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在江西某高校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模态运用情况、学生对各模态或模态搭配的态度展开了问卷调查,并通过教学实验对大学英语课堂中进行多模态协同式教学是否能提高学生英语成绩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大学英语多模态实证研究的丰富有所裨益。
【关键词】多模态协同;大学英语;教学
【Abstract】This research conducted a empirical study in a university in Jiangxi province, aiming to enrich the present empirical study in this field. A questionnaire was designed to collect data on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odality and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s these modes or modal synergy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fter that, a teaching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test if the teaching mode based on multi-modal synergy could facilitate students’ English study.
【Key Words】multi-modal synergy;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作者簡介】洪晓青(1979-),女,江西九江人,豫章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研究项目《基于多模态协同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7YB284)研究成果之一。
一、引言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国内相关研究一直在不断深入,但是该领域的实证研究却不多。张德禄教授曾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需要进行不同模态之间的相互协同,探讨以什么模态和媒体表达最为有效,还是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
二、研究设计
1. 研究目的。本研究拟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
(1)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模态运用情况。
(2)学生对各模态或模态搭配的态度如何?
(3)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进行多模态协同式教学是否能提高学生英语成绩?
2.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为大一新生,选自江西某高校2017级非英语专业学生。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其中两个班级进行教学实验的前测、后测,对部分研究对象进行了访谈。实验组和对照组人数相同,男女比例相当,专业相同,进校时英语成绩相近,由同一位教师使用相同的教材在相同的教学条件下进行教学。
3.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利用调查问卷、教学实验和访谈完成研究。调查问卷以多模态话语理论为基础,结合学生及教学特点自主设计的《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现状调查问卷》,采用整体抽样方法,针对大学生英语教学课堂中的多模态教学现状进行调查。问卷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多模态运用现状,第三部分为学生对各模态及模态搭配的态度。本研究使用测试题采用PETS三级真题,前测和后测试题难度相当,题型包括听力(30分),英语知识运用(15分),阅读理解(30分),写作(25分)。
4.研究过程。2018年1月,向317级非英语专业专科生发放问卷,收回有效答卷542份,利用SPSS17.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了解课堂教学中的模态运用情况及学生对各模态或模态搭配的态度。为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多模态教学的态度,根据调查问卷的问题对部分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随后,选取2017级两个专科教学平行班作为实验组和控制组,控制组使用单一的模态进行教学,实验组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多模态协同式教学实验,实验前后对两个班级分别进行前测、后测,再结合访谈的结果,利用SPSS17.0软件对前、后测数据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以验证假设教学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进行多模态协同式教学是否能提高学生英语成绩。教学模态组合以张德禄、李玉香(2012)的分类为基础,包括:教师话语与PPT显示图像,教师话语与PPT显示的书面语,教师话语与PPT的动画,PPT的动画、解说与音乐,PPT的动画与配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的模态运用情况。总的来说,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模态教学的频率较高。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较常使用面部表情或肢体语言来传递、强调或解释某些信息,多媒体课件使用的频率及时长都相当高,且45.39%的学生能理解课堂中采用不同的图片、声音、版式等对信息传递的作用。教师使用多模态教学模式授课时,在决定学生听课兴趣的因素当中,教师的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超过了学习内容,位居第一。对于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多模态教学,学生选择比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语言知识的呈现及其例句的讲解,语法知识的呈现及其例句的讲解,课文结构及其大意的讲解,听说话动环境的创设,国内外文化习俗知识的介绍,课后作业的讲解。
2.学生对各模态及模态搭配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相对于传统的单模态英语教学模式,超过半数(52.95%)的学生更喜欢多互动、多感官刺激的多模态英语教学模式,55.17%的学生认为这种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得学生更乐于回答问题。有49.08%的学生认为,多模态英语教学中音频和视频的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语境,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交际与运用能力。有47.05%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种媒体工具(PPT课件、语音实验室、多媒体视频等)能够更系统地呈现教学内容。有44.65%的学生认为,多模态PPT课件信息量大,资源丰富,既可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又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知识的印象,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和理解知识。需要指出的是,有21.22%的学生认为,除了文字外,没有必要出现其他内容,如图画、视频、音频等,这些内容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在对各模态的态度一题当中,学生选择最多的是视频,其次是音频,他们对文体、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各模态的喜欢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视频(62.55%),音频(45.2%),图像(38.93%),图表(19%),文本(17.9%)。而对于模态的搭配,62.55%的同学完全同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结合,而不是单一的文字或简简单单的图片。在各模态搭配组合中,教师话语与动画的搭配使用最受学生欢迎。
3.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进行多模态协同式教学是否能提高学生英语成绩。为验证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进行多模态协同式教学是否能提高学生英语成绩,对实验班进行了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在教学实验前后,每班由两名老师监考,在同一时间分别对两个班级进行了前测、后测,再由同一位教师,用相同的阅卷标准进行阅卷评分。以下是两次测试的数据统计结果与分析。
統计结果:实验组和控制组的组别分别为:听力、英语知识、阅读理解、写作、总分。其中,实验组在前测的平均值(M)为:17.77、10.52、20.81、16.23、65.33,标准差(SD)为:0.950、0.743、1.123、0.951、 2.280。控制组在前测的平均值(M)为:17.85、10.46、21.04、16.02、65.37,标准差(SD)为:0.850、0.898、1.320、0.838、 1.875。独立样本T检验各项均无显著性差异(P=0.643, P=0.711, P=0.362,P=0.258, P=0.925)。以上数据表明实验组和控制组在教学实验前的英语整体水平相近。
实验组在后测的平均值(M)为:17.98、11.50、22.29、17.33、69.10,标准差(SD)为:0.911、0.684、1.414、1.038、 1.836。控制组在后测的平均值(M)为:18.27、10.71、21.15、16.17、66.31,标准差(SD)为:0.939、0.849、1.321、0.834、2.054。如(文后)图1所示,虽然两组在听力方面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0.126),但实验组在英语知识、阅读理解、写作和总分方面显著高于控制组((P=0.000))。根据以上统计结果,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教学实验中出现的组间英语水平差异很可能是由于教学模式的不同造成的,即实验组在教学实验后的英语整体水平提高幅度显著高于控制组,与实验组采用的多模态协同式教学有关。
值得一提的是,两个班在前测时的听力成绩均偏低,且数据离散程度较大,高低分学生之间听力水平差异较大。而在后测时,实验组在听力方面的得分平均值仍略低于控制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后续访谈中,学生强调,大学的听力教学模式和测试形式与高中时有较大不同,比如,大学听力测试听放音一遍,且事先不知道问题,多数大一新生一时较难适应,这也是导致前测时学生听力成绩普遍偏低的原因之一。此外,实验组学生提到,相对于多模态的听力教学模式来说,他们更倾向于单一的听觉模态教学模式,视频、图画、字幕等多种模态的听觉呈现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其干扰作用明显大于辅助作用,这与本研究问卷调查结果一致,也与前人相关研究结果一致。上文提到过,本研究对象为大一新生,其听力水平整体偏低。有研究表明,在整体理解上,低水平的学习者好像比高水平学习者更易受视频影响,视频镜头信息量负荷的过大,会给他们的听力理解带来干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对多模态教学模式持肯定态度,最喜欢教师话语与动画的搭配协同使用。假如其他外部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进行多模态协同式教学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整体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但是,视频、图像等信息会对低水平学习者形成干扰,不能促进其英语听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针对听、说、读、写等教学内容的不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分高、低水平学习者,采用不同的模式搭配组合,并注意区分模态间的互补和非互补关系,以实现多模态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 (1):24-30.
[2]张德禄.多模态外语教学的设计与模态调用初探[J].中国外语, 2010(3):48-53,75.
[3]张德禄,李玉香.多模态课堂话语的模态配合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1):39-43.
【关键词】多模态协同;大学英语;教学
【Abstract】This research conducted a empirical study in a university in Jiangxi province, aiming to enrich the present empirical study in this field. A questionnaire was designed to collect data on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odality and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s these modes or modal synergy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fter that, a teaching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test if the teaching mode based on multi-modal synergy could facilitate students’ English study.
【Key Words】multi-modal synergy;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作者簡介】洪晓青(1979-),女,江西九江人,豫章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研究项目《基于多模态协同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7YB284)研究成果之一。
一、引言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国内相关研究一直在不断深入,但是该领域的实证研究却不多。张德禄教授曾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需要进行不同模态之间的相互协同,探讨以什么模态和媒体表达最为有效,还是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
二、研究设计
1. 研究目的。本研究拟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
(1)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模态运用情况。
(2)学生对各模态或模态搭配的态度如何?
(3)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进行多模态协同式教学是否能提高学生英语成绩?
2.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为大一新生,选自江西某高校2017级非英语专业学生。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其中两个班级进行教学实验的前测、后测,对部分研究对象进行了访谈。实验组和对照组人数相同,男女比例相当,专业相同,进校时英语成绩相近,由同一位教师使用相同的教材在相同的教学条件下进行教学。
3.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利用调查问卷、教学实验和访谈完成研究。调查问卷以多模态话语理论为基础,结合学生及教学特点自主设计的《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现状调查问卷》,采用整体抽样方法,针对大学生英语教学课堂中的多模态教学现状进行调查。问卷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多模态运用现状,第三部分为学生对各模态及模态搭配的态度。本研究使用测试题采用PETS三级真题,前测和后测试题难度相当,题型包括听力(30分),英语知识运用(15分),阅读理解(30分),写作(25分)。
4.研究过程。2018年1月,向317级非英语专业专科生发放问卷,收回有效答卷542份,利用SPSS17.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了解课堂教学中的模态运用情况及学生对各模态或模态搭配的态度。为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多模态教学的态度,根据调查问卷的问题对部分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随后,选取2017级两个专科教学平行班作为实验组和控制组,控制组使用单一的模态进行教学,实验组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多模态协同式教学实验,实验前后对两个班级分别进行前测、后测,再结合访谈的结果,利用SPSS17.0软件对前、后测数据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以验证假设教学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进行多模态协同式教学是否能提高学生英语成绩。教学模态组合以张德禄、李玉香(2012)的分类为基础,包括:教师话语与PPT显示图像,教师话语与PPT显示的书面语,教师话语与PPT的动画,PPT的动画、解说与音乐,PPT的动画与配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的模态运用情况。总的来说,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模态教学的频率较高。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较常使用面部表情或肢体语言来传递、强调或解释某些信息,多媒体课件使用的频率及时长都相当高,且45.39%的学生能理解课堂中采用不同的图片、声音、版式等对信息传递的作用。教师使用多模态教学模式授课时,在决定学生听课兴趣的因素当中,教师的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超过了学习内容,位居第一。对于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多模态教学,学生选择比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语言知识的呈现及其例句的讲解,语法知识的呈现及其例句的讲解,课文结构及其大意的讲解,听说话动环境的创设,国内外文化习俗知识的介绍,课后作业的讲解。
2.学生对各模态及模态搭配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相对于传统的单模态英语教学模式,超过半数(52.95%)的学生更喜欢多互动、多感官刺激的多模态英语教学模式,55.17%的学生认为这种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得学生更乐于回答问题。有49.08%的学生认为,多模态英语教学中音频和视频的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语境,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交际与运用能力。有47.05%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种媒体工具(PPT课件、语音实验室、多媒体视频等)能够更系统地呈现教学内容。有44.65%的学生认为,多模态PPT课件信息量大,资源丰富,既可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又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知识的印象,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和理解知识。需要指出的是,有21.22%的学生认为,除了文字外,没有必要出现其他内容,如图画、视频、音频等,这些内容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在对各模态的态度一题当中,学生选择最多的是视频,其次是音频,他们对文体、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各模态的喜欢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视频(62.55%),音频(45.2%),图像(38.93%),图表(19%),文本(17.9%)。而对于模态的搭配,62.55%的同学完全同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结合,而不是单一的文字或简简单单的图片。在各模态搭配组合中,教师话语与动画的搭配使用最受学生欢迎。
3.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进行多模态协同式教学是否能提高学生英语成绩。为验证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进行多模态协同式教学是否能提高学生英语成绩,对实验班进行了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在教学实验前后,每班由两名老师监考,在同一时间分别对两个班级进行了前测、后测,再由同一位教师,用相同的阅卷标准进行阅卷评分。以下是两次测试的数据统计结果与分析。
統计结果:实验组和控制组的组别分别为:听力、英语知识、阅读理解、写作、总分。其中,实验组在前测的平均值(M)为:17.77、10.52、20.81、16.23、65.33,标准差(SD)为:0.950、0.743、1.123、0.951、 2.280。控制组在前测的平均值(M)为:17.85、10.46、21.04、16.02、65.37,标准差(SD)为:0.850、0.898、1.320、0.838、 1.875。独立样本T检验各项均无显著性差异(P=0.643, P=0.711, P=0.362,P=0.258, P=0.925)。以上数据表明实验组和控制组在教学实验前的英语整体水平相近。
实验组在后测的平均值(M)为:17.98、11.50、22.29、17.33、69.10,标准差(SD)为:0.911、0.684、1.414、1.038、 1.836。控制组在后测的平均值(M)为:18.27、10.71、21.15、16.17、66.31,标准差(SD)为:0.939、0.849、1.321、0.834、2.054。如(文后)图1所示,虽然两组在听力方面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0.126),但实验组在英语知识、阅读理解、写作和总分方面显著高于控制组((P=0.000))。根据以上统计结果,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教学实验中出现的组间英语水平差异很可能是由于教学模式的不同造成的,即实验组在教学实验后的英语整体水平提高幅度显著高于控制组,与实验组采用的多模态协同式教学有关。
值得一提的是,两个班在前测时的听力成绩均偏低,且数据离散程度较大,高低分学生之间听力水平差异较大。而在后测时,实验组在听力方面的得分平均值仍略低于控制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后续访谈中,学生强调,大学的听力教学模式和测试形式与高中时有较大不同,比如,大学听力测试听放音一遍,且事先不知道问题,多数大一新生一时较难适应,这也是导致前测时学生听力成绩普遍偏低的原因之一。此外,实验组学生提到,相对于多模态的听力教学模式来说,他们更倾向于单一的听觉模态教学模式,视频、图画、字幕等多种模态的听觉呈现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其干扰作用明显大于辅助作用,这与本研究问卷调查结果一致,也与前人相关研究结果一致。上文提到过,本研究对象为大一新生,其听力水平整体偏低。有研究表明,在整体理解上,低水平的学习者好像比高水平学习者更易受视频影响,视频镜头信息量负荷的过大,会给他们的听力理解带来干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对多模态教学模式持肯定态度,最喜欢教师话语与动画的搭配协同使用。假如其他外部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进行多模态协同式教学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整体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但是,视频、图像等信息会对低水平学习者形成干扰,不能促进其英语听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针对听、说、读、写等教学内容的不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分高、低水平学习者,采用不同的模式搭配组合,并注意区分模态间的互补和非互补关系,以实现多模态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 (1):24-30.
[2]张德禄.多模态外语教学的设计与模态调用初探[J].中国外语, 2010(3):48-53,75.
[3]张德禄,李玉香.多模态课堂话语的模态配合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1):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