响情况。通过对一所普通本科高校的112名艺术本科生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艺术本科生的动机主要包括学习情境、自信与目的、信念与兴趣、语言使用焦虑。此外还发现艺术本科生由学习情境引起的学习动机较强。
【关键词】学习动机;艺术本科生;D?rnyei
【作者简介】黄南芳(1987-),女,广东河源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二语习得。
【基金项目】本研究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项目外语信息化专项“泛在学习环境下高校英语合作学习小组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GD19WXZ23)的研究成果之一。
一、研究背景
学习动机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学习者因素。社会心理研究学者Gardner 和 Lambert 认为学习动机主要分为“工具型”和“融和型”,前一类型学习者学习语言为达到某个实际目的,如工作需求等;后一類型学习者学习语言则是为了解和融入文化。纵观国内对艺术类大学生做过的学习动机调查,主要是从Gardner及Lambert的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入手,所调查的动机内容主要包括“工具型”和“融和型”。这种动机分类方式往往对学校和课堂教育环境下的成分,如教学方法、教材、教学环境等因素不够重视,导致研究存在不足,包括:(1)所调查的艺术本科生的动机结构不够全面;(2)对动机背后原因的形成分析比较片面;(3)由于调查的动机因素不是和学校环境直接相关,导致所调查结果对教学的改善不明显。
D?rnyei 在Gardner等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加全面以及和外语学习更加直接相关的动机框架,该框架主要把动机要素分成三个层面,即语言层面 、学习者层面以及学习情境层面。其中语言层面主要包含Gardner的工具型和融和型动机;学习者层面包含成就需求 、自信(语言使用焦虑、外语能力、结果归因模式和自我效能);学习情境层面的要素最丰富,包含和课程相关的因素,如大纲、教材、教学方法及学习任务,和教师相关的因素,如亲和内驱力、教学风格以及直接的激励社交行为,和小组相关的因素,如小组目标、小组规范和奖惩机制、小组凝聚力及课堂目标结构。D?rnyei的框架把学习情境和语言及学习者置于同等地位,并且三者所构成的框架适用于解释教育环境下的外语学习动机。因此,通过了解艺术本科生在D?rnyei 理论下的动机情况,特别是学习情境层面的动机情况,对制订适合艺术类本科生在教学策略有启示作用。一是因为部分研究已表明艺术学生的社会心理学下的学习动机不强,故了解其学习情境层面的动机情况可带来新的改善启发;二是学习情境层面的动机因素直接与教学相关,对学校及教师从动机层面改善学生的学习有更高的能动性。鉴于此,笔者基于D?rnyei的动机三层次框架,以本校美术学院及音乐学院共117个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在上述三个层面的英语学习动机结构以及主要动机因素情况。
二、研究设计
1.受试者。受试对象为广东一所公立本科院校的117名艺术类本科大一学生,其中59名为美术学院学生,58名为音乐学院学生,共发出问卷117份,收回112份,其中49名为男生,63名为女生。
2.研究工具及数据处理。本次采用的问卷根据D?rnyei 的外语学习动机框架来设计,以语言、学习者和学习情境层面的动机要素为脉络,参考了高一虹的问卷设计。鉴于已有的艺术本科生动机调查缺乏对学习者和学习情境因素的关注,此问卷侧重这两个层面的动机因素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记分法,其中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不同意也不反对,4=同意,5=非常同意。为提高信度,先在小范围进行了测试并根据结果对问题进行了调整。
问卷回收后,用SPSS25.0进行因子分析,以期探索艺术本科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结构成分,然后进行描述性分析,以研究艺术本科生对各个因素的答题情况。
三、研究结果及讨论
1.研究结果。将收回的112份样本的数据适当进行因子分析,显示KMO值为0.863,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的显著性概率接近于0,表明样本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接着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按最大方差法进行旋转后,提取出4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4个因子的累积总方差解释比例为63.171%(见表1)。对问卷整体信度(Cronbach α)进行检测,最终结果为0.914。
在根据题项内容对各个因子进行命名时,笔者发现无法简单地运用过往根据非艺术本科生情况总结的因子进行命名,也无法笼统地用D?rnyei总结的三个分类进行命名。因此,综合已有文献资料,这四个因子分别命名为:学习情境、自信与目的、信念与兴趣、语言使用焦虑。各因子及其各题项的载荷量如表2所示。
2.结果讨论。
【关键词】学习动机;艺术本科生;D?rnyei
【作者简介】黄南芳(1987-),女,广东河源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二语习得。
【基金项目】本研究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项目外语信息化专项“泛在学习环境下高校英语合作学习小组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GD19WXZ23)的研究成果之一。
一、研究背景
学习动机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学习者因素。社会心理研究学者Gardner 和 Lambert 认为学习动机主要分为“工具型”和“融和型”,前一类型学习者学习语言为达到某个实际目的,如工作需求等;后一類型学习者学习语言则是为了解和融入文化。纵观国内对艺术类大学生做过的学习动机调查,主要是从Gardner及Lambert的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入手,所调查的动机内容主要包括“工具型”和“融和型”。这种动机分类方式往往对学校和课堂教育环境下的成分,如教学方法、教材、教学环境等因素不够重视,导致研究存在不足,包括:(1)所调查的艺术本科生的动机结构不够全面;(2)对动机背后原因的形成分析比较片面;(3)由于调查的动机因素不是和学校环境直接相关,导致所调查结果对教学的改善不明显。
D?rnyei 在Gardner等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加全面以及和外语学习更加直接相关的动机框架,该框架主要把动机要素分成三个层面,即语言层面 、学习者层面以及学习情境层面。其中语言层面主要包含Gardner的工具型和融和型动机;学习者层面包含成就需求 、自信(语言使用焦虑、外语能力、结果归因模式和自我效能);学习情境层面的要素最丰富,包含和课程相关的因素,如大纲、教材、教学方法及学习任务,和教师相关的因素,如亲和内驱力、教学风格以及直接的激励社交行为,和小组相关的因素,如小组目标、小组规范和奖惩机制、小组凝聚力及课堂目标结构。D?rnyei的框架把学习情境和语言及学习者置于同等地位,并且三者所构成的框架适用于解释教育环境下的外语学习动机。因此,通过了解艺术本科生在D?rnyei 理论下的动机情况,特别是学习情境层面的动机情况,对制订适合艺术类本科生在教学策略有启示作用。一是因为部分研究已表明艺术学生的社会心理学下的学习动机不强,故了解其学习情境层面的动机情况可带来新的改善启发;二是学习情境层面的动机因素直接与教学相关,对学校及教师从动机层面改善学生的学习有更高的能动性。鉴于此,笔者基于D?rnyei的动机三层次框架,以本校美术学院及音乐学院共117个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在上述三个层面的英语学习动机结构以及主要动机因素情况。
二、研究设计
1.受试者。受试对象为广东一所公立本科院校的117名艺术类本科大一学生,其中59名为美术学院学生,58名为音乐学院学生,共发出问卷117份,收回112份,其中49名为男生,63名为女生。
2.研究工具及数据处理。本次采用的问卷根据D?rnyei 的外语学习动机框架来设计,以语言、学习者和学习情境层面的动机要素为脉络,参考了高一虹的问卷设计。鉴于已有的艺术本科生动机调查缺乏对学习者和学习情境因素的关注,此问卷侧重这两个层面的动机因素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记分法,其中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不同意也不反对,4=同意,5=非常同意。为提高信度,先在小范围进行了测试并根据结果对问题进行了调整。
问卷回收后,用SPSS25.0进行因子分析,以期探索艺术本科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结构成分,然后进行描述性分析,以研究艺术本科生对各个因素的答题情况。
三、研究结果及讨论
1.研究结果。将收回的112份样本的数据适当进行因子分析,显示KMO值为0.863,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的显著性概率接近于0,表明样本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接着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按最大方差法进行旋转后,提取出4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4个因子的累积总方差解释比例为63.171%(见表1)。对问卷整体信度(Cronbach α)进行检测,最终结果为0.914。
在根据题项内容对各个因子进行命名时,笔者发现无法简单地运用过往根据非艺术本科生情况总结的因子进行命名,也无法笼统地用D?rnyei总结的三个分类进行命名。因此,综合已有文献资料,这四个因子分别命名为:学习情境、自信与目的、信念与兴趣、语言使用焦虑。各因子及其各题项的载荷量如表2所示。
2.结果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