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信息化日渐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而教师是实现这一转变的中流砥柱,因而提升农村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显得不可或缺。实现角色的逆转,反客为主,给农村教师提供学习和进步的阶梯。抱着终身学习的信念和理想,打好农村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攻坚战。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薄改”项目;农村小学教师;信息素养
随着信息时代的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也影响深远,教师是教育信息化成败的关键。因此,要开启教育信息化的大门,就必须先拿到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这把金钥匙。当今社会教师已然不再是单纯的教育者,在此同时也是被教育者。
一、何为教师信息素养
在教育信息化的当今社会,教师信息素养的概念已成为:教师巧妙应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有机结合本学科,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能力。
二、目前农村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
“薄改”项目的实施以及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为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提供了一个硬件基础,而且在这个平台上他们接触到了多媒体和教学资源,现代化教学硬件的不断更新优化。很多学校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校园平台,实现了校园信息化的管理环境、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可是与之相反的是软件建设和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却相对滞后。
(一)对信息技术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农村小学教师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重要性。需要获得信息时,还是采用传统的方法,而不是使用方便且高效的信息技术,在备课时,没有精细化的构思和设计,只是简单的完成了文字和图片的堆砌。从而使部分教育资源得不到更充分的使用,从而限制了课堂教学的创新发展。
(二)信息处理能力差
农村小学教师缺乏信息高效搜索技巧,不能在短时间内准确的找到所需资料。即使找到资料,也不能在凌乱的信息中抓住关键和重点,进行过滤、筛选、得到自己的信息。
(三)信息技术能力水平不够
农村小学教师在信息知识和能力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第一,计算机的操作熟练程度不够,大部分教师只会简单操作方法。第二,农村教师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能力差。在备课时,大多数教师把下载的课件“改头换面”“掐头去尾”后便开始运用于课堂。第三,农村小学教师缺乏网络知识,无法充分利用优越的条件改善和优化课堂教学。这些都使得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受到了限制,使得计算机在辅助教学方面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四)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手段
自从多媒体引入到课堂,教育的效果有了显著的变化,但多媒体也不是万能的,需要教师有选择的、适度的运用。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不能让其取代原有课堂讨论交流、角色扮演等积极的元素。
三、影响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因素
(一)软硬件资源不足
信息基础设施是教师提高信息素养的必不可少的物质保障,而在教育政策的引领下,农村学校也开始了部分投入,且“薄改项目”也配备了一些多媒体设备,但设备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要。在软硬件资源不够优化的条件下,要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道路很艰难。
(二)观念意识陈旧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教师在自身固有的惰性因素的影响下,思想意思落后,没有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少农村小学教师思想上不愿创新,习惯于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消极对待现代化教学媒体和信息化教学设计,为应付“被迫式”的使用。所以,农村小学教师的懒惰性思维因素以及平日里懒散的生活习惯也制约了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发展。
(三)师资力量薄弱
作为农村小学教师,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年龄结构比例不合理,四十五岁以上的教师占的比例较大,在这种年龄结构下,很多老教师接触计算机很少,面对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使他们手足无措。因此农村小学教师年龄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四)教师信息化培训滞后。
随着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对提高老师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视,对农村小学教师也相应的进行培训。但同时也陷入了只注重讲授技术的误区,在培训中以学习动画和网页、课件制作为主,就技术而论技术,很少涉及针对搜集获取整理、发布信息等知识技能的培训,导致教师信息素养在这一方面很难提高。教师讲课时,只是针对题库进行目标式、重点式的教学。尽管在短时间内以合格的成绩完成培训,但是学员所学的知识不够,回到教学岗位仍不能学以致用。
(五)缺乏信息素养评价体系
农村学校缺乏信息素养评价体系,才使农村学校从思想上不重视,导致农村小学教师的信息意识淡薄,不能自觉的加强信息素养的学习和训练。即便是信息意识强的教师,为了图省事、减少工作量,不愿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不强。
四、对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软、硬件环境建设,为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提供物质保障
要实现教师信息素养飞跃式的发展,就必须以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羽翼。要建立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基础设施,就必须保证网络的畅通,优化信息技术硬件设备。为计算机配备系统、应用及学习软件,努力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实现各类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农村小学教师教育信息素养的提升。
(二)引导农村小学教师转变观念,逐步提升信息素养
如果教师教育观念上没有彻底转变,即使用上了新教材、新设备,教师的角色也不会发生改变。教育信息化不是单纯地使用信息技术媒体,只有用现代教学理念和理论系统地设计教学过程,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变成了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辅导者,才有可能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师只有摒弃旧的教育思想,转变教学观念,提升信息素养,将多媒体融合到教学中,才能成为学术探索的典范、合作教学的领导者、学生情感发展的指导者。因此,加强教师的信息意识培养,使教师们意识到在信息社会,信息素养水平是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必备条件。
(三)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改以及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倾覆式的变革,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第一,激励农村小学教师开展研究性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第二,鼓励学科间的整合,把信息技术的优点融入到日常教学中。第三,以奖励制度激励教师进行学习资源的设计,以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为主,使学生共享更多更好的学习资源。
(四)建立和完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制度
农村小学教师个体发展导致信息技术水平良莠不齐,这与农村小学老师年龄性别、所学专业、所任课程以及个人的爱好习惯息息相关。教育管理部门要搭建网络研修平台,尤其加大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的力度。一是加大教师培训,在教师中选派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教师尽量多的参加培训,以此增大教师信息素养培训覆盖率;二是提高培训内容的质量,在培训的内容选择上,尽量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具体的、操控性强的、切合农村小学实际的内容;三是优化培訓方式,建议根据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年龄和学历上的比例结构,分层次进行培训。应采取短期集中面授和中长期的远程网络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加大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的力度。
(五)制定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标准
根据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定期开展教师信息素养的测量和评价,并将教师信息素养与评优选先、职务晋升紧密结合,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使农村小学教师本人能对照信息素养标准充分认识其自身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薄改”项目;农村小学教师;信息素养
随着信息时代的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也影响深远,教师是教育信息化成败的关键。因此,要开启教育信息化的大门,就必须先拿到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这把金钥匙。当今社会教师已然不再是单纯的教育者,在此同时也是被教育者。
一、何为教师信息素养
在教育信息化的当今社会,教师信息素养的概念已成为:教师巧妙应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有机结合本学科,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能力。
二、目前农村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
“薄改”项目的实施以及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为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提供了一个硬件基础,而且在这个平台上他们接触到了多媒体和教学资源,现代化教学硬件的不断更新优化。很多学校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校园平台,实现了校园信息化的管理环境、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可是与之相反的是软件建设和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却相对滞后。
(一)对信息技术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农村小学教师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重要性。需要获得信息时,还是采用传统的方法,而不是使用方便且高效的信息技术,在备课时,没有精细化的构思和设计,只是简单的完成了文字和图片的堆砌。从而使部分教育资源得不到更充分的使用,从而限制了课堂教学的创新发展。
(二)信息处理能力差
农村小学教师缺乏信息高效搜索技巧,不能在短时间内准确的找到所需资料。即使找到资料,也不能在凌乱的信息中抓住关键和重点,进行过滤、筛选、得到自己的信息。
(三)信息技术能力水平不够
农村小学教师在信息知识和能力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第一,计算机的操作熟练程度不够,大部分教师只会简单操作方法。第二,农村教师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能力差。在备课时,大多数教师把下载的课件“改头换面”“掐头去尾”后便开始运用于课堂。第三,农村小学教师缺乏网络知识,无法充分利用优越的条件改善和优化课堂教学。这些都使得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受到了限制,使得计算机在辅助教学方面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四)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手段
自从多媒体引入到课堂,教育的效果有了显著的变化,但多媒体也不是万能的,需要教师有选择的、适度的运用。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不能让其取代原有课堂讨论交流、角色扮演等积极的元素。
三、影响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因素
(一)软硬件资源不足
信息基础设施是教师提高信息素养的必不可少的物质保障,而在教育政策的引领下,农村学校也开始了部分投入,且“薄改项目”也配备了一些多媒体设备,但设备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要。在软硬件资源不够优化的条件下,要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道路很艰难。
(二)观念意识陈旧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教师在自身固有的惰性因素的影响下,思想意思落后,没有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少农村小学教师思想上不愿创新,习惯于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消极对待现代化教学媒体和信息化教学设计,为应付“被迫式”的使用。所以,农村小学教师的懒惰性思维因素以及平日里懒散的生活习惯也制约了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发展。
(三)师资力量薄弱
作为农村小学教师,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年龄结构比例不合理,四十五岁以上的教师占的比例较大,在这种年龄结构下,很多老教师接触计算机很少,面对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使他们手足无措。因此农村小学教师年龄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四)教师信息化培训滞后。
随着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对提高老师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视,对农村小学教师也相应的进行培训。但同时也陷入了只注重讲授技术的误区,在培训中以学习动画和网页、课件制作为主,就技术而论技术,很少涉及针对搜集获取整理、发布信息等知识技能的培训,导致教师信息素养在这一方面很难提高。教师讲课时,只是针对题库进行目标式、重点式的教学。尽管在短时间内以合格的成绩完成培训,但是学员所学的知识不够,回到教学岗位仍不能学以致用。
(五)缺乏信息素养评价体系
农村学校缺乏信息素养评价体系,才使农村学校从思想上不重视,导致农村小学教师的信息意识淡薄,不能自觉的加强信息素养的学习和训练。即便是信息意识强的教师,为了图省事、减少工作量,不愿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不强。
四、对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软、硬件环境建设,为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提供物质保障
要实现教师信息素养飞跃式的发展,就必须以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羽翼。要建立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基础设施,就必须保证网络的畅通,优化信息技术硬件设备。为计算机配备系统、应用及学习软件,努力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实现各类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农村小学教师教育信息素养的提升。
(二)引导农村小学教师转变观念,逐步提升信息素养
如果教师教育观念上没有彻底转变,即使用上了新教材、新设备,教师的角色也不会发生改变。教育信息化不是单纯地使用信息技术媒体,只有用现代教学理念和理论系统地设计教学过程,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变成了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辅导者,才有可能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师只有摒弃旧的教育思想,转变教学观念,提升信息素养,将多媒体融合到教学中,才能成为学术探索的典范、合作教学的领导者、学生情感发展的指导者。因此,加强教师的信息意识培养,使教师们意识到在信息社会,信息素养水平是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必备条件。
(三)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改以及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倾覆式的变革,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第一,激励农村小学教师开展研究性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第二,鼓励学科间的整合,把信息技术的优点融入到日常教学中。第三,以奖励制度激励教师进行学习资源的设计,以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为主,使学生共享更多更好的学习资源。
(四)建立和完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制度
农村小学教师个体发展导致信息技术水平良莠不齐,这与农村小学老师年龄性别、所学专业、所任课程以及个人的爱好习惯息息相关。教育管理部门要搭建网络研修平台,尤其加大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的力度。一是加大教师培训,在教师中选派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教师尽量多的参加培训,以此增大教师信息素养培训覆盖率;二是提高培训内容的质量,在培训的内容选择上,尽量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具体的、操控性强的、切合农村小学实际的内容;三是优化培訓方式,建议根据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年龄和学历上的比例结构,分层次进行培训。应采取短期集中面授和中长期的远程网络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加大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的力度。
(五)制定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标准
根据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定期开展教师信息素养的测量和评价,并将教师信息素养与评优选先、职务晋升紧密结合,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使农村小学教师本人能对照信息素养标准充分认识其自身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