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阈下抑郁作为预测抑郁症的一种症状信号和抑郁症康复必经的过程,被人称为抑郁症的前驱期和残留症状,现已引发大众的广泛重视。文章分析了一位处于抑郁症预后期,存在部分抑郁残留症状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详细介绍了个人中心的疗法以及操作过程,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阈下抑郁;大学生;个人中心疗法
Abstract: subthreshold depression as a process to predict a symptom of depression and depression recovery signals necessary, known as the prodromal stage of depression and the residual symptoms, has caused extensive attention of mas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a pre post in the depression, some residual symptoms of depressio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exist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troduces in detail the person centered therapy and operation process,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Keywords: subthreshold depression; college students; person centered therapy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2013年度科学技术研究(指导)项目,项目名称:大学生阈下抑郁干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254xs529
作者简介:付淼(1978-)女 黑龙江省牡丹江人,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R39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4-0020-02
1基本资料
张建(化名),男,某校大一学生。家中独子,高中阶段曾因为抑郁症而休学,期间并没有服用任何抗抑郁药物,休学后抑郁症不治而愈。高中毕业后成绩不够理想,在家人的推荐下,曾到某公司做起来了业务员。该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强,逻辑思维缜密,在公司工作期间,业绩突出,但因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工作不开心,想重新深造,完善自我,因此重新走进了学校的大门。家境不够殷实,父母对其给予了全部的希望,自己也有所感悟,要想改变生活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命运,只有走求学这条路,因而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2来访者主诉
新学期开学没多久,他带着满脸愁容,羞涩与紧张的情绪,来到了心理咨询中心。他颤颤巍巍的声音中略带着几分沙哑,自述到:我以前得过抑郁症,尽管好了,但最近感到非常的压抑、烦闷,想要发泄一番。我感觉我的天都要塌下了,怎么所有的烦恼都要往一起赶呢?我在学校申报了几个社团,竞聘的时间就发生了冲突,我只能去其中的一个或者两个,这样我成功的机会就小多了,真是很闹心。我是班级的生活委员,也是寝室长,刚开学时,大家都非常服我,因为他们都能够借到我的光,我能够给他们提供帮助。但是最近,我的钱有些紧,不能给他们提供吃喝了,我们的关系也不像以前那样的好了,我越想越气。昨天晚上,我又跟同寝室同学发生了冲突,顿时火冒三丈,顺手拿起前两天刚买的水果刀,就向自己的大腿扎去,顿时,血就流了下来,我感觉还没有解气,抬起腿就向窗子跑去,当时脑中唯一的想法是跳下去算了,就是不想活了,他们把我送到医院后就都走了,也没有个人陪我,我的心都凉透了。
3心理分析
3.1来访者自我意识强烈,自我价值感低,导致人际信任度下降。来访者工作、学习的经历中,都能够看到他人际关系不够和谐,造成他存在不良心态的根本原因也都是由于他不良的人际关系。从表面上看,来访者为室友提供帮助是为了寝室和谐,实质上,他是为了日后能够有所回报,可以在他生病时别人也能够帮助他,可见其做事以自我為中心,具有目的性和功利性。
3.2来访者性格敏感、多疑,具有强烈地追求完美的倾向。性格是决定着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的主要因素。"学校社团组织竞聘时间冲突",在平常人看来,由客观现实形成的事实面前,更多的人感受到的情绪是可惜而已,不会给自己的生活、情绪带来其他的影响。但对于来访者来说,却是不能逾越的沟堑,这件事给他带来了浓重的心理印象,而久久难以释怀,他希望所有的有力条件都属于他,不希望有任何的瑕疵与遗憾,可见其遇事追求完美的性格。来访者遇事时不够理性,多采用主观猜测来判断周围的人与事,做事鲁莽、不顾及后果,更难以控制自己消极、悲观的情绪,这种感性的思维方式是造成他内心压抑、郁闷的主要因素。在没有行动前,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完美的规划,如果达不到,实现不了,就会产生挫败感,以至于产生自责、自虐行为。
3.3来访者存在错误的认知观念,思维方式消极而悲观。从来访者主诉内容看,来访者希望室友都能够信服于他,都能够顺从他,尊重他。而这些想法是建立在他为别人提供帮助代价之下的,认为人际交往模式应该存在完全对等的1=1的模式,你在我这里得到这些,你就该为我付出这么多,如果他得不到他该拥有的就会产生失落感,认为这些人都是没有良心的,消极、悲观的情绪油然而生。
3.4来访者缺乏安全感,内心世界脆弱、无助。来访者本想通过竞聘学生会、担任班级干部、寝室长等方式获取他人的认可,想要通过讨好同寝室同学换取大家对于他能力的认同,可见来访者内心世界的心理容量小,更隐含着他缺乏安全感,想通过种种形式换取大家的尊重和支持,一旦受挫后,就全盘抛弃,抗击挫折能力不强。
4治疗方法
4.1个人中心疗法的理论。个人中心疗法是20世纪40年代由卡尔•罗杰斯首创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该种方法否定了精神分析对人的那种悲观消极的看法,也不赞同人是不可信的。他提出了人都需要通过指导、教导、惩罚、奖励和控制,来实现自我,人性都是诚实的、善良的、可以信赖的。罗杰斯指出,自我概念是人格形成、发展和改变的基础,也是人格正常发展的重要标志。人与其他生命有机体一样,具有一种自我实现的基本倾向,为了达到自我实现,就不断接近和保留那些符合自我实现的经验,避开那些消除和抵触自我实现倾向的经验。在成长过程中,自我概念与自我经验出现不一致,就会出现心理适应不良,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目的就是重建个体在自我概念和经验之间的和谐,帮助人成长[1]。
4.2个人中心疗法的主要技术。罗杰斯的个人中心疗法实质上是一种以关系为导向的方法,所以在治疗策略上并没有象其他疗法那样为来访者提供具有固定的步骤、技术、工具以实现治疗目标。但是罗杰斯非常关注此时此地来访者的感受,容许来访者与治疗者去体验,并且"生活"于正在进行的过程。对于治疗者而言,治疗者不是理智地讲出当事人所关心的问题,而是直接关注当事人在某一时刻内心深处所关心的问题,所以个人中心治疗技术实际上是促进心理成长条件形成的技术。具体来说包括三种技术:
4.2.1真诚、统一:在这个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应该是一个真实的、统一的人,没有任何的伪装,以真诚的态度感受自己,诚恳地对待对待来访者。
4.2.2无条件地积极关注:无论来访者表现出何种行为、何种情绪、咨询师都要投入积极关注的情感,不做任何评价,无条件地接纳他,给予来访者一种受尊重、安全、自由的氛围,让他们无所顾忌地思考和行动,不受任何顾忌和牵绊,实现扩展经验的目的。
4.2.3同理心的了解:咨询师对于来访者表达的各种情感能够感同身受,并能够把自己的感受反馈给来访者。能够让来访者感到被理解、被接纳,在温暖的情景中,来访者更愿意深入探讨自己的问题,能够更加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加深入地剖析自我,也有利于咨询师能够触及到真实的来访者[3]。
5治疗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5.1提升来访者的自我效能感,建立积极的人际交往模式。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人对于自己是否能够成功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是个体是否有能力完成某种行为的判断和推测。通过与来访者建立积极、信任的关系,与来访者共同回溯生活中成功经验,发掘来访者身上的优点,帮助来访者发现现实生活中自身的优势,达到提升来访者自我效能感的目的。同时,纠正来访者在人际交往中的错误想法,以宽容、感恩以及博爱的心胸来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摒弃消极、悲观的人际交往观,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的交往模式。
5.2健全来访者的自我意识系统,促进人格的完善和发展。自我意识系统从知、情、意三个方面分析,包括自我认识、自我情感和自我体验(控制)三个部分。来访者存在的压抑、烦躁的情绪,错误、鲁莽的行为,主要源于不正确的自我认知观念。来访者自我评价不高,做事信心不足,因而十分珍惜竞聘的机会,当竞聘时间发生冲突时,造成内心的焦虑和冲突,这也是造成来访者遇事追求完美的主要原因。通过帮助来访者了解自身人格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其利弊得失,促进来访者人格的健全发展。
5.3建立积极的认知观念,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观。错误的人际交往观是来访者人际交往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来访者的人际交往观念局限于"利"字范畴,要想改变来访者的人际交往现状,首先从改变来访者的认知开始。通过梳理来访者人际交往过程,帮助来访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错误的认知观念;通过教授人际交往黄金法则等社交理論并讲解一些经典实例,让来访者意识到自身交往观念的错误所在,以便于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交往观。
5.4帮助来访者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增强心理安全感。阈下抑郁患者典型的心理特征是内心缺乏安全感,本案例来访者具有同样的心理特点。通过与其家长、关系亲密的朋友,辅导员、班级的班长等联络,帮助来访者建立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让来访者在处理各种问题,面对各种困难时,能够时刻感受到理解、支持和帮助,增强来访者心理安全感。
6治疗效果
经过近半年的阶段性咨询与治疗,来访者情绪稳定、心境开阔、思维敏捷、豁达而开朗了。首先,在思想上认识到生命的宝贵,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班级中仍旧担当者生活委员,在活动中能够积极协助班长、团支书开展班级、院级活动;为自己规划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课余时间常到图书馆学习,放弃了以前自由、散漫的生活;作为寝室长能够以身作则,认真履行各项寝规,生活上真诚地关怀室友,与室友相处愉快。
7讨论
在心理治疗的整个过程中,治疗者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治疗者为来访者提供一种安全、和谐的氛围,让来访者感受到自己的情绪、行为是被理解和支持的,以建立起对于治疗师的信任,这是决定治疗取得成效的关键。来访者通过讲述自己的经历,在治疗师积极地关注与积极地反馈下,让来访者分析自己思维中的错误,认识自己的不足,帮助来访者领悟,促进来访者人格的成长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龚勋,蔡太生.阈下抑郁的研究概述,医学心理学[J],2009,7(30):47-48.
[2]江光荣.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M],2010年1月.
[3]Hybels C F, Blazer D G, Pieper C F. Toward a threshold for subthreshold depression An analysis of correlates of depression by severity of symptoms using data from an elderly community sample[J]. Gerontologist, 2001, 41: 357 -365.
关键词:阈下抑郁;大学生;个人中心疗法
Abstract: subthreshold depression as a process to predict a symptom of depression and depression recovery signals necessary, known as the prodromal stage of depression and the residual symptoms, has caused extensive attention of mas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a pre post in the depression, some residual symptoms of depressio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exist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troduces in detail the person centered therapy and operation process,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Keywords: subthreshold depression; college students; person centered therapy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2013年度科学技术研究(指导)项目,项目名称:大学生阈下抑郁干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254xs529
作者简介:付淼(1978-)女 黑龙江省牡丹江人,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R39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4-0020-02
1基本资料
张建(化名),男,某校大一学生。家中独子,高中阶段曾因为抑郁症而休学,期间并没有服用任何抗抑郁药物,休学后抑郁症不治而愈。高中毕业后成绩不够理想,在家人的推荐下,曾到某公司做起来了业务员。该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强,逻辑思维缜密,在公司工作期间,业绩突出,但因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工作不开心,想重新深造,完善自我,因此重新走进了学校的大门。家境不够殷实,父母对其给予了全部的希望,自己也有所感悟,要想改变生活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命运,只有走求学这条路,因而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2来访者主诉
新学期开学没多久,他带着满脸愁容,羞涩与紧张的情绪,来到了心理咨询中心。他颤颤巍巍的声音中略带着几分沙哑,自述到:我以前得过抑郁症,尽管好了,但最近感到非常的压抑、烦闷,想要发泄一番。我感觉我的天都要塌下了,怎么所有的烦恼都要往一起赶呢?我在学校申报了几个社团,竞聘的时间就发生了冲突,我只能去其中的一个或者两个,这样我成功的机会就小多了,真是很闹心。我是班级的生活委员,也是寝室长,刚开学时,大家都非常服我,因为他们都能够借到我的光,我能够给他们提供帮助。但是最近,我的钱有些紧,不能给他们提供吃喝了,我们的关系也不像以前那样的好了,我越想越气。昨天晚上,我又跟同寝室同学发生了冲突,顿时火冒三丈,顺手拿起前两天刚买的水果刀,就向自己的大腿扎去,顿时,血就流了下来,我感觉还没有解气,抬起腿就向窗子跑去,当时脑中唯一的想法是跳下去算了,就是不想活了,他们把我送到医院后就都走了,也没有个人陪我,我的心都凉透了。
3心理分析
3.1来访者自我意识强烈,自我价值感低,导致人际信任度下降。来访者工作、学习的经历中,都能够看到他人际关系不够和谐,造成他存在不良心态的根本原因也都是由于他不良的人际关系。从表面上看,来访者为室友提供帮助是为了寝室和谐,实质上,他是为了日后能够有所回报,可以在他生病时别人也能够帮助他,可见其做事以自我為中心,具有目的性和功利性。
3.2来访者性格敏感、多疑,具有强烈地追求完美的倾向。性格是决定着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的主要因素。"学校社团组织竞聘时间冲突",在平常人看来,由客观现实形成的事实面前,更多的人感受到的情绪是可惜而已,不会给自己的生活、情绪带来其他的影响。但对于来访者来说,却是不能逾越的沟堑,这件事给他带来了浓重的心理印象,而久久难以释怀,他希望所有的有力条件都属于他,不希望有任何的瑕疵与遗憾,可见其遇事追求完美的性格。来访者遇事时不够理性,多采用主观猜测来判断周围的人与事,做事鲁莽、不顾及后果,更难以控制自己消极、悲观的情绪,这种感性的思维方式是造成他内心压抑、郁闷的主要因素。在没有行动前,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完美的规划,如果达不到,实现不了,就会产生挫败感,以至于产生自责、自虐行为。
3.3来访者存在错误的认知观念,思维方式消极而悲观。从来访者主诉内容看,来访者希望室友都能够信服于他,都能够顺从他,尊重他。而这些想法是建立在他为别人提供帮助代价之下的,认为人际交往模式应该存在完全对等的1=1的模式,你在我这里得到这些,你就该为我付出这么多,如果他得不到他该拥有的就会产生失落感,认为这些人都是没有良心的,消极、悲观的情绪油然而生。
3.4来访者缺乏安全感,内心世界脆弱、无助。来访者本想通过竞聘学生会、担任班级干部、寝室长等方式获取他人的认可,想要通过讨好同寝室同学换取大家对于他能力的认同,可见来访者内心世界的心理容量小,更隐含着他缺乏安全感,想通过种种形式换取大家的尊重和支持,一旦受挫后,就全盘抛弃,抗击挫折能力不强。
4治疗方法
4.1个人中心疗法的理论。个人中心疗法是20世纪40年代由卡尔•罗杰斯首创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该种方法否定了精神分析对人的那种悲观消极的看法,也不赞同人是不可信的。他提出了人都需要通过指导、教导、惩罚、奖励和控制,来实现自我,人性都是诚实的、善良的、可以信赖的。罗杰斯指出,自我概念是人格形成、发展和改变的基础,也是人格正常发展的重要标志。人与其他生命有机体一样,具有一种自我实现的基本倾向,为了达到自我实现,就不断接近和保留那些符合自我实现的经验,避开那些消除和抵触自我实现倾向的经验。在成长过程中,自我概念与自我经验出现不一致,就会出现心理适应不良,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目的就是重建个体在自我概念和经验之间的和谐,帮助人成长[1]。
4.2个人中心疗法的主要技术。罗杰斯的个人中心疗法实质上是一种以关系为导向的方法,所以在治疗策略上并没有象其他疗法那样为来访者提供具有固定的步骤、技术、工具以实现治疗目标。但是罗杰斯非常关注此时此地来访者的感受,容许来访者与治疗者去体验,并且"生活"于正在进行的过程。对于治疗者而言,治疗者不是理智地讲出当事人所关心的问题,而是直接关注当事人在某一时刻内心深处所关心的问题,所以个人中心治疗技术实际上是促进心理成长条件形成的技术。具体来说包括三种技术:
4.2.1真诚、统一:在这个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应该是一个真实的、统一的人,没有任何的伪装,以真诚的态度感受自己,诚恳地对待对待来访者。
4.2.2无条件地积极关注:无论来访者表现出何种行为、何种情绪、咨询师都要投入积极关注的情感,不做任何评价,无条件地接纳他,给予来访者一种受尊重、安全、自由的氛围,让他们无所顾忌地思考和行动,不受任何顾忌和牵绊,实现扩展经验的目的。
4.2.3同理心的了解:咨询师对于来访者表达的各种情感能够感同身受,并能够把自己的感受反馈给来访者。能够让来访者感到被理解、被接纳,在温暖的情景中,来访者更愿意深入探讨自己的问题,能够更加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加深入地剖析自我,也有利于咨询师能够触及到真实的来访者[3]。
5治疗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5.1提升来访者的自我效能感,建立积极的人际交往模式。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人对于自己是否能够成功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是个体是否有能力完成某种行为的判断和推测。通过与来访者建立积极、信任的关系,与来访者共同回溯生活中成功经验,发掘来访者身上的优点,帮助来访者发现现实生活中自身的优势,达到提升来访者自我效能感的目的。同时,纠正来访者在人际交往中的错误想法,以宽容、感恩以及博爱的心胸来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摒弃消极、悲观的人际交往观,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的交往模式。
5.2健全来访者的自我意识系统,促进人格的完善和发展。自我意识系统从知、情、意三个方面分析,包括自我认识、自我情感和自我体验(控制)三个部分。来访者存在的压抑、烦躁的情绪,错误、鲁莽的行为,主要源于不正确的自我认知观念。来访者自我评价不高,做事信心不足,因而十分珍惜竞聘的机会,当竞聘时间发生冲突时,造成内心的焦虑和冲突,这也是造成来访者遇事追求完美的主要原因。通过帮助来访者了解自身人格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其利弊得失,促进来访者人格的健全发展。
5.3建立积极的认知观念,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观。错误的人际交往观是来访者人际交往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来访者的人际交往观念局限于"利"字范畴,要想改变来访者的人际交往现状,首先从改变来访者的认知开始。通过梳理来访者人际交往过程,帮助来访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错误的认知观念;通过教授人际交往黄金法则等社交理論并讲解一些经典实例,让来访者意识到自身交往观念的错误所在,以便于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交往观。
5.4帮助来访者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增强心理安全感。阈下抑郁患者典型的心理特征是内心缺乏安全感,本案例来访者具有同样的心理特点。通过与其家长、关系亲密的朋友,辅导员、班级的班长等联络,帮助来访者建立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让来访者在处理各种问题,面对各种困难时,能够时刻感受到理解、支持和帮助,增强来访者心理安全感。
6治疗效果
经过近半年的阶段性咨询与治疗,来访者情绪稳定、心境开阔、思维敏捷、豁达而开朗了。首先,在思想上认识到生命的宝贵,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班级中仍旧担当者生活委员,在活动中能够积极协助班长、团支书开展班级、院级活动;为自己规划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课余时间常到图书馆学习,放弃了以前自由、散漫的生活;作为寝室长能够以身作则,认真履行各项寝规,生活上真诚地关怀室友,与室友相处愉快。
7讨论
在心理治疗的整个过程中,治疗者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治疗者为来访者提供一种安全、和谐的氛围,让来访者感受到自己的情绪、行为是被理解和支持的,以建立起对于治疗师的信任,这是决定治疗取得成效的关键。来访者通过讲述自己的经历,在治疗师积极地关注与积极地反馈下,让来访者分析自己思维中的错误,认识自己的不足,帮助来访者领悟,促进来访者人格的成长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龚勋,蔡太生.阈下抑郁的研究概述,医学心理学[J],2009,7(30):47-48.
[2]江光荣.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M],2010年1月.
[3]Hybels C F, Blazer D G, Pieper C F. Toward a threshold for subthreshold depression An analysis of correlates of depression by severity of symptoms using data from an elderly community sample[J]. Gerontologist, 2001, 41: 357 -365.