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筑力学》理论性较强,中职生文化理论课基础不足,导致其学习《建筑力学》难度加大。改革其教学效果评价方法能强化学生基础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本文介绍了《建筑力学》教学效果评价方法的改革背景、改革后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改革成效。
【关键词】建筑力学教学;效果评价
一、《建筑力学》教学效果评价方法改革实施背景
现代职业教育目标是让学生人人成才,多样化发展。因此必须既要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又要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既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又要对学生理论知识应用和实际动手能力进行评价;既要对学生开展统一标准、要求的评价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且有个性化的评价。《建筑力学》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理论性很强,学生构建力学模型难度大,对学生的语文与数学基础要求较高。中职学生的语文、数学基础与应用能力本身就不足,构建力学模型的能力也比较弱。他们的数理逻辑思维能力一般弱于形象思维,爱动手操作。传统的以统一标准、统一考试成绩评价方法已经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且有个性化的评价。
二、重构《建筑力学》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建筑力学》教学评价体系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平时随堂小测试或作业,包括课文阅读情况评比、读书笔记整体质量评比、各章节小结情况评比、依据课文内容提问情况评比、(作业)作品展示评价结果情况和构建力学模型等6项测试,每个项目的评定都要依据学生参与的态度、能力和具体数量给予综合评判,每项成绩的10%计入本课程毕业成绩;二是期末进行的《建筑力学》基本知识测试,总成绩40%计入课程毕业成绩,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主观题的形式包括阅读理解、课文改写、案例分析和构建力学模型等。
(一)开展读书评比,强化学生阅读能力
每一節课的前面大约10分钟时间,随机让3—5名学生每人用2—3分钟时间朗读一个部分的《建筑力学》新课课文,同时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其朗读,然后根据该生朗读的感情投入、流畅程度、字词发音、义群、断句正确率等要素对其进行评分;最后我对每个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点评;全班学生的评分和我的点评评分按5:5比例折算成综合成绩计入该学生的《建筑力学》的平时成绩库,按比例计入毕业成绩。一段时间后,全班所有学生全覆盖。表面上看,这是放弃了力学教学的本质,捡起了语文教学的朗读练习,实际上是既有语文朗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更是《建筑力学》的理论教学,提高学生对建筑力学理论的知晓率,是通过朗读的方式强化《建筑力学》理论教学。这一过程中,学生因为要给别人打分,他不得不认真听别人的朗读,不得不在认真听别人朗读的同时认真看书,不知不觉中调动了所有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关注别人朗读情况的过程中成了自觉学习的主角。对照统计表明:采用这种考核方式,虽然是学生在听另一个学生朗读课文,但学生们对知识点的知晓率比他们听我讲课时高了很多。
(二)做读书笔记,提升学生理解水平
在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后,要求学生把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我在讲课中要求学生记录在书中的内容进行系统整理。要求整理出的读书笔记内容要以知识模块为单位尽可能内容完整、条理清晰有序、书写整洁规范,但不予限制读书笔记的书写形式,鼓励对读书笔记形式予以创新。整门《建筑力学》授课结束后,每一个学生就形成了自己完整的成体系的读书笔记。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对课文所有知识点进行了一次全面复习与系统梳理,加深了建筑力学各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规律的深入理解,学生自己也学会了读书方法、养成了读书习惯、学会了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评比读书笔记这种考核形式,要求每一节授课结束后都要予以实施,并要求学生及时完成,不能拖延,不能照抄别人的读书笔记。一旦出现拖延现象,每次要扣减一定比例的成绩;一旦发现照抄别人的读书笔记,必须让学生重新整理具有自身特色的读书笔记。
《建筑力学》理论性强,教学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自己构建《建筑力学》理论知识体系,是学习《建筑力学》最好的方法。评比读书笔记这种考核形式实施中必须注意,初期要求任课教师要用详细读书笔记体例示范来讲解做读书笔记的一般方法,对学生中做得比较好的读书笔记要进行展示并点评;中期要求教师要注意发掘在形式上有创新创意的学生个人读书笔记,并随时关注每一个学生所做读书笔记的内容及其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脉络梳理情况;后期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撰写读书笔记后的感想收获,鼓励他们通过撰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开展自学和知识应用活动的实践,以此提升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做章节小结,强化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在每一节课的课文阅读后,我用两分钟左右的时间,抽出课文中的2—3个学生在书写时容易出错的字,一笔一划地教会学生书写,讲解怎样才能把字写快写好,并融入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法制教育等思想品德教育对字义进行讲解。实践证明学生们对此很感兴趣,在实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达到了强化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强化了学生规范性书写与归纳能力,减少学生的书写障碍,提升学生将知识结点成线,排线成面的归纳能力。
课堂小结时,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对课文进行小结。首先让学生与老师一道回忆和查询已学知识点,并一一罗列出来;第二是将这些知识点依据一定规律进行分类(分块);第三是将这些知识块整理成知识线条;第四是将整理出的知识线条依据彼此不同的关系进行系统排列,构成一节的知识体系。在具体呈现这些知识体系时,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比如可以采用文本式、表格式、思维导图式。由此及时强化巩固了已学知识。
(四)依据课文内容设问,强化学生质疑与思辨
将课文陈述的内容以提问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自己,让学生真正明确“为什么”“是什么”,加强学生对《建筑力学》基础知识的熟悉和深入理解。一般来讲,《建筑力学》课文是以陈述句的形式向学生陈述力学知识内容,它采用“XX是XX”的句式,这种句式语气比较轻,一般不容易震动学生。无论是学生主动读、还是被动听,学生都不容易理解其真正意思,不容易把文字内容转换成立体的实体形式,导致学生读着无兴趣,听着没入心,成为学生的“催眠曲”。因为学生从小学、初中等九年学习中,天天遇见这种句式,已经对其产生了“意识疲劳”。当我们再次用这种句式阐述力学知识时,学生已经产生了思想意识上抵触情绪。对此,我引导学生并让学生自己动手把课文内容以提问的方式重新呈现给学生自己。 (五)开展作业或作品展评,增强学生自信心
每月末,将学生针对《建筑力学》课文提问的作品、读书笔记、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章节小结作品与习题(思考题)解答作品拿到学校学生作品展示台上,对全校师生进行展示。展示期间,聘请建筑工程施工专业部分其他年级学生、其他专业学生、语文老师、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老师对学生作品从不同角度進行评价,主要看谁展出的作品书写工整、同一课文内容提问数量多少、提问方式是否合理、作品整体质量好坏等因素,并根据以上因素对每一个学生的作品进行量化评价。
(六)运用力学知识,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身边的建筑物,就是我们教学的最好教具。经常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学生自己身边的建筑物,想象我们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个柱子或一个梁,然后用我们所学到的力学知识分析它们在整个建筑结构中的作用,以此方法引导学生构建力学模型,解决建筑构造中的实际问题,达到学用结合,强化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主动支持与配合别人的意识与习惯。
三、评价体系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要及时反馈评价意见
首先对学生在阅读课文、读书笔记、章节小结等平时随堂测试或作业评价要及时,及时作出评价结论,及时将评价意见反馈给学生。学生都希望得到别人及时的积极评价,因为学生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看成是自己成功的标志。如果不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就会认为自己失败了或别人不关心自己。其次要多使用正向评价结论,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在这一表现中的优势,从而提升学生积极思考的自信,也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是这样的评价。还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在这一表现中的不足,指明今后改进的方向和方法。
(二)要注意评价结论的客观性
对学生评价的结论不客观,评价结论就不能得到学生的理解与认同,评价体系就失去了评价的公信力,也就失去存在的理由。没有了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活动就会因为看不见效果而迷失方向、丢失目标,老师的教学就是盲目的,不知道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就更不会跟随老师的“教”而开展“学”的活动,教学就没有了意义。
四、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改革成效
通过重构《建筑力学》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引导学生改革学习方法,开展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知识水平与能力基础实际的教学活动,大约一个月后,学生们在《建筑力学》课程学习时都能跟上正常教学进度正常听课和完成相应课后作业任务,对《建筑力学》知识的熟悉和理解速度也提升不少,独立构建力学模型和解决简单理论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升。一学期结束时,所有同学都不同程度地提升了自己的运算、阅读、书写等能力,阅读与书写障碍明显减少。事实证明:重构《建筑力学》教学评价体系、引导学生改革学习方法,提升了学生的基本能力,激发了学生参与专业课学习兴趣,夯实了学生学习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确保“促进人人成才、多样化成才”落到实处,实现了《建筑力学》教学评价方法改革主要目标。
【关键词】建筑力学教学;效果评价
一、《建筑力学》教学效果评价方法改革实施背景
现代职业教育目标是让学生人人成才,多样化发展。因此必须既要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又要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既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又要对学生理论知识应用和实际动手能力进行评价;既要对学生开展统一标准、要求的评价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且有个性化的评价。《建筑力学》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理论性很强,学生构建力学模型难度大,对学生的语文与数学基础要求较高。中职学生的语文、数学基础与应用能力本身就不足,构建力学模型的能力也比较弱。他们的数理逻辑思维能力一般弱于形象思维,爱动手操作。传统的以统一标准、统一考试成绩评价方法已经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且有个性化的评价。
二、重构《建筑力学》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建筑力学》教学评价体系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平时随堂小测试或作业,包括课文阅读情况评比、读书笔记整体质量评比、各章节小结情况评比、依据课文内容提问情况评比、(作业)作品展示评价结果情况和构建力学模型等6项测试,每个项目的评定都要依据学生参与的态度、能力和具体数量给予综合评判,每项成绩的10%计入本课程毕业成绩;二是期末进行的《建筑力学》基本知识测试,总成绩40%计入课程毕业成绩,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主观题的形式包括阅读理解、课文改写、案例分析和构建力学模型等。
(一)开展读书评比,强化学生阅读能力
每一節课的前面大约10分钟时间,随机让3—5名学生每人用2—3分钟时间朗读一个部分的《建筑力学》新课课文,同时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其朗读,然后根据该生朗读的感情投入、流畅程度、字词发音、义群、断句正确率等要素对其进行评分;最后我对每个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点评;全班学生的评分和我的点评评分按5:5比例折算成综合成绩计入该学生的《建筑力学》的平时成绩库,按比例计入毕业成绩。一段时间后,全班所有学生全覆盖。表面上看,这是放弃了力学教学的本质,捡起了语文教学的朗读练习,实际上是既有语文朗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更是《建筑力学》的理论教学,提高学生对建筑力学理论的知晓率,是通过朗读的方式强化《建筑力学》理论教学。这一过程中,学生因为要给别人打分,他不得不认真听别人的朗读,不得不在认真听别人朗读的同时认真看书,不知不觉中调动了所有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关注别人朗读情况的过程中成了自觉学习的主角。对照统计表明:采用这种考核方式,虽然是学生在听另一个学生朗读课文,但学生们对知识点的知晓率比他们听我讲课时高了很多。
(二)做读书笔记,提升学生理解水平
在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后,要求学生把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我在讲课中要求学生记录在书中的内容进行系统整理。要求整理出的读书笔记内容要以知识模块为单位尽可能内容完整、条理清晰有序、书写整洁规范,但不予限制读书笔记的书写形式,鼓励对读书笔记形式予以创新。整门《建筑力学》授课结束后,每一个学生就形成了自己完整的成体系的读书笔记。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对课文所有知识点进行了一次全面复习与系统梳理,加深了建筑力学各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规律的深入理解,学生自己也学会了读书方法、养成了读书习惯、学会了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评比读书笔记这种考核形式,要求每一节授课结束后都要予以实施,并要求学生及时完成,不能拖延,不能照抄别人的读书笔记。一旦出现拖延现象,每次要扣减一定比例的成绩;一旦发现照抄别人的读书笔记,必须让学生重新整理具有自身特色的读书笔记。
《建筑力学》理论性强,教学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自己构建《建筑力学》理论知识体系,是学习《建筑力学》最好的方法。评比读书笔记这种考核形式实施中必须注意,初期要求任课教师要用详细读书笔记体例示范来讲解做读书笔记的一般方法,对学生中做得比较好的读书笔记要进行展示并点评;中期要求教师要注意发掘在形式上有创新创意的学生个人读书笔记,并随时关注每一个学生所做读书笔记的内容及其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脉络梳理情况;后期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撰写读书笔记后的感想收获,鼓励他们通过撰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开展自学和知识应用活动的实践,以此提升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做章节小结,强化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在每一节课的课文阅读后,我用两分钟左右的时间,抽出课文中的2—3个学生在书写时容易出错的字,一笔一划地教会学生书写,讲解怎样才能把字写快写好,并融入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法制教育等思想品德教育对字义进行讲解。实践证明学生们对此很感兴趣,在实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达到了强化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强化了学生规范性书写与归纳能力,减少学生的书写障碍,提升学生将知识结点成线,排线成面的归纳能力。
课堂小结时,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对课文进行小结。首先让学生与老师一道回忆和查询已学知识点,并一一罗列出来;第二是将这些知识点依据一定规律进行分类(分块);第三是将这些知识块整理成知识线条;第四是将整理出的知识线条依据彼此不同的关系进行系统排列,构成一节的知识体系。在具体呈现这些知识体系时,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比如可以采用文本式、表格式、思维导图式。由此及时强化巩固了已学知识。
(四)依据课文内容设问,强化学生质疑与思辨
将课文陈述的内容以提问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自己,让学生真正明确“为什么”“是什么”,加强学生对《建筑力学》基础知识的熟悉和深入理解。一般来讲,《建筑力学》课文是以陈述句的形式向学生陈述力学知识内容,它采用“XX是XX”的句式,这种句式语气比较轻,一般不容易震动学生。无论是学生主动读、还是被动听,学生都不容易理解其真正意思,不容易把文字内容转换成立体的实体形式,导致学生读着无兴趣,听着没入心,成为学生的“催眠曲”。因为学生从小学、初中等九年学习中,天天遇见这种句式,已经对其产生了“意识疲劳”。当我们再次用这种句式阐述力学知识时,学生已经产生了思想意识上抵触情绪。对此,我引导学生并让学生自己动手把课文内容以提问的方式重新呈现给学生自己。 (五)开展作业或作品展评,增强学生自信心
每月末,将学生针对《建筑力学》课文提问的作品、读书笔记、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章节小结作品与习题(思考题)解答作品拿到学校学生作品展示台上,对全校师生进行展示。展示期间,聘请建筑工程施工专业部分其他年级学生、其他专业学生、语文老师、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老师对学生作品从不同角度進行评价,主要看谁展出的作品书写工整、同一课文内容提问数量多少、提问方式是否合理、作品整体质量好坏等因素,并根据以上因素对每一个学生的作品进行量化评价。
(六)运用力学知识,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身边的建筑物,就是我们教学的最好教具。经常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学生自己身边的建筑物,想象我们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个柱子或一个梁,然后用我们所学到的力学知识分析它们在整个建筑结构中的作用,以此方法引导学生构建力学模型,解决建筑构造中的实际问题,达到学用结合,强化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主动支持与配合别人的意识与习惯。
三、评价体系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要及时反馈评价意见
首先对学生在阅读课文、读书笔记、章节小结等平时随堂测试或作业评价要及时,及时作出评价结论,及时将评价意见反馈给学生。学生都希望得到别人及时的积极评价,因为学生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看成是自己成功的标志。如果不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就会认为自己失败了或别人不关心自己。其次要多使用正向评价结论,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在这一表现中的优势,从而提升学生积极思考的自信,也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是这样的评价。还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在这一表现中的不足,指明今后改进的方向和方法。
(二)要注意评价结论的客观性
对学生评价的结论不客观,评价结论就不能得到学生的理解与认同,评价体系就失去了评价的公信力,也就失去存在的理由。没有了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活动就会因为看不见效果而迷失方向、丢失目标,老师的教学就是盲目的,不知道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就更不会跟随老师的“教”而开展“学”的活动,教学就没有了意义。
四、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改革成效
通过重构《建筑力学》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引导学生改革学习方法,开展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知识水平与能力基础实际的教学活动,大约一个月后,学生们在《建筑力学》课程学习时都能跟上正常教学进度正常听课和完成相应课后作业任务,对《建筑力学》知识的熟悉和理解速度也提升不少,独立构建力学模型和解决简单理论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升。一学期结束时,所有同学都不同程度地提升了自己的运算、阅读、书写等能力,阅读与书写障碍明显减少。事实证明:重构《建筑力学》教学评价体系、引导学生改革学习方法,提升了学生的基本能力,激发了学生参与专业课学习兴趣,夯实了学生学习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确保“促进人人成才、多样化成才”落到实处,实现了《建筑力学》教学评价方法改革主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