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苏教版国标本语文第七册练习5中的“读读背背”这组词语时,执教者改变了以往“读——议——背”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巧妙勾连,丰富成语以及名言的内涵,使它们变得立体可感,让学生从中感受学习语言的乐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片段一】畅谈偶像,感知形象巧铺垫
师:回忆“练习3”学过的读书名言,谁能背诵?
生: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生: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师:刘向是西汉著名文学家和经学家,高尔基是苏联著名作家,世界十大文豪之一。古今中外,像他们这样的人中,你最欣赏的偶像是谁呢?
(生一一回答:苏轼、巴金、老舍、冰心、雨果、海明威、托尔斯泰……)
师:(出示部分人物图片)这是一个个光辉的名字,他们在人类史上留下了一座座丰碑。
【赏析】善战者,势也。上课伊始,教师并不急于宣布学习任务,不让学生打开书本,而是宕开一笔,从自己的偶像入手,从具体可感的人物形象入手,利用中年级学生崇拜著名人物的心理,形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为下文的成语识记和理解奠定了丰富的形象基础。
【片段二】沟通已知,引发积累促理解
师:你们的偶像写了许多作品,同时他们都喜欢读书,读了很多书,肚子里有很多学问。你想用什么词来赞美他们呢?
生:才高八斗。
生:满腹经纶。
生:学富五车。
……
(将词语以竖列的形式写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知道的词语还真不少呢。你们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说说,猜猜也行。
(生选择熟悉的成语说出了大致意思。对满腹经纶中的“经纶”一词不明白)
师:经纶是指整理过的丝缕,比喻才能。这些词语是形容或赞美一个人的知识多、学问大。有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你们心中的偶像有文化、有学问,他们具有非凡的气质,与众不同,有一种由内而外自然流露的魅力。你想到哪些词是形容读书人看上去有气质,跟一般人不一样的?
生:知书达理。
生:温文尔雅。
生:文质彬彬。
师:这些词语是说读书人怎样?
生:读书人文雅、温和,有礼貌、有修养。
师:是的,有知识、有学问的人看上去确实与众不同。他们中很多人一生作品丰富,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翻到书中第107页,读读这8个词,说说哪些成语是说人取得的功业?
生:功成名就、著作等身。
师:说说这两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生:“功成名就”是说建立功业,得到名誉。
生:“著作等身”是形容写的书很丰富,堆起来和身体一样高了。
师:理解得真好。说说这8个成语可以分成几类,分别讲了什么?
生:“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是形容读书多,学问大,可以归为一类。
生:“功成名就、著作等身”是一类,形容取得的成就大。
生:“温文尔雅”、“文质彬彬”意思相近,说的是有学问的人文雅有礼貌。
(接下来,引导学生用各种方式读成语,读出词串的韵律感,直至熟读成诵)
【赏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些成语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的耳熟能详,有的早已铭记于心,如果按部就班出示让学生读读、背背,他们肯定感觉寡淡无味。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执教者以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储备为起点,不但有利于激发兴趣,也有利于降低学生对新学内容的陌生感,在已有的和新学的知识间搭起桥梁,使学生乐学、愿学。
【片段三】巧妙联系,举一反三品名言
师:同学们,像成语串中说到的“满腹经纶、著作等身、功成名就”的人,古今中外有很多很多,鲁迅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一生留下了800万言的著作。你知道他为什么会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吗?
生:他勤奋不已。
……
师:原因也许有很多。当别人称鲁迅为“天才”时,他说的一句话,也许能让我们读懂其中的道理。(引出名言,指导读好句子后谈话)
师:鲁迅的话中就只是说“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工作上吗”?你还想到了什么?(出示: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______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
生: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逛街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
生: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谈天说地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
生: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酒聊天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
……
师:一句话,是把什么时间用在工作和学习上?
生:休闲的时间。
生:闲暇的时间。
师:是啊,天才不是天生的,是用汗水和心血换来的。你还想到了哪些类似的名言?
生:“天才,就是一分灵感加九十九分血汗。”这句话是爱因斯坦说的,告诉我们天才是靠勤奋浇灌出来的。
生:“天才在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是说没有辛勤的付出,是不会有才能的。
……
【赏析】要真正领悟成语和名言的精神内涵,必须巧妙地与相关的人物或事物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比较、分析、归纳、联想中触类旁通,让这些成语和名言丰满起来、清晰起来,在一个个的情境中走进学生的心灵。仔细推敲这里的成语和名言,它们之间是有紧密联系的。把握这种联系,就能触类旁通,提高效率。执教者在教学名言时,让学生举一反三,丰富对名言的认识,让抽象的名言变得立体可感。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同类名言的积累,适当延伸拓展,有助于加深对语言内蕴、情感、韵味的体验和感受。
【片段四】名人例证,深化认识润无声
师:你能用本册课文中的名人事迹证明上面提到的名言吗?从课外读到的名人事迹也可以。
生:徐悲鸿为了让瞧不起中国人的外国学生重新认识真正的中国人,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抓紧点滴时间,坚持练习画画,终于让外国学生深感敬佩,也使自己成为一代大师。
生:司马光从小非常勤奋,读书非要读到滚瓜烂熟为止。长大后,还做了“警枕”随时提醒自己勤奋读书,后来终于写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真是著作等身啊。
……
【赏析】苏教版的编排可谓匠心独运。仔细揣摩 “读读背背”的编写意图,就能发现这些内容很多与已学过的课文内容或儿童的生活经验相关联。其用意就是借助儿童已经学过的课文,或借助儿童的生活经验来帮助他们理解感悟。本组练习的“读读背背”板块中,成语与名言本身之间存在联系,而且与本组的几篇课文也存在一定的联系。执教者揣摩编者意图,打通了这种联系,让教者、学者、编者的思路统一起来,让课内课外有效沟通联系,使读读背背的教学更形象化、立体化。
【片段五】尝试创造,形式多样巧运用
师:刚才读了、背了这些成语和名人名言,你们想通过什么形式把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和喜爱表达出来呢?
生:我想像播音员一样把它们有感情地读出来。
生:我想用这些成语写成一段话。
生:我想把它们组合成对联。
生:我想把它们写成一首诗。
……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妙。现在你们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想法一样的同学可以自由组合,一起学习,共同合作,相互交流。可以下座位走动,可以自由说话,遇到什么疑难可以请老师帮忙。
(学生分组作准备)
师:现在可以把你们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了吗?谁先汇报?
……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评价)
【赏析】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的整合,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对于成语串和名言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会读、会背、会理解这样的目标基础上,更要让这些千百年积淀下来的经典短语和句子真正融入学生的生命中,让中国传统文化真正流淌于学生的血液中。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执教者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让他们从自身的特长出发,采用多种方法,通过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语言实践。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才真正懂得词句的意思,内心掀起涟漪,润物无声,历久弥新。(作者单位:江苏省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email protected]
【片段一】畅谈偶像,感知形象巧铺垫
师:回忆“练习3”学过的读书名言,谁能背诵?
生: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生: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师:刘向是西汉著名文学家和经学家,高尔基是苏联著名作家,世界十大文豪之一。古今中外,像他们这样的人中,你最欣赏的偶像是谁呢?
(生一一回答:苏轼、巴金、老舍、冰心、雨果、海明威、托尔斯泰……)
师:(出示部分人物图片)这是一个个光辉的名字,他们在人类史上留下了一座座丰碑。
【赏析】善战者,势也。上课伊始,教师并不急于宣布学习任务,不让学生打开书本,而是宕开一笔,从自己的偶像入手,从具体可感的人物形象入手,利用中年级学生崇拜著名人物的心理,形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为下文的成语识记和理解奠定了丰富的形象基础。
【片段二】沟通已知,引发积累促理解
师:你们的偶像写了许多作品,同时他们都喜欢读书,读了很多书,肚子里有很多学问。你想用什么词来赞美他们呢?
生:才高八斗。
生:满腹经纶。
生:学富五车。
……
(将词语以竖列的形式写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知道的词语还真不少呢。你们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说说,猜猜也行。
(生选择熟悉的成语说出了大致意思。对满腹经纶中的“经纶”一词不明白)
师:经纶是指整理过的丝缕,比喻才能。这些词语是形容或赞美一个人的知识多、学问大。有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你们心中的偶像有文化、有学问,他们具有非凡的气质,与众不同,有一种由内而外自然流露的魅力。你想到哪些词是形容读书人看上去有气质,跟一般人不一样的?
生:知书达理。
生:温文尔雅。
生:文质彬彬。
师:这些词语是说读书人怎样?
生:读书人文雅、温和,有礼貌、有修养。
师:是的,有知识、有学问的人看上去确实与众不同。他们中很多人一生作品丰富,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翻到书中第107页,读读这8个词,说说哪些成语是说人取得的功业?
生:功成名就、著作等身。
师:说说这两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生:“功成名就”是说建立功业,得到名誉。
生:“著作等身”是形容写的书很丰富,堆起来和身体一样高了。
师:理解得真好。说说这8个成语可以分成几类,分别讲了什么?
生:“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是形容读书多,学问大,可以归为一类。
生:“功成名就、著作等身”是一类,形容取得的成就大。
生:“温文尔雅”、“文质彬彬”意思相近,说的是有学问的人文雅有礼貌。
(接下来,引导学生用各种方式读成语,读出词串的韵律感,直至熟读成诵)
【赏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些成语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的耳熟能详,有的早已铭记于心,如果按部就班出示让学生读读、背背,他们肯定感觉寡淡无味。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执教者以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储备为起点,不但有利于激发兴趣,也有利于降低学生对新学内容的陌生感,在已有的和新学的知识间搭起桥梁,使学生乐学、愿学。
【片段三】巧妙联系,举一反三品名言
师:同学们,像成语串中说到的“满腹经纶、著作等身、功成名就”的人,古今中外有很多很多,鲁迅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一生留下了800万言的著作。你知道他为什么会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吗?
生:他勤奋不已。
……
师:原因也许有很多。当别人称鲁迅为“天才”时,他说的一句话,也许能让我们读懂其中的道理。(引出名言,指导读好句子后谈话)
师:鲁迅的话中就只是说“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工作上吗”?你还想到了什么?(出示: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______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
生: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逛街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
生: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谈天说地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
生: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酒聊天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
……
师:一句话,是把什么时间用在工作和学习上?
生:休闲的时间。
生:闲暇的时间。
师:是啊,天才不是天生的,是用汗水和心血换来的。你还想到了哪些类似的名言?
生:“天才,就是一分灵感加九十九分血汗。”这句话是爱因斯坦说的,告诉我们天才是靠勤奋浇灌出来的。
生:“天才在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是说没有辛勤的付出,是不会有才能的。
……
【赏析】要真正领悟成语和名言的精神内涵,必须巧妙地与相关的人物或事物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比较、分析、归纳、联想中触类旁通,让这些成语和名言丰满起来、清晰起来,在一个个的情境中走进学生的心灵。仔细推敲这里的成语和名言,它们之间是有紧密联系的。把握这种联系,就能触类旁通,提高效率。执教者在教学名言时,让学生举一反三,丰富对名言的认识,让抽象的名言变得立体可感。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同类名言的积累,适当延伸拓展,有助于加深对语言内蕴、情感、韵味的体验和感受。
【片段四】名人例证,深化认识润无声
师:你能用本册课文中的名人事迹证明上面提到的名言吗?从课外读到的名人事迹也可以。
生:徐悲鸿为了让瞧不起中国人的外国学生重新认识真正的中国人,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抓紧点滴时间,坚持练习画画,终于让外国学生深感敬佩,也使自己成为一代大师。
生:司马光从小非常勤奋,读书非要读到滚瓜烂熟为止。长大后,还做了“警枕”随时提醒自己勤奋读书,后来终于写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真是著作等身啊。
……
【赏析】苏教版的编排可谓匠心独运。仔细揣摩 “读读背背”的编写意图,就能发现这些内容很多与已学过的课文内容或儿童的生活经验相关联。其用意就是借助儿童已经学过的课文,或借助儿童的生活经验来帮助他们理解感悟。本组练习的“读读背背”板块中,成语与名言本身之间存在联系,而且与本组的几篇课文也存在一定的联系。执教者揣摩编者意图,打通了这种联系,让教者、学者、编者的思路统一起来,让课内课外有效沟通联系,使读读背背的教学更形象化、立体化。
【片段五】尝试创造,形式多样巧运用
师:刚才读了、背了这些成语和名人名言,你们想通过什么形式把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和喜爱表达出来呢?
生:我想像播音员一样把它们有感情地读出来。
生:我想用这些成语写成一段话。
生:我想把它们组合成对联。
生:我想把它们写成一首诗。
……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妙。现在你们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想法一样的同学可以自由组合,一起学习,共同合作,相互交流。可以下座位走动,可以自由说话,遇到什么疑难可以请老师帮忙。
(学生分组作准备)
师:现在可以把你们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了吗?谁先汇报?
……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评价)
【赏析】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的整合,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对于成语串和名言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会读、会背、会理解这样的目标基础上,更要让这些千百年积淀下来的经典短语和句子真正融入学生的生命中,让中国传统文化真正流淌于学生的血液中。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执教者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让他们从自身的特长出发,采用多种方法,通过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语言实践。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才真正懂得词句的意思,内心掀起涟漪,润物无声,历久弥新。(作者单位:江苏省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