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作为高中英语教学应着重培养的能力之一。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技能的重要阶段,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改革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阅读方面,注意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 阅读能力 阅读方法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定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探索最适合学生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不拘泥于课程计划,师生共同开发和丰富课程,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同的、充满生机的创造过程。
高中英语阅读涉及的体裁广泛、题材新颖,其中包括了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文化风俗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内容,融知识性、思想性和真实性为一体。由于学生的能力、时间和活动范围有限,在限时阅读中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和技能,对提高阅读效果显得尤为重要。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在长期的坚持阅读中获得,方法很重要。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养成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
阅读能力培养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在上阅读课处理教材时,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在课堂上,我用英语组织教学,用英语解释英语。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先让学生找每段的主题句,或者用自己的话概括每段的段意,然后让学生用英语解释一些生词,培养学生猜测生词的能力。接下来训练学生对文章某个细节的理解力,如在阅读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表格,列举出名字、开始时间、具体日期、含义、原则及其功能,最后让学生根据这个表格,对课文进行复述。下面是传统课文讲解和我上课使用的方法的对比表格:
从上面表格可以看出,后一种方法更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真正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并使学生学会自己归纳的方法和能力,可以不断的自我调整和弥补自己的不足。
二、做好课外辅导,扩大知识面
由于文理分科的缘故,理科学生在人文文化知识方面明显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阅读能力,为了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我规定学生每天都要有一定的阅读数量,而且在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在这届新生刚入学的时候,我就建议他们阅读故事性比较强的英汉对照的简易读物“书虫”,如《阿拉丁和神灯》、《歌剧院幽灵》等等。到这个学期,我又给他们找一些富有趣味性、知识性强、难易适中的文章,如人物传记、语言故事、科普小品等。同时鼓励学生多读一些中学生英语报刊。
除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我还鼓励学生多背诵经典,从背诵句子到背诵短文,例如一些常用的励志名言及谚语:Nothing can be accomplished without norms or standards.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Life is just a series of trying to make up your mind . (生活只是一个不断努力、下决心的过程)
一些小诗歌押韵对仗,朗朗上口,学生非常喜欢,这从另一个角度扩大了他们的阅读面,转换了阅读视角。例如:Practice while others are complaining. Believe while others are doubting.Study while others are sleeping. Prepare while others are daydreaming.
Persist while others are quitting.Progress while others are lagging behind.Then, you will succeed while others are failing.
三、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重点来处理教材
新课标的教材中阅读课文的编排目的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提高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我一般采用以下几步:一是新颖导课。利用多媒体、投影等手段,通过视频、图片、声音向学生介绍文章的背景及有关的语言信息,使学生加深印象,并且目标明确地进行阅读;二是限时阅读,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根据每篇文章的词数,规定时间,让学生定时阅读,读前提出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快速阅读后回答问题,锻炼学生短时间内捕捉信息的能力;三是仔细阅读。要求学生通过课前查字典弄清词义后,了解文章细节,找出疑难句子,通过英英互译的方式,加深对单词、句意的理解。对于长难句子,要分析透彻,并教给学生拆分长句的方法,“授之以渔”而并非为了翻译句子而翻译句子。
总之,阅读训练是英语教学的一个手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能促进写的能力和听说的能力,使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得以提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探索过程,所以应该常抓不懈,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中国教育网.
3.中国期刊网.
(作者单位: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高中)
关键词:新课程 阅读能力 阅读方法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定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探索最适合学生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不拘泥于课程计划,师生共同开发和丰富课程,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同的、充满生机的创造过程。
高中英语阅读涉及的体裁广泛、题材新颖,其中包括了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文化风俗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内容,融知识性、思想性和真实性为一体。由于学生的能力、时间和活动范围有限,在限时阅读中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和技能,对提高阅读效果显得尤为重要。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在长期的坚持阅读中获得,方法很重要。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养成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
阅读能力培养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在上阅读课处理教材时,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在课堂上,我用英语组织教学,用英语解释英语。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先让学生找每段的主题句,或者用自己的话概括每段的段意,然后让学生用英语解释一些生词,培养学生猜测生词的能力。接下来训练学生对文章某个细节的理解力,如在阅读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表格,列举出名字、开始时间、具体日期、含义、原则及其功能,最后让学生根据这个表格,对课文进行复述。下面是传统课文讲解和我上课使用的方法的对比表格:
从上面表格可以看出,后一种方法更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真正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并使学生学会自己归纳的方法和能力,可以不断的自我调整和弥补自己的不足。
二、做好课外辅导,扩大知识面
由于文理分科的缘故,理科学生在人文文化知识方面明显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阅读能力,为了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我规定学生每天都要有一定的阅读数量,而且在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在这届新生刚入学的时候,我就建议他们阅读故事性比较强的英汉对照的简易读物“书虫”,如《阿拉丁和神灯》、《歌剧院幽灵》等等。到这个学期,我又给他们找一些富有趣味性、知识性强、难易适中的文章,如人物传记、语言故事、科普小品等。同时鼓励学生多读一些中学生英语报刊。
除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我还鼓励学生多背诵经典,从背诵句子到背诵短文,例如一些常用的励志名言及谚语:Nothing can be accomplished without norms or standards.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Life is just a series of trying to make up your mind . (生活只是一个不断努力、下决心的过程)
一些小诗歌押韵对仗,朗朗上口,学生非常喜欢,这从另一个角度扩大了他们的阅读面,转换了阅读视角。例如:Practice while others are complaining. Believe while others are doubting.Study while others are sleeping. Prepare while others are daydreaming.
Persist while others are quitting.Progress while others are lagging behind.Then, you will succeed while others are failing.
三、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重点来处理教材
新课标的教材中阅读课文的编排目的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提高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我一般采用以下几步:一是新颖导课。利用多媒体、投影等手段,通过视频、图片、声音向学生介绍文章的背景及有关的语言信息,使学生加深印象,并且目标明确地进行阅读;二是限时阅读,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根据每篇文章的词数,规定时间,让学生定时阅读,读前提出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快速阅读后回答问题,锻炼学生短时间内捕捉信息的能力;三是仔细阅读。要求学生通过课前查字典弄清词义后,了解文章细节,找出疑难句子,通过英英互译的方式,加深对单词、句意的理解。对于长难句子,要分析透彻,并教给学生拆分长句的方法,“授之以渔”而并非为了翻译句子而翻译句子。
总之,阅读训练是英语教学的一个手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能促进写的能力和听说的能力,使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得以提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探索过程,所以应该常抓不懈,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中国教育网.
3.中国期刊网.
(作者单位: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